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参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目前,海参蒸煮装置主要是通过水蒸气对其进行蒸煮,在这过程中在水在加热过程中慢慢蒸发,不能够自动加水;且在蒸煮海参的过程中,无法对蒸煮过程中,锅炉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补水且检测温度的海参蒸煮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参蒸煮装置,包括传送装置、控制开关、锅炉、电热丝、补水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
所述锅炉对称设有两个通口组,所述通口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方形通口,所述锅炉底部设有支撑腿;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滚筒、第二滚筒、传送带和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设置在锅炉的两个通口组外侧,所述传送带穿过锅炉的两个通口组连接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传送带为网状传送带,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皮带与第二滚筒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由第一滚筒向第二滚筒传送,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控制开关;
所述电热丝设置在锅炉的底部外侧,所述电热丝绕圈形成加热丝层,所述电热丝层外设有外壳,所述电热丝连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开关连接外接电源;
所述补水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控制阀门和进水管,所述水位传感器设置在锅炉内预设位置,所述进水管连接锅炉并接通锅炉内,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进水管上,所述水位传感器连接控制阀门;
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和LED显示屏,所述温度传感器和LED显示屏连接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锅炉内壁上,所述单片机设置在LED显示屏上,所述LED显示屏安装在锅炉上部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将海参放进传送带传送进锅炉进行蒸煮,通过水位传感器检测锅炉内水位,当水位低于预设位置的时候,自动对锅炉进行补水;并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锅炉内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到单片机,单片机将信息在LED显示屏上显示,方便人员实时检测锅炉内的温度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海参蒸煮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锅炉;11、支撑腿;12、玻璃窗;21、第一滚筒;22、第二滚筒;23、传送带;24、驱动电机;3、电热丝;4、控制开关;51、水位传感器;52、电控阀门;53、进水口;61、温度传感器;62、LED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一并参照图1,如图所示可知,本实用新型海参蒸煮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控制开关4、锅炉1、加热棒3、补水装置和温度检测装置;所述锅炉1的上部对称设有两个通口组,所述通口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方形通口,所述锅炉1底部设有支撑腿11,所述锅炉1底部设有玻璃窗12;所述传送装置包括第一滚筒21、第二滚筒22、传送带23和第一驱动电机24,所述第一滚筒21和第二滚筒22分别设置在锅炉1的两个通口组外侧,所述传送带23穿过锅炉1的两个通口组连接第一滚筒21和第二滚筒22,所述传送带23为网状传送带,所述驱动电机24通过皮带与第二滚筒22进行传动连接,所述传送带23由第一滚筒21向第二滚筒22传送,所述驱动电机24连接控制开关4;所述电热丝3设置在锅炉的底部外侧,所述电热丝3绕圈形成加热丝层,所述电热丝层外设有外壳,所述电热丝3连接所述控制开关4;所述补水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51、控制阀门52和进水管53,所述水位传感器51设置在锅炉1内预设位置,所述进水管53连接锅炉1并接通锅炉1内,所述控制阀门53设置于进水管52上,所述水位传感器51连接控制阀门52;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61和LED显示屏62,所述温度传感器61和LED显示屏62连接单片机,所述温度传感器61安装在锅炉1内壁上,所述单片机设置在LED显示屏62上,所述LED显示屏62安装在锅炉1上部外壁上。
在锅炉1中加水,闭合控制开关4,使蒸煮系统连接电源,通过电热丝3对锅炉1内的水进行加热,再连通驱动电机24与电源,驱动电机24带动传送带23进行工作,将海参放进传送带23进行蒸煮;水位传感器51对锅炉1内的水位进行检测,当锅炉1内的水位低于预设位置时,水位传感器51通过打开电控阀门52对锅炉1进行加水,当水位超过预设位置的时候,水位传感器51通过关闭电控阀门52,停止对锅炉1进行加水;温度传感器61对锅炉1内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上编写的程序,对温度信息进行处理,单片机再将温度信息在LED显示屏62显示出来,使人员可以实时检测锅炉1内的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