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糖桔保鲜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874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沙糖桔保鲜剂。
背景技术
:沙糖桔,又名:十月桔。最初产自肇庆的四会市黄田镇沙糖村,因而得名沙糖橘。现在主要产地有广西和广东。沙糖桔味甘酸、性温,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广西桂林市荔浦县现为国家种沙糖桔面积最大的县。沙糖桔产区一般均地处亚热带地区,温湿度均较适合果实病原菌的生长,每年由于病理性腐烂导致的采后损失巨大。目前,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果实采后腐烂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杀菌剂,病原菌能进化产生了大量抗药性菌种。为降低抗性风险和延缓抗性产生,将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使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且低毒、安全、使用方便以及廉价的水果保鲜剂,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重要的经济植物在南北各地广为种植,以东北、华北地区种植的产量最大。桔梗富含多糖、桔梗苷、二氢梓醇苷、桃叶珊瑚苷及多种维生素及氨基酸。多糖类化合物是桔梗中的一类重要活性成分,具有抑菌、降低血糖、止血、抑制肿瘤生长,抗炎、抗肝损害、调节机体免疫等功能。桔梗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桔梗多糖有抗肿瘤、抗氧化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对桔梗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性研究鲜见报道。齐齐哈尔大学的杨晓杰、董亚楠、李娜、孙百良等人发表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证实桔梗多糖对黑根霉、青霉、黄曲霉具有抑制作用。抑霉唑(imazalil),又叫烯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对人畜毒性低,是优良的果蔬防腐保鲜剂,对柑橘、忙果、香蕉、苹果、瓜类尤为有效,对抗多菌灵、噻菌灵的青绿霉菌有特效,也可用于防治谷类作物病害。鉴于沙糖桔在保鲜、储运过程中易受病害的侵染,有必要提出一种能抑制病害且能延长货架期的安全保鲜产品。目前以桔梗多糖、抑霉唑混配作有效成分的保鲜剂还未见有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有效的沙糖桔保鲜剂。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沙糖桔保鲜剂,有效成分由桔梗多糖和抑霉唑组成,其中桔梗多糖和抑霉唑的重量比为(15-1):(1-10)。优选地,桔梗多糖和抑霉唑的重量比为(5-1):(1-3)。所述的保鲜剂有效成分占保鲜剂总重量的5-30%。所述的保鲜剂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应辅助剂制成的剂型是水乳剂。本发明保鲜剂使用的辅助剂包括分散剂、乳化剂、抗冻剂、溶剂等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本领域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所述沙糖桔保鲜剂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保鲜剂按有效成分用药量为200-500mg/kg,将新鲜采收的沙糖桔放入配好的保鲜液中浸泡1-3min,取出,自然晾干,后储藏保存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桔梗多糖和抑霉唑协同增效,相互混用能减少单一成分的用量,协同抑菌作用能有效降低沙糖桔采后病菌的侵染,有效延长沙糖桔保鲜期。(2)本发明原材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符合果蔬保鲜的绿色环保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应用实施例试验试验1:桔梗多糖和抑霉唑用于沙糖桔青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经预试确定桔梗多糖和抑霉唑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将桔梗多糖、抑霉唑及其混合物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梯度处理,设一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沙糖桔青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然后按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物质混用的增效作用,当共毒系数(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当ctc≤80时,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时,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试验结果见表1。表1:桔梗多糖、抑霉唑及其混合物对沙糖桔青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表供试药剂配比回归方程(y=a+bx)相关系数ec50(μg/ml)共毒系数桔梗多糖(a)/y=1.2878+1.5326x0.9956264.36抑霉唑(b)/y=4.2142+1.8560x0.98972.65a:b15:1y=1.8146+2.1512x0.999030.25121.9a:b10:1y=2.5496+1.8917x0.985619.74134.3a:b5:1y=3.4470+1.5978x0.99479.37161.6a:b1:1y=4.3235+1.5018x0.99092.82186.1a:b1:3y=4.4537+1.6030x0.98692.19160.9a:b1:7y=4.4453+1.5169x0.99162.32130.4a:b1:10y=4.4545+1.4313x0.99392.40121.4a:b20:1y=1.6627+1.8245x0.988767.4768.7a:b1:15y=3.9322+1.9037x0.98653.6477.6由上表1可知,桔梗多糖和抑霉唑在(15-1):(1-10)的比例范围内混配,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对沙糖桔青霉病的抑制均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相互间混配能减少用量,提高防治效果。而桔梗多糖和抑霉唑在重量比在(5-1):(1-3)范围内增效作用尤为突出。二、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22.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称取桔梗多糖11.0%、抑霉唑1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黄原胶0.4%、乙二醇3%、甲苯18%、水补足至100%。实施例2:24.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称取桔梗多糖3.0%、抑霉唑21.0%、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3.0%、阿拉伯胶0.5%、丙二醇3%、二甲苯20%、水补足至100%。实施例3:24.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称取桔梗多糖20.0%、抑霉唑4.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硫酸钠3.0%、阿拉伯胶0.5%、乙二醇3%、甲苯20%、水补足至100%。实施例4:22.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称取桔梗多糖20.0%、抑霉唑2.0%、木质素磺酸盐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黄原胶0.4%、尿素3%、甲苯18%、水补足至100%。三、应用实施例用于沙糖桔保鲜的试验试验处理及设计:试验组1:上述实施例1制备的保鲜剂,即22.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1:1);试验组2:上述实施例2制备的保鲜剂,即24.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1:7);试验组3:上述实施例3制备的保鲜剂,即24.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5:1);试验组4:上述实施例4制备的保鲜剂,即22.0%(桔梗多糖·抑霉唑)沙糖桔保鲜剂(10:1);对比组1:市购的20%桔梗多糖粉剂;对比组2:市购的22%抑霉唑水乳剂;对比组3:空白对照ck。试验地点在广西荔浦,时间为2016年12月16日。采摘处于成熟期的沙糖桔,要求选择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感染、大小和成熟度等外观品质基本一致的果实,设7个处理组,即试验组1-4和对比组1-3。试验组1-4分别对应上述实施例1-4所制备的保鲜剂,对比组1-2则分别是桔梗多糖和抑霉唑单剂,对比组3为空白对照ck。浸泡前测得每处理组沙糖桔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4.43%、可滴定酸平均含量为0.57%,每个处理三个重复。分别将沙糖桔放进较大的塑料网里置于试验组1-4和对比组1-2制备好的保鲜液中浸泡1min,轻轻的提起塑料网,沥干水分,晾干,放入货架;其中对比组3的沙糖桔不浸泡任何保鲜剂,作为空白对照ck,直接放入货架。然后将各处理组的沙糖桔转入贮藏库中进行贮存,贮存温度为10℃,相对湿度90%。入贮后60天测定所需的各项数据。测定内容:采用手持数显折光仪测定沙糖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指示剂滴定法测定;烂果率为腐烂果数/调查总果数×100;好果率为好果数/调查总果数×100。表2从表2可知,与对比组1-2比较,试验组1-4对沙糖桔有较好的保鲜作用,说明本发明产品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桔梗多糖或抑霉唑的保鲜效果。本发明复配制剂的防效与单剂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可见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具有很好的保鲜作用,有效延长沙糖桔的贮存时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