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榨椰子汁饮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5105阅读:9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椰子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生榨工艺的椰子汁饮料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椰汁饮料中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市场上的椰子汁饮料种类繁多,但其制备工艺大多采用浓缩椰浆或冷冻椰浆。冷冻椰浆工艺是将新鲜椰果的白果肉在产地压榨后所得的椰浆直接用冷库保存,并用冷链运输至生产线灌装。浓缩椰浆是在产地将椰浆的水分蒸发掉,以将其加工成浓缩液,再运到生产线加水复原灌装。因此,与采用新鲜椰肉所制备的椰子汁饮料相比,采用浓缩椰浆和冷冻椰浆制作出的椰子汁饮料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成分都大打折扣。另外,也有采用椰粉来制备椰子汁饮料的工艺。

中国专利文献CN88107040.8公开了一种天然椰子汁饮料的制造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将成熟椰子剥衣去壳、除黑皮、取白果肉、制新鲜椰子乳液、经加糖水、增稠剂后,调配制得椰子汁。其中:1)将白果肉压榨而得新鲜椰子乳液;2)对压榨后得到的椰子乳液超滤提油;3)调配乳化是在40-75℃进行的,时间为3-5分钟,然后将所得到的椰子乳液胶磨、均质,胶磨、均质温度是40-75℃,时间为3-5分钟,使得椰子乳液内的脂肪球粒度达到8μm以下;4)对胶磨、均质后的椰子乳液进行脱气,加热装罐或装瓶,然后经杀菌制得成品,脱气时的真空度为600-650mmHg,装罐或瓶的温度为85-95℃,其杀菌公式为10′-8′-10′/115-125℃,或用利乐软包装线经高温瞬时杀菌、罐汁封口。

中国专利文献CN200510025511.X公开了一种鲜榨椰子汁饮料的加工方法,以新鲜椰乳为原料,采用调配、均质乳化、微波灭菌等工艺步骤,制取新鲜椰汁饮料。其中,新鲜椰乳是按照如下方法取得的:选用新鲜、成熟适度的椰子为原料,经剥离椰壳、剔除椰衣后取出椰肉,送入锤式粉碎机破碎成疏松状态后压榨取汁。

以上技术方案虽然采用新鲜椰乳来制备椰子汁饮料,但其中的椰乳是通过直接对大块椰肉进行压榨或将椰肉破碎后进行压榨而提取得到的,这样的缺点在于椰肉内的有效成份(尤其是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能被充分地提取,所得椰子汁饮料较为清淡,口感欠佳。

中国专利文献CN200710006836.2公开了一种果肉椰子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果肉椰子汁饮料主要含有1%~10%的椰果果肉原料和90%~99%的汤汁,该汤汁主要成分含量如下:椰子汁3%~15%、白砂糖5%~15%、羧甲基纤维素钠0.02%~0.35%、明胶0.02%~0.35%、单干脂0.02%~0.35%、其余为饮用水。其中,汤汁的制备步骤如下:首先,取椰子白果肉按重量比1:6的比例加入65-85℃的热水,磨浆、压榨提取后得到新鲜椰子汁;然后,将鲜榨椰子汁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单干脂与白砂糖混合,加温至70-85℃,在200-350千克/平方厘米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处理,得到汤汁。这种一次磨浆和压榨的方式同样存在不能充分提取椰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不足。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10172950.7公开了一种椰子汁饮料及其制作方法,该椰子汁饮料按照下列重量百分含量的原料制成:椰浆5%~10%、椰子水0.5%~3%、白砂糖6%~8%、乳化剂0.2%~1.5%、酸度调节剂0.005%~0.03%、及余量的RO水。其中,椰浆为由新鲜椰子果肉经研磨、榨浆加工制成。该专利文献披露其所得到的椰汁饮料口感醇厚饱满,原因在于:⑴采用椰浆和椰子水为主要原料,且采用了特殊品种的椰子;⑵采用两次均质处理,其中当椰子奶液配制好后,对含有乳化剂的椰子奶液进行低压为50Bar、高压为100-150Bar的第一次均质处理,当该椰子汁饮料制好后,对该椰子汁饮料再进行低压为50Bar、高压为250-300Bar的第二次均质处理。然而,由于需要采用特殊品种的椰子并进行两次均质处理,导致该椰汁饮料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具有浓醇口感且营养丰富的椰子汁饮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是一种生榨椰子汁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椰浆制备步骤:

⑴使新鲜椰肉(即将新鲜椰子去壳去皮后所得的白色果肉)和水按重量比1:2-4混合,然后将其中的椰肉破碎为小于等于5毫米的颗粒;

⑵将步骤⑴所得到的混合料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一次胶磨,然后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一次榨汁,并过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一次椰浆;

⑶将步骤⑵所得到的椰渣和水按重量比1:0.8-1.5混合后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二次胶磨,再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二次榨汁,并过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二次椰浆;

⑷将步骤⑵所得到的一次椰浆和步骤⑶所得到的二次椰浆混合而得到所需椰浆。

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新鲜椰肉进行两次胶磨和两次榨汁来制备椰浆,使得椰肉内的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成份被有效且充分地提取,且所得椰浆中含有一定量的细微植物纤维,使得椰浆具有天然椰香,且口感醇厚、营养丰富,从而得到营养丰富且具有天然浓醇口感的生榨椰汁饮料。

根据具体的情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也可以对新鲜椰肉进行两次以上胶磨和两次以上榨汁来制备椰浆,以进一步提取椰肉内营养成份特别是植物纤维,增加口感。

优选地,步骤⑴中使新鲜椰肉和水按重量比1:2-3混合;并且优选地,步骤⑶中使椰渣和水按重量比1:0.8-1.2混合。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所得椰浆的浓度及其醇厚口感。

优选地,步骤⑴中将新鲜椰肉在温度保持为55-85℃的水中浸泡10-20分钟后再进行破碎。这样做的目的提高椰肉中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质的提取率。

优选地,在步骤⑵中控制经一次胶磨后的椰肉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0-40目,并在一次胶磨和一次压榨过程中控制混合料的料温为55-85℃。通过将椰肉颗粒的粒径控制在该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椰肉中营养成分的提取率,且便于过滤椰渣。

优选地,步骤⑶中将椰渣与温度为55-85℃的水混合,并在料温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二次胶磨和二次压榨。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椰肉破碎过程、胶磨过程和榨汁过程中将料温控制为55-85℃,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椰肉中营养成分的提取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将白砂糖、乳化剂、稳定增稠剂、65-80℃的热水、和步骤⑷所得到的椰浆按预定比例混合后,经乳化、均质、灌装、封口、杀菌和冷却步骤而得到生榨椰子汁饮料。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上述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椰浆10-30%、白砂糖4-10%、乳化剂0.2-1%和稳定增稠剂0.05-0.15%。另外,生榨椰汁饮料中还可以包括适量的pH调节剂,例如小苏打、六偏磷酸钠和柠檬酸钠等;生榨椰汁饮料的pH控制在6.5-7.0左右。

本发明中,稳定增稠剂可以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卡拉胶、黄原胶等,其中优选羧甲基纤维素钠。

本发明中,乳化剂可以选用单甘脂、蔗糖酯、酪蛋白酸钠、山梨醇甘油酸酯、山梨醇酐三硬脂酸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如下的乳化剂:单甘脂0.1-0.3%、蔗糖酯0.05-0.25%和酪蛋白酸钠0.05-0.4%。

本发明中,乳化温度可以为65-80℃,乳化时间优选控制在15-20分钟内。

对比实验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椰子汁饮料,其折光率以及干燥后的固含量,均明显高于现有技术中各种方法所制备的椰子汁饮料(折光率可以衡量溶解物),因而,本发明所制备的椰子汁饮料营养更为丰富,口感更加醇厚。实际上,也明显高于只对新鲜椰肉进行一次胶磨和一次榨汁所得到的椰子汁饮料。同时,由于本发明采用新鲜椰肉,所得椰子汁饮料的新鲜度更高。

本发明中,由于在制备椰浆的过程中采用了两次胶磨和两次榨汁的提取方式,因而乳化后只需在30-50Mpa的压力下均质处理一次,使椰子汁饮料的制作流程得以简化,并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椰浆制备实施例1

按如下生榨工艺制备新鲜椰浆:

⑴使新鲜椰肉和大约55℃的热水按重量比1:2混合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浸泡2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料送入果肉破碎机中,使得椰肉破碎为平均粒径大约2毫米的颗粒;

⑵将步骤⑴所得到的混合料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一次胶磨,然后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一次榨汁,并过1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一次椰浆;其中,一次胶磨后所得椰肉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20目,且一次胶磨和一次榨汁过程中控制料温为大约55℃;

⑶将步骤⑵所得到的椰渣和大约55℃的热水按重量比1:0.8混合后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二次胶磨,再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二次榨汁,并过2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二次椰浆;其中,二次胶磨和二次榨汁过程中同样控制料温为大约55℃;

⑷将步骤⑵所得到的一次椰浆和步骤⑶所得到的二次椰浆混合而得到所需椰浆。

椰浆制备实施例2

按如下生榨工艺制备新鲜椰浆:

⑴使新鲜椰肉和大约70℃的热水按重量比1:3混合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浸泡15分钟,然后将该混合料送入果肉破碎机中,使得椰肉破碎为平均粒径大约3毫米的颗粒;

⑵将步骤⑴所得到的混合料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一次胶磨,然后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一次榨汁,并过1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一次椰浆;其中,一次胶磨后所得椰肉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40目,且一次胶磨和一次榨汁过程中控制料温为大约70℃;

⑶将步骤⑵所得到的椰渣和大约70℃的热水按重量比1:1混合后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二次胶磨,再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二次榨汁,并过2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二次椰浆;其中,二次胶磨和二次榨汁过程中同样控制料温为大约70℃;

⑷将步骤⑵所得到的一次椰浆和步骤⑶所得到的二次椰浆混合而得到所需椰浆。

椰浆制备实施例3

按如下生榨工艺制备新鲜椰浆:

⑴使新鲜椰肉和大约85℃的热水按重量比1:4混合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浸泡10分钟,然后将该混合料送入果肉破碎机中,使得椰肉破碎为平均粒径大约5毫米的颗粒;

⑵将步骤⑴所得到的混合料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一次胶磨,然后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一次榨汁,并过1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一次椰浆;其中,一次胶磨后所得椰肉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30目,且一次胶磨和一次榨汁过程中控制料温为大约85℃;

⑶将步骤⑵所得到的椰渣和大约85℃的热水按重量比1:1.5混合后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二次胶磨,再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二次榨汁,并过2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二次椰浆;其中,二次胶磨和二次榨汁过程中同样控制料温为大约85℃;

⑷将步骤⑵所得到的一次椰浆和步骤⑶所得到的二次椰浆混合而得到所需椰浆。

椰浆制备实施例4

按如下生榨工艺制备新鲜椰浆:

⑴使新鲜椰肉和大约65℃的热水按重量比1:2.5混合并在该温度下保温浸泡15分钟,然后将该混合料送入果肉破碎机中,使得椰肉破碎为平均粒径大约4毫米的颗粒;

⑵将步骤⑴所得到的混合料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一次胶磨,然后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一次榨汁,并过1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一次椰浆;其中,一次胶磨后所得椰肉颗粒的平均粒径大约为30目,且一次胶磨和一次榨汁过程中控制料温为大约65℃;

⑶将步骤⑵所得到的椰渣和大约65℃的热水按重量比1:0.8混合后送入胶体磨中进行二次胶磨,再送入榨汁机中进行二次榨汁,并过200目筛分离其中的椰渣而得到二次椰浆;其中,二次胶磨和二次榨汁过程中同样控制料温为大约65℃;

⑷将步骤⑵所得到的一次椰浆和步骤⑶所得到的二次椰浆混合而得到所需椰浆。

以上实施例所得到的椰浆均具有天然椰香,且口感醇厚、营养丰富。

生榨椰子汁制备实施例1

将以上椰浆制备实施例1所得到的椰浆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蔗糖酯、酪蛋白酸钠、白砂糖、65℃热水混合,并加入适量柠檬酸钠调整椰汁饮料的pH(其添加量以将椰子汁饮料的pH调节为大约6.5-7.0为准,也可以采用小苏打、六偏磷酸钠来调整pH);将混合汤汁在剪切转速为1440转/分钟的乳化罐中乳化15分钟,乳化温度为65℃;乳化后定容,再在30Mpa压力下均质处理一次,然后在65℃下灌装、封口,经121℃高温杀菌30分钟后冷却至40±2℃,即得生榨椰子汁饮料。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椰浆10%、白砂糖10%、羧甲基纤维素钠0.1%、单甘脂0.1%、蔗糖酯0.1%和酪蛋白酸钠0.4%。

生榨椰子汁制备实施例2

将以上椰浆制备实施例2所得到的椰浆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蔗糖酯、酪蛋白酸钠、白砂糖、80℃热水混合,并加入适量柠檬酸钠调整椰汁饮料的pH(其添加量以将椰汁饮料的pH调节为大约6.5-7.0为准);将混合汤汁在剪切转速为1440转/分钟的乳化罐中乳化18分钟,乳化温度为80℃;乳化后定容,再在50Mpa压力下均质处理一次,然后在85℃下灌装、封口,经127℃高温杀菌20分钟后冷却至40±2℃,即得生榨椰子汁饮料。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椰浆20%、白砂糖4%、羧甲基纤维素钠0.08%、单甘脂0.2%、蔗糖酯0.05%和酪蛋白酸钠0.2%。

生榨椰子汁制备实施例3

将以上椰浆制备实施例3所得到的椰浆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蔗糖酯、酪蛋白酸钠、白砂糖、75℃热水混合,并加入适量柠檬酸钠调整椰子汁饮料的pH(其添加量以将椰汁饮料的pH调节为大约6.5-7.0为准);将混合汤汁在剪切转速为1440转/分钟的乳化罐中乳化20分钟,乳化温度为75℃;乳化后定容,再在40Mpa压力下均质处理一次,然后在75℃下灌装、封口,经125℃高温杀菌25分钟后冷却至40±2℃,即得生榨椰子汁饮料。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椰浆30%、白砂糖8%、羧甲基纤维素钠0.15%、单甘脂0.3%、蔗糖酯0.25%和酪蛋白酸钠0.3%。

生榨椰子汁制备实施例4

将以上椰浆制备实施例4所得到的椰浆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甘脂、蔗糖酯、酪蛋白酸钠、白砂糖、65℃热水混合,并加入适量柠檬酸钠调整椰子汁饮料的pH(其添加量以将椰子汁饮料的pH调节为大约6.5-7.0为准);将混合汤汁在剪切转速为1440转/分钟的乳化罐中乳化15分钟,乳化温度为65℃;乳化后定容,再在30Mpa压力下均质处理一次,然后在65℃下灌装、封口,经121℃高温杀菌30分钟后冷却至40±2℃,即得生榨椰子汁饮料。

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本实施例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包括:椰浆30%、白砂糖5%、羧甲基纤维素钠0.05%、单甘脂0.3%、蔗糖酯0.25%和酪蛋白酸钠0.05%。

以上实施例所得到的生榨椰子汁饮料均具有天然浓醇的口感。

虽然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凡依照本发明所作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发明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