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下蛋率的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43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禽养殖技术领域饲料,尤其是涉及一种蛋鸡下蛋期间增加提高下蛋率的饲料。



背景技术:

蛋鸡,指饲养起来专门生蛋以供应蛋只的鸡。鸡蛋是饲养蛋鸡的主要收入来源。跟肉用鸡不同,人们饲养蛋鸡的主要课题是提高鸡蛋质量和保持或提高产蛋量,而并非提高鸡肉品质。

蛋鸡第一个产蛋周期大约为1年,全程可分成产蛋前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三个阶段。产蛋前期是指开始产蛋到产蛋率达到80%之前,通常是从21周龄初到28周龄末。少数品种的鸡开产日龄及产蛋高峰都前移到19-23周龄。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产蛋率增长很快,以每周20%-30%的幅度上升。鸡的体重和蛋重也都在增加。体重平均每周仍可增长30-40g,蛋重每周增加1.2g左右。产蛋高峰期:当鸡群的产蛋率上升到80%时,即进人了产蛋高峰期。80 %产蛋率到最高峰值时的产蛋率仍然上升得很快,通常3 一4 周便可升到92%-95%。90%以上的产蛋率一般可以维持10-20周,然后缓慢下降。当产蛋率降到80%以下,产蛋高峰期便结束了。现代蛋用品种高峰期通常可以维持6个月左右。72周时产蛋率仍保持在65%左右。产蛋后期:从周平均产蛋率80%以下至鸡群淘汰,称为产蛋后期,通常是指60-72周龄的时候。产蛋后期周平均产蛋率下降幅度要比高峰期下降幅度大一些。

鸡饲料通常是由蛋白 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矿物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组成的。 按类别可分为全价料、浓缩料和预混料。根据不同时期的鸡采用喂食不同的饲料可提高蛋鸡的下蛋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营养全面, 有利于增加蛋鸡下蛋率和延长下蛋周期的蛋鸡饲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蛋鸡饲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粉 40~50重量份

豆粕 20~25重量份

麦麸皮 20~25重量份

普鲁兰多糖 2~6重量份

菜粕 3~5重量份

食盐 0.1~2重量份

维生素c 0.1~2重量份

胆碱 0.1~2重量份

色氨酸 0.1~2重量份

花粉 0.1~2重量份

氨丁三醇 0.1~2重量份

还包括粗饲料降解剂0.1~0.2重量份。

还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氨基酸0.3~0.5重量份和矿物质0.2重量份。

本发明中食物的种类较多, 营养价值高,而且比较全面,有利于给下蛋鸭子快速补充营养,提高下单率,延长下蛋周期。

蛋鸡平时会有啄食小昆虫或菜虫的习性,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菜虫和知了正阳的这小昆虫,不仅使营养更加均衡也增加了蛋鸡的抵抗力。

本发明中的维生素可以完全替代青料,可以起到补充维生素的作用,还能节省大量青饲料,减轻养鸡户的劳动强度,降低养鸡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增强蛋鸡的抵抗力,增加蛋鸡下蛋率和延长下蛋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蛋鸡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粉 45重量份

豆粕 25重量份

麦麸皮 20重量份

普鲁兰多糖 4重量份

菜粕 4重量份

食盐 0.2重量份

维生素c 0.1重量份

胆碱 0.2重量份

色氨酸 0.2重量份

花粉 0.1重量份

氨丁三醇 0.1重量份

还包括粗饲料降解剂0.5重量份。

还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氨基酸0.5重量份和矿物质0.1重量份。

实施例2

一种蛋鸡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粉 48重量份

豆粕 20重量份

麦麸皮 20重量份

普鲁兰多糖 4重量份

菜粕 4重量份

食盐 0.2重量份

维生素c 0.5重量份

胆碱 0.5重量份

色氨酸 0.5重量份

花粉 0.5重量份

氨丁三醇 0.3重量份

还包括粗饲料降解剂0.5重量份。

还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氨基酸0.5重量份和矿物质0.5重量份。

实施例3

一种蛋鸡饲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

玉米粉 40重量份

豆粕 20重量份

麦麸皮 25重量份

普鲁兰多糖 5重量份

菜粕 4重量份

食盐 0.2重量份

维生素c 1重量份

胆碱 1重量份

色氨酸 1重量份

花粉 1重量份

氨丁三醇 1重量份

还包括粗饲料降解剂0.3重量份。

还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氨基酸0.3重量份和矿物质0.2重量份。

实施例4

本发明一种提高蛋鸡下蛋率的饲料的应用,其有效成分由维生素、胆碱、色氨酸、花粉、氨丁三醇组成。将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实施例1中具有提高蛋鸡下蛋率的饲料原料粉碎后过60目网筛,按比例混合后添加到饲料中。喂养蛋鸡雏鸡,结果表明本发明研究的新型饲料能够有效的提高蛋鸡下蛋率,延长蛋鸡的下单周期。普鲁兰多糖、氨丁三醇混合后,能与胆碱等物质结合,起到一定的促进维生素和钙的吸收,可有效提高产蛋量。

当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