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芯片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71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芯片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芯片装置。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该芯片包括:用于流入待分选液体的芯片入口;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以及用于排出经分选后液体的芯片出口;其中,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并且捕获区通道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和微流控芯片试剂盒。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不仅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好,而且大幅提升了细胞分选区的面积,支持高流量的细胞分选。
【专利说明】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微流控芯片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装置、微流控芯片试剂盒。
[0002]【背景技术】
[0003]微流控芯片技术又称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20世纪90年代由瑞士研究人员提出的一种利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将生物化学反应中所涉及的分离、采样、反应和检测等基本步骤集成到面积约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并实现全程精确控制。芯片内部的微通道形成可控的微流体网络,可以用于取代常规的生化检测,并以其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和高精度的特征在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0004]用于CTCs (循环肿瘤细胞)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根据原理主要分为:(I)基于细胞生物物理特征的微流控芯片(2)基于细胞亲和力-微色谱技术的微流控芯片(3)基于免疫磁性分选技术的微流控芯片。
[0005]结合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CTCs分选微流控芯片,是利用表面偶联特异性抗-肿瘤标记分子抗体的免疫磁珠来捕获表达相应抗原的细胞,然后在外加电磁铁或永磁铁的作用下将磁珠-细胞复合体滞留在微流控芯片通道中的磁场中,达到目标细胞与磁珠未标记细胞分选的目的。与传统的富集和检测方法相比,该类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少量血液(I毫升)中CTCs的单步骤连续分离,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和高通量特点,捕获的CTCs可保持完整的形态学特征和较高的细胞活力。
[0006]2010年Saliba等设计了一种免疫磁珠微流控芯片,这种芯片利用油墨印记的方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材质的芯片内接种呈等边六边形分布的氧化铁磁性物质斑点,在外加磁场的条件下,当结合抗体的磁珠悬液首先通过芯片微通道时,外加的垂直芯片表面的磁场可以使磁珠自发地在斑点定位处开始堆积并形成顺磁场方向的垂直形状的磁微柱,再当血样流经微通道时,可以实现CTCs的捕获。但该类芯片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实验条件控制要求高,因此实验的可重复性还有待验证。2012年Kang等报道了一种基于双通道模式的磁分选微流控芯片,在两个并行微通道的同侧壁设有用于CTCs收集的小室,小室末端的外部放置永磁铁用于在微通道内产生足够强的磁场,当磁珠标记的肿瘤细胞流经微通道时,就会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垂直于流速方向的偏转,进入到侧壁的收集小室,从而实现CTCs的分选,然而,该芯片的主通道宽度有限,因而芯片流量和处理样本能力偏低。2011年Hoshino等设计了另一种基于免疫磁性分选技术的CTCs分选微流控芯片,该芯片仅包括一个高度为500微米的主通道,细胞分选区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毫米,主通道的底部使用150微米厚度的盖玻片封闭,玻片的下方放置三块钕铁硼N42磁铁作为外加磁场,用于CTCs细胞的捕获。但是该芯片的主要缺点是,受磁场力而附着在盖玻片上的免疫磁珠标记肿瘤细胞仍受到较强的流体扰动、暴露在流体剪切应力之下,造成一部分已附着细胞的脱落和丢失。
[0007]因此开发一种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好的,并且支持高流量的细胞分选的、能有效避免附着细胞脱落和丢失的微流控芯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试剂盒和微流控芯片装置。
[000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
[0010]用于流入待分选液体的芯片入口 ;
[0011]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以及
[0012]用于排出经分选后液体的芯片出口 ;
[0013]其中,所述的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
[0014]并且所述的捕获区通道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
[001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收集小室包括截面为圆形、近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的凹坑。
[0016]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收集小室位于捕获区通道的上部。
[0017]在另一优选例中,在从芯片入口至捕获区通道方向,所述的入口通道的宽度是逐渐变大的。
[0018]在另一优选例中,在从捕获区通道至芯片出口方向,所述的出口通道的宽度是逐渐变小的。
[001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捕获区通道中,所述收集小室的开口与捕获区通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500 μ m,较佳地为300 μ m。
[002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玻璃。
[002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材料选自下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或其组合,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002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收集小室为阵列分布。
[0023]在另一优选例中,任意相邻的三个收集小室的截面中心构成边长为50-200μπι的等边三角形,较佳地边长为60-150 μ m的等边三角形。
[002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各收集小室的截面积为1000-5000平方微米,较佳地1500-2500平方微米。
[002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收集小室的截面是半径为15-50μηι的圆。
[0026]在另一优选例中,相邻两个收集小室距离为25-100 μ m,较佳地为50 ±10 μ m。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收集小室高度为50-800 μ m,较佳地为75-500 μ m。
[002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主通道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正方形捕获区通道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出口通道组成,并且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别与正方形的左右两边重合。
[002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捕获区通道为长15?30mm、宽15?30mm的矩形。
[003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主通道的高度为100-1000 μ m,较佳地为200-800 μ m。
[003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芯片出口和芯片入口位于所述芯片的底面且分别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直角处。[003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芯片出口和芯片入口为矩形或圆形。
[003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芯片出口和芯片入口的截面为直径是200-2000 μ m的圆。
[0034]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另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相互闭合的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所述第一基片与所述第二基片闭合,形成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其中,
[0035]所述第一基片设有用于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区,所述收集小室区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小室;和
[0036]所述第二基片设有芯片入口、芯片出口和主通道的下表面;
[003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是一体成型或分体式结构。
[003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并且所述的收集小室区位于捕获区通道上部,从而使得所述的捕获区通道具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
[0039]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微流控芯片用于从流体中分选细胞(如循环肿瘤细胞)或其他物质。
[004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其他物质包括DNA、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041]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细胞包括循环肿瘤细胞、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
[0042]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基片和/或第二基片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玻璃。
[0043]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第一基片和/或第二基片的材料选自下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或其组合,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0044]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装置,所述芯片装置包括:
[004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和
[0046]设于位于所述芯片上方的磁铁,所述磁铁用于产生磁场,从而使得待分选的目标物质被收集于所述芯片的收集小室。
[004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磁铁为永磁铁或电磁铁。
[0048]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芯片装置用于分选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04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试剂盒(kit),所述芯片试剂盒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和使用说明。
[0050]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组件:
[0051](i)偶联抗体的免疫磁珠;
[0052](ii)未偶联抗体的磁性微球;
[0053](iii)磁铁。
[005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免疫磁珠包括:偶联抗-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的免疫磁珠、抗-人⑶133免疫磁珠。
[0055]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芯片试剂盒用于分选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mRNA、microRNA或蛋白质。[0056]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7]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俯视图。
[0059]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收集小室阵列分布的平面示意图。
[0060]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流控芯片的收集小室和捕获区通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发明人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装置以及微流控芯片试剂盒。通过在芯片的捕获区通道的上部设置用于分选细胞的收集小室,并在芯片收集小室区上方外置磁场,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细胞分选区的面积,提高芯片处理能力,而且使已捕获CTCs尽量避免受到流体扰动和剪切应力的损伤,进一步提高了捕获细胞的敏感度。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0062]微流控芯片
[006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包括:
[0064]用于流入待分选液体的芯片入口 ;
[0065]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以及
[0066]用于排出经分选后液体的芯片出口;
[0067]其中,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
[0068]并且捕获区通道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
[0069]收集小室包括截面为圆形、近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的凹坑。在从芯片入口至捕获区通道方向,入口通道的宽度是逐渐变大的。在从捕获区通道至芯片出口方向,出口通道的宽度是逐渐变小的。
[0070]在捕获区通道中,收集小室的开口与捕获区通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500 μ m,较佳地为 300 μ m。
[0071]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包括聚合物、玻璃。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或其组合,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0072]收集小室为阵列分布。任意相邻的三个收集小室的截面中心构成边长为50-200 μ m的等边三角形,较佳地边长为60-150 μ m的等边三角形。各收集小室的截面积为1000-5000平方微米(注:半径25微米的圆面积为约1960平方微米),较佳地1500-2500平方微米。收集小室优选为截面是半径15-50 μ m的圆。收集小室高度为50-800 μ m,较佳地为75-500 μ m。同一行或列的相邻两个收集小室距离为25-100 μ m,较佳地为50 ± 10 μ m。这样的收集小室设计可以避免已捕获的CTCs受到流体扰动和剪切应力的损伤。
[0073]捕获区通道为长20?30_、宽20?30_的矩形。
[0074]主通道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正方形捕获区通道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出口通道组成,并且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别与正方形的左右两边重合。收集小室优选位于捕获区通道的上部。主通道的高度为100-1000 μ m,较佳地为200-800 μ m。这样的通道设计可支持高流量的细胞分选。
[0075]芯片出口和芯片入口位于所述芯片的底面且分别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的直角处。出口和入口的大小或宽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可以为矩形或圆形,如直径为200-2000 μ m的圆。
[007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可相互闭合的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当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基片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基片闭合时,形成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其中,
[0077]第一基片设有用于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区,所述收集小室区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小室;和
[0078]第二基片设有芯片入口、芯片出口和主通道的下表面;
[0079]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并且收集小室区位于捕获区通道上部,从而使得捕获区通道具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
[0080]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为分体式结构。
[0081]当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为分体结构时,将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相互闭合即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
[0082]只要设有收集小室的通道部分,都可是捕获区通道的一部分。通常,捕获区通道设为矩形,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形状,例如捕获区通道的宽度可以是两端较小而中间较大。
[0083]第一基片和/或第二基片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合物、玻璃,其中聚合物选自下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聚乙二醇、或其组合,优选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0084]微流控芯片装置及芯片试剂盒
[008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分选微流控芯片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和设于位于所述芯片上方的磁铁。磁铁包括永磁铁或电磁铁,所述磁铁用于产生磁场,从而使得待分选的目标物质被收集于所述芯片的收集小室。
[008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目标物质包括细胞或其他物质,其中细胞包括循环肿瘤细胞、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等,其他物质包括DNA、mRNA、microRNA、蛋白质等。
[0087]本实用新型的芯片装置可用于分选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 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08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试剂盒(kit),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和使用说明。
[0089]此外,试剂盒还包括一种或多种选自下组的组件:
[0090](i)偶联抗体的免疫磁珠;
[0091](ii)未偶联抗体的磁性微球;
[0092](iii)磁铁。
[0093]免疫磁珠可根据被分选的目标物质进行选择,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例中,偶联抗体的免疫磁珠包括但不限于:偶联抗-人上皮细胞粘附分子抗体的免疫磁珠、抗-人⑶133免疫磁珠。
[0094]本实用新型的芯片试剂盒可用于分选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095]从流体中分选目标物的分选方法
[0096]本实用新型的从流体中分选目标物的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7](I)将含有待分选的细胞或其他物质的流体与偶联有抗体的免疫磁珠混合,从而形成含有“细胞一磁性微球”或“其他物质一磁性微球”复合物的流体;
[0098](2)将流体流入(通过微泵泵入)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中,并流经芯片的捕获区通道,使得“细胞一磁性微球”或“其他物质一磁性微球”复合物被收集于所述的收集小室,并使经分选的流体流出芯片,其中,在芯片捕获区通道的上方设有用于吸附复合物的磁场;
[0099](3)在移去磁场和/或设置位于捕获区通道下方磁场的条件下,洗脱被收集的“细胞一磁性微球”或“其他物质一磁性微球”复合物,从而得到分选的目标物。
[0100]所述目标物包括但不限于: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 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101]在步骤(I)和步骤(2)之间,还包括对主通道进行冲洗的步骤,如使用嵌段式聚醚F-108对主通道进行冲洗。
[0102]在步骤(2)和(3)之间,还设有洗涤步骤,用于洗涤未被免疫磁珠标记的非目标细胞。
[010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包括:
[0104](I)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简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好。
[0105](2)本实用新型的微流控芯片大幅提升了细胞分选区的面积,支持高流量的细胞分选。
[0106](3)将外置磁铁放置在通道的顶部,进一步增大了细胞分选区的面积,通过磁场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外加磁场梯度,通过流场模拟,在细胞分选区的上方设置了用于细胞收集的小室,从而使已捕获CTCs尽量避免受到流体扰动和剪切应力的损伤。
[0107]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上述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可以任意组合。本案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任何被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010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0109]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0110]实施例1微流控芯片
[011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芯片结构为一体成型的,包括:[0112](I)芯片入口 4:位于微流控芯片I的底面,形状为直径为500微米的圆,芯片入口4与芯片的主通道3相连接。
[0113](2)芯片主通道3:主通道3由斜边长为25.4毫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
6、边长为25.4毫米的正方形捕获区通道2和斜边长为25.4毫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出口通道7组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别与正方形的左右两边重合。芯片出口 5和芯片入口 4分别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6和出口通道7的直角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被直径500微米的半圆所替代。主通道3的高度为300微米。
[0114]捕获区通道2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细胞或其他物质的收集小室8。收集小室8的截面为直径50微米的圆形,每个收集小室8高度为100微米,收集小室8呈阵列分布,形成25.4毫米X 25.4毫米的正方形的收集小室区,同一行或列的相邻的收集小室8的间距为50微米,任意相邻的三个收集小室8的截面中心构成边长为100微米的等边三角形。收集小室8的开口朝下,上端密闭,收集小室区位于捕获区通道2的上方,使得捕获区通道2具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细胞或其他物质的收集小室8。
[0115](3)芯片出口 5:位于微流控芯片I的底面,形状为直径为500微米的圆,芯片出口5与芯片的主通道3相连接。
[0116]实施例2微流控芯片
[0117]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芯片与实施例1的芯片结构基本相同,包括芯片入口、芯片主通道和芯片出口。不同之处在于芯片为分体式结构,包括位于上方的第一基片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基片,两者相互闭合。第一基片设有用于收集待分选的细胞或其他物质的收集小室区,收集小室区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小室,第二基片设有芯片入口、芯片出口和主通道的下表面9。当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闭合时,第一基片设有收集小室区的一面与第二基片的主通道下表面共同形成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芯片主通道,芯片主通道包括入口通道、捕获区通道和出口通道,其中收集小室区位于捕获区通道的上部,构成捕获区通道的一部分。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均由聚二甲基娃氧烧制成。
[0118]本实用新型的芯片可用于分选结肠癌CD133肿瘤干细胞、骨髓中肿瘤细胞、腹水中肿瘤细胞、DNA> mRNA、microRNA或蛋白质。
[0119]具体的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120](I)使用嵌段式聚醚F-108冲洗微流控芯片通道30分钟,以防止非特异性细胞或其他物质粘附。
[0121](2)将偶联抗体的免疫磁珠与待测样品液体在试管中进行充分反应,使磁珠与目标细胞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力而形成磁珠-细胞复合体。
[0122](3)在微流控芯片的捕获区通道上方放置永磁铁,用以在捕获区内产生不均匀的磁场梯度。
[0123](4)将上述充分反应的样品全部移至微量注射泵中,按照一定流速将样品持续经芯片入口泵入微流控的主通道内。
[0124](5)磁珠-细胞复合体在芯片捕获区受到磁场力作用而发生垂直于流速方向的速度,并进入到收集小室;未被免疫磁珠标记的非目标细胞,不受磁场力作用,因此随液体流动从芯片出口流出。
[0125](6)细胞分选结束后,使用缓冲液冲洗主通道三次,将位于捕获区通道上方的磁铁移至原先位置对侧,即放置在捕获区通道的底部,磁珠-细胞复合体受到磁场力作用,而被从收集小室中吸引出来,被滞留在主通道中。
[0126](7)移去永磁铁,即可得到分选的目标细胞。
[0127](8)使用缓冲液冲洗微流控芯片的主通道,进一步从芯片出口收集分选的目标细胞,分选得到的细胞可以用于后续各种实验。
[0128]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 用于流入待分选液体的芯片入口; 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以及 用于排出经分选后液体的芯片出口; 其中,所述的主通道包括位于芯片入口处的入口通道、位于芯片出口处的出口通道,以及位于所述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之间的捕获区通道, 并且所述的捕获区通道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小室位于捕获区通道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小室为阵列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收集小室距离为25-100μπ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小室高度为50-800μ 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入口通道、正方形捕获区通道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出口通道组成,并且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分别与正方形的左右两边重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的高度为100-1000μ m。
8.一种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可相互闭合的第一基片与第二基片,当所述第一基片与所述第二基片闭合时,形成用于供待分选液体流动的主通道,其中, 所述第一基片设有用于收集待分选的目标物质的收集小室区,所述收集小室区设有多个开口朝下的收集小室; 所述第二基片设有芯片入口、芯片出口和主通道的下表面。
9.一种用于分选微流控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装置包括: 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用于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和 设于位于所述芯片上方的磁铁,所述磁铁用于产生磁场,从而使得待分选的目标物质被收集于所述芯片的收集小室。
【文档编号】C12M1/00GK203474775SQ20132032187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张振宇, 葛海燕, 印晓伟, 代镇岭, 李书恒, 李淑萍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