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物型饲料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5928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矿物型饲料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霉变是饲料储存过程中常见的现象,饲料中营养物质丰富且裸露,当水分含量超过12%时,就为霉菌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饲料发霉对饲料的适口性及营养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禽畜霉菌毒素中毒症,引起禽畜的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饲料霉变,提高饲料的储存时间,在饲料配方中普遍添加有饲料防霉剂。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饲料防霉剂多为有机防霉剂,其成分是以有机酸盐类、复合有机酸等为主的单一或复合型防霉剂。此类防霉剂有机酸含量均在30%以上,多有刺激性与毒性,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对人类食品安全造成一定危害。

无机矿物材料用于生物养殖及抗菌杀菌上已有一定的历史,无机矿物富含动植物所需的几十种营养元素,且结构多为孔道状,有较强的吸附作用、离子交换机催化作用,可以清除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并增强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但现有的无机矿物防霉剂,大多将各种无机矿物组分进行简单的物理结合,不能使其协同作用,且作用单一,不能同时兼具抗菌与保健的作用。

专利CN 103168962B中公开了一种负离子矿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米糠粉20-30份、黄土5-8份、硅石5-8份、硫酸镁0.3-0.5份、磁铁矿8-15份、电气石15-20份、大豆粉5-10份、硫磺粉2-3份、麦饭石5-10份。该添加剂成分复杂,处理过程简单,不能使各组分充分发挥作用,且硫磺粉、硫酸镁等的添加伤害了饲料的适口性。

专利CN 105111811B中公开了一种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该防霉材料包括以下组分:防霉剂S8910份、硅藻土超细粉10份、纳米氧化锌4份。该防霉材料只起到了抗菌防霉的功效,利用硅藻土做吸附材料,防霉剂S89与纳米氧化锌协同作用起到防霉的效果,其不足之处在于该防霉材料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对饲料多功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物型饲料防霉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防霉剂解决了饲料霉变问题、对饲料适口性影响较小且能够补充饲料中矿质元素,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饲料霉变,同时增强饲料适口性与生物活性、补充动物所需矿质营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矿物型饲料防霉剂,该防霉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

膨润土20-25%,

电气石30-35%,

石灰石5-10%,

硅藻土15-20%,

有机酸15%;

肉桂油5-10%。

上述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

1)按重量百分比称量各原料;

2)将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粉碎粒径为0.05-0.5毫米,得到细化后的矿物粉体;

3)将细化后的矿物粉体在混料机中充分混合,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450℃,热处理时间为2h;

4)经步骤3)热处理后的矿物粉体与有机酸、肉桂油充分混合,即得到矿物型饲料防霉剂。

一种饲料,该饲料中添加上述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膨润土做矿物粘结剂,使防霉剂各组分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将矿物粉体进行热处理,激活矿物材料的活性,并去除天然材料中的不稳定氧化物;利用肉桂油的芳香气味和健胃作用,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及利用率;利用电气石的远红外辐射特性与自发极化性质,调控霉菌生长的微环境,抑菌的同时达到保健作用;石灰石作为优良的钙源,与硅藻土一同为生物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结合不同动物的生长特征,调节不同组分的配比,从而适应各种动物的需求。

本发明防霉剂中将有机酸含量降低到15%,显著减轻了有机物对动物胃肠道的伤害;同时添加5-10%的肉桂油,进一步增加了饲料的香味,并能起到健胃、驱风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电气石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能够通过其远红外辐射效应调控微环境,破坏霉菌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此外电气石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保健功能,与其他原料相配合,使防霉剂远红外发射率可达到0.9以上;利用膨润土作为矿物粘结剂,将防霉剂中的各物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作用,提高了防霉剂的利用率,与同类防霉剂相比,每千克饲料用量减少10%左右;石灰石是应用广泛的饲料钙源,通过调节粉碎条件,控制石灰石的粒径为0.5毫米时,能够为禽类动物提供助消化磨料。

实验表明,本发明防霉剂的七天抗菌率在92%以上(供试菌种为黄曲霉与大肠杆菌),同时该防霉剂还具有生物保健功能。

本发明制备方法将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硅藻土这些无机矿物组分充分粉碎至粒径0.5-0.05毫米,再对各个无机矿物组分进行400℃-450℃的热处理,不仅可以使矿物组分中不稳定的氧化物得以挥发,又可以激发电气石的生物活性,且能保证电气石不发生物相转变。以膨润土作为矿物粘结剂,使矿物营养与有机质充分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以此作为对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简称饲料防霉剂或防霉剂),该防霉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

膨润土20-25%,膨润土可以作为矿物粘结剂,使防霉剂各组分之间有机结合;

电气石30-35%,电气石作为生物功能材料,保证防霉剂的抑菌性及生物保健性;

石灰石5-10%,提供钙源,并可以为禽类动物提供消化磨料;

硅藻土15-20%,提供生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有机酸15%;

肉桂油5-10%,肉桂油可以增加防霉剂的芳香味,并起到健胃驱风的作用。

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丙酸、草酸、甲酸等。

上述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步骤是:

1)按重量百分比称量各原料;

2)将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粉碎粒径为0.05-0.5毫米,得到细化后的矿物粉体;

3)将细化后的矿物粉体在混料机中充分混合,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00-450℃,热处理时间为2h,去除矿物粉体中的不稳定杂质,增加矿物活性,并保证电气石未发生物相转变;

4)经步骤3)热处理后的矿物粉体与有机酸、肉桂油充分混合,即得到矿物型饲料防霉剂。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添加该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饲料。

以下给出几个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矿物型饲料防霉剂,该防霉剂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膨润土20%;电气石30%;石灰石10%;硅藻土20%;有机酸15%;肉桂油5%。本实施例中有机酸为丙酸。

制备方法是:

1)按上述重量百分比称量各原料;

2)将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采用二次湿法球磨工艺分别进行粉碎,其中石灰石的粉碎粒径为0.5毫米,其他矿物粉碎粒径均为0.1毫米,得到细化后的矿物粉体;

3)将细化后的矿物粉体在混料机中充分混合,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为450℃,热处理时间为2h;

4)经步骤3)热处理后的矿物粉体与有机酸、肉桂油充分混合,即得到矿物型饲料防霉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种类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种类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膨润土25%,电气石30%,石灰石5%,硅藻土20%,丙酸15%,肉桂油5%。在制备过程中,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的粉碎粒径均为0.1毫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种类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3。不 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种类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膨润土20%,电气石35%,石灰石5%,硅藻土15%,丙酸15%,肉桂油10%。在制备过程中,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的粉碎粒径均为0.05毫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种类及重量百分比组成、制备方法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过程中,热处理温度为400℃。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有机酸为草酸,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是:膨润土22%,电气石32%,石灰石8%,硅藻土17%,有机酸15%,肉桂油8%。在制备过程中,膨润土、电气石、石灰石和硅藻土的粉碎粒径均为0.05毫米。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矿物型饲料防霉剂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及制备方法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有机酸为甲酸。

由于禽类动物缺少牙齿,无法将食物进行物理破碎,需要借助摄入磨料帮助消化,因此对于禽类动物的饲料防霉剂,需增大石灰石的用量及粉碎粒径,选择实施例1-2。

针对反刍动物会将胃里的半消化食物再次反刍消化的特点,需增加防霉剂中膨润土的含量,使其吸收饲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帮助反刍动物连续吸收,因此对于反刍动物的饲料防霉剂,选择以下实施例3-4。

动物幼崽正值发育阶段,应增大电气石、肉桂油用量,增加饲料防霉剂的生物活性及适口性,同时应加大对饲料防霉剂各组分的粉碎力度,减小其粒径使其更易消化。针对动物幼崽的饲料防霉剂,选用实施例5-6。

本发明饲料防霉剂的原料组成在其包装上会明确标出,制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热处理温度及粉碎粒径)也会在包装上标明,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员可以根据所针对动物的动物种类、生长时间及消化吸收能力适当选择最佳的饲料防霉剂。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实施例1-8的饲料防霉剂进行红外发射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8的饲料防霉剂红外发射率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8得到的饲料防霉剂的红外发射率均在90%以上,对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2及实施例5和实施例6,可以看出,将矿物组分进行450℃热处理时,饲料防霉剂的红外发射率更高些,申请人同时对热处理选择,发现在热处理温度高于450℃,能耗高,且温度过高还会使电气石发生相转变,因此,热处理温度为450℃时制备的饲料防霉剂具备更高的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对上述实施例1-8中的饲料防霉剂进行防霉活性测定

本测定以黄曲霉、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采用平皿计数抑菌法对防霉剂的防霉活性进行测定。制作水分含量为17%左右的饲料,按照相同的使用比例添加本发明饲料防霉剂,充分混合均匀后,密封放置,对照组为未添加防霉剂的上述饲料。保存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80%左右。分别在三天及一周后检测霉菌菌落总数(按照GB 13092-91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见表2。

表2实施例1-8的饲料防霉剂作用三天、七天后的抑菌实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8均有良好的抗菌效果,且使用七天抗菌率已达到92%以上,表明本发明饲料防霉剂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能力。

饲料中的饲料防霉剂添加量均为600g/T,现有的无机材料饲料添加剂,用量往往在700g/T以上,该饲料防霉剂相比现有技术用量减少10%左右。

对实施例5、6进行动物试验,选取120头断奶后的猪幼崽作为试验对象,设置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对照组猪幼崽投喂不添加抗菌剂的普通饲料,两个试验组分别投喂与对照组等量的添加实施例5、6所述矿物型饲料防霉剂的饲料。对照组与两个试验组各40头,雌雄混合饲养,饲养周期为40天,试验结果如表3。

表3猪幼崽饲养期间增重情况

由表3可知,使用本发明饲料防霉剂后,猪幼崽的增重率对比对照组分别增加105%、72.3%,当饲料防霉剂中的矿物组分经过450℃热处理后,效果更加显著。进而说明本发明的饲料防霉剂不仅具有防霉抗菌的效果,还能促进动物的生长。

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