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iPS的方法

文档序号:467955阅读:2394来源:国知局
建立iPS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iPS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ficol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红系培养方法培养8天,将episomal的三个质粒用lonza的Human?CD34+Cell?Kit电转到单核细胞中,之后用vitrinectin处理的板子上培养,利用E6培养基培养12-15天后会看到克隆,20天左右将单克隆调到用vitrinectin处理的板子上用E8培养基培养,传代到10后鉴定。本发明建立在无插入的episomal技术上,无FBS,无feeder甚至是无动物源的iPS诱导和培养技术。
【专利说明】建立iPS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立iPS细胞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在无插入的基础上建立了无FBS,无Feeder无动物源的人iPS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2006年,日本科学家Yamanaka的研究组将4种转录因子(0ct4/Sox2/Klf4/c-Myc)导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了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干细胞,称之为“诱导性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 细胞)[1]。2007 年,Yamanaka 博士 [2]和美国Thomson博士研究组[3]分别用特定的因子诱导人类成纤维细胞,也使之成为了 iPS细胞。iPS细胞的分离培养成功是干细胞研究乃至生命科学领域的里程碑,它首次证明:可以用已知的几种因子在体外逆转已经分化的细胞,使之成为全新的具有发育全能性的细胞,这项技术避免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免疫排斥和伦理道德问题。
[0003]尽管近年来iPS技术不断取得发展,各种改良技术时有出现。然而重编程效率低下一直都是科学家们头疼的问题,成为了 iPS临床转化的重要障碍之一。经典的利用病毒为载体将转录因子导入分化细胞的方法,很可能导致外源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组中,引起插入突变,存在很大的弊端,iPS细胞的致瘤性影响其在再生医学和临床细胞治疗中的应用[4]。转录因子c-Myc本身就是一种原癌基因。解析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开发出高效安全的iPS技术成为了近年来干细胞领域研究人员的热点。
[0004]供体细胞类型影响iPS细胞的形成效率和安全性。2008年,Yamanaka博士的研究组尝试利用小鼠胃和肝的细胞诱导iPS细胞,发现由胃和肝细胞产生的iPS细胞的成瘤性明显低于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细胞[5]。采集皮肤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需要六七十天时间,而从血液采集细胞制备iPS细胞只需3周左右,而且人外周血细胞来源丰富,采集方法便利,创伤性小,安全性好。人外周血细胞是当前最理想的供体细胞之一,具有安全、方便、数量多等优势[6]。
[0005]使用病毒载体转染外源基因制备iPS细胞不仅操作过程复杂、对实验室设备和管理要求严格,而且细胞有可能引发肿瘤的形成,这就阻碍了 iPS细胞技术的普及和在临床应用的推广。当前应用基因非整合方法建立iPS细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I)腺病毒载体,2)质粒或者minicircle DNA,3)蛋白直接导入,但是这三种方法重建效率均非常低,难以满足基础实验需要和临床应用研究。仙台病毒m及改良mRNA方法M建立非整合iPS细胞的效率很高,但是费用相当高,不适用于大规模临床治疗的开展。Episomal Vectors是目前最高效最经济的基因非整合建立iPS细胞的方法[9]。
[0006]2013年5月张孝兵教授[1°]应用改良的表达0ct4/Sox2/Klf4/c_Myc的EV成功地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重编程为iPS细胞,重编程效率显著高于以往实验报导。
[0007]虽然我们利用印isomal技术可以获得没有外源基因插入的iPS技术。解决了因为外源基因的插入,诱导基因组不稳定和成瘤性的危险,大大促进了 iPS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能性。但在体外培养细胞Feeder细胞以及处理板子的metrigel都是鼠源的和牛源的FBS,这些可能会造成免疫和异源病毒或蛋白造成的疾病的产生,增加疾病治疗的风险,而且增加了 IPS的使用成本,不适合广泛的、大规模的临床应用,研究在无插入外源基因建立IPS的技术基础上,无添加FBS'Feeder建立IPS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发明中,我们在无插入的基础上建立了无FBS,无Feeder无动物源的iPS建立技术。使iPS技术更符合临床应用的需求。
[0008][I] Takahashi K,Yamanaka S.1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Cell.2006; 126:663—76.[0009][2]Takahashi K,Tanabe K,Ohnuki M,et al.1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Cell.2007;131:861—72.[0010][3] Yu Jj Vodyanik MAj Smuga—Otto K,et al.1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Science.2007;318:1917—20.[0011][4]Okita Kj Yamakawa T,Matsumura Y,et al.An efficient nonviral method togenerate integration-free human-1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cord bloodand peripheral blood cells.Stem Cells.2013;31:458—66.[0012][5]Aoi T,Yae Kj Nakagawa M,et al.Genera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from adult mouse liver and stomach cells.Science.2008;321:699-702.[0013][6] Loh YHj Agarwal S,Park IHj et al.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stem cells from human blood.Blood.2009;113:5476—9.[0014][7]Seki T,Yuasa S,Fukuda K.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from a small amount of human peripheral bloo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ctivatedT cells and Sendai virus.Nat Protoc.2012;7:718-28.[0015][8] Lin T,Ambasudhan R,Yuan X,et al.A chemical platform for improvedinduction of human iPSCs.Nat Methods.2009;6:805-8.[0016][9] Yu J,Hu K,Smuga—Otto K,et al.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free of vector and transgene sequences.Science.2009;324:797-801.[0017][10] Su RJj Bay I ink DJ,Neises A,et al.Efficient Generation ofIntegration-Free iPS Cells from Human Adult Peripheral Blood Using BCL—XLTogether with Yamanaka Factors.PLoS One.2013;8:e64496.
【发明内容】

[0018]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没有基因插入,没有FBS,没有Feeder的利用外周血细胞建立人iPS的方法。
[0019]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20]一种建立iPS的方法(没有基因插入,没有FBS,没有Feeder的利用外周血细胞建立iPS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利用ficol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红系培养方法(无血清)培养8天,将episomal的三个质粒:pEV SFFV-OS (OS), pEV SFFV-MK (MK), pEV SFFV-B (B)用 1nza 的Amaxa? HumanCD34+Cell Nucleofector? Kit电转到单核细胞中,之后用vitrinectin (人源蛋白)处理的板子上培养,利用E6培养基(invitrogen)培养12-15天后会看到克隆,20天左右将单克隆调到用vitrinectin处理的板子上用E8培养基(invitrogen)培养,传代到10后鉴定。
[0022]优选的,所述的红系培养方法所使用的红系诱导培养基为在SFM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如下组分=SCF终浓度100ng/ml,IL-3终浓度10ng/ml,EPO终浓度2U/ml,IGF-1终浓度40ng/ml,地塞米松终浓度I μ Μ,转铁蛋白终浓度100 μ g/ml。
[0023]其中Serum free medium (SFM)组成为:
[0024]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立iP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利用ficol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红系培养方法(无血清)培养8天,将印isomal的三个质粒:pEV SFFV-OS (OS),pEVSFFV-MK(MK), pEV SFFV-B(B)电转到单核细胞中,之后用vitrinectin (人源蛋白)处理的板子上培养,利用E6培养基培养12-15天后会看到克隆,20天左右将单克隆调到用vitrinectin处理的板子上用E8培养基培养,传代到10后鉴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iP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系培养方法所使用的红系诱导培养基为在SFM的基础上进一步添加如下组分:SCF终浓度100ng/ml,IL-3终浓度10ng/ml,EPO终浓度2U/ml,IGF-1终浓度40ng/ml,地塞米松终浓度I μ Μ,转铁蛋白终浓度 100 μ g/mlo 其中 Serum free medium (SFM)组成为:
IMDM (Invitrogen, cat.n0.21056023)50%
Ham’ s F-12 (Mediatech, cat.n0.10-080-CV)50%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Sigma, A9418)5 mg/mlAscorbic acid (Sigma, cat, n0.A8960)50 ug/ml1-Thioglycerol, 98% (Sigma, cat.n0.M6145)200 U M
L-Glutamine (Invitrogen, cat.n0.21051024)100XITS-X (Invitrogen, cat.n0.51500-056)100X
synthetic lipids (Inv`itrogen, cat.n0.11905031) 100Xo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建立iPS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ficoll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红系培养方法(无血清)培养8天,利用Amaxa细胞核转染仪(Amaxa Nucleofector?)进行细胞核转染,单个核细胞培养8天后,计数,IxlO6细胞加入100 μ I配置好的电转缓冲液(包含不同组合质粒如5ug pEV SFFV-OS (OS)+2.5ugpEV SFFV-MK (MK) +2.5ug pEV SFFV-B (B)),混合均匀后转入电转杯,放到电转槽内,利用U-008转染程序进行电转。将电转后细胞种到预先人源蛋白处理的6孔板的一个孔中,应用红系诱导培养基培养I天,加等量的hESC培养基E6+bFGF100ng/ml培养I天后半数换液,只加hESC培养基E6+bFGF100ng/ml,之后隔一天完全换成hESC培养基E6+bFGF100ng/ml培养液,并隔天换液;在调单克隆之前在低氧培养条件下培养,所述的低氧培养条件为5%02,5%C02,90%N2 ; 并在培养基中加入0.25mM NaB提高重编程效率,第10天停止,第12-15天开始可见克隆开始形成,第20天左右克隆逐渐成熟,通过机械传代方法,在显微镜下分离克隆,切成3,4块后吸出,转入hESC培养基E8培养系统,一周后可用化学方法消化再传代,一直传10代,形成稳定的iPS细胞系。
【文档编号】C12N5/10GK103756969SQ20141000845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程涛, 李彦欣, 刘淑萍, 许静, 顾海慧, 袁卫平, 张孝兵 申请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