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3918阅读:1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在透明的密封箱盖顶部设有CO2进气管,密封箱盖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在输入CO2的过程中,使密封干燥箱内多余的CO2经废气吸收装置底部穿过CO2进气管的中央孔,排入废气吸收装置并与废气吸收装置内的钠石灰反应,可以保持密封干燥箱内气压稳定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封干燥箱前壁设有紫外线灯,紫外线灯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并具有定时开启功能。通过向密封干燥箱输入CO2,使放入密封干燥箱的实验动物几乎无疼痛和痛苦的情况下窒息死亡,并可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可能被其咬伤、抓伤和感染的机会。紫外线灯对密封干燥箱进行消毒。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属实验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实验动物安乐死,是一直困扰动物实验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安乐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5u”,意思是“平安和有意义的死亡”平安死亡意味着微量的疼痛和痛苦。实验动物科学中的安乐死指的是对实验动物实施的人道处死。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难者,在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疾病治疗靶点、药物试验等多种医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们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人类有义务给予实验动物足够的尊重,处死实验动物时尽量减少它们的疼痛和痛苦。在此,发明一种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不仅是对实验动物的人道主义关怀,而且保证了实施安乐死人员的安全,减少了对操作人员造成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影响,显得十分重要。
[0003]目前,对于实验动物的处死方式主要有颈椎脱臼、注射药物、吸入药物等。但传统的处置手段还是会对实验动物造成一定疼痛和痛苦,并且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特别是处死患病实验动物还可因抓咬等原因,使实验操作人员感染风险大大增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它能保证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实验动物在几乎无疼痛和痛苦的情况下死亡,并可大大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被伤害和感染的机会,减少环境污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性高、易于推广。
[0005]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装置配备有透明的密封干燥箱(I)、用于盖住密封干燥箱(I)的密封箱盖(2 )和用于使密封干燥箱(I)处于密闭状态的扣紧密封箱扣(3),在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内填充有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4);在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位置开有一个用于穿过CO2进气管(5)的孔,在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中央位置也设有一个用于穿过CO2进气管(5)的孔,在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 );密封干燥箱(I)侧壁设有湿度计(8 )。
[0006]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位置及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位置设有CO2进气管(5) ;C02进气管(5)上串接有一个单向阀。通过向密封干燥箱(I)输入CO2,使放入密封干燥箱(I)的实验动物在无痛苦的情况下窒息死亡,并可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可能被其咬伤、抓伤和感染的机会。
[0007]在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可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
(4);在输入CO2的过程中,使密封干燥箱(I)内多余的CO2经废气吸收装置(4)底部穿过CO2进气管(5)的中央孔,排入废气吸收装置(4)并与废气吸收装置(4)内的钠石灰反应,可以保持密封干燥箱(I)内气压稳定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0008]在透明的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电源控制器(7)具有定时开启功能;在处理患病实验动物后,可使用紫外线灯(6)对密封干燥箱(I)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此外,紫外线灯(6)的定时启动功能还可减少紫外线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000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实验动物在几乎无疼痛和痛苦的情况下死亡,可大大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被伤害和感染的机会,减少环境污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重复性高、易于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结构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所示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I一透明密封干燥箱;2—密封箱盖;3-—密封箱扣;4一废气吸收装置;5—CO2进气管;6—紫外线灯;7—电源控制器;8—湿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图1所示中。配备有透明的密封干燥箱I及密封箱盖2,扣紧密封箱扣(3)可使密封干燥箱I处于密闭状态。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可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4。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及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CO2进气管5。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 ;密封干燥箱I侧壁设有湿度计8。
[0015]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及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位置各设有一个用于穿过CO2进气管5的孔。通过向密封干燥箱I输入CO2,使放入密封干燥箱I的实验动物在无痛苦的情况下窒息死亡,并可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可能被其咬伤、抓伤和感染的机会。
[0016]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可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4。在输入CO2的过程中,使密封干燥箱I内多余的CO2经过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孔位置的间隙,多余的CO2进入废气吸收装置(4)内并与废气吸收装置4中预装的钠石灰发生反应,反应完毕后的气体向上移动,从废气吸收装置(4)顶部位置开孔进入外部环境,目的是保持密封干燥箱I内气压相对稳定并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
[0017]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并具有定时开启功能。在处理患病实验动物后,可使用紫外线灯6对密封干燥箱I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此外,紫外线灯6的定时启动功能还可减少紫外线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0018]工作原理是:在透明的密封箱盖顶部设有CO2进气管,CO2进气管(5)上串接有一个单向阀,通过向密封干燥箱输入CO2,使放入密封干燥箱的实验动物在无痛苦的情况下窒息死亡,并可减少实验人员在处死实验动物过程中可能被其咬伤、抓伤和感染的机会。密封箱盖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可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在输入CO2的过程中,使密封干燥箱内多余的CO2经废气吸收装置的底部再穿过CO2进气管周边间隙后,多余的CO2进入到废气吸收装置内部并与废气吸收装置中的钠石灰反应,可以保持密封干燥箱内气压稳定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密封干燥箱的前壁设有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的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并具有定时开启功能。
[0019]在处理患病实验动物后,可使用紫外线灯对密封干燥箱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此外,紫外线灯的定时启动功能还可减少紫外线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0020]实验操作步骤:将实验动物放入本用新型实验装置中,盖上密封箱盖并扣上密封箱扣。从密封干燥箱顶部的CO2进气管输入C02,初始流速为密封干燥箱容积(m3) X 0.2 L/min,即(35X24X28X0.2)/1000 ^ 5 L/min,约30s后动物失去意识后,可将CO2流速调整为干燥箱容积的100%,以缩短实验动物从失去意识到死亡的时间,处理时间约为2-5分钟。结束后打开紫外线灯,消毒0.5小时。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配备有透明的密封干燥箱(I)、用于盖住密封干燥箱(I)的密封箱盖(2)和用于使密封干燥箱(I)处于密闭状态的扣紧密封箱扣(3),在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内填充有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4);在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位置开有一个用于穿过CO2进气管(5)的孔,在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中央位置也设有一个用于穿过CO2进气管(5)的孔,在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紫外线灯(6)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密封干燥箱(I)侧壁设有湿度计(8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其特征在于废气吸收装置(4)的底部中央位置及对应区域密封箱盖(2)顶部中央位置穿过一根CO2进气管(5),CO2进气管(5)上串接有一个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密封箱盖(2)顶部设有一个圆柱形砂芯坩埚,圆柱形砂芯坩埚填充钠石灰,作为废气吸收装置(4);在输入CO2的过程中,使密封干燥箱(I)内多余的CO2经废气吸收装置(4)底部穿过CO2进气管(5)的中央孔,排入废气吸收装置(4)并与废气吸收装置(4)内的钠石灰反应,保持密封干燥箱(O内气压稳定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透明的密封干燥箱(I)前壁设有紫外线灯(6 ),紫外线灯(6 )尾部接有电源控制器(7 ),电源控制器(7 )具有定时开启功能;在处理患病实验动物后,可使用紫外线灯(6)对密封干燥箱(I)进行消毒,以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
【文档编号】A22B3/00GK204070324SQ20142052919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6日
【发明者】李凡, 肖婕, 徐开宇, 王伟舟 申请人:昆明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