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和方法

文档序号:49816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竹笋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和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公开了一种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包括含有膳食纤维的物料I、与物料I混合的物料II以及作为辅料的物料III;所述物料I为膳食纤维湿品;所述物料II为具有至少食品级纯度的神经酸;所述物料III为经高温烘培后形成交联结构混合物I以及混合物II;所述混合物I至少包括酥油以及蛋白质添加剂;所述混合物II至少包括泡打粉以及碳酸氢铵,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混合物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出了一种通过膳食纤维以及其他配料的混合提高神经酸经过烘焙后的留存量,能够确实地提高神经酸的有效量,同时,通过与膳食纤维混合,令其可用于缓解中风后遗症等症状,并能够用于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
【专利说明】竹笋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増效混合物和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特别涉及一种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 效混合物以及针对上述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膳食纤维(DF)由海斯利(Hipsl. Ey. EH)最先提出并定义为不能被清化酶消化的 植物细胞壁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0003] 根据膳食纤维的水溶性可以分两类,一类是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溶于水,另一类是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0004] 虽然根据膳食纤维的化学成分和糖含量分析好像对人体生理作用,但是事实表明 膳食纤维对人体确实有非常重要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研宄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予以证 明。其生理作用主要有:
[0005] 1.刺激大肠壁肌肉蠕动,预防便秘。减少毒素对肠壁的毒害。
[0006] 2.由于膳食纤维持水性,可产生饱腹感,减少食物和热能的摄取。降低肥胖的发生 机率。
[0007] 3.增加粪便的体积,可降低肠内压减少消化液,渗入食物中降低糖类消化,减缓血 糖上升速度。
[0008] 4.膳食纤维能减少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使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 量增加,达到改善动脉硬化的目的,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
[0009] 5.降低血液中胆固醇,膳食纤维可与饮食中胆固醇结合,降低胆固醇的吸收,增加 它的排泄。
[0010] 6.预防大肠癌,膳食纤维有很好的持水性稀释肠内有毒物质。减少有毒物质和肠 壁粘膜细胞的接触时间,达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
[0011] 合理适量的摄入膳食纤维对于人类健康的好处是如此之多,而现代人的精致饮食 又非常缺乏。且以膳食纤维引进各国营养学家的极大关注,将其列为第七营养素。
[0012] 竹笋头膳食纤维原料来自纯天然的山珍竹笋,竹笋头原为加工竹笋食品的废弃 物,竹笋头膳食纤维的生产利用这种废弃物实为变废为用之举,并使用湿法生产又节约了 大量能源。
[0013]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提高神经酸的摄入量,通常采用提高神经酸的使用量的手 段,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烘焙后混合物的组织结构和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在烘焙后 的混合物中的神经酸的留存量不高,由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可以提高烘焙后物料中 的神经酸留存量的混合物配比。


【发明内容】

[001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经过烘焙后物料中的神经酸留存量不高的缺点,提供了 一种竹笋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并提高上述混合物在 经过高温烘焙后,物料中的神经酸的留存量。
[001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16] -种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包括含有膳食纤维的物料I、与物料I混 合的物料II以及作为辅料的物料III ;
[0017] 所述物料I为膳食纤维湿品;
[0018] 所述物料II为具有至少食品级纯度的神经酸;
[0019] 所述物料III为经高温烘培后形成交联结构混合物I以及混合物II ;
[0020] 所述混合物I至少包括酥油以及蛋白质添加剂;
[0021] 所述混合物II至少包括泡打粉以及碳酸氢铵。
[0022]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膳食纤维湿品为含有膳食纤维的食品级物料或者由湿 法工艺得到的膳食纤维。
[0023]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膳食纤维湿品的固形物含量其质量的15%,pH值不低 于5。
[0024]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合物I还包括安赛蜜、三氯蔗糖以及D-木糖;混合物 II还包括葡萄糖内酯。
[0025]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质添加剂包括鸡蛋以及奶粉。
[0026]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膳食纤维的量不少于3. 4份的量,所述神经酸的量不 少于0. 0035份的量,所述酥油的量不少于4份的量,所述蛋白质添加剂的量不少于2. 1份 的量,所述泡打粉的量不少于〇. 07份的量,所述碳酸氢按的量不少于〇. 0035份的量。
[0027]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赛蜜的量不少于0. 0079份的量,所述三氯蔗糖的量 不少于0. 0026份的量,所述D-木糖的量不少于0. 01份的量,所述葡萄糖内酯的量不少于 0.047份的量。
[0028] 一种使用上述协同增效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0029] 1)将物料II与混合物I放入搅拌锅内低速搅拌至少30分钟后,高速搅拌至均匀;
[0030] 2)将物料I与混合物II放入搅拌锅内低速搅拌至少30分钟后,高速搅拌至均匀;
[0031] 3)将上述步骤1)以及步骤2)分别得到的物料混合后搅拌均匀;
[0032] 4)烘培物料。
[0033]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烘培温度维持在150°C或者150°C左右。
[0034] 一种将上述协同增效混合物用于提高神经酸的使用效果的用途。
[0035]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显著技术效果:
[0036] 能够有效地提升烘培后的物料中的神经酸留存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包括含有膳食纤维的物料I、与物料I混 合的物料II以及作为辅料的物料III;
[0040] 所述物料I为膳食纤维湿品;
[0041] 所述物料II为具有至少食品级纯度的神经酸;
[0042] 所述物料III为经高温烘培后形成交联结构混合物I以及混合物II ;
[0043] 所述混合物I至少包括酥油以及蛋白质添加剂;
[0044] 所述混合物II至少包括泡打粉以及碳酸氢铵。
[0045] 所述膳食纤维湿品为含有膳食纤维的食品级物料或者由湿法工艺得到的膳食纤 维。
[0046] 所述膳食纤维湿品的固形物含量其质量的15%,pH值不低于5。
[0047] 所述混合物I还包括安赛蜜、三氯蔗糖以及D-木糖;混合物II还包括葡萄糖内 酯。
[0048] 所述蛋白质添加剂包括鸡蛋以及奶粉。
[0049] 所述膳食纤维的量不少于3. 4份的量,所述神经酸的量不少于0. 0035份的量,所 述酥油的量不少于4份的量,所述蛋白质添加剂的量不少于2. 1份的量,所述泡打粉的量不 少于0. 07份的量,所述碳酸氢按的量不少于0. 0035份的量。
[0050] 所述安赛蜜的量不少于0. 0079份的量,所述三氯蔗糖的量不少于0. 0026份的量, 所述D-木糖的量不少于0. 01份的量,所述葡萄糖内酯的量不少于0. 047份的量。
[0051] 具体的成分比例见下表1所示。
[0052] 表1物料成分表
[0053]

【权利要求】
1. 一种膳食纤维和神经酸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有膳食纤维的物料I、 与物料I混合的物料II以及作为辅料的物料III; 所述物料I为膳食纤维湿品; 所述物料II为具有至少食品级纯度的神经酸; 所述物料III为经高温烘培后形成交联结构混合物I以及混合物II; 所述混合物I至少包括酥油以及蛋白质添加剂; 所述混合物II至少包括泡打粉以及碳酸氢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膳食纤维湿品为含有膳 食纤维的食品级物料或者由湿法工艺得到的膳食纤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膳食纤维湿品的固形物 含量其质量的15%,pH值不低于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物I还包括安赛蜜、 三氯蔗糖以及D-木糖;混合物II还包括葡萄糖内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蛋白质添加剂包括鸡蛋 以及奶粉。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膳食纤维的量不少于3. 4 份的量,所述神经酸的量不少于〇. 0035份的量,所述酥油的量不少于4份的量,所述蛋白质 添加剂的量不少于2. 1份的量,所述泡打粉的量不少于0. 07份的量,所述碳酸氢按的量不 少于0. 0035份的量。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赛蜜的量不少于 0. 0079份的量,所述三氯蔗糖的量不少于0. 0026份的量,所述D-木糖的量不少于0. 01份 的量,所述葡萄糖内酯的量不少于〇. 047份的量。
8. -种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 将物料II与混合物I放入搅拌锅内低速搅拌至少30分钟后,高速搅拌至均匀; 2) 将物料I与混合物II放入搅拌锅内低速搅拌至少30分钟后,高速搅拌至均匀; 3) 将上述步骤1)以及步骤2)分别得到的物料混合后搅拌均匀; 4) 烘培物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其特征在于,烘培温度维持在150°C或者 150°C左右。
10. -种将上述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协同增效混合物用于提高神经酸的使用效果 的用途。
【文档编号】A23L1/09GK104432113SQ201410763192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1日
【发明者】伊奎鑫, 彭贵章, 邱丽丽, 余红军 申请人:伊奎鑫, 彭贵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