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香黄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518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黄茶及其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继绿茶之后出现的第二大茶类。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黄茶主要产区为湖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和广东等省。黄茶加工中的闷黄工序,有热化学反应及外源酶的作用,内含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其特殊的闷黄工序形成了独特的三黄品质,即干茶黄、汤色黄和叶底黄,滋味变得更加醇和,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目前我国对黄茶的研发力度和生产规模都比较小。而市场上供应的黄茶大部分是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黄茶,采用通常的闷黄方法,由于对温度、湿度、水份、掌握和控制不准确,闷黄发酵不当。如果闷黄发酵过轻,茶叶则出现色泽不黄,无光泽;如果闷黄发酵过度,茶叶产生酸馊等劣异味,香气低而沉闷,造成了产品质量欠缺,不利于黄茶产业的规模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蜜香黄茶的加工方法,该加工方法所得茶叶金黄明亮,香气中含有芬芳浓郁的蜜糖香,滋味醇厚和甜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蜜香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鲜叶:选择有机茶园的茶树,按一芽一叶、二叶、三叶采摘鲜叶,保证鲜叶质量;

(2)鲜叶处理: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采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别摊放;

(3)鲜叶处理后按春茶重萎凋,夏秋茶轻萎凋的原则进行自然萎凋,厚度4-6cm,萎凋时间6-12小时,使鲜叶减率为8-10%,萎凋叶含水量65%-68%,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

(4)萎凋后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80-220℃;

(5)杀青后进行清风,利用鼓风机风力使杀青叶尽快散热和去除枯焦叶等杂质,再摊凉3-5分钟;

(6)清风摊凉后进行第一次初揉,揉捻时间为25-30分钟;

(7)揉捻后茶坯第一次加热升温至30-40℃,时间10-15分钟,再冷却3-5分钟,茶坯温度控制为25-35℃;

(8)低温闷黄:用消毒卫生布袋进行装袋包裹,在发酵室内进行第一次低温闷黄慢发酵,闷黄发酵温度为25-35℃,茶坯含水量60-65%,闷黄时间6-8小时,然后解块摊凉;

(9)为了使茶叶条索紧结圆直,解块摊凉后进行第二次复揉,时间10-15分钟,将茶坯下机稍摊3-5分钟;

(10)再将茶坯第二次加热升温至60-80℃,时间10-15分钟,茶坯含水量60-65%;

(11)高温闷黄:再进行第二次高温闷黄快发酵,闷黄发酵温度为60-80℃,茶坯含水量60-65%,闷黄发酵时间3-4小时,闷黄发酵后茶坯显金黄色,有蜜糖香,即将包裹解开摊凉30-60分钟,使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12)干燥:第一次链板式烘干机进行:温度100~120℃,时间10~15分钟,摊坯厚度3~5cm;第二次圆形烘焙机进行,温度80~100℃,时间10~15分钟,摊坯厚度3~5cm;第三次圆形烘笼烘焙,温度60~80℃,摊坯厚度2~3cm,茶叶含水量≤6%,其中每次干燥后都进行摊凉。

本发明在传统制茶工艺上结合现代新技术,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在杀青后增加清风工艺,杀青叶及时散热和去除杀青叶中的枯焦叶等杂质,摊凉3-5分钟;同时增加二次加热,二次升温能快速使内含物质转化和茶多酚的局部自动氧化。温度逐步上升,在水热作用下,引起糖的分解和叶内可溶性物质的化学变化。在闷黄发酵过程中,随着闷黄发酵叶温的增高,茶多酚逐渐下降,有机酸的加速分解。同时闷黄发酵中微生物的发展而促进了氧化作用和酶的特性在闷黄中有回升而导致茶坯内含物的化学变化,因而形成了蜜香黄茶品质特征。

本发明加工出的蜜香黄茶,外形匀齐成条,不但条索紧结而又均匀,色泽金黄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芬芳浓郁有蜜糖香,滋味醇厚和甜爽,较传统黄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蜜香黄茶新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的制作过程:

(1)采摘鲜叶:选择有机茶园的茶树,按一芽一叶、二叶、三叶采摘鲜叶,保证鲜叶质量;

(2)鲜叶处理: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采不同品种的鲜叶分别摊放;

(3)鲜叶处理后按春茶重萎凋,夏秋茶轻萎凋的原则进行自然萎凋,厚度4-6cm,萎凋时间6-12小时,使鲜叶减率为8-10%,萎凋叶含水量65%-68%,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发出轻微的清新花香;

(4)萎凋后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80-220℃;

(5)杀青后进行清风,利用鼓风机风力使杀青叶尽快散热和去除枯焦叶等杂质,再摊凉3-5分钟;

(6)清风摊凉后进行第一次初揉,揉捻时间为25-30分钟;

(7)揉捻后茶坯第一次加热升温至30-40℃,时间10-15分钟,再冷却3-5分钟,茶坯温度控制为25-35℃;

(8)低温闷黄:用消毒卫生布袋进行装袋包裹,在发酵室内进行第一次低温闷黄慢发酵,闷黄发酵温度为25-35℃,茶坯含水量60-65%,闷黄时间6-8小时,然后解块摊凉;

(9)为了使茶叶条索紧结圆直,解块摊凉后进行第二次复揉,时间10-15分钟,将茶坯下机稍摊3-5分钟;

(10)再将茶坯第二次加热升温至60-80℃,时间10-15分钟,茶坯含水量60-65%;

(11)高温闷黄:再进行第二次高温闷黄快发酵,闷黄发酵温度为60-80℃,茶坯含水量60-65%,闷黄发酵时间3-4小时,闷黄发酵后茶坯显金黄色,有蜜糖香,即将包裹解开摊凉30-60分钟,使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12)干燥:第一次链板式烘干机进行:温度100~120℃,时间10~15分钟,摊坯厚度3~5cm;第二次圆形烘焙机进行,温度80~100℃,时间10~15分钟,摊坯厚度3~5cm;第三次圆形烘笼烘焙,温度60~80℃,摊坯厚度2~3cm,茶叶含水量≤6%,其中每次干燥后都进行摊凉。

本发明加工出的蜜香黄茶,外形匀齐成条,不但条索紧结而又均匀,色泽金黄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芬芳浓郁有蜜糖香,滋味醇厚和甜爽,较传统黄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蜜香黄茶新产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蜜香黄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摘鲜叶;(2鲜叶处理;(3)鲜叶处理后按春茶重萎凋,夏秋茶轻萎凋的原则进行自然萎凋;(4)萎凋后进行杀青,杀青温度为180-220℃;(5)杀青后进行清风;(6)第一次初揉;(7)茶坯第一次加热升温;(8)低温闷黄;(9)第二次复揉;(10)第二次加热升温;(11)高温闷黄;(12)干燥。本发明加工出的蜜香黄茶,外形匀齐成条,不但条索紧结而又均匀,色泽金黄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芬芳浓郁有蜜糖香,滋味醇厚和甜爽,较传统黄茶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蜜香黄茶新产品。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建;刘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超建
技术研发日:2017.06.29
技术公布日:2017.0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