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灌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439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单孔灌饭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孔灌饭机,包括扒饭装置、压实装置、成型装置和出料装置,扒饭装置包括第一料槽、第一搅动机构以及第一水平输送机构,第一料槽的位于第一水平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设有出料口,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料槽、压实机构和第二水平输送机构,第二料槽位于第二水平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设有进料口,出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成型装置包括具有型腔的模具以及将米饭推入型腔的切分机构,出料装置包括压紧型腔中的米饭的下压机构、驱动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将米饭送出的推拉机构。本实用新型集扒松米饭、压实米饭、米饭成型和出料功能于一体,各个环节自动过渡,实现了米饭的全自动灌装,在灌装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工辅助,工作效率高且人工成本低。
【专利说明】
单孔灌饭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物料的搬运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单孔灌饭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工作节奏也日益加快,快餐食品也日益为人们所钟爱,特别是工薪上班一族。目前市场上普遍推广的是包装型面食类的快餐食品,但是即食面类营经常食用容易影响胃,甚至感染上胃病;即食盒饭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随之诞生。
[0003]现有的一些即食盒饭的加工生产线是由多台设备组成,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衔接处需要人工辅助,因此整个生产线需要多个工人辅助方可完成生产,其耗费的人力还是比较多的,为了节省人力,一种能实现全自动化加工即食盒饭的生产设备是快餐行业所期待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孔灌饭机,该灌饭机能够实现全自动生产盒饭的功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单孔灌饭机,包括依次设置的扒饭装置、压实装置、成型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扒饭装置包括第一料槽、设置在第一料槽内的第一搅动机构以及第一水平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料槽的位于第一水平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料槽,所述第二料槽内设有压实机构和第二水平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料槽位于第二水平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具有型腔的模具以及从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切分米饭并将米饭推入型腔的切分机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压紧型腔中的米饭的下压机构、驱动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将米饭送出的推拉机构。
[0007]通过上述方案,该灌饭机能依次执行米饭的扒松、压实、成型和出料动作,实现米饭的全自动灌装。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料槽中设有第二搅动机构,所述第二搅动机构位于压辊的后方。
[0009]通过上述方案,第二搅动机构能对进入第二料槽中的米饭再次搅动,使米饭被打得更为松散,便于后续的压紧成型。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扒饭装置的出料孔与压实装置的进料口通过漏斗连接。
[0011]通过上述方案,漏斗将第一料槽中的米饭引入第二料槽,保证灌饭机的可靠运行。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平输送机构和第二水平输送机构均为传送带。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扒饭装置的传送带宽于压实装置的传送带。
[0014]通过上述方案,能保证进入第二料槽中的松散米饭的量的充足,方便压实米饭。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实机构为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向为压实装置的传送带的宽度方向。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和第二搅动机构均为搅轮,所述搅轮包括转轴和螺旋状的叶片,所述叶片与转轴同轴固定。
[0017]通过上述方案,螺旋状的叶片翻动米饭可以使米饭被打得很松散,其扒松效果好。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压实装置中的搅轮的位置高于压辊的位置。
[0019]通过上述方案,可以使被压实的米饭显得比较平整、规则。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切分机构包括“门”形的切断架以及驱动切断架运动的二轴行走机构。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机构、下压机构以及推拉机构的动力装置为气缸。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集扒松米饭、压实米饭、米饭成型和出料功能于一体,各个环节自动过渡,实现了米饭的全自动灌装,在灌装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工辅助,工作效率高且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图;
[00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视图;
[00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视图;
[00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视图;
[0027]图5为扒饭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扒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搅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压实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压实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成型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33]图11为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2、扒饭装置;3、压实装置;4、成型装置;5、出料装置;6、饭盒;7、第一料槽;8、安全罩;9、挡板;10、第一主动轮;11、第一从动轮;12、第二从动轮;13、皮带;14、第一固定板;15、第一电机;16、第一搅轮;17、第一传送带;18、出料口; 19、第二料槽;20、防护罩;21、第二主动轮;22、第三从动轮;23、第四从动轮;24、第五从动轮;25、第二固定板;26、第二传送带;27、第二电机;28、第二搅轮;29、压辊;30、第三固定板;31、固定座;32、第一气缸;33、第二气缸;34、切断架;35、模具;36、导向口; 37、型腔;38、底座;39、导轨;40、推板;41、第三气缸;42、支撑柱;43、顶座;44、导向柱;45、第四气缸;46、第五气缸;47、压块;48、饭块;49、切板;50、压板;51、漏斗;52、进料日;53、转轴;54、叶片;5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说明:本实施例中,所称的前方均指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向前运动到达的位置,后方则与之相反。
[0037]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单孔灌饭机,包括支撑架I,在支撑架I上依次设置有扒饭装置2、压实装置3、成型装置4和出料装置5。
[0038]参照图5,单孔灌饭机的扒饭装置2,扒饭装置2包括第一料槽7,第一料槽7通过第一固定板14与支撑架I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4上装有第一从动轮11和第二从动轮12,第一电机15与第一固定板14固定,第一电机15的转轴53同轴固定有第一主动轮10,第一主动轮10与第一从动轮11和第二从动轮12以皮带13传动连接。在第一料槽7的出料端设有挡板9,在出料端的上部装有安全罩8。参照图6,在第一料槽7内装有第一搅轮16和第一传送带17。第一搅轮16位于第一料槽7的出料端并位于安全罩8的下方,挡板9与第一传送带17的出料端之间留有出料口 18。参照图7,第一搅轮16包括转轴53和,螺旋状的叶片54,叶片54与转轴53同轴设置并通过连接杆55与转轴53固定。第一传送带17的滚轴与第二从动轮12同轴固定,第一搅轮16的转轴53与第一从动轮11同轴固定。第一电机15转动带动第一传送带17和第一搅轮16同向转动。米饭从第一料槽7的进料端进入,第一传送带17将米饭送往第一料槽7的出料端,米饭在经过第一搅轮16时被第一搅轮16打散成为松散的米饭,松散的米饭从开口掉落出去。
[0039]参照图7,单孔灌饭机的压实装置3,压实装置3包括第一料槽7,第二料槽19通过第二固定板25与支撑架I固定,第二料槽19的两端为开口,在第二固定板25上装有第三从动轮
22、第四从动轮23和第五从动轮24。参照图8,第二电机27与第二固定板25固定。在第二料槽19中装有第二传送带26,在第二料槽19的进料端的上部设有防护罩20,防护罩20上开设有进料口 52。在第二料槽19中装有第二搅轮28和压辊29,压辊29和第二搅轮28的轴向为第二传送带26的宽度方向。第二搅轮28位于压辊29的后方。压辊29的位置低于第二搅轮28的位置。第二搅轮28的转轴53与第四从动轮23同轴固定,压辊29与第五从动轮24同轴固定,第二传送带26的滚轴与第三从动轮22同轴固定。如图7,第二主动轮21固定于第二电机27的转轴53端部,第二主动轮21与第三从动轮22、第四从动轮23和第五从动轮24通过皮带13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7转动带动第二搅轮28、压辊29以及第二传送带26同向转动。米饭从防护罩20上的进料口 52进入第二料槽19,米饭在随第二传送带26运动时,先被第二搅轮28搅动打散,再被压辊29压实由松散状变为长条状。长条状的米饭被第二传送带26送出第二料槽19。
[0040]参照图4,扒饭装置2与压实装置3通过漏斗51衔接,其中,漏斗51的上部位于扒饭装置2的出料口 18下方,漏斗51的下部伸入压实装置3的进料口 52中。另外,考虑到米饭经压实后体积缩小,为保证松散米饭的充足供应,第一传送带17的宽度大于第二传送带26。
[0041]参照图10,单孔灌饭机的成型装置4,成型装置4包括模具35和切分机构。切分机构为二轴行走机构,包括固定座31,固定座31通过第三固定板30与支撑架I固定,在固定座31上装有水平方向的滑轨,第一气缸32的活塞杆端部与固定座31的端部固定,第一气缸32的缸体与滑轨滑移连接,与固定座31滑移连接,第二气缸33与第一气缸32固定,第二气缸33倒立设置,切断架34与第二气缸33的活塞杆固定,切断架34为“门”形。切断架34的两侧板分别为切板49和压板50。模具35上开设有将其贯穿的型腔37,模具35的侧部开设有与型腔37的上部相通的导向口36。参照图9,固定座3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二传送带26的长度方向,切断架34位于第二传送带26上方。模具35位于第二传送带26的出料端前方,模具35的导向口36正对切断架34的压板50,切断架34的切板49位于压板50的后方。第二传送带26将长条状的米饭送至切断架34下方后停止,第二气缸33驱动切断架34下压,切断架34的切板49将米饭切断,随后第二气缸33反向运动提升切断架34,第二传送带26继续运动将被切出来的饭块48送至切断架34的压板50前方,随后第二传送带26停止,第二气缸33驱动切断架34下压,随后第一气缸32向靠近模具35的方向运动,压板50将饭块48推入型腔37,饭块48被压紧。
[0042]参照图11,单孔灌饭机的出料装置5,出料装置5包括与支撑架I固定的底座38,底座38上设有一对导轨39,导轨39呈倒立的“L”形且两导轨39的凹口相对。推板40设于两导轨39之间,推板40的侧边位于导轨39的凹口中,推板40可沿导轨39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第三气缸41的缸体与支撑架I固定,其活塞杆与推板40固定,第三气缸41用于驱动推板40滑动。在底座38上设有一对竖直的支撑柱42,在支撑柱42的上端装有顶座43,模具35位于两支撑柱42之间。顶座43上滑移连接有一对导向柱44,导向柱44的下端与模具35固定。第四气缸45倒立设置,其的缸体与顶座43固定,其活塞杆与模具35固定,第四气缸45用于驱动模具35上下运动。在顶座43上还装有第五气缸46,第五气缸46倒立设置,其缸体与顶座43固定,其活塞杆与压块47固定,压块47的形状与大小与模具35的型腔37相匹配。第五气缸46用于驱动压块47在型腔37中上下运动。在初始状态下,模具35的底面贴近推板40的上表面。
[0043]饭块48被送入型腔37中时,切断架34的压板50位于导向口36中,压板50与型腔37的上部合围形成封闭的结构。第五气缸46驱动压块47下压,饭块48被压入型腔37的下部压紧成型。随后,第四气缸45向上提升模具35,此时成型的饭块48从型腔37中脱落并落在推板40上。之后,第三气缸41驱动推板40向前运动。饭块48被推至模具35前方后,模具35下压同时推板40回拉,在推板40回拉时,模具35抵住饭块48使其与推板40分离,饭块48与推板40分尚后洛入饭盒6中,完成灌装。
[0044]本灌饭机集扒饭、压实、成型和出料功能与一身,工作效率高,性能可靠,是实现米饭批量灌装的高效设备。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设置的扒饭装置、压实装置、成型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扒饭装置包括第一料槽、设置在第一料槽内的第一搅动机构以及第一水平输送机构,所述第一料槽的位于第一水平输送机构的出料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二料槽,所述第二料槽内设有压实机构和第二水平输送机构,所述第二料槽位于第二水平输送机构的进料端设有进料口,所述出料口位于进料口上方,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具有型腔的模具以及从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切分米饭并将米饭推入型腔的切分机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压紧型腔中的米饭的下压机构、驱动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将米饭送出的推拉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料槽中设有第二搅动机构,所述第二搅动机构位于压辊的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扒饭装置的出料孔与压实装置的进料口通过漏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水 平输送机构和第二水平输送机构均为传送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扒饭装置的传送带宽于压实装置的传送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压实机构为压辊,所述压辊的轴向为压实装置的传送带的宽度方向。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搅动机构和第二搅动机构均为搅轮,所述搅轮包括转轴和螺旋状的叶片,所述叶片与转轴同轴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压实装置中的搅轮的位置高于压辊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切分机构包括“门”形的切断架以及驱动切断架运动的二轴行走机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孔灌饭机,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机构、下压机构以及推拉机构的动力装置为气缸。
【文档编号】A23L7/10GK205727948SQ201620407706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5月7日
【发明人】汪正权
【申请人】杭州典春智能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