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0767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桃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核桃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核桃清洗是将核桃去皮清洗的过程。传统的核桃清洗机会有少量的青皮未脱去,同时去皮过程中会有大量已脱掉的青皮附着在核桃上。这严重影响了核桃的晾干。且现有设备一般采用钢丝刷来对核桃进行清洗,但钢丝刷在清洗过程中有可能破坏核桃的内皮。

此外,为避免传统清洗机对核桃处理的弊端,通常采用人工清洗法。此种方法不仅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还对操作者的手和皮肤有较大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核桃清洗装置,能够增加核桃清洗力度,使核桃清洗更彻底,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水洗单元、初洗单元、传送单元、精洗单元;所述水洗单元设置在初洗单元上,初洗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单元与精洗单元连通;

所述初洗单元包括有机架、入料口、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毛刷;所述机架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滚筒,第一滚筒的动力输入端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滚筒上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上设置有水洗单元;第一滚筒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滚筒,且第二滚筒与第一滚筒之间存在小于或等于待清洗核桃外径的间隙,第二滚筒的动力输入端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相对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毛刷,毛刷的一端与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固接;第一滚筒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使核桃进入传送单元的通孔;

所述精洗单元包括有盛渣槽、支架、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盛渣槽设置在传送单元的输出端上,所述支架设置在盛渣槽内,且支架的底部与盛渣槽的内壁底部固接,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可转动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所述第二转动轴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起相配合的凹槽,凸起和凹槽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清洗核桃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水洗单元包括有蓄水箱、高压泵、导管、喷头;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高压泵,高压泵通过导管与设置在入料口上的喷头连通。

进一步,所述传送单元包括有环形导轨和挡板;所述环形导轨设置在第一滚筒和盛渣槽之间;环形导轨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毗连的挡板,形成侧面封闭的导向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转动方向不同。

进一步,所述盛渣槽内水平设置有运渣输送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采用初洗单元和精洗单元结合,更易将核桃上的青皮清洗干净。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通过不同方向的旋转伴随着喷头洒水;使设置在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上的毛刷清洗核桃使大部分的青皮脱离核桃,达到初步清洗的目的。初步清洗的核桃通过通孔落入环形导轨上,环形导轨将核桃运输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上的凸起和凹槽相配合,旋转挤压核桃,使核桃上剩余的青皮脱落,从而使核桃上的青皮完全脱落达到彻底清洗的目的。避免人工处理,提高了生产效率且能够将核桃清洗更干净。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滚筒的侧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第一转动轴的侧视放大图;

图4为图1中第二转动轴的侧视放大图;

图中:1.水洗单元;11.蓄水箱;12.高压泵;13.导管;14.喷头;2.初洗单元;21.机架;22.入料口;23.第一滚筒;24.第二滚筒;25.第一电机;26.第二电机;27.毛刷;28.通孔;3.传送单元;31.环形导轨;32.挡板;4.精洗单元;41.盛渣槽;42.支架;43.第一转动轴;44.第二转动轴;45.凸起;46.凹槽;5.运渣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下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核桃清洗装置包括有水洗单元1、初洗单元2、传送单元3、精洗单元4;水洗单元1设置在初洗单元2上,初洗单元2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单元3与精洗单元4连通。

水洗单元1包括有蓄水箱11、高压泵12、导管13、喷头14;蓄水箱11内设置有高压泵12,高压泵12通过导管13与设置在入料口22上的喷头14连通。高压泵12将蓄水箱11内的水通过导管13、喷头14喷洒在初洗单元2内;使初洗单元2在青皮脱离处理的同时,将核桃清洗干净。

初洗单元2包括有机架21、入料口22、第一滚筒23、第二滚筒24、第一电机25、第二电机26、毛刷27;机架21上竖直设置有第一滚筒23,第一滚筒23的动力输入端与设置在机架21上的第一电机25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滚筒23上设置有入料口22,入料口22上设置有水洗单元1;第一滚筒23内竖直设置有第二滚筒24,且第二滚筒24与第一滚筒23之间存在小于待清洗核桃外径的间隙,第二滚筒24的动力输入端与设置在机架21上的第二电机2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相对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毛刷27,毛刷27的一端与第一滚筒23或第二滚筒24固接;第一滚筒23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使核桃进入传送单元3的通孔28。待清洗的核桃通过入料口22进入到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之间的间隙内,第一滚筒23以其轴心线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滚筒24以其轴心线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分别设置在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上的毛刷27不同方向旋转,待清洗的核桃的外表面得到来自四周的力,从而不停的翻转,增大了毛刷27与待清洗核桃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毛刷27将核桃外表面大部分的青皮刷掉;因通孔28仅设置在靠近传送单元3的第一滚筒23表面上,当核桃运动到通孔28处时,核桃通过通孔28落入传送单元3上。

传送单元3包括有环形导轨31和挡板32;环形导轨31设置在第一滚筒23和盛渣槽41之间;环形导轨31上设置有若干个相互毗连的挡板32,形成侧面封闭的导向凹槽46。环形导轨31将核桃从第一滚筒23内运送到精细单元内做进一步清洗;挡板32避免核桃从环形导轨31上滑落。

精洗单元4包括有盛渣槽41、支架42、第一转动轴43、第二转动轴44;盛渣槽41设置在传送单元3的输出端上,支架42设置在盛渣槽41内,且支架42的底部与盛渣槽41的内壁底部固接,支架4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四个第一转动轴43和三个第二转动轴44,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交错设置;第一转动轴43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凸起45,第二转动轴44的外圆周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凸起45相配合的凹槽46,凸起45和凹槽46之间的距离小于待清洗核桃的外径。盛渣槽41内水平设置有运渣输送带5。落入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上的核桃,通过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的转动得到一个向右的力,从而使核桃向右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因为凸起45和凹槽46的配合,核桃上剩余的青皮与凸起45和凹槽46相摩擦,使核桃上剩余的青皮脱离,通过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之间的间隙落入运渣输送带5上,运渣输送带5将其运送出去,达到青皮与核桃完全分离的目的,清洗更干净。

本实施例是这样来实现的:通过入料口22将待清洗的核桃倒入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之间的间隙中,启动第一电机25和第二电机26,第一电机25带动第一滚筒23顺时针旋转,第二电机26带动第二滚筒24逆时针旋转,高压泵12持续给喷头14供水,喷头14将水喷洒在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之间;待清洗的核桃通过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的转动从而得到一个力后,在第一滚筒23和第二滚筒24之间的间隙内旋转,毛刷27清洗待清洗的核桃的四周;当核桃运动到通孔28处时,便穿过通孔28落入环形导轨31上,环形导轨31将核桃运送到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上,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向右转动从而给核桃一个向右的力,凸起45和凹槽46相互配合并与核桃摩擦,使核桃外剩余的青皮完全脱落,清洗完成后的核桃从右边运输出去;除掉的青皮通过第一转动轴43和第二转动轴44之间的间隙落入运渣输送带5上,通过运渣输送带5运送出去。解决了人工清洗核桃的一系列问题,避免了传统清洗机清洗核桃青皮不彻底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