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882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作物种茎贮藏,特别是涉及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



背景技术:

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属大戟科木薯属植物,起源于热带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也是一种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不仅是全球几亿人的主食,而且是生产淀粉、食用酒精和加工燃料乙醇的原料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霜冻是指地面或叶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温度以下时,农作物遭受冻害甚至死亡的现象。中国南方霜冻地区包括轻霜冻区和重霜冻区,分布于北纬22.8°~北纬30°之间,包括江西、福建、湖南、浙江、贵州、四川南部,以及广西、广东和云南大部分区域。

木薯通常以地上部茎杆作为繁殖体,称为种茎。木薯在热带地区可以周年生长,种茎可以露天贮藏安全越冬或稍加覆盖即可安全越冬。如广东西南部的湛江、广西南部的北海、云南东南部的景洪以及海南岛均可自然越冬,并周年生长。这些分布在北纬22.8°以南地区,终年无霜冻,最冷月1月份常年最低气温6℃左右,平均气温15℃左右。然而,江西、福建、湖南、浙江、贵州、四川南部,以及广西、广东和云南大部分区域冬季和早春气温偏低,有低温霜冻发生,甚至降雪,这些轻、重霜冻地区的木薯无法自然越冬生长,而且种茎无法露地保存扩繁,需要采用模拟终年无霜冻的广东湛江、广西北海、云南景洪等地的气温条件的贮藏方式越冬。这些轻、重霜冻地区,春节假期后还面临着间歇性高温和低温相间、土壤水分增多和空气湿度增大的威胁,贮藏期间内细菌和真菌滋生,这些因素对木薯种茎越冬造成了极大困难和风险,给木薯种茎扩繁和产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这些轻、重霜冻区域依靠从外地调运种茎,不仅种茎质量差、出苗率低,最终导致产量受影响,而且在人力、财力、时间上都是不允许的。因此,解决木薯种茎的安全贮藏问题,是实现木薯北移规模化大面积种植的关键因子,是突破限制木薯北移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

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102714987a公开了一种《适宜高纬度区域的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土质地窖、竹制支架、防雨棚、塑料薄膜、茅草、遮阳网、干细土、石灰等组成简易的地窖贮藏装置,其步骤包括:种茎准备、地窖准备、防雨棚搭建、种茎入窖、铺茅草、铺遮阳网、铺干细土、撒石灰、盖薄膜。可操作性强,取材方便,适用于广大木薯种植户。但是,存在以下问题:春节假期后的间歇性高温和空气湿度增大,导致中午棚窖内温度、湿度迅速上升,春天降雨多,地窖易渗水,湿度大,防雨棚垂直高度低,人不能进入棚内观察种茎贮藏质量变化,棚窖内温度、湿度难以掌握和调控,种茎极易腐烂,种茎完好率低,仅为70%左右;地窖贮藏容积小,种茎贮藏量有限,1个地窖只能供应约5亩用的种茎量,单个棚窖供种面积小,每年要重新搭建新棚,投工多,成本高;而且对种茎也未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本申请人的在先专利cn102714987a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以保证50亩用种茎的贮藏规模化要求、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采用地窖贮藏装置调控种茎贮藏的小气候环境,其步骤包括:种茎准备、地窖准备和种茎入窖。

这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的特点是:

所述种茎准备,包括在种茎两端涂抹石灰浆,以阻断水分流失,防止病虫害侵入,降低失水速率,并在种茎入大棚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洒种茎,对种茎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所述地窖准备,包括选择在梯壁高度90厘米~110厘米的旱地梯田开设长度14米~19米、宽度3米~4米、深度不超过梯壁高度的贮藏窖坑。贮藏窖坑深度超过梯壁高度,会引起渗水,不易排水;深度过浅,贮藏量小且保温保湿效果不好。合理的地窖长度、宽度和深度,能保证适度种茎贮藏规模化的贮藏容积,且在低温时能有效利用土壤温度。贮藏窖坑容积过小,无法保证50亩用种茎的贮藏规模化要求;贮藏窖坑容积过大,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效果不佳,种茎完好率也只有75.3%;

所述地窖准备,还包括:

在贮藏窖坑上面于10月中下旬搭建设有温度计和湿度计的钢架薄膜大棚,所述钢架薄膜大棚两端各设有棚门,外界气温高于15℃时,在钢架薄膜大棚外部加盖一层遮阳网,防止钢架薄膜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同时打开钢架薄膜大棚两端棚门通风降温降湿;外界气温6℃~15℃时,仅仅打开钢架薄膜大棚两端棚门通风;外界气温介于2℃~6℃之间时,打开钢架薄膜大棚一端棚门保温;外界气温低于2℃时,封闭钢架薄膜大棚两端棚门保温防冻,使钢架薄膜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6℃~15℃、湿度保持在70%~80%,还在贮藏窖坑内四周和中间铺设两端各设有15个~20个透气小孔的10条~15条透气管,使贮藏窖坑内的温度保持在10℃~14℃、湿度保持在80%~90%,在此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保证种茎不受低温冻害,种茎不会失水干枯;

对贮藏窖坑进行消毒处理,包括硫磺消毒、生石灰消毒和多菌灵消毒。

所述种茎入窖是在打霜前将木薯种茎采用平放方式堆放入贮藏窖坑,种茎铺整齐后,在种茎上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观察贮藏窖坑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再在种茎表面依次盖一层遮阳网、干细土后撒施0.3千克/平方米~0.5千克/平方米的石灰。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种茎准备,包括选择无病虫危害、健壮老熟、下部叶片自然脱落多、未损伤、未受霜冻的木薯茎杆做次年种茎。

所述种茎准备,还包括在砍取种茎时,去除茎秆上部尚未完全成熟的部分,砍取长度1.0米~l.6米茎秆,并晾晒1天~2天至种茎表面自然风干,种茎含水量减少5%~10%,不同品种分别成捆,每捆木薯种茎25根~30根,并标记品种名称。

所述做次年种茎的木薯品种,是在中国南方霜冻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华南205、华南8号、新选048、桂热4号、南植199和华南9号中的一种。

所述开设贮藏窖坑的旱地梯田,是地势高、背风向阳、无病菌的霜冻地区旱地梯田。

所述贮藏窖坑的深度60厘米~90厘米。

所述钢架薄膜大棚长度15米~20米,宽度4米~5米,拱高2.5米~3.0米,便于人员进出管理,观察贮藏窖坑内种茎质量变化情况,掌握棚窖内温湿度变化情况,灵活调控棚窖内温度和湿度;

所述钢架薄膜大棚外四周开设排水沟,确保贮藏窖坑内不渗水、不积水。

所述钢架薄膜大棚建设材料包括不锈钢管、钢丝和薄膜,材料质量好,可重复使用至少8年。

所述透气管是塑料管、竹管和钢管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硫磺消毒包括硫磺粉消毒和硫磺悬浮剂消毒。

所述硫磺粉消毒是采用0.7克/平方米~1.0克/平方米的硫磺粉放在至少等量的锯末上,点燃锯末,密封贮藏窖坑熏蒸一昼夜,以杀死大棚内除过深土层的所有病菌和害虫。

所述硫磺悬浮剂消毒是采用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在贮藏窖坑内土壤表面。

所述生石灰消毒是采用0.5千克/平方米~1.0千克/平方米生石灰均匀撒施在贮藏窖坑内土壤表面。

所述多菌灵消毒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均匀喷洒在贮藏窖坑内土壤表面。

这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其步骤还包括种茎出窖,所述种茎出窖,是在次年3月种茎出窖,出窖后立即种植,上中旬出窖的,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种植,下旬出窖的,采用露地栽培方式种植。种茎出窖后堆放在树荫下,不宜久放,不能及时栽种的种茎用薄膜覆盖,防止暴晒和雨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一是扩大了单个棚窖的贮藏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种茎贮藏量增大10倍,由现有的每个地窖贮藏量为5亩用种量的400公斤左右增大至50亩用种量的约4000公斤,可以保证50亩用种茎的贮藏规模化要求。一个种植100亩木薯的种植户,采用现有技术要开设20个地窖,成本约10000元,而采用本发明只要开设2个贮藏窖坑,成本约5000元,即可满足供种需求,钢架薄膜大棚材料质量好,可重复使用至少8年,且可在周年内一棚多用,种茎出窖后用土填平可用于其他蔬菜苗的培育,在次年11月份再续用于木薯种茎贮藏,相对成本大幅下降。

二是可以在霜冻地区灵活调节棚窖内适宜木薯种茎越冬贮藏的温度和湿度,显著提高种茎完好率。种茎出窖时芽点完好率提高24.4%,由现有的70.2%提高至94.6%。

三是对种茎进行更加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种茎越冬贮藏更加安全。

本发明方法为木薯在中国南方霜冻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及木薯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发明方法适用于江西、福建、湖南、浙江、贵州、四川南部,以及广西、广东和云南大部分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试验地点为霜冻地区,位于北纬n28°13′42″、东经e116°32′40″的江西省东乡县圩上桥镇,采用地窖贮藏装置调控种茎贮藏的小气候环境,其步骤包括:种茎准备、地窖准备、种茎入窖和种茎出窖。

种茎准备:

选择无病虫危害、健壮老熟、下部叶片自然脱落多、未损伤、未受霜冻的品种华南205的茎杆做次年种茎;

在砍取种茎时,去除茎秆上部尚未完全成熟的部分,砍取长度1.2米茎秆,晾晒2天至种茎表面自然风干,水分适宜,即种茎含水量减少5%,将茎杆成捆,每捆木薯种茎25根~30根,并标记品种名称;在种茎入窖前1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种茎,对种茎进行消毒杀菌处理;

在种茎两端涂抹石灰浆,以阻断水分流失,防止病虫害侵入,降低失水速率。

地窖准备:

选择在地势高、背风向阳、无病菌、梯壁高度90厘米的旱地梯田开设长度14米、宽度3米、深度60厘米的贮藏窖坑,保证种茎贮藏量4000公斤,满足50亩用种茎的贮藏规模化要求;

在贮藏窖坑上面于10月中旬搭建设有温度计和湿度计的钢架薄膜大棚,钢架薄膜大棚两端各设有棚门,外界气温高于15℃时,在钢架薄膜大棚外部加盖一层遮阳网,防止钢架薄膜大棚内温度上升过快、过高,同时打开钢架大棚两端棚门通风降温降湿;外界气温6℃~15℃时,打开钢架薄膜大棚两端棚门通风;外界气温介于2℃~6℃之间时,打开钢架薄膜大棚一端棚门;外界气温低于2℃时,钢架薄膜大棚两端棚门全部封闭保温防冻。使钢架薄膜大棚内的温度保持在6℃~15℃、湿度保持在70%~80%,还在贮藏窖坑内四周及中间铺设两端各设有15个透气小孔的10条塑料透气管,使贮藏窖坑内的温度保持在10℃~14℃、湿度保持在80%~90%,在此温湿度环境条件下,可保证种茎不受低温冻害,种茎不会失水干枯;

采用0.7千克/平方米生石灰均匀撒施在贮藏窖坑内土壤表面,对贮藏窖坑进行消毒处理;还采用0.8克/平方米的硫磺粉放在等量的锯末上,点燃锯末,密封贮藏窖坑熏蒸一昼夜,以杀死除过深土层的所有病菌和害虫;

钢架薄膜大棚长度15米,宽度4米,拱高2.5米,便于人员进出管理,观察贮藏窖坑内种茎质量变化,掌握棚窖内温湿度变化情况,灵活调控棚窖内温度和湿度;

在钢架薄膜大棚外四周开设排水沟,确保贮藏窖坑内不渗水、不积水。

钢架薄膜大棚建设材料包括不锈钢管、钢丝和薄膜,材料质量好,可重复使用至少8年。

种茎入窖:

在打霜前1天将木薯种茎采用平放方式堆放入贮藏窖坑,种茎铺整齐后,在种茎上设有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期观察窖内温湿度变化情况,再在种茎表面依次盖一层遮阳网、干细土后撒施0.5千克/平方米的石灰。

种茎出窖:

种茎在3月中旬出窖,出窖后立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种植。种茎出窖后堆放在树荫下,不能及时栽种的种茎用薄膜覆盖,防止暴晒或雨淋。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钢架薄膜大棚容积大,种茎贮藏量增大至4000公斤,可满足50亩用种茎的贮藏规模化要求。人可以进入足够高度和宽度的钢架薄膜大棚内及时观测棚窖内温度和湿度,察看种茎质量,提高种茎贮藏质量,种茎芽点完好率高达94.4%,比现有技术高24.2%,贮藏期间管理更加规范,钢架薄膜大棚使用年限至少8年。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一,区别在于:

品种选择华南8号;

种茎砍取长度为1.2米;

用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洒种茎;

贮藏窖坑长度18米、宽度4米、深度80厘米,保证种茎贮藏量4000公斤;

钢架薄膜大棚搭建于10月下旬,长度19米、宽度5米、拱高3米;

种茎入窖是在打霜前3天入窖,将木薯种茎采用平放方式堆放入贮藏窖坑,种茎铺整齐后,在种茎表面依次盖一层遮阳网、干细土后撒施0.4千克/平方米的石灰。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比较的优点,是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喷洒种茎防腐效果更好,种茎完好率高,种茎芽点完好率为94.6%,比现有技术高24.4%,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近。不足之处是钢架薄膜大棚空间大,温湿度控制相对较难。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一,区别在于:

品种选择桂热4号;

种茎砍取长度为1.6米。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比较的优点,是品种桂热4号高杆挺直,株高在2米以上,种茎利用率高,繁殖系数大。不足之处是品种桂热4号上段表茎相对较幼嫩,易失水干枯,种茎完好率略低于具体实施方式一,为92.8%,比现有技术高22.6%。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一种霜冻地区木薯种茎的越冬贮藏方法,基本同具体实施方式一,区别在于:

品种选择南植199;

种茎砍取长度为1.1米,晾晒2天至种茎水分适宜,即种茎含水量减少8%;

贮藏窖坑长度19米、宽度4米、深度80厘米,在贮藏窖坑四周及中间铺设12条塑料透气管,塑料透气管两端各打18个小孔,采用50%硫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洒在贮藏窖坑内土壤表面;

钢架薄膜大棚搭建于10月下旬,大棚长度20米、宽度5米、高度3米;

种茎入窖是在打霜前2天将木薯种茎采用平放方式堆放入贮藏窖坑。

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比较的优点是,品种南植199的产量高达3吨/亩、淀粉率高达28.5%,株型矮,适宜间套种其他作物。不足之处是,钢架薄膜大棚空间大,温湿度控制相对较难,种茎完好率低于具体实施方式一,为91.6%,比现有技术高21.4%。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