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24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调味辅料,具体涉及一种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上班族工作紧张,早上为了多睡会儿而省略掉早餐,中午订外卖吃,晚上回家累的半死不活,随便吃点东西对付自己,每周末跟朋友出去狂欢必定胡吃海喝一顿。长此以往,胃部一定会出现不适,胃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俗话说“胃贵在养”,患有胃病的人,除了药物使用外,饮食治疗也很重要,很多人都有脾胃不和有毛病,如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调味剂是指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使食品更加美味可口,并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增进食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加入一定的调味剂,不仅可以改善食品的感观性,使食品更加可口,而且有些调味剂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调味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咸味剂(主要是食盐)、甜味剂(主要是糖、糖精等)、鲜味剂、酸味剂及辛香剂等。

据了解,目前用于食品调味的调味液种类繁多,但各具有不同风味,所不足的是在调味液中普遍添加有防腐剂和通过化学方法制成的色素,其不但影响调味液的味道,还有害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市场上非常缺乏一种无毒副作用,纯天然、有宜对人体气脉梳理,增强所需营养,利于人体健康的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宁心益胃、清心安神于一体、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白茅花10-20份、余柑子5-10份、紫芝3-8份、羚羊角5-12份、水蔓菁5-15份、叶底珠3-6份、木蓝8-15份、菥蓂4-9份、人参叶5-13份、荷蒂6-9份、三叶鬼针草5-12份、川槿皮5-20份、酱油10-30份、食用醋精10-30份、香油10-30份、仙桃草3-8份、益生元配料15-25份。

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茅花15份、余柑子8份、紫芝5份、羚羊角9份、水蔓菁10份、叶底珠4份、木蓝12份、菥蓂7份、人参叶9份、荷蒂7份、三叶鬼针草8份、川槿皮13份、酱油20份、食用醋精18份、香油16份、仙桃草5份、益生元配料20份。

所述所述益生元配料为抗性糊精,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的混合料。

其制作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选料配比、烘干灭菌、煎煮浓缩、混合搅拌、装袋成品,具体操作方法依次按下列步骤:

A、选料配比:按原料重量配比,挑选符合国家卫生和质量标准的白茅花、余柑子、紫芝、羚羊角、水蔓菁、叶底珠、木蓝、菥蓂、人参叶、荷蒂、三叶鬼针草、川槿皮、酱油、食用醋精、香油、仙桃草、益生元配料原料备用;

B、烘干灭菌:按原料重量配比,将选出的原料中,白茅花、余柑子、紫芝、羚羊角、水蔓菁、叶底珠、木蓝、菥蓂、人参叶、荷蒂、三叶鬼针草、川槿皮,仙桃草别切成片状置于烘干箱中干化,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60分钟,使原料水份蒸发至含水量为10-20%,灭菌;

C、煎煮浓缩:将烘干后的上述原料中加2-3倍水进行煎煮,煎煮两次,每次1-1.5h,过滤后将滤渣回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滤液至50-60%,备用;

D、混合搅拌:按上述原料重量配比,将浓缩液中依次放入酱油、食用醋精、香油,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益生元配料二次混合均匀,然后灭菌,制成混合溶液;

E、装袋成品:按所需重量装袋,每包重量规定相差不超过±5克;检验合格后制成成品。

所述食用醋精可用米醋替换。

所述步骤C中,滤液浓缩使用的是蒸发浓缩方式进行浓缩。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源于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学中关于扶正祛邪、宁心益胃、补而不滞、温而不燥,药与食匹配更能起到强补虚损、温肾阳,也就是医食同源、药食同源、食借药的威力、药借食的美味的辩证方法。将选好的配料放入各种拌菜内同其他辅料共同搅拌,将味道和功效融入拌菜中,使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与辅料配合,集滋养、保健、宁心益胃、清心安神于一体。

本发明中,白茅花止血;定痛;主吐血;衄血;刀伤;余柑子抑制对葡萄球菌、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对消化不良、胃痛、肠炎、疝气、高血压等均有很好的疗效;维持正常胆固醇含量,降脂减肥、抗癌防衰;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产生,美白祛斑;然而,最让国际、美容界推崇的却是它独有的抗菌、抗病毒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紫芝能补中强智、宁心益胃,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解菌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主治:用于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痈肿疮毒;水蔓菁有清肺,化痰,止咳,解毒的作用;治慢性气管炎,咳叶脓血;外用治皮肤湿疹,疖痈疮疡;叶底珠祛风活血;益肾强筋;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阳痿;小儿疳积;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木蓝清热解毒,去瘀止血;治乙型脑炎,腮腺炎,目赤,疮肿,吐血;菥蓂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和中开胃;用于阑尾炎,肺脓疡,痈疖肿毒,丹毒,子宫内膜炎,白带,肾炎,肝硬化腹水,小儿消化不良;人参叶补气,益肺,祛暑,生津;用于气虚咳嗽,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头目不清,四肢倦乏;荷蒂清热解毒;荷蒂清暑除湿,止血安胎,补中益气;和胃安胎,止血止带;可用于胎动不安及崩漏带下等症;有升举之功,又可用于清气下陷之久泻脱肛等症;三叶鬼针草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炎、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川槿皮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止痛;用于胃痛,腹痛,痛经,关节疼痛,跌扑损伤等;仙桃草活血、止血、消肿、止痛;治吐血、咯血、便血、跌打损伤、淤血肿痛;嫩苗味苦,水煮去苦味,可食;益生元配料有效刺激有益菌的活力,增加有益营养的生产和吸收,调节身体营养比例,强化身体机能。

本发明经过多例患者的服用与临床验证,不断总结经总结和完善,配方比较完整,疗效确切,对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主病证,不同程度的起到了清心安神,平肝明目、滋补强壮、宁心益胃的作用,具有保健、宁心益胃、清心安神、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等优点。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食用本发明拌菜调味剂,每天食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另一组对照食用“消食健胃药”,每组选择门诊病人215例,其中男135例,女80例,量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30岁,每天食用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目赤翳障,风湿腰痛,四肢麻木,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四肢倦乏,表一为服用一个疗程后的对照数据:

表1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单位:人)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以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

本发明的工艺优点在于1、选择原料,科学,生产工艺先进,其产品不仅味道鲜美,并可速溶于水,方便存放;2、产品中不添加香料及防腐剂,保持原料本身的风味和营养成份,易被人体吸收;3原料来源广泛,加工艺线路短,产品易加工制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适用于神经衰弱,失眠,胃痛,消化不良的人群

一种白茅花宁心益胃拌菜调味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白茅花10-20份、余柑子5-10份、紫芝3-8份、羚羊角5-12份、水蔓菁5-15份、叶底珠3-6份、木蓝8-15份、菥蓂4-9份、人参叶5-13份、荷蒂6-9份、三叶鬼针草5-12份、川槿皮5-20份、酱油10-30份、食用醋精10-30份、香油10-30份、仙桃草3-8份、益生元配料15-25份。

实施例2:适用于目赤翳障,风湿腰痛,四肢麻木,暑热烦躁,津伤口渴,四肢倦乏的人群

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配比是,白茅花15份、余柑子8份、紫芝5份、羚羊角9份、水蔓菁10份、叶底珠4份、木蓝12份、菥蓂7份、人参叶9份、荷蒂7份、三叶鬼针草8份、川槿皮13份、酱油20份、食用醋精18份、香油16份、仙桃草5份、益生元配料20份。

实施例3:

所述所述益生元配料为抗性糊精,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的混合料。

实施例4:

其制作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选料配比、烘干灭菌、煎煮浓缩、混合搅拌、装袋成品,具体操作方法依次按下列步骤:

A、选料配比:按原料重量配比,挑选符合国家卫生和质量标准的白茅花、余柑子、紫芝、羚羊角、水蔓菁、叶底珠、木蓝、菥蓂、人参叶、荷蒂、三叶鬼针草、川槿皮、酱油、食用醋精、香油、仙桃草、益生元配料原料备用;

B、烘干灭菌:按原料重量配比,将选出的原料中,白茅花、余柑子、紫芝、羚羊角、水蔓菁、叶底珠、木蓝、菥蓂、人参叶、荷蒂、三叶鬼针草、川槿皮,仙桃草别切成片状置于烘干箱中干化,温度控制在100-120℃,时间60分钟,使原料水份蒸发至含水量为10-20%,灭菌;

C、煎煮浓缩:将烘干后的上述原料中加2-3倍水进行煎煮,煎煮两次,每次1-1.5h,过滤后将滤渣回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滤液至50-60%,备用;

D、混合搅拌:按上述原料重量配比,将浓缩液中依次放入酱油、食用醋精、香油,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益生元配料二次混合均匀,然后灭菌,制成混合溶液;

E、装袋成品:按所需重量装袋,每包重量规定相差不超过±5克;检验合格后制成成品。

实施例5:

所述食用醋精可用米醋替换。

实施例6:

所述步骤C中,滤液浓缩使用的是蒸发浓缩方式进行浓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