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5271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涉及微藻养殖【技术领域】,能够避免固定化培养过程中微藻出现光照过强从而导致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微藻的产量。本发明公开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包括步骤:1)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养殖面上,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2)养殖过程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以调节所述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本发明公开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微藻的固定化养殖过程中。
【专利说明】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微藻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藻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生浮游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其具有分布广、生物量大、光合效率高、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周期短、油脂含量高和环境友好等突出特点。微藻细胞代谢产生的多糖、蛋白质、色素等,使其在食品、医药、基因工程、液体燃料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微藻生物技术已经迅速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完整产业链。
[0003]目前,工业化微藻培养通常采用液体浸没式培养,即将微藻细胞分散于大量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式。但是传统浸没式培养由于水体大,导致微藻光合利用效率低、能耗高、占地大、采收难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液体浸没式培养的这些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固定化培养方式,即将微藻接种于一定材料的表面,并通过补充液体使微藻细胞群体处于湿润的半固态培养方式。
[0004]微藻的固定化培养实际操作中可采用插板式装置或双层膜式装置等。但这些培养方式下,靠近光源部分的微藻细胞持续接受光照,当光强较强时,会导致微藻细胞丧失活性甚至死亡;而远离光源部分的微藻细胞由于反应器遮挡或光线角度的问题,其接收到的光强过低甚至接受不到光强,从而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从而导致固定化培养方式整体的产量降低。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能够避免微藻固定化培养过程中微藻出现光照过强从而导致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等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微藻的产量。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0008]I)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养殖面上,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0009]2)养殖过程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以调节所述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0010]优选地,步骤2)具体包括:
[0011]养殖过程中,当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接收到的光强不同时,将接收到的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将接收到的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以调节所述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0012]可选地,步骤I)中,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接种的微藻细胞浓度相同;
[0013]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频率为若干天一次或者每天若干次,以使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同批次采收;或者
[0014]步骤I)中,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接种的微藻细胞浓度不同;
[0015]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频率与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微藻细胞的各个生长阶段变更频率保持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不同批次顺序米收。
[0016]可选地,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方向包括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或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17]可选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采用的移动方式包括粘贴移动、折叠移动、滑动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18]具体地,所述粘贴移动具体包括:
[0019]步骤I)中,各个子养殖面粘贴在养殖装置上;
[0020]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将各个子养殖面从所述养殖装置上取下,再粘贴到所要移动的位置处;
[0021]所述折叠移动具体包括:
[0022]步骤I)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折叠移动;
[0023]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折叠移动所述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0024]所述滑动移动具体包括:
[0025]步骤I)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滑动移动;
[0026]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滑动移动所述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0027]可选地,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采用的移动方式为手动移动或自动移动。
[0028]进一步地,步骤I)具体包括:
[0029]将各个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将微藻细胞依次接种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
[0030]进一步地,步骤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1]将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依次采收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
[0032]另一方面,本发明实例还提供了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其中,包括用于培养微藻细胞的养殖面,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0033]可选地,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为可上下移动、可左右移动、或可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3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每个养殖面均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这样,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养殖需要任意移动调整各个子养殖面的位置,以调节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从而避免了因光照过强而导致微藻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而导致微藻生长缓慢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微藻的产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的流程图;
[0037]图2为本发明对比例中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具体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另一种具体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主视图;
[0043]图8为图7中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左视图;
[0044]图9为图7中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6]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包括步骤:
[0047]S1、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养殖面上,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0048]S2、养殖过程中,移动各个子养殖面,以调节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004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每个养殖面均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这样,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养殖需要任意移动调整各个子养殖面的位置,以调节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从而避免了因光照过强而导致微藻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而导致微藻生长缓慢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微藻的产量。
[0050]具体地,上述步骤S2具体可以包括:
[0051]养殖过程中,当各个子养殖面接收到的光强不同时,将接收到的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将接收到的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以调节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0052]也就是说,养殖过程中,当某个子养殖面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时,将该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较弱的位置处,从而使接收光照过多活性下降的微藻恢复活性;当某个子养殖面接收到的光强较弱时,将该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较强的位置处,从而使接收光照过少产量下降的微藻接收适当的光强加速生长。
[0053]这样,通过光照的调整及补偿,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光照过强而导致微藻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而导致微藻生长缓慢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微藻的产量。
[005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所需光强,是指适宜微藻细胞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微藻的生长过程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每个阶段时,微藻的所需光强通常是不同的,比如:延滞期时细胞密度较低,所需光强较弱;指数期时细胞成倍繁殖,生物量积累较快,所需光强相应的较强;稳定期时,细胞密度稳定,生物量稳定,此时加强光照有利于诱导油脂累积,从而采收获得预期的产物,因此所需光强较强。
[0055]可选地,步骤S2中,移动各个子养殖面时,移动的方向可以包括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或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56]具体地,步骤S2中,移动各个子养殖面时,所采用的移动方式可以包括:粘贴移动、折叠移动、滑动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57]其中,粘贴移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步骤I)中,各个子养殖面粘贴在养殖装置上;步骤2)中,所述的移动各个子养殖面具体包括:将各个子养殖面从养殖装置上取下,再粘贴到所要移动的位置处。
[0058]折叠移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步骤I)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折叠移动;步骤2)中,所述的移动各个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折叠移动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0059]滑动移动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步骤I)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滑动移动;步骤2)中,所述的移动各个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滑动移动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0060]另外,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移动或自动移动以实现上述移动方式。移动的频率可以为若干天一次、一天一次或者每天若干次。
[006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比如:
[0062]方式一:
[0063]在各个子养殖面上接种浓度相同的微藻细胞;
[0064]养殖过程中,以若干天一次或者每天若干次的频率移动各个子养殖面,以使微藻细胞接收所需光强,并使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同批次采收。
[0065]例如,具体可以为:
[0066]使用阳光为光源,使用由上下两个子养殖面构成的养殖面进行养殖。在各个子养殖面上接种浓度相同的微藻细胞;上部的子养殖面光照通常过强,下部的子养殖面光照通常不足,因此,养殖过程中,每天上下移动这两个子养殖面,从而使它们交替接收适量的光照,待培养若干天后,同批次采收这两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
[0067]方式二:
[0068]在各个子养殖面上接种浓度不同的微藻细胞;
[0069]养殖过程中,以与各个子养殖面上微藻细胞的各个生长阶段变更频率一致的频率移动各个子养殖面,以使微藻细胞接收所需光强,并使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不同批次顺序采收。
[0070]具体可以为:
[0071]使用阳光为光源,使用由上下三个子养殖面构成的养殖面进行养殖。在各个子养殖面上接种浓度不同的微藻细胞,并且,自上而下,三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浓度依次减小,而光照强度也依次减弱;由于上部的微藻细胞浓度过高产生的营养限制,生物量最先停止积累并进入稳定期,在上部接收光强较强,可进行光诱导积累油脂,提高产量;中部微藻细胞浓度适中,培养很快进行生长指数期,接收光强适中,有利于生物量积累;下部微藻细胞浓度较低,接收光强较少,有利于生长。
[0072]培养若干天后,上部微藻细胞经过适当的强光诱导,油脂积累完成;中部微藻细胞生物量积累,生长进入稳定期;下部藻细胞低光生长繁殖,生物量有效积累。此时,将上部子养殖面的微藻进行采收,将中部和下部子养殖面顺次向上移动一个子养殖面的距离,使原来的中部子养殖面变成上部子养殖面接受强光照射进行油脂诱导,原来的下部子养殖面变成中部子养殖面进入指数期生长,并取一块新的子养殖面接种上微藻细胞,放置在下部,开始新一轮的低光生长。
[0073]这样,由此反复进行,通过与各个子养殖面上微藻细胞的各个生长阶段变更频率一致的频率移动各个子养殖面,实现了不同生长阶段微藻的不同用光需求的半连续化培养。
[0074]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接种及采收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将各个子养殖面移动到预定位置处来实现操作的便捷性,比如:
[0075]上述步骤SI具体可以包括:
[0076]将各个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将微藻细胞依次接种在各个子养殖面上。该预定位置是指接种操作比较便利的位置,比如,该预定位置可以为各个子养殖面中最下方的位置,当然,也可以为各个子养殖面中最上方的位置,总之,只要将需要接种的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接种操作比较便捷的位置处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定。
[0077]并且,步骤S2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0078]将各个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依次采收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该预定位置是指采收操作比较便利的位置,通常,接种和采收操作比较便利的位置是一致的,因此,对于采收过程中的预定位置处不再重复赘述。
[0079]本发明实施例对微藻的固定化培养方式进行了改进,将用于支撑和/或吸附微藻的养殖面改造成为由若干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组成,由于改进后各个子养殖面可随实际养殖需求随时移动、调整到不同位置处,从而使不同位置的藻株受光量进行调整转换,从而使靠近光源部分受光过强活性降低的藻株能及时活性恢复、远离光源部分受光不足影响生长的藻株能进行光照补偿加快生长,从而实现整体产量的提升。并且,还可使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微藻细胞按需接受所需光强,而且在接种初始和培养结束时,还可根据操作需要将不同位置的子养殖面移动到预定位置以实现操作的便捷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操作简便,能耗低,利于产业化生产,且适合大规模应用。
[0080]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包括用于培养微藻细胞的养殖面,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008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每个养殖面均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这样,养殖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养殖需要任意移动调整各个子养殖面的位置,以调节各个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从而避免了因光照过强而导致微藻活性丧失、以及光照不足而导致微藻生长缓慢等问题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微藻的产量。
[0082]可选地,各个子养殖面为可上下移动、可左右移动、或可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各个子养殖面可手动移动或可自动移动,比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子养殖面为可粘贴移动、可折叠移动、可滑动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0083]具体地,上述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主要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实现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地,该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具有与上述方法相应的技术特征,本发明在此不再重复赘述。
[008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0085]对比例
[0086]将10个长X宽为0.5mX0.5m、厚度0.005m的铝塑板用支架固定,各个铝塑板之间的间距为0.lm。在各个铝塑板表面覆盖一层粗布,并在铝塑板顶部固定布水管,将BGll培养基循环打入布水管中从而持续为藻株补充培养基。
[0087]将栅藻细胞培养液通过真空抽滤附着在孔径0.45 μ m的醋酸纤维素滤膜(即培养载体)上,生物量密度为15g/m2。然后将附着有栅藻细胞的醋酸纤维素滤膜平铺粘贴在粗布上,从而形成养殖面10,并将该养殖系统置于室外阳光大棚自然光源条件下进行养殖。
[0088]向阳光大棚内通入混合有1.5-3% (V/V) 二氧化碳的混合空气,培养7天。养殖过程中,测得养殖面10光强从上至下迅速衰减,上半部分的平均光强可达700 μπιο?.πΓ2 -S-1,下半部分的平均光强仅为65 μπιο?.m_2.s'
[0089]养殖过程中,如图2所示,当培养到第3天时,养殖面10的上半部分微藻变绿,下半部分微藻变化不明显;当培养到第7天时,养殖面10的上半部分微藻生长明显,下半部分变化不大。
[0090]培养7天后采收,并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每层养殖面的平均生长速率为2.5g.m_2.cf1,整体养殖系统单位占地面积细胞生长速率为25g.m_2.cf1。
[0091]实施例1
[0092]该实施例采用与对比例基本相同的培养方式,不同之处在于:
[0093]将培养载体醋酸纤维素滤膜平分为上下两部分,从而使整个养殖面20分别形成上下两个子养殖面21、22。这样,如图3所示,当培养3天后,将两个培养载体分别取下,上下交换位置后重新粘贴在粗布上;当培养到第7天时,整个养殖面20都有明显生长。
[0094]培养7天后采收,并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每层养殖面的平均生长速率为3g.m_2.(Γ1,整体养殖系统单位占地面积细胞生长速率为30g.m_2.cf1。
[0095]与对比例相比,实施例1的生长速率提高了 20%,说明养殖过程中,根据光照情况,适时地移动各个子养殖面能够有效地提高微藻的产量。
[0096]实施例2
[009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2采用两块式养殖面对微藻进行培养。该养殖面30包括上下两块子养殖面31、32,可以通过手动或自动方式定期上下交换移动。
[0098]具体地,将长X宽为0.5mX 0.7m、厚度0.005m的2块铝塑板固定在框架50上,该框架50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折叠转动、或者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滑动从而实现2块铝塑板位置的上下自由交换。
[0099]在每块铝塑板表面覆盖一层棉布,并在每块铝塑板顶部固定一根布水管。依次将各个铝塑板移动到适合的高度,把一定量的栅藻细胞培养液喷雾接种于棉布表面,生物量密度为15g/m2,从而形成两个子养殖面31、32 ;再把接种好的各个子养殖面31、32移动到上下两个培养位置,形成一个养殖面30。
[0100]将10个这种框架50固定在支架上,各个框架50之间的间距为0.1mo然后将该养殖系统置于室外阳光大棚自然光源条件下进行养殖。
[0101]养殖过程中,每天中午13:00将各个养殖面30的两个子养殖面31、32上下交换一次,以实现上部栅藻细胞的活性恢复和下部栅藻细胞的光照补偿如图3所示。
[0102]养殖过程中,每天早上8:00测得上下两个子养殖面31、32上的栅藻细胞的荧光效率Fv/Fm均为0.68 ;中午13:00测定荧光效率,上部子养殖面的Fv/Fm值为0.125,下部子养殖面的Fv/Fm值为0.62,此时上下交换两个子养殖面的位置;下午17:00测定荧光效率,此时,上部子养殖面的Fv/Fm值为0.47,下部子养殖面的Fv/Fm值为0.36 ;再经过一晚上的活性恢复,第二天早上8:00测定Fv/Fm值又都恢复到0.68左右。
[0103]可见经过每天I次子养殖面的上下交换,起初靠近光源的上部子养殖面的栅藻细胞得到了及时的活性恢复,远离光源的下部子养殖面的栅藻细胞也得到了及时的光能补充。
[0104]培养7天后,把铝塑板移动到操作适合的高度进行刮取采收,并测定生物量。结果表明,每层养殖面的平均生长速率为3.6g.m_2.cf1,整体养殖体系单位占地面积细胞生长速率 36g.m 2.d 1O
[0105]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化养殖方法及装置,有利于不同位置处的微藻接收合适的光照,并且还便于接种和采收操作。
[0106]备注:本发明实施例中,Fv/Fm值表征微藻细胞的活性,大部分藻株活性良好的情况下该值在0.60-0.75之间。
[0107]实施例3
[0108]如图7?9所示,将长X宽为0.5mX0.7m、厚度0.005m的三块塑料板按上下顺序依次固定在设计好的长X宽为1.5mX 0.7m的框架62上,该框架62两侧均装有滑道和三个卡槽64,通过螺栓63将塑料板固定,以便于三块塑料板的上下滑动和分步拆装。
[0109]每块塑料板表面均覆盖固定有一层棉布,初次接种时,将一体积的栅藻藻泥均匀涂抹接种于下部塑料板棉布表面,二体积的栅藻藻泥接种于中部塑料板棉布表面,三体积的栅藻藻泥接种于上部塑料板棉布表面,其中一体积< 二体积 < 三体积,从而形成三个子养殖面41、42、43,且该三个子养殖面41、42、43共同构成了一个养殖面40。接种完毕后,将该养殖系统置于室外阳光大棚自然光源条件下进行养殖。
[0110]由于上部栅藻细胞浓度过高产生营养限制,生物量停止积累进入稳定期,在上部接受光强较强,可进行光诱导积累油脂;中部栅藻细胞浓度适中,培养很快进入生长指数期,接受光强适中,利于生物量积累;下部栅藻细胞浓度较低,接受光强最少,利于生长。
[0111]养殖3天后,上部栅藻细胞经过适当的强光诱导,油脂积累完成;中部栅藻细胞生物量积累,生长进入稳定期;下部栅藻细胞低光生长繁殖,生物量有效积累。将上部塑料板取下采收,同时将中部和下部塑料板顺次向上滑动一块塑料板的距离,从而使原来的中部塑料板变成上部塑料板接受强光进行油脂诱导,使原来的下部塑料板变成中部塑料板进入指数期生长,并取一块新的塑料板表面覆盖固定一层棉布、接种一体积的栅藻藻泥,置于框架下部开始新一轮的低光生长。由此反复进行,实现了不同生长阶段微藻的不同用光需求的半连续化培养。
[0112]经测定,实施例3的平均生长速率可达3.2g.m_2.cf1,测定油脂含量高达41%。由此可知,根据光强自上而下依次减弱的分布情况、以及微藻前三个生长阶段所需光强依次增强的情况,通过使各个子养殖面的移动频率刚好等于微藻细胞各个生长阶段的变更频率,能够使微藻细胞在各个生长阶段均能够得到所需光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产量,并实现了半连续化培养。
[011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微藻细胞接种在养殖面上,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2)养殖过程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以调节所述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 养殖过程中,当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接收到的光强不同时,将接收到的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将接收到的光强低于所需光强的子养殖面移动到光强高于所需光强的位置处,以调节所述微藻细胞接收的光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接种的微藻细胞浓度相同; 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频率为若干天一次或者每天若干次,以使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同批次采收;或者 步骤1)中,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接种的微藻细胞浓度不同; 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频率与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微藻细胞的各个生长阶段变更频率保持一致,以使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细胞不同批次顺序采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移动的方向包括上下移动、左右移动、或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采用的移动方式包括粘贴移动、折叠移动、滑动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移动具体包括: 步骤1)中,各个子养殖面粘贴在养殖装置上; 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将各个子养殖面从所述养殖装置上取下,再粘贴到所要移动的位置处; 所述折叠移动具体包括: 步骤1)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折叠移动; 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折叠移动所述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所述滑动移动具体包括: 步骤1)中,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可滑动移动; 步骤2)中,所述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具体包括:滑动移动所述养殖装置的各个子养殖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时,实现移动的方式为手动移动或自动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包括: 将各个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将微藻细胞依次接种在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依次移动到预定位置处,以依次采收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上的微藻。
10.—种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培养微藻细胞的养殖面,所述养殖面包括至少两个可移动的子养殖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藻固定化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子养殖面为可上下移动、可左右移动、或可斜上斜下移动中的至少一种。
【文档编号】C12R1/89GK104480014SQ201410667960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青, 陈昱, 张娅玲, 韩春梅, 陈传红, 吴洪 申请人: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