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适用于糖尿病调理及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及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057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预防调理养护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适用于糖尿病调理及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及制法。



背景技术:

植物酵素一直是酵素类产品的畅销品。植物酵素是将数十种不同的蔬果、谷类、海藻类及菇类等植物,经自然发酵研制而成,保留了植物中的营养精华,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酵素、寡糖及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又可产生丰富的SOD抗氧化酶成分,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免疫力。

为使酵素食品更加符合现代人对营养需要的多样性、平衡性和易于吸收性,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仍需要进一步改良。现有对酵素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都做了进一步改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添加益生菌的酵素以及酵素制备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发酵果蔬,可激活果蔬中的有效功能成分,溶出更精华的活性功效物质。但是传统的酵素工艺无法大范围的灵活使用,无法在不同功能酵素的工业制备过程中便捷使用;为了提高酵素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调理肠胃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适应大范围的使用,申请人对制备酵素的发酵物进一步改良,并研制出提高酵素的功能性作用的配方。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部的低聚糖;低聚糖是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生长的底物,具有促进人体益生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通过将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共同使用,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益生菌和低聚糖之间的协作效应,即是合生元中的益生素和益生元之间的协作效应,它们相铺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促进有益菌生长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研究表明,两者使用可增加健康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但单独服用益生菌并未见此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申请人为提高酵素的功能性,在现有技术的酵素发酵物中添加有效的中药成分,使其制备的酵素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且具有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现有的酵素桶,以水果、糖和水为原料制备植物酵素,使得植物酵素的在家庭即可制备,操作简便。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酵素制备的时间仍然较长,而且容易制备失败;2.制得的植物酵素功效不明确,使用者无法自己控制制备植物酵素的功效,比如调理糖尿病的植物酵素;3.水果等植物中的低分子糖和多糖多数无法利用,不能转化为特定功效的低聚糖。针对所述不足,申请人着力研究具有缩短酵素制备时间、使用便捷且能调理糖尿病的发酵组合物,即酵素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适用于糖尿病调理及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该发酵组合物为直投式发酵菌剂,将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结合使用,同时添加中药成分。用该发酵组合物制备的植物酵素起到调理糖尿病的功效,和对糖尿病人群具有日常养护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适用于糖尿病调理及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所述发酵组合物为直投式植物酵素发酵菌剂,该发酵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功能性低聚糖3~22份、益生菌0.1~5份和中药提取物0.01~10份,

其中,所述益生菌为选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以及嗜热链球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提取而成:0.3~2份的石斛、0.3~2份的枸杞、0.2~3份的苦瓜、0.5~3份的葛根、0.3~2份的黄精、0.5~3份的决明子、0.9~3份的山药、0.1~1.8份的甘草、0.1~1.8份的桑叶以及0.3~2份的百合;

所述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

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和中药提取物制成的细粉混合后杀菌,杀菌后与益生菌粉剂均匀混合,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

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合理结合使用,两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能够倍增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从而基于肠道菌群的作用发挥更好的增强免疫力;而添加的中药成分,进一步实现预防或治疗糖尿病功效。而将发酵组合物制成粉状,实现阶段式生产,便于后期的直接投入使用或是家庭化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组合物由重量份数为5~10份的功能性低聚糖、1~3份的益生菌和0.5~1份的中药提取物组成。

进一步地,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提取而成:0.9~1.2份的石斛、0.9~1.2份的枸杞、0.6~1.5份的苦瓜、1.2~1.5份的葛根、1~1.5份的黄精、1~1.5份的决明子、1.5~2份的山药、0.3~0.9份的甘草、0.5~0.9份的桑叶以及0.9~1.2份的百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功能性低聚糖为选自壳聚糖、低聚木糖、魔芋甘露低聚糖、甘露低聚糖、乳酮糖、棉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魔芋葡甘露糖、海藻糖、帕拉金糖和菊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双歧杆菌属包括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岐杆菌(B.breve)、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和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中的一种或几种;

乳杆菌属包括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0~30份的抗性糊精,抗性糊精与其他组分共同使用,进一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健康,并控制糖的吸收。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低聚糖为魔芋甘露低聚糖;

所述益生菌为益生菌粉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粉剂均匀混合而成:双歧杆菌45~60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0~25份、嗜酸乳杆菌14~18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3~30份,所述益生菌粉剂的活菌含量为2×108~8×108cfu/g;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菌种和用量,优化本专利产品质构的菌种,能有效缩短发酵组合物在制备植物酵素的时间,且可使其制备出质构稳定的植物酵素。

上述各类益生菌粉剂的来源:均为市售的的各类菌种的粉剂或通过将市售的各类菌种经液体培养,离心收集和洗涤菌体后,干燥制备成活性粉剂。

在另一个发明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3份的酵母菌、1~3份的醋酸杆菌和1~5份的乳酸菌;

所述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1)将1/2量的所述粉状的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状的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

其中,所述包衣液为由重量份数为0.4-10份的丙烯酸树酯I I号、0.1-2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加入适量纯化水配制成的水分散体。

如上,制备得具有双层构造的发酵丸粒,外层发酵丸混合复合菌种--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内层发酵丸混合有乳酸菌,省略了后期多级接种复合菌种的步骤,提高产品使用的便捷性;而内外层之间通过包衣膜进行隔开能有效延长内层丸粒开始溶解的时限,达到二级接种发酵效果,实现深层液态发酵。

本发明粉状的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黄精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石斛、枸杞、苦瓜、山药、甘草、桑叶、百合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抗性糊精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打包即得。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糖尿病调理及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是针对个人或家庭自制植物酵素而制定的,该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粉状发酵组合物

(b)混合原料:净选1kg的植物原料,与0.3~0.6kg重量的糖放入酵素桶内,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同时添加重量为20~5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酵素桶内,封盖,于发酵温度为28~30℃的环境中进行避光发酵;

(c)发酵:对酵素桶内的发酵物进行每天早晚一次的搅拌,发酵5~8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该方法简单快捷,实现各种功能植物酵素的自制,该方法优选使用酵素桶进行制备,酵素桶选用市面销售的即可;亦可使用密闭环境的器皿进行制备。

本发明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粉状的发酵组合物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8~12%;复合菌群为酿酒酵母、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的几种;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0.5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添加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发酵温度不变,继续发酵3-4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该方式适用于工业生产,结合植物酵素原液初次发酵和本发明发酵组合物的二次发酵实现多级深层液态发酵;释放出封闭在中药或植物结构及细胞内的营养物素,对植物原有的活性物质进行保留,植物中不溶性纤维变为可溶性膳食纤维提高原有植物的功效。

再一个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亦为双层丸状构造的发酵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丸状的发酵组合物

II)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III)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提取液1kg,加入30g的步骤II)制备的丸状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2℃,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插入导管通入空气,每天通气2-4次,每次10-30min,并控制发酵温度为35~37℃;发酵5~7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该方法简单快捷,实现各种功能植物酵素的自制,且发酵过程简单深入,一次操作实现二级发酵,甚至多级发酵;制备得的植物酵素营养成分丰富,人体吸收率高,进一步提高其功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研制的发酵组合物为新型发酵产品,是用于制备酵素的“发酵菌包”,改良了直接添加益生菌制备植物酵素的传统工艺,该菌包使用方便,可直接以粉剂的菌包在市面上售卖,亦可投入各类植物酵素的工业化生产,实现植物酵素的即配即用和多元化的功能性配置,极大地提高植物酵素的制备效率。

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中添加的中药组分具有其生理活性和保健作用,同时为益生菌在发酵中补充营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本发明的中药成分能有效预防或治疗高血糖疾病;益生菌、功能性低聚糖以及中药各组分之间配伍合理,疗效明确,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的植物酵素符合保健品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植物酵素可产生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综合酶,这些酶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调整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有机酸、低聚糖等营养成分。本发明通过添加上述发酵组合物进行发酵,发酵组合物中的中药成分经益生菌转换,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极易被人体吸收;益生菌的添加可改善中药口味,发酵过程中能分解毒性,实现真正的无毒副作用,同时该发酵组合物制备的植物酵素相较于传统中药,提高了药效,改善糖代谢,调节肠道菌群。该植物酵适宜高血糖人群使用,作为日常饮品服用,从治本的角度改善脂质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实现保健的目的。

此外,发酵组合物直接添加制备植物酵素的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相较于现有技术,缩短了制备和发酵的时间,且制备过程安全。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成分的来源:

石斛:本品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黄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或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茎。

枸杞: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瓜:葫芦科苦瓜属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以瓜、根、藤及叶入药。

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

黄精: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决明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或小决明Cassia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山药: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 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

桑叶: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百合: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 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甘露低聚糖80g

益生菌粉剂:24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4.5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份、嗜酸乳杆菌1.8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3份;

中药成分:8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1.2份、枸杞1.2份、苦瓜1.5份、葛根1.5份、黄精1.5份、决明子1.5份、山药2份、甘草0.9份、桑叶0.9份以及百合1.2份;

抗性糊精80g。

制备方法: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黄精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石斛、枸杞、苦瓜、山药、甘草、桑叶、百合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抗性糊精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打包即得。

实施例2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甘露低聚糖50g

益生菌粉剂:1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6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5份、嗜酸乳杆菌1.4份以及植物乳杆菌3份;

中药成分:5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0.9份、枸杞0.9份、苦瓜0.6份、葛根1.2份、黄精1份、决明子1份、山药1.5份、甘草0.3份、桑叶0.5份以及百合0.9份;

制备方法: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黄精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黄精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石斛、枸杞、苦瓜、山药、甘草、桑叶、百合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打包即得。

实施例3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甘露低聚糖60g

益生菌粉剂:2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5.5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2份、嗜酸乳杆菌1.5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5份;

中药成分:0.2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0.3份、枸杞0.3份、苦瓜0.2份、葛根0.5份、黄精0.3份、决明子0.5份、山药0.9份、甘草0.1份、桑叶0.1份以及百合0.3份;抗性糊精200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4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低聚糖120g、菊粉100g;

益生菌粉剂:5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5.6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4份、嗜酸乳杆菌1.6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8份;

中药成分:100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2份、枸杞2份、苦瓜3份、葛根3份、黄精2份、决明子3份、山药3份、甘草1.8份、桑叶1.8份以及百合2份。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5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83g 大豆低聚糖粉61g 低聚果糖56g

益生菌粉剂:2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长双歧杆菌4份、干酪乳杆菌1.8份、唾液乳杆菌0.9份、嗜酸乳杆菌1.5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2份;

中药成分:50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1.5份、枸杞1.5份、苦瓜1.8份、葛根2.1份、黄精1份、决明子1.6份、山药2.3份、甘草0.6份、桑叶0.7份以及百合1.3份抗性糊精300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6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43g、甘露低聚糖40g、低聚果糖23g、低聚半乳糖22g以及海藻糖19g;

益生菌粉剂:10.1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短双歧杆菌2.3份、乳双歧杆菌2份、鼠李糖乳杆菌2.4份、瑞士乳杆菌1.3份、布氏乳杆菌1份、保加利亚乳杆菌1.7份以及副干酪乳杆菌0.9份;

中药成分:4.55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石斛0.6份、枸杞1.7份、苦瓜2.3份、葛根2份、黄精0.7份、决明子2.2份、山药1.8份、甘草0.5份、桑叶0.4以及百合1.2份;抗性糊精70.5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7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实施例1制成的粉剂发酵组合物32g;酵母菌1g;醋酸杆菌1g;乳酸菌1g;包衣液由丙烯酸树酯II号20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g添加适量纯化配制;

制备方法:

(1)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包装。

其中制得的丸粒直径为4-7mm,丸芯直径为2-5mm;优选丸粒直径5mm,丸芯直径为2.8mm。

实施例8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实施例3制成的粉剂发酵组合物23.1g;酵母菌3g;醋酸杆菌3g;乳酸菌5g;包衣液由丙烯酸树酯II号10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g添加适量纯化配制;

制备方法: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包装。

其中制得的丸粒直径为4-7mm,丸芯直径为2-5mm;优选丸粒直径5mm,丸芯直径为2.8mm。

实施例9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12%;复合菌群为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0.5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添加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发酵温度不变,继续发酵3-4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洗净切片使用。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0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2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混合及初步发酵:添加重量为6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28℃,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d)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猕猴桃100g、草莓90g、山楂40g、芒果220g、胡萝卜80g、白萝卜140g、白菜150g、木耳80g以及蘑菇1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深黄色与褐色之间,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1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3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8~12%;复合菌群为酿酒酵母、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的几种;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0.5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添加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发酵温度不变,继续发酵3-4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百香果120g、柑橘200g、葡萄100g、山药50g、南瓜220g、芹菜40g、空心菜50g、豆芽50g、海带60g、紫菜40g以及金针菇7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深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2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5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混合及初步发酵:添加重量为30~6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30℃,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d)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3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混合原料:净选1kg的植物原料,与0.3~0.6kg重量的糖放入酵素桶内,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同时添加重量为20~5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酵素桶内,封盖,于发酵温度为28~30℃的环境中进行避光发酵;

c)发酵:对酵素桶内的发酵物进行每天早晚一次的搅拌,发酵4~6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4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I)按照实施例7制备丸状的发酵组合物

II)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III)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提取液1kg,加入30g的步骤II)制备的丸状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2℃,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插入导管通入空气,每天通气2-4次,每次10-30min,并控制发酵温度为35~37℃;发酵5~7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对实施例7的丸状发酵组合物发酵过程的观察:丸状发酵组合物在发酵过程中,丸粒外层组分在溶液中迅速溶解,随后丸芯溶解缓慢,约1-2d后包衣膜逐渐消失,丸芯完全溶解。

对照实施例1 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甘露低聚糖80g

益生菌粉剂:24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4.5份、保加利亚乳杆菌2份、嗜酸乳杆菌1.8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3份;

抗性糊精80g。

制备方法:

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益生菌粉剂、抗性糊精均匀混合10~15min,将混合粉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发酵组合物的粉剂,装袋,每袋30g。

对照实施例2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对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12%;复合菌群为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0.5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添加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发酵温度不变,继续发酵3-4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对照实施例3 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b)混合及初步发酵:接种复合益生菌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30℃,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c)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取部分发酵液过滤,做感观分析;继续后熟14d,取部分发酵液过滤,做感观分析。

其中,复合益生菌为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8%(质量百分比);

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7天后的发酵液的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呈红褐色,组织流动性大、入口略有刺激、甜腻味较重;14天后的发酵液的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可知,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酵素需要的发酵时间比本发明植物酵素的发酵时间更长。

试验例1 发酵组合物的活菌存活检测

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7制备的发酵组合物,用无菌水制备成活菌数为2×108CFU/mL的待测溶液,于4℃保存备用;

取保存好的10mL的待测溶液注入到试管1中,采用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迅速摇匀。再将装有10mL的待测溶液的试管2置于80-90℃水浴锅中加热15-25min,取加热后的待测溶液进行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并迅速摇匀。最后将加热前和加热后的平板均在35℃条件下培养24h,计算加热前后的活菌数量。

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分别为89%和90.5%。

试验例2 植物酵素的活菌存活检测

1、模拟胃液及肠液的耐受试验

取100g/L的盐酸16.4mL加蒸馏水稀释,使pH值分别为1.5、2.5和3.5,取100mL稀盐酸溶液,分别加入1g胃蛋白酶,使其充分溶解,得模拟胃液,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蛋白酶10g,加水100mL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得模拟肠液,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

取1mL保存好的实施例9和实施例14植物酵素溶液加入到9mL的模拟胃液中(即十倍逐级稀释),并迅速在振荡器上充分混匀,然后置于30-45℃静置培养2-4h。分别在1h、2h、3h、4h的时候取出培养液并立即计数残存活菌数,与原活菌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分别为98.1%和97.4%。然后取在人工胃液中消化不同时间的培养液各1mL,分别接种于9mL pH值为6.8的人工肠液中,置于30-45℃静置培养2-4h,并分别在0、3、6、24h取样,测定其活菌数,与原活菌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分别为98.2%和97.6%。

试验例3 植物酵素调理糖尿病评价

依据《保健食品检与评价技术规范》的辅助降血糖功能人体试验评价办法对实施例9、实施例13、实施例14、对照实施例2制备获得的植物酵素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评价方法:

根据44例Ⅱ型糖尿病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18人,年龄范围38-75岁,无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采取其试食前中后数据对比。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1人,受试者原饮食控制及活动不变,分组情况为:

组1:食用实施例9的植物酵素;

组2:食用实施例13的植物酵素;

组3:食用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

组4:食用对照实施例2的植物酵素;

每日服用两次,每次60ml,用温开水稀释后服用。

监测病人血压、大小便、体重的变化,并测定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

2、功效判定标准参照:

显效:基本症状消失,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不超过30%;

有效:基本症状明显改善,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不超过10%;

无效:基本症状无明显改善,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较治疗前下降小于10%。

3、评价结果:

与试食之前相比,试食30天后,服用各组酵素的病人的血压、大小便、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有明显降低,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试食病患的血糖检测结果

由上述结果可知,组1、组2和组3的植物酵素降血糖效果较为显著,其中组3效果最为显著;组4无添加中药成分发酵组合物制备的植物酵素效果最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