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消化的猪饲料及其养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619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猪饲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消化的猪饲料及其养猪方法。



背景技术:

猪是最为常见的家畜,也是中国人餐桌上最为常见的肉食来源,也是我们需求量最大的肉食品来源。

一般农村家庭都会饲养生猪,但单家庭饲养时,一般只是普通的采用青绿饲料喂食,生猪成长缓慢。养殖场在养殖生猪时,常常会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能量饲料和添加剂,能够缩短生猪养殖周期,但这种方式养出的生猪肉质较差。现有技术中,还有采用青贮饲料的喂猪方式,即把青饲料埋起来发酵后再喂食,能够促进家畜吸收;但仍然存在制备方法复杂,可实施难度大,且仅仅适用于青饲料处理,难以保证营养的均衡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利于实施,能够促进生猪吸收消化,缩短生猪成长和育肥周期的利于消化的猪饲料及其养猪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于消化的猪饲料,其特征在于,将猪饲料原料煮熟后,加入采用了生猪胃壁粘液发酵制得的酵头搅拌均匀并发酵后得到。

这样,在猪饲料原料煮熟先加入酵头发酵,酵头采用生猪胃壁粘液发酵制得,其肠胃微生物菌群能够辅助快速完成对饲料的初步发酵;喂食后极大地缩短了食物消化时间,提高吸收效率和质量;缩短食物在猪肚停留时间,缩短喂食周期,故缩短了生猪成长和育肥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率。

作为优化,所述酵头主要有效成分由生猪胃壁粘液和乳酸菌发酵得到。采用乳酸菌辅助发酵,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猪饲料初步发酵质量;特别是乳酸菌群提高了对蛋白质的发酵效果,非常利于提高生猪对蛋白质的吸收效果。

作为优化,酵头采用以下方法制备:a、获取生猪胃袋,去除掉食物残渣;采用刮刀将胃袋内壁粘液刮下并收集;b、获取含乳酸菌的酸奶、淀粉和蛋白质为原料连同收集的生猪胃壁粘液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呈流体状;c、将获得的流体状物质置于38-39.5℃温度下发酵3-6小时得到酵头。

这样,采用酸奶、淀粉和蛋白质作为发酵基础,营养均衡全面,利于菌群繁殖,辅助胃液发酵,且特定温度下能够较好地模拟猪进食后胃部环境,利于提高菌群繁殖效果。c步骤中优选为获得的流体状物质置于38-39.5℃温度下发酵4-5个小时得到酵头

作为优化,酵头制备的a步骤中,采用将生猪胃袋破开后将内壁翻转朝外,再置入到冷水中用手抖动的方式去除食物残渣。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猪胃袋中菌群遭受破坏。

作为优化,b步骤中,采用一只生猪胃袋收集的粘液、200-300克酸奶、400-700克的淀粉和20-50克蛋白质的比例混合配置。该比例能够较好保证菌群发酵繁殖效果。

作为优化,淀粉采用薯类淀粉质食物获得,蛋白质采用家禽蛋获得。成本低廉且利于获取。

作为优化,猪饲料原料为淀粉质类农作物300质量份配青饲料200质量份配蛋白质饲料10质量份混合得到。

该原料能够较好地满足生猪育肥所需,且能够更好地和酵头配合提高发酵效果。

作为优化,猪饲料原料100千克配一只生猪胃袋制得的酵头,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38-39.5℃温度下发酵5-8个小时得到。

作为优化,采用以下结构的备料装置制备,所述备料装置,包括一个锅体,锅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锅体下部一侧横向外接连通设置有出料筒,出料筒内设置有出料螺旋轴,出料螺旋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出料螺旋轴和出料筒外端外侧的出料电机相连,出料筒外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

这样,结构简单,方便实现沸煮和搅拌;方便实现出料定量控制。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养猪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利于消化的猪饲料进行第一次喂养,后续喂养保留前次喂养的部分饲料以不高于10:1的质量份比例添加新的煮熟的猪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38-39.5℃温度下发酵5-8个小时后进行下次喂养。

这样,能够实现酵头的循环利用,保证每次喂食的发酵效果和进食吸收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利于实施,能够促进生猪吸收消化,缩短生猪成长和育肥周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备料装置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利于消化的猪饲料,其特点在于,将猪饲料原料煮熟后,加入采用了生猪胃壁粘液发酵制得的酵头搅拌均匀并发酵后得到。

这样,在猪饲料原料煮熟先加入酵头发酵,酵头采用生猪胃壁粘液发酵制得,其肠胃微生物菌群能够辅助快速完成对饲料的初步发酵;喂食后极大地缩短了食物消化时间,提高吸收效率和质量;缩短食物在猪肚停留时间,缩短喂食周期,故缩短了生猪成长和育肥周期,提高了养殖效率。

其中,所述酵头主要有效成分由生猪胃壁粘液和乳酸菌发酵得到。具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生猪胃袋,去除掉食物残渣;采用刮刀将胃袋内壁粘液刮下并收集;b、获取含乳酸菌的酸奶、淀粉和蛋白质为原料连同收集的生猪胃壁粘液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呈流体状;c、将获得的流体状物质置于38-39.5℃温度下发酵3-6小时得到酵头。

这样,采用酸奶、淀粉和蛋白质作为发酵基础,营养均衡全面,利于菌群繁殖,辅助胃液发酵,且特定温度下能够较好地模拟猪进食后胃部环境,利于提高菌群繁殖效果。c步骤中优选为获得的流体状物质置于38-39.5℃温度下发酵4-5个小时得到酵头

上述a步骤中,采用将生猪胃袋破开后将内壁翻转朝外,再置入到冷水中用手抖动的方式去除食物残渣。这样,可以很好地避免猪胃袋中菌群遭受破坏。

上述b步骤中,采用一只生猪胃袋收集的粘液、200-300克酸奶、400-700克的淀粉和20-50克蛋白质的比例混合配置。该比例能够较好保证菌群发酵繁殖效果。

其中,淀粉采用薯类淀粉质食物获得,蛋白质采用家禽蛋获得。成本低廉且利于获取。

其中,猪饲料原料可以为淀粉质类农作物300质量份配青饲料200质量份配蛋白质饲料10质量份混合得到。

该原料能够较好地满足生猪育肥所需,且能够更好地和酵头配合提高发酵效果。

其中,猪饲料原料100千克左右配一只生猪胃袋制得的酵头,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38-39.5℃温度下发酵5-8个小时得到。

上述猪饲料,采用图1所示结构的备料装置制备,所述备料装置,包括一个锅体1,锅体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和搅拌装置,锅体1下部一侧横向外接连通设置有出料筒2,出料筒2内设置有出料螺旋轴3,出料螺旋轴3上设置有螺旋叶片4,出料螺旋轴3和出料筒2外端外侧的出料电机5相连,出料筒2外端下侧设置有出料口6。这样,结构简单,方便实现沸煮和搅拌;方便实现出料定量控制。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加热用锅盖7,加热用锅盖7侧边铰接在锅体上端口一侧,加热用锅盖和锅体盖合后的下表面向下设置有电加热棒8。这样加热沸煮方便快捷,利于控制,且能够不干涉搅拌的实现,同时非常利于清洗检修维护。

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一个搅拌用锅盖9,搅拌用锅盖9侧边铰接在锅体上端口一侧,搅拌用锅盖和锅体盖合后的下表面中部向下设置有搅拌轴10,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轴和固定在搅拌用锅盖上的搅拌电机相连。这样,方便实现对锅体内饲料的搅拌,使其混合均匀,且很好地避开了和加热设备的干涉,同时非常利于清洗检修维护。

一种养猪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利于消化的猪饲料进行第一次喂养,后续喂养保留前次喂养的部分饲料以不高于10:1的质量份比例添加新的煮熟的猪饲料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控制温度在38-39.5℃温度下发酵5-8个小时后进行下次喂养。

这样,能够实现酵头的循环利用,保证每次喂食的发酵效果和进食吸收效果。

申请人所在养殖场,采用上述猪饲料和养猪方法进行生猪饲养实际验证,该发酵后的猪饲料,能够将食物在生猪体内消化停留时间缩短至3-4小时左右,生猪一天可以进食四顿。用于仔猪饲养,30斤仔猪养至120斤半大猪只需40天左右,用于半大猪饲养,120斤半大猪养至250斤成猪出栏,只需55天左右。其中用于仔猪饲养时,各发酵时间可以取时间范围上限值,用于半大猪饲养各发酵时间可以取时间范围下限值。其出栏时间完全不高于才添加剂精饲料喂养的生猪,且由于未采用添加剂饲养,其肉质更加鲜嫩,猪肉食用口感更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