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58718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用于山核桃的破壳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134181.6;申请日2009.04.1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气动式核桃破壳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该机包括机架、链传动、轴、核桃夹持装置、击打装置、气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核桃夹持装置、击打装置在其支撑法兰的圆周上均布有8~32组。夹持气缸稳压罐为夹持气缸控提供气源,击打气缸稳压罐为击打气缸提供气源。夹持气缸的动作信号由控制器、夹持气缸传感器和夹持气缸控制阀提供。击打气缸的动作信号由控制器、击打气缸传感器和击打气缸控制阀提供。核桃夹持装置、击打装置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在链传动的驱动下随着轴一同旋转,在一个工作循环区中完成对核桃的夹持、保持、破壳、卸料和复位。该装置对于不同品种、不同尺寸核桃的破壳有较好的适应性。

该申请文件为本申请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但是在该核桃破壳装置中,采用气动式结构进行冲击,并未对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进行控制,因为山核桃较小,不便于进行精确定位。且该申请中的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批量的生产与使用。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310144581.1;申请日2013.04.24;本发明的气动核桃破壳机属于林果领域,由机架、传动控制装置、送料机构、破壳装置组成,机架上装设有破壳装置,由连装在工作台架各分隔板间的冲击气缸和抱紧气缸组成,机架前下方装设有传动控制装置,由电机,与电机轴同轴套装的拨轮和控制凸轮,下轴上套装的主动链轮和槽轮,上轴上套装的并排前端链轮、从动链轮,机架后部装设的并排后端链轮,下方机架上间隔装设的夹持、抱紧和击打三开关组成,主、从动链轮,前、后端链轮分别通过链条连动,在工作台架后部装设有料箱,该箱一壁开有狭槽,紧靠该槽下方装设有送料机构,其由并排链条、间隔连装在链条上的转辊、承托转辊的滚动板及张紧链轮组成。本装置对核桃品种的适应性强,壳仁分离完全,碎仁较少,破壳效率高。

该申请为本申请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升级版的机器,该设备在升级的过程中,机器越来的越复杂,面对的用户群为大批量生产的加工厂商。不便于普通用户进行使用。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用于对工作面上的山核桃进行冲击破壳,包括动力件以及安装在动力件上并沿着运动方向进行往返运动的导向器,导向器前端设有与山核桃进行碰撞的冲头,冲头相对山核桃的一侧设有用于抵触山核桃的卡座,动力件的上部连接有切换器,动力件与切换器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对动力件进行控制调节的控制器。

所述导向器的两侧上设有用于引导并支撑导向器往返运动的摆动件。

所述摆动件包括第一摆动件与第二摆动件并沿着导向器的左右两侧进行铰接。

所述第一摆动件的长度与第二摆动件的长度不相等。

所述第一摆动件的长度大于第二摆动件的长度。

所述第一摆动件的长度小于第二摆动件的长度。

所述第一摆动件下端与导向器左侧铰接,第一摆动件上端设有第一支座,第二摆动件下端与导向器右侧铰接,第二摆动件上端设有第二支座。

所述动力件上设有用于安装并支撑动力件的安装座7。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精确定位冲击,自动化破壳,使用寿命持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动力件 C 山核桃

2 导向器 F 工作面

3 冲头 X 运动方向

4 卡座 51 第一支座

5 第一摆件 61 第二支座

6 第二摆件 11 切换器

7 安装座 12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用于对工作面F上的山核桃C进行冲击破壳,包括动力件1以及安装在动力件1上并沿着运动方向X进行往返运动的导向器2,导向器2前端设有与山核桃C进行碰撞的冲头3,冲头3相对山核桃C的一侧设有用于抵触山核桃C的卡座4,动力件1的上部连接有切换器11,动力件1与切换器1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对动力件1进行控制调节的控制器12;至少具有精确定位冲击,可自动化破壳,使用寿命持久的效果。

动力件1为具有行程运动的原件,可以是气缸、或电机或齿条。

动力件1若采用电机便可以对电机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

动力件1若采用气缸便可以对气缸进行气动自动化控制。

其中,动力件1的上部连接有切换器11,动力件1与切换器11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对动力件1进行控制调节的控制器12。

当动力件1为电机时,切换器11可以是电源中的换向开关,对电机中的电流方向进行切换,实现对电机运行的调节。

连接在动力件1与切换器11之间的控制器12,控制器12为控制电流大小、稳压以及检测电机运行状态的控制器12。

此时,动力件1、切换器11以及控制器12三者之间采用导线进行连接。

当动力件1为气缸时,切换器11是气源供给的换向开关,对气缸的运行方向进行换向的切换。

其中,控制器12为流量阀、单向阀,对气流的流量大小进行控制,并避免气流发生回流影响气缸的运动方向。

此时,动力件1、切换器11以及控制器12三者之间采用气管进行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导向器2对冲头3进行定位与导向,便于对冲头3的冲击位置进行控制。

特别是当时冲头3为小型的尖锐形结构时,利用导向器2对冲头3进行安装。

彻底的避免现有技术中,冲头3与动力件1之间的直接连接方式。

该直接连接方式,不仅需要对动力件1的结构进行改进,而且不便于对冲头3进行安装。

通过导向器2连接在冲头3与动力件1之间,利用导向器2对冲头3的运动方向X进行精确的控制。

通过导向器2避免动力件1直接连接冲头3时,带动冲头3进行直接冲撞,避免动力件1的直接振动与撞击运动中的损伤,提高动力件1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中所示,一种山核桃的破壳装置,用于对工作面F上的山核桃C进行冲击破壳,工作面F可以是已具有平面的工作台,可以将山核桃C放置在工作台的平面上进行破壳处理。

其中,动力件1以及安装在动力件1上并沿着运动方向X进行往返运动的导向器2,运动方向X为左右运动的往返方向,该往返方向具有反复性,通过反复性使用,完成对山核桃C的破壳。

导向器2左端固定或可拆卸地设有与山核桃C进行碰撞的冲头3。

通过圆锥形的冲头3对山核桃C的右侧的壳体表面进行撞击与碰撞。

在山核桃C左侧的工作面F上固定设置一卡座4。

通过卡座4对山核桃C进行接触或抵触或卡接定位,避免山核桃C在破壳时发生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导向器2的两侧上设有用于引导并支撑导向器2往返运动的摆动件。

该导向器2可以是一根轴与一个套筒,利用套筒对轴进行定位。

在动力件1为电机的一根轴上安装一个冲头3,通过旋转可以对山核桃C进行破壳处理。

当然,导向器2也可以是一根杆体,在杆体的两侧上设置摆动杆。

通过摆动杆对杆体的两侧进行定位,进而完成对杆体的支撑与安装定位。

利用摆动杆在左右往返的摆动运动,实现对导向器2的精确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摆动件包括第一摆动件5与第二摆动件6并沿着导向器2的左右两侧进行铰接。

沿着摆动杆为两根摆动杆,即第一摆动件5与第二摆动件6。

第一摆动件5与第二摆动件6分别固定铰接在导向器2的左右两侧或左右两端上。

第一摆动件5与第二摆动件6的下端为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导向器2为水平放置,便于导向器2沿着水平的横向对山核桃C进行冲击破壳。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摆动件5的长度与第二摆动件6的长度不相等。

采用两根杆体不同的长度,可以避免第一摆动件5与第二摆动件6在左右摆动的过程中,发生运动的超越。

避免第一摆动件5或第二摆动件6带动导向器2超越出冲击破壳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摆动件5的长度大于第二摆动件6的长度。

通过第二摆动件6对第一摆动件5左右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第一摆动件5摆动幅度较大,带动导向器2超越冲击破壳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摆动件5的长度小于第二摆动件6的长度。

通过第一摆动件5对第二摆动件6左右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第二摆动件6摆动幅度较大,带动导向器2超越冲击破壳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摆动件5下端与导向器2左侧铰接,第一摆动件5上端设有第一支座51,第二摆动件6下端与导向器2右侧铰接,第二摆动件6上端设有第二支座61。

沿着导向器2的上端进行定位与铰接,进而带动导向器2向上摆动或运动。

利用第一支座51与第二支座61两个固定的定位支撑点对两根摆动杆进行定位铰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动力件1上设有用于安装并支撑动力件1的安装座7。

利用安装座7与工作面F之间进行固定,进而实现安装座7对动力件1的安装,使动力件1更加稳固或稳定的在工作面F上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