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11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饮品,也成为人们生活需求中补充营养元素,提高身体免疫力的主要保健饮品来源。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的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广大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的绿茶由于色泽暗淡,香味低淡,成茶率低等原因,已满足不了人们对高品质绿茶的要求。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由于绿茶中含有较多苦涩味的酯型茶多酚及咖啡碱类物质,苦涩味较重,口感不佳,香气较差,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制备香气浓、口感好、品质高的制茶方法。

毛峰又称毛尖,是细嫩烘青的统称,属于绿茶的一种。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目前现有的毛峰茶其加工方法通常包括鲜叶摊放、杀青、搓揉、初烘、提毫及复烘等工序,所制得的毛峰茶产品存在香气不足等缺点,主要体现在多酚类化合物,芳香油,氨基酸相互转化的芳香物质及一些糖类较少,达不到醇厚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毛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色清、清香,滋味甘醇等特点,具有茶叶品质佳,外形美观的毛峰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选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要求芽叶完整、新鲜、清洁,无病虫芽,不带蒂把,并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及长度进行分级挑选;

(2)鲜叶摊青:将步骤(1)中挑选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摊青间的摊放架上,摊放厚度为3~5cm,环境温度为22~25℃,空气湿度75~85%,摊放时间为5~10h,摊放期间需要对鲜叶翻叶1~2次,使鲜叶含水率降低至70~85%;

(3)摇青: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摊青叶采用滚筒进行三次摇青处理,每筒投叶量为10~15kg,摇青转速为20~30转/min,第一次摇青3~6min,凉青1~2h,第二次摇青6~9min,凉青2~3h,第三次摇青9~12min,凉青4~6h;

(4)杀青:将步骤(3)中经过摇青后的贮青叶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温度在135~145℃开始投叶,杀青时间为1~3min,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结束;

(5)摊凉:将步骤(4)中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铺开冷却回软至常温,摊凉时间为30~35min;

(6)揉捻:将步骤(5)中经过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揉捻压扁造型,采用捺、推、扣、磨和压为主的手势操作,力量掌握轻、重、轻原则进行循环交替揉捻,揉捻分为三次进行,每次操作时间为5~8min,可根据需要将杀青叶揉捻压扁整理成卷曲形或直条形;

(7)提香:将步骤(6)中经过揉捻压扁造型后的茶叶进行辉锅提香,辉锅温度控制在155~165℃之间,待芽叶色泽呈浅绿色,色泽绿润、表面光滑、茶汁渗出少,栗香味显著时出锅即为成品,成品的含水率控制在4~8%之间;

(8)筛选:将步骤(5)中经过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分级,去除茶叶成品中的碎茶末及粉末,以提高茶叶品质;

(9)包装:将步骤(5)中经过筛选后的茶叶成品按不同份额称量包装,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的鲜叶摊青过程中,将挑选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摊青间的摊放架上,摊放厚度为3~4cm,环境温度为23~25℃,空气湿度78~82%,摊放时间为6~8h,摊放期间需要对鲜叶翻叶2次,使鲜叶含水率降低至75~80%。

进一步地,所述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的摇青过程中,将经过摊青后的摊青叶采用滚筒进行三次摇青处理,每筒投叶量为12~13kg,摇青转速为25~30转/min,第一次摇青4~5min,凉青1.5~2h,第二次摇青7~8min,凉青2.5~3h,第三次摇青10~12min,凉青5~6h。

进一步地,所述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的杀青过程中,杀青温度在138~142℃开始投叶,杀青时间为1~2min,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结束。

进一步地,所述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7)的提香过程中,辉锅温度控制在158~162℃之间,待芽叶色泽呈浅绿色,色泽绿润、表面光滑、茶汁渗出少,栗香味显著时出锅即为成品,成品的含水率控制在4~6%之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鲜叶摊青,可使鲜叶中水分向叶片渗透,使叶细胞减少膨压,叶质变软,部分物质发生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儿茶素、氨基酸、糖类形成较多,使其制品显得香高味醇。采用摇青步骤,其作用是使青叶水分均衡,摇青青叶经搬动、并筛、抖动等过程,可促进梗脉里的水分往叶肉细胞输送,使原来青叶的萎软状态消失,并转现复苏现象,叶片呈现鲜叶的状态。通过摇青可促进香气的分解与释放,形成毛峰茶独特的香味成分,促进内含物的自动氧化与转化,使叶内可溶物质增加,这是毛峰茶滋味浓厚或醇厚的物质基础。通过摇青能促进其香气成分显著增加,可见摇青工艺转变了毛峰茶的内在品质,提高了茶叶香、醇、甜物质,产品具有色清、清香,滋味甘醇,外形美观的特点。

经过摇青后进行杀青步骤,杀青是利用高温破坏酶的活性,固定摇青过程中形成的品质,抑制多酚类的酶性氧化,进一步散发青气,增进茶香,蒸发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压扁造型,杀青能使低沸点的具青草气的物质挥发,在水热的作用下,摇青叶内含物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其芳香物质逐渐显现,增进茶香等。香气固定并进一步熟化与纯化,使毛峰茶的香气优雅清纯。通过杀青,促使摇青叶在短时间内散发水分,叶质变柔软,有可塑性为揉捻压扁造型奠定基础。符合杀青程度的叶子具有悦鼻的,类似成熟水果的香味,这种香气的形成,必须要有摇青的过程中已形成的香气为基础,同时也必须要有高温杀青的条件,如果杀青温度低、杀青不足,叶内水分不易蒸发,青气不能得到挥发,制成的茶叶内质汤暗法、味苦涩、青气重、香气不高,但火温过高也不利,如温度过高会产生焦味。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茶叶通过摇青和杀青步骤,并对其工艺参数条件的控制,使得采用本发明加工方法制备的毛峰茶具有茶味清香,色泽清亮,味道醇正爽口,外形美观的特点,其产品质量等级高,可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品味需求,同时该毛峰茶含多种营养成分以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长期饮用具有消食、御寒、解乏以及增强体质等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是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选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要求芽叶完整、新鲜、清洁,无病虫芽,不带蒂把,并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及长度进行分级挑选;

(2)鲜叶摊青:将步骤(1)中挑选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摊青间的摊放架上,摊放厚度为3~4cm,环境温度为22~24℃,空气湿度75~78%,摊放时间为5~8h,摊放期间需要对鲜叶翻叶2次,使鲜叶含水率降低至70~80%;

(3)摇青: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摊青叶采用滚筒进行三次摇青处理,每筒投叶量为13~15kg,摇青转速为20~25转/min,第一次摇青5~6min,凉青1~1.5h,第二次摇青8~9min,凉青2~2.5h,第三次摇青11~12min,凉青4~5h;

(4)杀青:将步骤(3)中经过摇青后的贮青叶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温度在135~138℃开始投叶,杀青时间为2~3min,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结束;

(5)摊凉:将步骤(4)中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铺开冷却回软至常温,摊凉时间为30~32min;

(6)揉捻:将步骤(5)中经过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揉捻压扁造型,采用捺、推、扣、磨和压为主的手势操作,力量掌握轻、重、轻原则进行循环交替揉捻,揉捻分为三次进行,每次操作时间为5~6min,可根据需要将杀青叶揉捻压扁整理成卷曲形或直条形;

(7)提香:将步骤(6)中经过揉捻压扁造型后的茶叶进行辉锅提香,辉锅温度控制在155~158℃之间,待芽叶色泽呈浅绿色,色泽绿润、表面光滑、茶汁渗出少,栗香味显著时出锅即为成品,成品的含水率控制在4~6%之间;

(8)筛选:将步骤(7)中经过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分级,去除茶叶成品中的碎茶末及粉末,以提高茶叶品质;

(9)包装:将步骤(8)中经过筛选后的茶叶成品按不同份额称量包装,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选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要求芽叶完整、新鲜、清洁,无病虫芽,不带蒂把,并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及长度进行分级挑选;

(2)鲜叶摊青:将步骤(1)中挑选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摊青间的摊放架上,摊放厚度为3~4cm,环境温度为23~25℃,空气湿度80~85%,摊放时间为8~10h,摊放期间需要对鲜叶翻叶2次,使鲜叶含水率降低至80~85%;

(3)摇青: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摊青叶采用滚筒进行三次摇青处理,每筒投叶量为12~13kg,摇青转速为26~28转/min,第一次摇青4~5min,凉青1.5~2h,第二次摇青7~8min,凉青2~2.5h,第三次摇青10~11min,凉青4.5~5.5h;

(4)杀青:将步骤(3)中经过摇青后的贮青叶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温度在138~142℃开始投叶,杀青时间为2~3min,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结束;

(5)摊凉:将步骤(4)中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铺开冷却回软至常温,摊凉时间为32~34min;

(6)揉捻:将步骤(5)中经过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揉捻压扁造型,采用捺、推、扣、磨和压为主的手势操作,力量掌握轻、重、轻原则进行循环交替揉捻,揉捻分为三次进行,每次操作时间为6~7min,可根据需要将杀青叶揉捻压扁整理成卷曲形或直条形;

(7)提香:将步骤(6)中经过揉捻压扁造型后的茶叶进行辉锅提香,辉锅温度控制在158~162℃之间,待芽叶色泽呈浅绿色,色泽绿润、表面光滑、茶汁渗出少,栗香味显著时出锅即为成品,成品的含水率控制在4~6%之间;

(8)筛选:将步骤(7)中经过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分级,去除茶叶成品中的碎茶末及粉末,以提高茶叶品质;

(9)包装:将步骤(8)中经过筛选后的茶叶成品按不同份额称量包装,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瀑布毛峰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及选叶: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茶树鲜叶为原料,要求芽叶完整、新鲜、清洁,无病虫芽,不带蒂把,并对采摘的鲜叶根据叶片大小及长度进行分级挑选;

(2)鲜叶摊青:将步骤(1)中挑选后的鲜叶均匀薄摊在摊青间的摊放架上,摊放厚度为4~5cm,环境温度为23~25℃,空气湿度82~85%,摊放时间为8~10h,摊放期间需要对鲜叶翻叶2次,使鲜叶含水率降低至82~85%;

(3)摇青:将步骤(2)中经过摊青后的摊青叶采用滚筒进行三次摇青处理,每筒投叶量为10~12kg,摇青转速为28~30转/min,第一次摇青3~4min,凉青1.5~2h,第二次摇青6~7min,凉青2.5~3h,第三次摇青9~10min,凉青5~6h;

(4)杀青:将步骤(3)中经过摇青后的贮青叶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温度在142~145℃开始投叶,杀青时间为1~2min,当叶色转暗,叶质柔软,富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杀青结束;

(5)摊凉:将步骤(4)中经过杀青后的杀青叶铺开冷却回软至常温,摊凉时间为33~35min;

(6)揉捻:将步骤(5)中经过摊凉后的杀青叶进行手工揉捻压扁造型,采用捺、推、扣、磨和压为主的手势操作,力量掌握轻、重、轻原则进行循环交替揉捻,揉捻分为三次进行,每次操作时间为7~8min,可根据需要将杀青叶揉捻压扁整理成卷曲形或直条形;

(7)提香:将步骤(6)中经过揉捻压扁造型后的茶叶进行辉锅提香,辉锅温度控制在162~165℃之间,待芽叶色泽呈浅绿色,色泽绿润、表面光滑、茶汁渗出少,栗香味显著时出锅即为成品,成品的含水率控制在4~5%之间;

(8)筛选:将步骤(7)中经过提香后的茶叶进行筛选、分级,去除茶叶成品中的碎茶末及粉末,以提高茶叶品质;

(9)包装:将步骤(8)中经过筛选后的茶叶成品按不同份额称量包装,得成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