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霾清肺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2787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霾清肺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雾霾的危害

1、易于诱发传染疾病

雾霾天气时,会导致近地层的紫外线辐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活性增强,增多传染病的可能性。雾霾的出现使我们的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带有更多的细菌和病毒,这些状况的出现更易于传染病扩散和疾病发生。众所周知,中国每年都会有大范围、危害性强的传染病,这些传染病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环境恶化造成的,其中雾霾就是诱发传染病的原因之一。

2、引发大量疾病

雾霾成分中含有许多的有毒气体及直径很小的生物气溶胶粒子,它们能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泡引发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有很大的危害。同时长期生活在雾霾严重的城市,使得人体的汗腺堵塞,汗水不易排除,致使人们胸闷、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13年10月17日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说到雾霾,它最容易侵袭我们的呼吸道,雾霾中的重金属、硫化物、苯类物质对人体的损害非常大,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呼吸道啦。因而,在如今空气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下,除了学会环保,还应该多学学养肺!

中医里说到,肺为华盖。意思是说肺在五脏之上,像雨伞一样用来保护心、肝、脾、肾的。

如果肺受到损害,那么就容易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平时需要多摄入一些养肺润肺清肺的食物,以保护和加强肺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霾清肺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述的抗霾清肺茶,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罗汉果5-15份、石斛10-20份、百合5-15份、麦冬10-20份、枇杷叶5-15份、无花果3-8份、桑叶5-15份、鱼腥草3-8份、白茅根3-8份、芦根5-15份。

优选地,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罗汉果9-12份、石斛13-17份、百合9-12份、麦冬13-17份、枇杷叶9-12份、无花果4-6份、桑叶9-12份、鱼腥草4-6份、白茅根4-6份、芦根9-12份。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本发明抗霾清肺茶的制备方法:

(1)将所有材料洗净、晒干;

(2)在将洗净晒干后的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2倍水,大火加热沸腾后,转文火继续加热10-20min,停止加热;

(3)过滤,即得。

本发明所述的抗霾清肺茶,配方中罗汉果甘、凉,清热润肺、滑肠通便;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枇杷叶清肺止咳;无花果润肺止咳,清热润肠;桑叶清肺润燥,清肝明目;鱼腥草清热解毒;白茅根清热凉血;芦根清热生津。该配方煮水后代茶饮,长期饮用可清肺润肺、清热生津,预防雾霾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罗汉果5g、石斛10g、百合5g、麦冬10g、枇杷叶5g、无花果3g、桑叶5g、鱼腥草3g、白茅根3g、芦根5g。

抗霾清肺茶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材料洗净、晒干;

(2)在将洗净晒干后的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倍水,大火加热沸腾后,转文火继续加热10min,停止加热;

(3)过滤,即得。

实施例2

罗汉果15g、石斛20g、百合15g、麦冬20g、枇杷叶15g、无花果8g、桑叶15g、鱼腥草8g、白茅根8g、芦根15g。

抗霾清肺茶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材料洗净、晒干;

(2)在将洗净晒干后的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2倍水,大火加热沸腾后,转文火继续加热20min,停止加热;

(3)过滤,即得。

实施例3

罗汉果9g、石斛13g、百合9g、麦冬13g、枇杷叶9g、无花果4g、桑叶9g、鱼腥草4g、白茅根4g、芦根9g。

抗霾清肺茶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材料洗净、晒干;

(2)在将洗净晒干后的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5倍水,大火加热沸腾后,转文火继续加热15min,停止加热;

(3)过滤,即得。

实施例4

罗汉果12g、石斛17g、百合12g、麦冬17g、枇杷叶12g、无花果6g、桑叶12g、鱼腥草6g、白茅根6g、芦根12g。

抗霾清肺茶的制备方法为:

(1)将所有材料洗净、晒干;

(2)在将洗净晒干后的全部材料放入锅中,加入材料总重量1.5倍水,大火加热沸腾后,转文火继续加热15min,停止加热;

(3)过滤,即得。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