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2895阅读:6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



背景技术:

脱水蔬菜又称复水菜,是将新鲜蔬菜经过洗涤、烘干等加工制作,脱去蔬菜中大部分水分后而制成的一种干菜,蔬菜原有色泽和营养成分基本保持不变,既易于贮存和运输,又能有效地调节蔬菜生产淡旺季节,食用时只要将其浸入清水中即可复原,并保留蔬菜原来的色泽、营养和风味。现有的脱水方式一般采用炭火烘干或者依靠阳光晒干,其效率低下,不利于提高产量,且无法在脱水的时候进行消毒,无法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能够提高脱水效率,利于提高产量,且能够在脱水的同时进行消毒,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包括机体和与机体相适配的机盖,所述机体内设有烘干室;所述机体内壁覆盖有保温层,机体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所述机盖上设有用于压紧密封圈的压圈;所述烘干室中设有用于放置蔬菜的置物盘;所述机盖的内侧设有用于发出紫外线的紫外灯管;所述机体上开设有进气孔及排气孔,所述进气孔与用于提供热空气的热风机相连;进气孔中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热空气流速的流速仪;烘干室中设有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热风机均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发出的温度信号并调节热风机的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使用时打开机盖,将待脱水蔬菜放置在置物盘中,然后关闭机盖,启动紫外灯管及外部热风机,热风机产生的热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烘干室并通过排气孔排出,紫外灯管发出的紫外线对蔬菜进行消毒处理,源源不断的热空气对蔬菜进行加热脱水,其脱水效率较高,利于提高产量,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盖上机盖后,压圈压紧密封圈,形成良好的密封结构,配合保温层的隔热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热量的不当流失,机体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烫伤工作人员,安全性高;而且,控制器中设有温度阈值,当干燥室温度超出阈值时,控制器向热风机发出降低功率的信号,可以对温度进行自动控制,提高脱水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进气孔设在距离机体顶部6cm-17cm处,所述排气孔设在距离机体底部3cm-5cm处;紫外灯管可通过一支架连接在机盖上;进气孔与排气孔相对设置,即分别设在机体上相对的两侧,以提高热空气的利用率。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机体与机盖通过一活动铰链相连接,便于机盖的打开和关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用于烘干蔬菜的机器包括机体1和与机体1相适配的机盖2,所述机体1内设有烘干室;所述机体1内壁覆盖有保温层11,机体1的开口处设有密封圈12,所述机盖2上设有用于压紧密封圈12的压圈21;所述烘干室中设有用于放置蔬菜的置物盘3;所述机盖2的内侧设有用于发出紫外线的紫外灯管4;所述机体1上开设有位于机体1上部的进气孔1a及位于机体1下部的排气孔1b,所述进气孔1a与用于提供热空气的热风机7相连,所述排气孔1b设在置物盘3的下方;进气孔中设有用于实时监测热空气流速的流速仪5;烘干室中设有用于实时监测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及热风机7均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6发出的温度信号并调节热风机的功率;所述进气孔1a设在距离机体1顶部6cm-17cm处,优选为13cm;所述排气孔1b设在距离机体1底部3cm-5cm处,优选为4cm;所述机体1与机盖2通过一活动铰链9相连接;使用时打开机盖2,将待脱水蔬菜放置在置物盘3中,然后关闭机盖2,启动紫外灯管4及外部热风机7,热风机7产生的热空气通过进气孔1a进入烘干室并通过排气孔1b排出,紫外灯管4发出的紫外线对蔬菜进行消毒处理,源源不断的热空气对蔬菜进行加热脱水,其脱水效率较高,利于提高产量,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求;盖上机盖2后,压圈21压紧密封圈12,形成良好的密封结构,配合保温层11的隔热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热量的不当流失,机体1不会因温度过高而烫伤工作人员,安全性高;而且,控制器中设有温度阈值,当干燥室温度超出阈值时,控制器向热风机7发出降低功率的信号,可以对温度进行自动控制,提高脱水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