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97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食品调味的自动上味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食品油炸或热炒后,必须要加入不同的调味液,食用才更有口感,才能满足不同的口味要求。现有的食品调味一般为人工或半自动方式,存在上味速度慢、上味不均匀、时间长、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自动上味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上味机,包括机架、储存斗、称量斗、上味斗、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机架下部,所述机架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储存斗、称量斗、上味斗,所述储存斗位于称量斗上方,储存斗的底部设有出料阀,所述称量斗位于储存斗的出料阀的正下方,所述称量斗上设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量感应器与控制器相连,所述称量斗的下方设有上味斗;所述上味斗包括上味腔、旋转腔、多孔式上味盘、旋转腔、高速转盘、转动轴、驱动电机,所述上味腔的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上味腔内部设有多孔式上味盘,所述多孔式上味盘为空心结构,所述多孔式上味盘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液孔,所述多孔式上味盘的顶部与调味液输送管的上端相连,所述调味液输送管的下端通过输液泵与调味仓相连,所述旋转腔内设有高速转盘,所述旋转腔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高速转盘的底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旋转腔与驱动电机相连,所述旋转腔的底部设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食品自动调味、快速上味,而且上味时间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并能变更不同的口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控制器;2:机架;3:储存斗;4:出料阀;5:称量斗;6:重量感应器;7:上味腔;8:多孔式上味盘;9:出液孔;10:调味液输送管;11:旋转腔;12:高速转盘;13:输液泵;14:调味仓;15:转动轴;1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上味机,包括机架2、储存斗3、称量斗5、上味斗、控制器1,所述机架2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储存斗3、称量斗5、上味斗,所述控制器1安装在机架2下部。

储存斗3、称量斗5、上味斗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制作。储存斗3位于称量斗5上方,内部装有油炸或热炒食品,如炒米、油炸豆类等。储存斗3的底部设有出料阀4,出料阀4可以采用气动式出料阀4、或电磁阀。称量斗5位于储存斗3的出料阀4的正下方,所述称量斗5上设有重量感应器6,所述重量感应器6与控制器1相连,控制器1用来控制每次上味的进料量。

称量斗5的的下方设有上味斗,所述上味斗包括上味腔7、旋转腔11、多孔式上味盘8、旋转腔11、高速转盘12、转动轴15、驱动电机16,所述上味腔7的顶部一侧设有进料口,所述上味腔7内部安装有倾斜的多孔式上味盘8。所述多孔式上味盘8为空心式圆盘结构,所述多孔式上味盘8的底部设有均匀分布的出液孔9,所述多孔式上味盘8的顶部与调味液输送管10的上端相连。调味液输送管10倾斜安装在上味斗的外部,所述调味液输送管10的下端通过输液泵13与调味仓14相连。调味仓14中储存有各种不同口味的调味液,如香辣味、牛肉味、五香味等,通过输液泵13、调味液输送管10从多孔式上味盘8上均匀分布的出液孔9喷出。旋转腔11内设有高速转盘12,旋转腔11的底部设有驱动电机16,所述高速转盘12的底部设有转动轴15,所述转动轴15穿过旋转腔11与驱动电机16相连。旋转腔11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在底部靠近边缘处,出料口处可以安装阀门或手动推拉板。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若干改进、变形和补充,这些改进、变形和补充也应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中未详细说明之处均可根据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