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鱿鱼丝的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764阅读:29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鱿鱼丝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鱿鱼丝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鱿鱼丝的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解冻、去皮、蒸煮、调味、拉丝、烘干等多个步骤,生产工序繁琐,耗时巨大。

现有的鱿鱼丝的生产线,由于加工周期过长,耗费人力物力,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而亟需提供一种加工周期简短、省时省力的鱿鱼丝的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鱿鱼丝的生产线,可以缩短产品的加工周期,节省人力物力,可以在有限的场地内,采用少量的生产线加工出大量的生产成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鱿鱼丝的生产线,包括,人工拆包传送带(1)、解冻机(2)、人工整理传送带(3)、蒸煮机(4)、第一冷却风干机(5)、压延机(6)、拉丝机(7)、真空滚揉机(9)、干燥机及第二冷却风干机(11),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工拆包传送带(1)、解冻机(2)、人工整理传送带(3)、蒸煮机(4)、第一冷却风干机(5)、压延机(6)、拉丝机(7)、真空滚揉机(9)、干燥机及第二冷却风干机(11)依次排列;

所述解冻机(2),为微波解冻机。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机(10)为微波干燥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检质传送带(8),其位于所述拉丝机(7)与所述真空滚揉机(9)之间,对所述拉丝机(7)拉丝后的原料进行检质,并将检质后的原料送入所述真空滚揉机(9)。

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可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采用微波解冻及干燥技术,大大缩短了产品加工周期。解冻时间缩短10倍,而微波干燥时间缩短10倍以上;采用二次冷却风干,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解决了大量生产时的场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框图,下面将参考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包括:人工拆包传送带1、解冻机2、人工整理传送带3、蒸煮机4、第一冷却风干机5、压延机6、拉丝机7、检质传送带8、真空滚揉机9、干燥机10及第二冷却风干机11。

其中,人工拆包传送带1,用于原料拆包,其出口端与微波解冻机2相连接,将拆包后的原料送入微波解冻机2;

解冻机2,用于原料解冻,本实用新型的解冻机2为微波解冻机,采用微波解冻技术,使解冻周期缩短10倍,极大地缩短了解冻周期,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其出口端与下游工位人工整理传送带3相连接,将解冻后的原料传递给整理传送带3;

整理传送带3,用于人工整理原料,其出口端与蒸煮机4相连接,将整理后的原料送入蒸煮机4;

蒸煮机4,用于蒸煮原料,其出口端与第一冷却风干机5相连接,将蒸煮后的原料送入第一冷却风干机5;

第一冷却风干机5,用于风干冷却原料,其出口端与延压机6相连接,将冷却风干后的原料送入延压机6;

延压机6,用于延压原料,其出口端与拉丝机7相连接,将延压后的原料送入拉丝机7;

拉丝机7,用于原料拉丝,其出口端与下游工位检质传送带8相连接,将拉丝后的原料传递给检质传送带8;

检质传送带8,用于原料检质,其出口端与真空滚揉机9相连接,将检质后的原料送入真空滚揉机9;

真空滚揉机9,用于原料的真空滚揉调味,其出口端与微波干燥机10相连接,将真空滚揉调味后的原料送入微波干燥机10;

干燥机10,用于干燥原料,本实用新型的干燥机为微波干燥机,采用微波干燥技术,干燥时间缩短10倍,解决了大量生产时的场地问题,其出口端与第二冷却风干机11相连接,将干燥后的原料送入第二冷却风干机11;

第二冷却风干机11用于冷却原料。

进一步地,在检质传送带8与微波干燥机10之间设置两个真空滚揉机9,当然为了更好对原料进行真空滚揉调味,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适量数目的真空滚揉机9。

本实用新型的鱿鱼丝的生产线,可实现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工,采用微波解冻及干燥技术,大大缩短了产品加工周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微波解冻机,解冻时间缩短10倍,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微波干燥机,微波干燥时间可以缩短10倍以上;由于进行二次冷却风干,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成品率,解决了大量生产时的场地问题。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