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底部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采血管,通过减少白细胞层的截面积,增加白细胞层的高度,可以显著提高获得白细胞的效率极其纯度,适于大量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种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
【背景技术】
[0002]医学领域或生物学领域经常需要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以进行后续的化验或试验。
[0003]红细胞和白细胞沉降速度不同,因此通常采用沉降法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常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见图3。使用时,用该装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采集新鲜血液,轻轻混匀,自然沉降或离心,可见采血管中出现三个分层,上层为淡黄色血浆,底层为红细胞,在紧贴红细胞层上有一呈灰白色的白细胞层。
[0004]现有的采血管的内腔主体为圆柱型、底部为半球型,内径均一,富集白细胞时截面积过大,不利于完整吸取白细胞层,带入的红细胞较多,导致获得白细胞的效率低、纯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底部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
[0007]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纵切面是梯形。
[0008]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的3-5倍。
[0009]区段甲I与区段乙2的体积比为2:(2-1);所述区段甲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中部以下、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上;所述区段乙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下。
[0010]按照常规尺寸,所述采血管的外部直径为13mm,所述采血管的外部长度为75mm、95mm或100mm,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径为10.6mm,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径为6mm。按照常规尺寸,采样量为2ml的采血管,所述区段甲的体积为0.6-1.2ml,所述区段乙的体积为0.6ml。
[0011]所述采血管具体可为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的标准如下:本体由玻璃或PET材料制成,内部及管塞无菌、无热原。
[0012]所述采血管的全部或部分内壁(如底部内壁)可具有抗凝剂涂层,抗凝剂具体可为肝素钠。每个采血管的涂层中可含有30U肝素钠。
[0013]所述采血管具体可用于从人体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
[0014]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将白细胞层预期出现的位置的内腔横截面缩小,使其为正常部分横截面的1/3-1/5,这样就可以增加白细胞层的厚度3-5倍,从而增加白细胞的富集率。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的设计原则如下:正常人外周血红细胞压积多数位于0.3-0.6之间,区段甲的体积为整个采样体积的1/3-1/2,区段乙的体积为整个采样体积的1/4-1/3,经离心或自然沉降后,全血的白细胞层刚好位于哑铃部(采血管的内腔下部)。
[00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采血管,通过减少白细胞层的截面积,增加白细胞层的高度,可以显著提高获得白细胞的效率极其纯度,适于大量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采血管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常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从血样中分离白细胞的采血管装置,包括采血管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底部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纵切面是梯形。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的3-5倍。区段甲I与区段乙2的体积比为2: (2-1);所述区段甲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中部以下、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上;所述区段乙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下。
[0021]按照常规尺寸,所述采血管的外部直径为13mm,所述采血管的外部长度为75mm、95mm或100mm,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径为10.6mm,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径为6mm。按照常规尺寸,采样量为2ml的采血管,所述区段甲的体积为0.6-1.2ml,所述区段乙的体积为0.6ml。
[0022]所述采血管具体可为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的标准如下:本体由玻璃或PET材料制成,内部及管塞(图中未显示)无菌、无热原。
[0023]所述采血管的全部或部分内壁(如底部内壁)可具有抗凝剂涂层,抗凝剂具体可为肝素钠。每个采血管的涂层中可含有30U肝素钠。
[0024]使用所述装置的方法如下(参见图2):先将采血管依次进行清洗、真空压塞和Y射线灭菌,然后用采血管采集体积为区段甲体积的2-3倍的血样,此时血样达到位置A (根据常规尺寸,采血2-10ml),离心(如2000rpm离心5分钟)或自然沉降后,白细胞层(主要含有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处于位置B和位置C之间(例如某次使用后,白细胞层位于图2中的位置B和位置C之间的黑色填充区域),其上为血浆层,其下为红细胞层。
【权利要求】
1.一种采血管,它包括采血管的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底部为半球型,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大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各部位都是相同的,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纵切面是梯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上中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为所述采血管的内腔下部的内腔横截面的面积的3-5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区段甲(I)与区段乙(2)的体积比为2:1-2 ;所述区段甲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上中部和所述内腔下部的连接处的中部以下、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上;所述区段乙为内腔中的如下区段:所述内腔下部和所述内腔底部的连接处以下。
【文档编号】C12M1/24GK203546022SQ20132049646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高朝贤, 黄先青, 刘征宇, 惠长野, 张文, 李智民, 张健杰, 杨学琴 申请人: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