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21444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能消食去腻、降火明目、宁心除烦、清暑解毒、生津止渴,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健康文明的保健食品。目前,相对成熟的物质条件、多元化的市场、多样化的产品、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的营销,已使茶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为了丰富茶的口感,增加更多的保健功能,逐渐开发了多种复合茶,如柚子茶或柑普茶等。单纯的茶文化已经向多元化发展。尽管如此,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也给茶的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有柚子茶或柑普茶等产品制作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粗糙,仅仅是将茶叶简单装入柚子或柑壳内,外形并不美观,时间长也容易引起茶叶发霉且不容易保管,无法充分发挥柚/柑与茶叶的天然融合效果。我国茶品种在产品开发、加工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橘红在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症状方面有良好的保健功效。目前,未有人使用橘红这一天然纯植物进行茶饼的工艺制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橘红茶及其制备方法。该橘红茶选取优质橘红及不发酵或微发酵优质茶叶为制作原料,克服了传统茶饼工艺滋味淡薄,香气低闷,收敛性差,容易发霉不利于存放等缺陷。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橘红茶,由不发酵或微发酵茶和烘干橘红皮碎片一同装入烘焙消毒后的橘红壳内,经过烘焙,压制,再烘焙制备而成。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橘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口分离:在清洗后的橘红上开个圆孔顶盖,透过顶盖端口掏空橘红里面的果肉,形成顶盖和橘红外壳,分离所述顶盖和所述橘红外壳,并去除橘红外壳里的残留果汁;

优选的,所述顶盖在所述橘红上端的十分之一处。

(2)初次烘培:将分离壳肉后的所述橘红顶盖和橘红底在70~80℃下进行烘培消毒30~60min,清除橘红壳的里外水分并达到杀菌效果;

(3)橘红皮碎片:将分离后的橘红壳切碎并烘干至含水量为5~10%,制成橘红皮碎片;

(4)软化混合:将不发酵茶或微发酵茶与所述橘红皮碎片以重量比6:4~7:3混合为混合茶,向所述混合茶中倒入白酒混合,静置120~240min软化,茶酒重量比为600:1~5,使茶叶与橘红碎片融合,相互吸收渗透,更好发挥两者功效,同时避免茶叶碎化;

(5)填茶:将步骤(4)软化好的混合茶装入步骤(2)烘焙好的橘红外壳内,压一压使整个橘红壳里的茶饱满不漏缝隙,然后将步骤(2)烘焙好的顶盖按压至橘红底壳开口处,使其完全融合叠盖;

填茶时要控制用木棍或手压茶的力度,防止茶叶碎化过多或过少,保证整个橘红壳里的茶叶松弛有度,制成成品后严密结实,使得茶叶与茶饼不易发霉且易于存放保管;

(6)二次烘培:对步骤(5)盖好的橘红茶在50~60℃下进行烘培,烘培5~7天,并保持每天间隔5~10次不断翻转;

翻转烘焙使得烘培色泽均匀,同时使橘红与茶叶香味自然混合渗透,浑然一体;

(7)压制:在橘红皮水分蒸发达到30%~40%后,将橘红茶进行压制;优选压制的橘红茶为饼状。更优选的,橘红茶在压制过程中借用模具压制出图形,在外观美化与寓意上进一步的创新与制作;

橘红茶饼压制的时候注意控制力度,使得茶饼不至于裂开,达到茶饼外观美观精致的效果,同时便于存放与携带;

其中,所述橘红茶饼的侧面有绳子穿入,便于后续装饰橘红茶饼。

(8)三次烘培:对步骤(7)压制成形的橘红茶在30~40℃下再次烘培7~10天,并保持每天间隔8~12次不断翻转,形成成品。通过三次烘焙不断翻转形成色泽均匀、外表干燥,达到茶叶与橘红浑然一体,功效相互渗透,形成坚实的饼状,并易于保管;

本发明的每次烘培都要控制温度,并间隔翻转,防止橘红茶饼烤的过干,确保色泽统一,且使橘红与茶叶相互融合渗透,散发融合茶香与橘红香味;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8)三次烘焙形成成品之后,通过前期穿过橘红茶侧面的绳子,在茶饼侧面的前后添加吊坠(如中国结)进行再次加工美化,在鉴赏美观方面达到眼前一亮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选取不发酵或微发酵优质茶和橘红皮碎片一同装入橘红壳内,使得茶叶不易发霉并易于保存,同时通过增加橘红皮碎片的比例,充分发挥橘红与茶叶的功效,对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症状达到良好保健功效,同时具有止咳化痰、清热解毒、降脂减肥及抗动脉硬化、抗衰老等效果;

(2)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得到的橘红茶饼在烘培过程中,对橘红进行翻转时,使橘红与茶叶完美融合渗透,散发浓浓香气,保持外表色泽均匀美观;

(3)本发明所制作的橘红茶饼坚实易保存,同时不需要增加额外包装,环保且易保管,放入茶叶罐中也能使得整个茶叶和茶叶罐充满香气;

(4)通过对橘红茶饼成品后,对其前后进行装饰加些吊坠,可以展示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成为送礼佳品,结合茶饼与制作及各类加工工艺,既是茶道饮用的提升,更是工艺上美化的又一创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2橘红茶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橘红茶,由茶和烘干橘红皮碎片一同装入烘焙消毒后的橘红壳内,经过烘焙,压制,再烘焙制备而成。橘红挑选未损坏的、外形均匀和美观的,茶选择不发酵或微发酵优质茶。

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包括如下步骤:

(1)开口分离:用开孔器在清洗后的橘红上端十分之一处开个小圆孔顶盖,透过圆孔掏空橘红里面的果肉,形成顶盖和橘红外壳,分离所述顶盖和所述橘红外壳,并去除橘红外壳里的残留果汁;

(2)初次烘培:将分离壳肉后的所述橘红顶盖和橘红底在70~80℃下进行烘培消毒30~60min,清除橘红壳的里外水分并杀菌;

(3)橘红皮碎片:将分离后的橘红外壳切碎并烘至全干,制成橘红皮碎片;

(4)软化混合:将不发酵茶或微发酵优质茶与橘红皮碎片以重量比6:4~7:3混合为混合茶,并向混合茶中倒入白酒再次混合,茶酒重量比为600:1~5,静置120~240min,使茶叶与橘红碎片融合吸收并软化,同时避免茶叶碎化;

(5)填茶:将步骤(4)软化好的混合茶装入步骤(2)烘焙好的橘红外壳内,用木棍压一压,使整个橘红壳里的茶饱满不漏缝隙,然后将步骤(2)烘焙好的橘红顶盖按压至橘红外壳开口处,使顶盖卡在橘红外壳开口处,并旋转顶盖使顶盖与开口完全融合叠盖;

(6)二次烘培:对步骤(5)盖好的橘红茶在50~60℃下进行烘培成色,时间为5~7天,并保持每天间隔5~10次不断翻转,使得烘培色泽均匀,同时使橘红与茶叶香味自然混合渗透,使橘红壳外观与茶叶浑然一体;

(7)压制:在球体橘红茶二次烘培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在橘红皮水分蒸发达到约30%~40%后,对橘红茶进行压制成饼状;

(8)三次烘培:对步骤(7)压制成形的橘红茶在30~40℃下再次烘培7~10天,并保持每天间隔8~12次不断翻转,形成色泽均匀、外表干燥的橘红茶成品。成品橘红茶具有茶叶与橘红浑然一体,功效相互渗透,饼状坚实,并易于保管存放。

实施例2:

橘红茶的制备方法除步骤(7)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中相同。

(7)压制:在球体橘红茶二次烘培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在橘红皮水分蒸发达到约30%~40%后,对橘红茶进行压制成饼状;同时在压制过程中借用自制的模具富于饼状相应的寓意:在饼状上正面刻制福字,反面刻祝字并加上年份,一方面传达对朋友的深深祝福,另一方面通过刻年份使得更好的进行标记,印上茶饼的历史,在外观美化与寓意上进一步的创新与制作。

实施例3:

橘红茶的制备方法步骤(1)~步骤(6)与实施例1中相同。

(7)压制:在球体橘红茶二次烘培过程中,通过控制温度,在橘红皮水分蒸发达到约30%~40%后,对橘红茶进行压制成饼状;在制成茶饼后,在侧面穿孔插入白绳(无色泽添加的绳子,不会腐蚀茶叶),用于后续加工美化制作;

(8)三次烘培:对步骤(7)压制成形的橘红茶在30~40℃下再次烘培7~10天,并保持每天间隔8~12次不断翻转,形成橘红茶成品,进行密封保存。展示或送礼的时候借助茶饼前后所露出的绳子加些吊坠(如中国结)进行进一步美化,使中国茶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达到茶饼工艺类的又一创新。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