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排捶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205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牛排捶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捶打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牛排捶打装置。



背景技术:

捶打装置是用于便于牛排、面团等食物进行捶打的使用工具。专利号为cn201410358650.3的自动肉泥捶打机,涉及一种将块状生肉自动捶打成肉泥的机器。解决目前的地方特色工艺手捶肉丸中,手工用二根长方形铁棒在砧面上捶打块状生肉至肉泥时方形铁棒与砧面吻合度不好掌握,导致肉泥细腻度、弹性等品质不稳定、肉泥经捶打发热易变性、耗费体力等缺点。其技术特征是通过空气锤的延伸捶打装置中长方形锤棒以固定方向捶打设置于下方旋转的砧面形成捶打区域,使用的挡板装置在砧面旋转时将块状生肉翻转向捶打区域并防止外溢,长方形锤棒内部的冷却液循环降温回路降低捶打过程中砧面上块状生肉或肉泥的发热状态,提高成品的品质,直至块状生肉被全面均匀捶打至肉泥成品,使捶打肉泥的细腻、富有弹性等特点更显现。但是这种设备无法实现无法使肉的表面受力均匀,破坏肉内在的纤维不均匀,而且捶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排捶打装置,其有益效果为捶打机构为三谐波驱动传动结构,幅度小,频率快,对牛排表面的捶打效率高,有效的减少捶打的时间,同时利用同一电机带动盛放牛排的装置左右摆动,致使捶打机构对牛排表面的捶打更为均匀,可以根据盛放不同的物品调整盛放装置的高度,进而调整捶打力度。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排捶打装置,包括主板块、滑动装置、运转机构和盛物板,所述的滑动装置滑动连接主板块,运转机构固定连接在主板块上,滑动装置通过螺栓连接盛物板。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主板块包括主框板、凸台ⅰ、长凸台、凸台ⅱ和凸台ⅲ,凸台ⅰ、长凸台、凸台ⅱ和凸台ⅲ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板的下端,主框板内壁的下端上设置有两条滑槽,主框板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贯穿的圆孔。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支撑板、连接杆ⅰ、连接杆ⅱ、滑动块ⅰ、滑动块ⅱ、右挡板和左挡板,连接杆ⅰ和连接杆ⅱ上均设置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相同规格的螺纹孔,支撑板的前端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ⅱ的上端,支撑板的后端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ⅰ的上端,滑动块ⅰ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下端内壁的上端,滑动块ⅱ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内壁的上端,右挡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支撑板的下端内壁的前端的最右侧,右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内壁的上端的最右侧,左挡板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内壁的后端的最左侧,左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内壁的上端的最左侧。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滑动块ⅰ包括滑动板、滑轮ⅰ和滑轮ⅱ,滑动板的下方固定连接四个插块,滑轮ⅰ通过销轴连接左侧的两个插块,滑轮ⅱ过销轴连接右端的两个插块,滑轮ⅰ和滑轮ⅱ在主框板的其中一个滑槽内滑动,滑动块ⅱ与滑动块ⅰ的结构相同,滑动块ⅱ在另一个滑槽内滑动。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运转机构包括捶打装置ⅰ、捶打装置ⅱ和摆动装置,捶打装置ⅰ包括捶打板ⅰ、支撑杆ⅰ、第一横杆ⅰ、左杆ⅰ、中间杆ⅰ、第二横杆ⅰ、右杆ⅰ、右齿轮ⅰ、中间齿轮ⅰ、左齿轮ⅰ和第二支撑杆ⅰ,支撑杆ⅰ的下端固定连接捶打板ⅰ的上端,支撑杆ⅰ的上端铰接在第一横杆ⅰ的中间处,左杆ⅰ的下端铰接第一横杆ⅰ的左端,左杆ⅰ的上端铰接在左齿轮ⅰ的前端面的右侧,第二支撑杆ⅰ的下端铰接第一横杆ⅰ的右端,第二支撑杆ⅰ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横杆ⅰ的中间处,第二横杆ⅰ的左端铰接中间杆ⅰ的下端,第二横杆ⅰ的右端铰接右杆ⅰ的下端,中间杆ⅰ的上端铰接在中间齿轮ⅰ的前端面的右侧,右杆ⅰ的上端铰接在右齿轮ⅰ的前端面的右侧,右齿轮ⅰ的左端与中间齿轮ⅰ的右端啮合,中间齿轮ⅰ的左端与左齿轮ⅰ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ⅰ转动连接在轴ⅰ的前端,轴ⅰ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中间齿轮ⅰ转动连接在轴ⅱ的前端,轴ⅱ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左齿轮ⅰ转动连接在轴ⅲ的前端,轴ⅲ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

所述的捶打装置ⅱ包括捶打板ⅱ、支撑杆ⅱ、第一横杆ⅱ、左杆ⅱ、中间杆ⅱ、第二横杆ⅱ、右杆ⅱ、右齿轮ⅱ、中间齿轮ⅱ、左齿轮ⅱ、电机和第二支撑杆ⅱ,支撑杆ⅱ的下端固定连接捶打板ⅱ的上端,支撑杆ⅱ的上端铰接在第一横杆ⅱ的中间处,第一横杆ⅱ的左端铰接第二支撑杆ⅱ的下端,第一横杆ⅱ的右端铰接右杆ⅱ的下端,第二支撑杆ⅱ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横杆ⅱ的中间处,右杆ⅱ的上端铰接在右齿轮ⅱ的前端面的左侧,第二横杆ⅱ的左端铰接左杆ⅱ的下端,左杆ⅱ的上端铰接接在左齿轮ⅱ的前端面的左侧,第二横杆ⅱ的右端铰接中间杆ⅱ的下端,中间杆ⅱ的上端铰接在中间齿轮ⅱ的前端面的左侧,右齿轮ⅱ的左端与中间齿轮ⅱ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ⅱ的右端与左齿轮ⅰ的左端啮合,中间齿轮ⅱ的左端与左齿轮ⅱ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ⅱ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轴上,电机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中间齿轮ⅱ转动连接在轴ⅳ的前端,轴ⅳ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左齿轮ⅱ转动连接在轴ⅴ的轴上,轴ⅴ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上;

所述的摆动装置包括大齿轮ⅰ、左皮带轮、大齿轮ⅱ、传动轴、左摆动齿轮、左摆动杆、右皮带轮、右摆动杆、右摆动齿轮和转轴,大齿轮ⅰ的右端与左齿轮ⅱ的左端啮合,大齿轮ⅰ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左皮带轮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上,左皮带轮设置在大齿轮ⅰ的前侧,大齿轮ⅱ固定连接在传动轴的后端,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ⅱ的后端,大齿轮ⅱ的左端与左摆动齿轮啮合,左摆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轴ⅵ的后端,轴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ⅰ的后端,左摆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左摆动齿轮的后端面的,右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左皮带轮,右皮带轮固定连接在转轴上,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ⅲ上,右摆动齿轮转动连接在转轴的前端,右摆动杆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右摆动齿轮前端面上。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盛物板包括底板、挡框、连接杆ⅲ和连接杆ⅳ,挡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上,连接杆ⅲ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框后端的上端,连接杆ⅳ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框前端的上端,连接杆ⅲ和连接杆ⅳ上均设置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相同规格的螺纹孔,连接杆ⅲ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ⅰ,连接杆ⅳ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ⅱ。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左摆动杆和右摆动杆初始位置分别设定在左摆动齿轮和右摆动齿轮最右侧。

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优化,本发明所述的右齿轮ⅰ、中间齿轮ⅰ、中间齿轮ⅱ和左齿轮ⅱ的齿数相同,左齿轮ⅰ和右齿轮ⅱ的齿数相同。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一种牛排捶打装置,本发明的捶打装置ⅰ和捶打装置ⅱ的结构为三谐波驱动传动结构,幅度小,频率快,对牛排表面的捶打效率高,有效的减少捶打的时间;

(2)本发明的利用同一电机带动滑动装置和盛物板左右摆动,使捶打装置ⅰ和捶打装置ⅱ对牛排表面的捶打更为均匀;

(3)本发明的盛物板和滑动装置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调整螺栓在连接杆ⅲ与连接杆ⅰ和连接杆ⅳ与连接杆ⅱ不同的螺纹孔,调整盛放牛排的装置的高度,进而实现调整捶打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滑动块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运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捶打装置ⅰ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捶打装置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摆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盛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板块1;主框板1-1;凸台ⅰ1-2;长凸台1-3;凸台ⅱ1-4;凸台ⅲ1-5;滑动装置2;支撑板2-1;连接杆ⅰ2-2;连接杆ⅱ2-3;滑动块ⅰ2-4;滑动板2-4-1;滑轮ⅰ2-4-2;滑轮ⅱ2-4-3;滑动块ⅱ2-5;右挡板2-6;左挡板2-7;运转机构3;捶打装置ⅰ3-1;捶打板ⅰ3-1-1;支撑杆ⅰ3-1-2;第一横杆ⅰ3-1-3;左杆ⅰ3-1-4;中间杆ⅰ3-1-5;第二横杆ⅰ3-1-6;右杆ⅰ3-1-7;右齿轮ⅰ3-1-8;中间齿轮ⅰ3-1-9;左齿轮ⅰ3-1-10;第二支撑杆ⅰ3-1-11;捶打装置ⅱ3-2;捶打板ⅱ3-2-1;支撑杆ⅱ3-2-2;第一横杆ⅱ3-2-3;左杆ⅱ3-2-4;中间杆ⅱ3-2-5;第二横杆ⅱ3-2-6;右杆ⅱ3-2-7;右齿轮ⅱ3-2-8;中间齿轮ⅱ3-2-9;左齿轮ⅱ3-2-10;电机3-2-11;第二支撑杆ⅱ3-2-12;摆动装置3-3;大齿轮ⅰ3-3-1;左皮带轮3-3-2;大齿轮ⅱ3-3-3;传动轴3-3-4;左摆动齿轮3-3-5;左摆动杆3-3-6;右皮带轮3-3-7;右摆动杆3-3-8;右摆动齿轮3-3-9;转轴3-3-10;盛物板4;底板4-1;挡框4-2;连接杆ⅲ4-3和连接杆ⅳ4-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一种牛排捶打装置,包括主板块1、滑动装置2、运转机构3和盛物板4,所述的滑动装置2滑动连接主板块1,运转机构3固定连接在主板块1上,滑动装置2通过螺栓连接盛物板4。

具体实施方式二: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主板块1包括主框板1-1、凸台ⅰ1-2、长凸台1-3、凸台ⅱ1-4和凸台ⅲ1-5,凸台ⅰ1-2、长凸台1-3、凸台ⅱ1-4和凸台ⅲ1-5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主框板1-1的下端,主框板1-1内壁的下端上设置有两条滑槽,主框板1-1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贯穿的圆孔,圆孔用于对装置日常的悬挂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三: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滑动装置2包括支撑板2-1、连接杆ⅰ2-2、连接杆ⅱ2-3、滑动块ⅰ2-4、滑动块ⅱ2-5、右挡板2-6和左挡板2-7,连接杆ⅰ2-2和连接杆ⅱ2-3上均设置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相同规格的螺纹孔,支撑板2-1的前端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ⅱ2-3的上端,支撑板2-1的后端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杆ⅰ2-2的上端,滑动块ⅰ2-4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的下端内壁的上端,滑动块ⅱ2-5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内壁的上端,右挡板2-6的前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的下端内壁的前端的最右侧,右挡板2-6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内壁的上端的最右侧,左挡板2-7的后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内壁的后端的最左侧,左挡板2-7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板2-1内壁的上端的最左侧。

具体实施方式四: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滑动块ⅰ2-4包括滑动板2-4-1、滑轮ⅰ2-4-2和滑轮ⅱ2-4-3,滑动板2-4-1的下方固定连接四个插块,滑轮ⅰ2-4-2通过销轴连接左侧的两个插块,滑轮ⅱ2-4-3过销轴连接右端的两个插块,滑轮ⅰ2-4-2和滑轮ⅱ2-4-3在主框板1-1的其中一个滑槽内滑动,滑动块ⅱ2-5与滑动块ⅰ2-4的结构相同,滑动块ⅱ2-5在另一个滑槽内滑动。通过滑轮ⅰ2-4-2和滑轮ⅱ2-4-3在滑槽内的滑动,有效的减少摩擦,减少电机负荷。

具体实施方式五: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运转机构3包括捶打装置ⅰ3-1、捶打装置ⅱ3-2和摆动装置3-3,捶打装置ⅰ3-1包括捶打板ⅰ3-1-1、支撑杆ⅰ3-1-2、第一横杆ⅰ3-1-3、左杆ⅰ3-1-4、中间杆ⅰ3-1-5、第二横杆ⅰ3-1-6、右杆ⅰ3-1-7、右齿轮ⅰ3-1-8、中间齿轮ⅰ3-1-9、左齿轮ⅰ3-1-10和第二支撑杆ⅰ3-1-11,支撑杆ⅰ3-1-2的下端固定连接捶打板ⅰ3-1-1的上端,支撑杆ⅰ3-1-2的上端铰接在第一横杆ⅰ3-1-3的中间处,左杆ⅰ3-1-4的下端铰接第一横杆ⅰ3-1-3的左端,左杆ⅰ3-1-4的上端铰接在左齿轮ⅰ3-1-10的前端面的右侧,第二支撑杆ⅰ3-1-11的下端铰接第一横杆ⅰ3-1-3的右端,第二支撑杆ⅰ3-1-11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横杆ⅰ3-1-6的中间处,第二横杆ⅰ3-1-6的左端铰接中间杆ⅰ3-1-5的下端,第二横杆ⅰ3-1-6的右端铰接右杆ⅰ3-1-7的下端,中间杆ⅰ3-1-5的上端铰接在中间齿轮ⅰ3-1-9的前端面的右侧,右杆ⅰ3-1-7的上端铰接在右齿轮ⅰ3-1-8的前端面的右侧,右齿轮ⅰ3-1-8的左端与中间齿轮ⅰ3-1-9的右端啮合,中间齿轮ⅰ3-1-9的左端与左齿轮ⅰ3-1-10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ⅰ3-1-8转动连接在轴ⅰ的前端,轴ⅰ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中间齿轮ⅰ3-1-9转动连接在轴ⅱ的前端,轴ⅱ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左齿轮ⅰ3-1-10转动连接在轴ⅲ的前端,轴ⅲ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

所述的捶打装置ⅱ3-2包括捶打板ⅱ3-2-1、支撑杆ⅱ3-2-2、第一横杆ⅱ3-2-3、左杆ⅱ3-2-4、中间杆ⅱ3-2-5、第二横杆ⅱ3-2-6、右杆ⅱ3-2-7、右齿轮ⅱ3-2-8、中间齿轮ⅱ3-2-9、左齿轮ⅱ3-2-10、电机3-2-11和第二支撑杆ⅱ3-2-12,支撑杆ⅱ3-2-2的下端固定连接捶打板ⅱ3-2-1的上端,支撑杆ⅱ3-2-2的上端铰接在第一横杆ⅱ3-2-3的中间处,第一横杆ⅱ3-2-3的左端铰接第二支撑杆ⅱ3-2-12的下端,第一横杆ⅱ3-2-3的右端铰接右杆ⅱ3-2-7的下端,第二支撑杆ⅱ3-2-12的上端铰接在第二横杆ⅱ3-2-6的中间处,右杆ⅱ3-2-7的上端铰接在右齿轮ⅱ3-2-8的前端面的左侧,第二横杆ⅱ3-2-6的左端铰接左杆ⅱ3-2-4的下端,左杆ⅱ3-2-4的上端铰接接在左齿轮ⅱ3-2-10的前端面的左侧,第二横杆ⅱ3-2-6的右端铰接中间杆ⅱ3-2-5的下端,中间杆ⅱ3-2-5的上端铰接在中间齿轮ⅱ3-2-9的前端面的左侧,右齿轮ⅱ3-2-8的左端与中间齿轮ⅱ3-2-9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ⅱ3-2-8的右端与左齿轮ⅰ3-1-10的左端啮合,中间齿轮ⅱ3-2-9的左端与左齿轮ⅱ3-2-10的右端啮合,右齿轮ⅱ3-2-8固定连接在电机3-2-11的轴上,电机3-2-11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中间齿轮ⅱ3-2-9转动连接在轴ⅳ的前端,轴ⅳ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左齿轮ⅱ3-2-10转动连接在轴ⅴ的轴上,轴ⅴ的后端固定连接在长凸台1-3上;

所述的摆动装置3-3包括大齿轮ⅰ3-3-1、左皮带轮3-3-2、大齿轮ⅱ3-3-3、传动轴3-3-4、左摆动齿轮3-3-5、左摆动杆3-3-6、右皮带轮3-3-7、右摆动杆3-3-8、右摆动齿轮3-3-9和转轴3-3-10,大齿轮ⅰ3-3-1的右端与左齿轮ⅱ3-2-10的左端啮合,大齿轮ⅰ3-3-1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3-4上,左皮带轮3-3-2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3-4上,左皮带轮3-3-2设置在大齿轮ⅰ3-3-1的前侧,大齿轮ⅱ3-3-3固定连接在传动轴3-3-4的后端,传动轴3-3-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ⅱ1-4的后端,大齿轮ⅱ3-3-3的左端与左摆动齿轮3-3-5啮合,左摆动齿轮3-3-5转动连接在轴ⅵ的后端,轴ⅵ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ⅰ1-2的后端,左摆动杆3-3-6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左摆动齿轮3-3-5的后端面的,右皮带轮3-3-7通过皮带连接左皮带轮3-3-2,右皮带轮3-3-7固定连接在转轴3-3-10上,转轴3-3-1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凸台ⅲ1-5上,右摆动齿轮3-3-9转动连接在转轴3-3-10的前端,右摆动杆3-3-8的后端固定连接在右摆动齿轮3-3-9前端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六: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盛物板4包括底板4-1、挡框4-2、连接杆ⅲ4-3和连接杆ⅳ4-4,挡框4-2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底板4-1上,连接杆ⅲ4-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框4-2后端的上端,连接杆ⅳ4-4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挡框4-2前端的上端,连接杆ⅲ4-3和连接杆ⅳ4-4上均设置有多个左右贯穿的、相同规格的螺纹孔,连接杆ⅲ4-3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ⅰ2-2,连接杆ⅳ4-4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杆ⅱ2-3。盛物板4和滑动装置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螺栓连接在不同的螺纹孔,进而实现调整盛物板4的高度,实现调整捶打牛排的力度。

具体实施方式七: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左摆动杆3-3-6和右摆动杆3-3-8初始位置分别设定在左摆动齿轮3-3-5和右摆动齿轮3-3-9最右侧。通过左摆动杆3-3-6对左挡板2-7合理做功和右摆动杆3-3-8对右挡板2-6的合理做功,使滑动装置2的位置实现左右往复摆动,不会出现受力不均和左摆动杆3-3-6和右摆动杆3-3-8无法旋转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八: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右齿轮ⅰ3-1-8、中间齿轮ⅰ3-1-9、中间齿轮ⅱ3-2-9和左齿轮ⅱ3-2-10的齿数相同,左齿轮ⅰ3-1-10和右齿轮ⅱ3-2-8的齿数相同。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将电机电机3-2-11接电,电机3-2-11带动左齿轮ⅱ3-2-10顺时针旋转,带动中间齿轮ⅱ3-2-9逆时针旋转,带动右齿轮ⅱ3-2-8顺时针旋转,右齿轮ⅱ3-2-8、中间齿轮ⅱ3-2-9和左齿轮ⅱ3-2-10分别带动右杆ⅱ3-2-7、中间杆ⅱ3-2-5和左杆ⅱ3-2-4上下往复运动,通过第一横杆ⅱ3-2-3、第二支撑杆ⅱ3-2-12和第二横杆ⅱ3-2-6与右杆ⅱ3-2-7、中间杆ⅱ3-2-5和左杆ⅱ3-2-4的连接,进而实现捶打板ⅱ3-2-1和支撑杆ⅱ3-2-2上下往复运动,右齿轮ⅱ3-2-8带动左齿轮ⅰ3-1-10逆时针旋转,左齿轮ⅰ3-1-10带动中间齿轮ⅰ3-1-9顺时针旋转,带动右齿轮ⅰ3-1-8逆时针旋转,左齿轮ⅰ3-1-10、中间齿轮ⅰ3-1-9和右齿轮ⅰ3-1-8分别带动左杆ⅰ3-1-4、中间杆ⅰ3-1-5和右杆ⅰ3-1-7上下往复运动,通过第一横杆ⅰ3-1-3、第二支撑杆ⅰ3-1-11和第二横杆ⅰ3-1-6与左杆ⅰ3-1-4、中间杆ⅰ3-1-5和右杆ⅰ3-1-7的连接,进而实现捶打板ⅰ3-1-1和支撑杆ⅰ3-1-2的往复运动;左齿轮ⅱ3-2-10带动大齿轮ⅰ3-3-1逆时针旋转,大齿轮ⅰ3-3-1通过传动轴3-3-4带动左皮带轮3-3-2和大齿轮ⅱ3-3-3逆时针旋转,大齿轮ⅱ3-3-3带动左摆动齿轮3-3-5顺时针旋转,进而带动左摆动杆3-3-6顺时针旋转;左皮带轮3-3-2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右皮带轮3-3-7逆时针旋转,右皮带轮3-3-7通过转轴3-3-10带动右摆动齿轮3-3-9逆时针旋转,右摆动齿轮3-3-9带动右摆动杆3-3-8逆时针旋转;左摆动杆3-3-6和右摆动杆3-3-8分别对左挡板2-7和右挡板2-6的做功,使滑动装置2通过滑动块ⅰ2-4和滑动块ⅱ2-5在主框板1-1上的滑槽滑动连接,通过连接杆ⅰ2-2与连接杆ⅲ4-3的螺栓连接,连接杆ⅱ2-3与连接杆ⅳ4-4螺栓连接,带动底板4-1和挡框4-2左右往复运动,将牛排放置底板4-1上,实现捶打板ⅰ3-1-1和捶打装置ⅱ3-2对牛排均匀快速的捶打。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