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叶的深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65441阅读:2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斛叶的深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石斛属于兰科植物,主要品种有铁皮石斛、球花石斛、齿瓣石斛、杯鞘石斛、紫苑石斛等品种,均可入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主要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等疾病的治疗。目前在我国已经广泛大规模种植。其中尤以浙江、云南种植量最大。按照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统计,截止到2015年,全国石斛种植面积达21.833万亩,产量达到4.1万吨。其中铁皮石斛产量2.4万吨。石斛产业已经发展成为百亿产业。

按照中国药典和各省的炮制规范要求,石斛的药用部位仅为石斛茎,其叶按要求是不能入药的。据统计,石斛叶约占到石斛茎产量的20%左右,据此测算全国每年石斛叶的产量高达0.48万吨。如何利用石斛叶,对于实现石斛产业增值。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有些相关研究,如借鉴茶叶加工方式,将石斛叶经过加工,加工成石斛叶茶的形式(如中国专利cn201511017163.1,cn201610720551.4cn201610413234.8)。直接将其粉碎,作为做糕点、饼干、面条的原料,如中国专利cn201610207417.4,cn201610209894.4,cn201610207526.6。除此之外也有将其提取后,再做应用的。如中国专利cn201310753708.x、cn201310753697.5公开了一种具有降压作用的铁皮石斛叶提取物及用途。该提取物利用低浓度的乙醇提取,获得的提取物不但具有降压作用,还是降低尿酸作用。可以做成保健食品或者药品原料。

通过将石斛做成茶叶或者经干燥后、粉碎再加入做成饼干、蛋糕、面条等形式可以实现石斛叶资源的利用,但是考虑其口感、习惯、保健效果等因素,其市场有限;利用提取的利用方式,虽然可以使其保健效果明显,但是提取后的残渣对资源是一种浪费,另外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

传统的红曲是红曲菌在大米上的发酵物,业已发现红曲菌在发酵的过程可以产生很多的活性成分,如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monacolins,具有降血压作用的伽马氨基丁酸、胆碱、具有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作用的麦角固醇、具有治疗氨血证的红曲色素等等。这些物质协同作用,赋予了红曲卓越的保健和医药疗效。目前业已利用红曲为原料业已开发出众多具有保健功效的食品、保健食品以及药品。利用红曲菌固态发酵石斛叶,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斛叶的深加工方法,利用红曲菌来发酵石斛叶,利用红曲菌产生的功效成分来提升石斛叶的保健和医疗价值。另一方面发酵不产生废渣,可以有效的避免二次污染,实现石斛叶资源的完全利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石斛叶的深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新鲜石斛叶或干石斛叶去除杂质,清理干净;

(2)新鲜石斛叶绞碎或者干石斛叶粉碎后,加入发酵辅料混匀得固态发酵基质,调节固态发酵基质的含水量至30-50%;固态发酵基质中石斛叶的含量不低于50wt%;

(3)将步骤(2)所得固态发酵基质装入发酵装置,用纱布封口,灭菌,冷却到室温;

(4)将冷却好的固态发酵基质,接种加入红曲液态菌种,并摇匀,发酵培养;

(5)将发酵培养好的物料倒出,进行干燥,干燥后即获得成品。

石斛叶是中药石斛种植过程的副产物,按照药典等相关规定不能入药。目前对其利用主要是以干燥、打粉后用作蛋糕、面条、饼干的原料,基于习惯、口感和保健效果的因素,这种应用十分有限。或者是经过提取后用作保健食品或者药品的原料。这可以提高其保健效果,但是提取后产生的废渣,在带来二次污染的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石斛叶对红曲菌的生长和繁殖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红曲菌可以在以石斛叶为主要基质的固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产生活性成分。通过红曲菌发酵后石斛叶具有更强的保健和药用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且发酵后所有的物料均可以利用,无废渣产生,没有二次污染,可以实现石斛资源的完全利用。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发酵辅料为米粉、黄豆粉、麸皮中一种或者几种,固态发酵基质中石斛叶的含量为50-90wt%,余量为发酵辅料。

作为优选,步骤(4)中,红曲液态菌种的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基质重量的10-30%。优选红曲液态菌种的接种量为固态发酵基质重量的15-20%。

作为优选,红曲菌种选自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红曲红曲菌(monascusanka)、丛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红色红曲菌(monascusruber)中一种或者几种。

作为优选,骤(4)中,发酵培养的参数控制为: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15-20天。

作为优选,步骤(5)中,干燥采用低温干燥,干燥温度不超过60℃。

作为优选,干燥温度为50℃。

作为优选,步骤(3)中,灭菌方式为高温灭菌,灭菌温度121℃,灭菌时间30-45min。

作为优选,步骤(2)中,调节固态发酵基质的含水量至35-45%。作为优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石斛叶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红曲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众多有效成分,赋予石斛叶红曲更好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原料处理:新鲜石斛叶或干石斛叶去除杂质,清理干净。

实施例1:制取新鲜石斛叶绞碎物500克,拌入米粉250克,黄豆粉250克,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到35%,装入发酵瓶,厚度不超过5cm。用8层纱布封口,置于121℃下,灭菌45分钟,放置室温后接种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市售菌种)液态菌种,接种量为15%,摇匀。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20天后,倒出物料干燥得到石斛叶红曲成品。经测定其monacolink(莫纳可林k)含量为7.83mg/g。

实施例2:制取干石斛粉600克,拌入米粉200克,黄豆粉100克,麸皮100克,调节含水量到45%,搅拌均匀,装入发酵瓶,厚度不超过5cm。用8层纱布封口,置于121℃下,灭菌45分钟,放置室温后接种紫色红曲菌(monascusanka)液态菌种,接种量为20%,摇匀。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20天后,倒出物料干燥得到石斛叶红曲成品。经测定其monacolink含量为7.12mg/g。

实施例3:制取干石斛粉700克,拌入米粉200克,黄豆粉100克,调节含水量40%,搅拌均匀,装入发酵瓶,厚度不超过5cm。用8层纱布封口,置于121℃下,灭菌45分钟,放置室温后接种从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市售菌种)液态菌种,接种量为10%,摇匀。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15天后,倒出物料干燥得到石斛叶红曲成品。经测定monacolink含量为5.67mg/。

实施例4:制取干石斛粉800克,拌入米粉150克,黄豆粉50克,调节含水量35%,搅拌均匀,装入发酵瓶,厚度不超过5cm。用8层纱布封口,置于121℃下,灭菌45分钟,放置室温后接种从毛红曲菌(monascuspilosus)液态菌种,接种量为20%,摇匀。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20天后,倒出物料干燥得到石斛叶红曲成品。经测定monacolink含量为6.68mg/。

实施例5:制取干石斛粉900克,拌入米粉100克,调节含水量35%,搅拌均匀,装入发酵瓶,厚度不超过5cm。用8层纱布封口,置于121℃下,灭菌45分钟,放置室温后接种紫色红曲菌(monascuspurpureus)液态菌,接种量为20%,摇匀。在30-32℃下,培养三天,打撒,转入23-25℃培养15天后,倒出物料干燥得到石斛叶红曲成品。经测定monacolink含量为4.57mg/。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