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黄芽茶的加工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5242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信阳黄芽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黄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它能在闷黄的过程中,在湿热条件下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引起糖类和氨基酸的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一部分可能转化可溶性糖,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热的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都是黄茶香气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真正的黄茶在色香味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信阳黄茶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消化酶和茶黄素,消化酶对脾胃有健胃消寒功效;茶黄素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脂、脑梗塞等疾病,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等功效,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效果。另外黄茶因为对肠胃刺激小,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绿茶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可以大量饮用,最大化的发挥茶叶的减肥养生功效。近年来,黄茶产销规模逐年扩大,黄茶的复兴是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现有的黄茶加工工艺,工序极多、耗时长、处理方式多样,而大多数的制茶工艺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茶叶的化学成分及有益的化学元素流失,降低了茶叶的功效,制作出来的黄茶外形暗绿,无光泽,香气不足,汤色深黄,滋味淡薄,其风味品质与传统黄茶大相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信阳黄芽茶的加工制作方法,以单芽或一芽一、二、三叶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分级、杀青、一次闷黄、揉捻、做形、二次闷黄、初烘干、拣剔、复烘干步骤制成成品。制作出的黄芽茶品质优良,尤其是提高黄茶的“黄叶黄汤”色、香、味、型和叶底的品质,干茶外形整齐,嫩绿微黄,香郁味醇,清香持久,回甘味甜,汤色黄亮清澈,经久耐泡,且常温下可保存三年不变质等特点。两次的“闷黄”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黄茶质量,有利于生产线的茶叶生产。

本发明的信阳黄芽茶,以适合制作信阳黄芽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分级、杀青、一次闷黄、揉捻、做形、二次闷黄、初烘干、拣剔、复烘干步骤制成成品。

本发明的信阳黄芽茶,所述制作的信阳黄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信阳群体种、白毫早、福云6号、碧香早、乌牛早、平阳特早、信阳10号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信阳黄芽茶的加工制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鲜叶分级:以信阳本地适宜做信阳毛尖的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加工原料,按采摘标准对鲜叶进行分级处理;

(2)杀青:将采摘分级的鲜叶摊凉后,然后将鲜叶均匀投入杀青机里进行杀青,按等级顺序分别进行杀青,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10-140℃之间;

(3)一次闷黄:闷黄是信阳黄芽茶的关键措施,杀青后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8cm左右,在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1-1.5h,保持室温在25-38℃,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

(4)揉捻: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55-60r/min,揉捻时间30-60min,揉捻时做到松紧结合,先不加压10-20min,后加重压10-20min,再轻压揉10-20min;

(5)做形:揉捻后的杀青叶用理条机进行理条、整型、定型,理条机的温度控制在90-105℃,时间10-20min,

(6)二次闷黄:将做形后的茶叶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8cm左右,在闷黄的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1-1.5h,保持室温在25-38℃,直至茶色至黄绿润泽;

(7)初烘干:烘干温度为105-115℃,烘干时间15-20min,水分控制7%以下;

(8)拣剔:初烘干摊凉之后进行拣剔,拣剔黄片、粗老叶、红张叶以及非茶类夹杂物,拣剔时应尽量防止折断芽叶与叶张破碎;

(9)复烘干:采用80-90℃温度进行,烘干至足干,制成成品。

优选的,步骤(2)中杀青温度控制在110-140℃之间。

优选的,步骤(4)中揉捻时做到松紧结合,先不加压10-20min,后加重压10-20min,再轻压揉10-20min。

优选的,步骤(5)中做形用的理条机温度控制在90-105℃,时间10-20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能够较好地保证黄茶加工的优质高效,提高黄茶的色、香、味、型和叶底的品质,茶外形整齐,嫩绿微黄,香郁味醇,清香持久,回甘味甜,汤包黄亮清澈,经久耐泡,且常温下可保存三年不变质等特点。(2)两次的“闷黄”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黄茶质量,有利于生产线的茶叶生产;(3)本制作方法制成的黄茶,冲泡时,出现的碎茶率低于1%,叶底展开与采摘时的鲜叶形似,茶香气更加浓醇馥郁,回味甘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适合大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考图1,信阳黄芽茶,以适合制作信阳黄芽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鲜叶分级、杀青、一次闷黄、揉捻、做形、二次闷黄、初烘于、拣易、复烘于步骤制成成品;所述制作的信阳黄芽茶的茶树品种为福鼎大白茶、信阳群体种、白毫早、福云6号、碧香早、乌牛早、平阳特早、信阳10号茶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1)鲜叶分级:以信阳本地适宜做信阳毛尖的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加工原料,按采摘标准对鲜叶进行分级处理,保持鲜叶芽叶完整、匀净、新鲜和清洁,不夹带杂物,不准压,避免机械损伤和发热红变;

(2)杀青:将采摘分级的鲜叶摊凉后,然后将鲜叶均匀投入杀青机里进行杀青,按等级顺序分别进行杀青,杀青机温度控制在110-140℃之间;

(3)一次闷黄:闷黄是信阳黄芽茶的关键措施,杀青后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8cm左右,在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1-1.5h,保持室温在25-38℃,直至叶色微黄,花香显露;

(4)揉捻:以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机转速55-60r/min,揉捻时间30-60min,揉捻时做到松紧结合,先不加压10-20min,后加重压10-20min,再轻压揉10-20min;

(5)做形:揉捻后的杀青叶用理条机进行理条、整型、定型,理条机的温度控制在90-105℃,时间10-20min;

(6)二次闷黄:将做形后的茶叶趁热摊放于团簸内,厚度10-18cm左右,在闷黄的茶叶上覆盖八成干的棉湿布,放置于温室内1-1.5h,保持室温在25-38℃,直至茶色至黄绿润泽;

(7)初烘干:烘干温度为105-115℃,烘干时间15-20min,水分控制7%以下,

(8)拣剔:初烘干摊凉之后进行拣剔,拣剔黄片、粗老叶、红张叶以及非茶类夹杂物,拣剔时应尽量防止折断芽叶与叶张破碎;

(9)复烘干:采用80-90℃温度进行,烘干至足干,制成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覆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