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335发布日期:2018-08-14 17:3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速溶茶提取系统领域,特别是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



背景技术:

速溶茶是一种能迅速溶解于水的固体饮料茶。以成品茶、半成品茶、茶叶副产品或鲜叶为原料,通过提取、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一种易溶入水而无茶渣的颗粒状、粉状或小片状的新型饮料,具有冲饮携带方便,不含农药残留等优点。分为纯茶与调料调配茶两类,纯茶常见的有速溶红茶、速溶绿茶、速溶铁观音、速溶乌龙茶、速溶茉莉花茶、速溶普洱茶等。添料调配茶有含糖的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柠檬红茶、奶茶、各种果味速溶茶。目前,大红袍、凤凰单枞、金骏眉等几大名茶也推出即溶茶产品。

速溶茶加工分为水处理、选料、浸提等步骤,其中,在现有的提取技术中,对于提取步骤有很多漏洞,例如,资源未充分利用等,这种情况致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表面左端设有一号矩形箱体,所述机架上表面且位于一号矩形箱体右端设有二号矩形箱体,所述一号矩形箱体和二号矩形箱体内侧表面均设有阻隔板,所述一号矩形箱体左侧表面加工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内设有第一电磁阀,多个所述阻隔板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进料口处加工一号圆形通孔,所述一号矩形箱体右侧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开口,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过滤网,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处插装伴热管线,多个所述阻隔板的右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一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二号圆形通孔,所述一号矩形箱体外上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三电磁阀,所述一号矩形箱体外侧表面加工三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矩形箱体左侧表面加工四号圆形开口,所述四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四电磁阀,多个所述阻隔板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三号圆形通孔,所述二号矩形箱体外左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上方加工五号圆形开口,所述五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五电磁阀,所述五号圆形开口内插装伴热管线,所述五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连接三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矩形箱体外右侧表面加工六号圆形开口,所述六号圆形开口处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二号矩形箱体下表面加工七号圆形开口,所述七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六电磁阀,多个所述阻隔板的下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七号圆形开口处加工四号圆形通孔,所述四号圆形通孔处插装滑槽,所述机架上表面且位于二号矩形箱体右端设有热水罐,所述热水罐内上表面加工八号圆形开口,所述八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七电磁阀,所述八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与二号圆形开口相连接,所述热水罐左侧表面加工九号圆形开口,所述九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八电磁阀,所述九号圆形开口内安装金属网,所述九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连接六号圆形开口,所述热水罐右侧表面加工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插装水管接头,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水泵,所述热水罐上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凹槽,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插装固定杆,所述热水罐下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凹槽,所述二号圆形凹槽通过固定杆与一号圆形凹槽相连接,所述固定杆上设有加热板,所述热水罐前表面设有温度气压计,所述机架前表面固定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上设有电容显示屏和开关,所述机架下表面设有电接口。

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和二号圆形凹槽内均设有固定套。

所述加热板包括多个加热管。

所述一号圆形通孔内插装导管。

所述二号矩形箱体内下表面与水平面夹角20°。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利用循环管线,可使水循环再利用,最大程度上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两次循环,可增强产品加热力度,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的结构流程图;

图中,1、机架;2、一号矩形箱体;3、二号矩形箱体;4、阻隔板;5、进料口;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过滤网;9、伴热管线;10、第三电磁阀;11、第四电磁阀;12、第五电磁阀;13、三通接头;14、第六电磁阀;15、滑槽;16、热水罐;17、第七电磁阀;18、第八电磁阀; 19、金属网;20、水管接头;21、水泵;22、固定杆;23、加热板;24、温度气压计;25、承载板;26、电容显示屏;27、开关;28、电接口;29、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制作速溶茶用加热提取系统,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表面左端设有一号矩形箱体2,所述机架1上表面且位于一号矩形箱体2右端设有二号矩形箱体3,所述一号矩形箱体2和二号矩形箱体3内侧表面均设有阻隔板4,所述一号矩形箱体2左侧表面加工进料口5,所述进料口5内设有第一电磁阀6,多个所述阻隔板4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进料口5处加工一号圆形通孔,所述一号矩形箱体2右侧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开口,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二电磁阀7,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过滤网8,所述一号圆形开口处插装伴热管线9,多个所述阻隔板4的右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一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二号圆形通孔,所述一号矩形箱体2外上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三电磁阀10,所述一号矩形箱体2外侧表面加工三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矩形箱体3左侧表面加工四号圆形开口,所述四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四电磁阀11,多个所述阻隔板4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三号圆形通孔,所述二号矩形箱体3外左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上方加工五号圆形开口,所述五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五电磁阀12,所述五号圆形开口内插装伴热管线9,所述五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连接三号圆形开口,所述二号矩形箱体3外右侧表面加工六号圆形开口,所述六号圆形开口处设有三通接头13,所述二号矩形箱体 3下表面加工七号圆形开口,所述七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六电磁阀14,多个所述阻隔板4的下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七号圆形开口处加工四号圆形通孔,所述四号圆形通孔处插装滑槽15,所述机架1上表面且位于二号矩形箱体3右端设有热水罐16,所述热水罐16内上表面加工八号圆形开口,所述八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七电磁阀17,所述八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 与二号圆形开口相连接,所述热水罐16左侧表面加工九号圆形开口,所述九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八电磁阀18,所述九号圆形开口内安装金属网19,所述九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连接六号圆形开口,所述热水罐16右侧表面加工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内插装水管接头20,所述进水口处设有水泵 21,所述热水罐16上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凹槽,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内插装固定杆22,所述热水罐16下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凹槽,所述二号圆形凹槽通过固定杆22与一号圆形凹槽相连接,所述固定杆22上设有加热板23,所述热水罐16前表面设有温度气压计24,所述机架1前表面固定承载板25,所述承载板25上设有电容显示屏26和开关27,所述机架1下表面设有电接口28;所述一号圆形凹槽和二号圆形凹槽内均设有固定套29;所述加热板 23包括多个加热管;所述一号圆形通孔内插装导管;所述二号矩形箱体3内下表面与水平面夹角20°。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机架1上表面左端设有一号矩形箱体2,机架1 上表面且位于一号矩形箱体2右端设有二号矩形箱体3,一号矩形箱体2 和二号矩形箱体3内侧表面均设有阻隔板4,一号矩形箱体2左侧表面加工进料口5,进料口5内设有第一电磁阀6,多个阻隔板4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进料口5处加工一号圆形通孔,一号矩形箱体2右侧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开口,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二电磁阀7,一号圆形开口内设有过滤网 8,一号圆形开口处插装伴热管线9,多个阻隔板4的右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一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二号圆形通孔,一号矩形箱体2外上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开口,二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三电磁阀10,一号矩形箱体2外侧表面加工三号圆形开口,二号矩形箱体3左侧表面加工四号圆形开口,四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四电磁阀11,多个阻隔板4的左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处加工三号圆形通孔,二号矩形箱体3外左侧表面且位于四号圆形开口上方加工五号圆形开口,五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五电磁阀12,五号圆形开口内插装伴热管线9,五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连接三号圆形开口,二号矩形箱体3外右侧表面加工六号圆形开口,六号圆形开口处设有三通接头13,二号矩形箱体3下表面加工七号圆形开口,七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六电磁阀14,多个阻隔板4的下阻隔板侧表面且位于七号圆形开口处加工四号圆形通孔,四号圆形通孔处插装滑槽15,机架1上表面且位于二号矩形箱体3右端设有热水罐16,热水罐16内上表面加工八号圆形开口,八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七电磁阀17,八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与二号圆形开口相连接,热水罐16左侧表面加工九号圆形开口,九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八电磁阀18,九号圆形开口内安装金属网19,九号圆形开口通过伴热管线9连接六号圆形开口,热水罐16右侧表面加工进水口,进水口内插装水管接头20,进水口处设有水泵21,热水罐16上表面加工一号圆形凹槽,一号圆形凹槽内插装固定杆22,热水罐16下表面加工二号圆形凹槽,二号圆形凹槽通过固定杆22与一号圆形凹槽相连接,固定杆22上设有加热板23,热水罐16前表面设有温度气压计24,机架1前表面固定承载板 25,承载板25上设有电容显示屏26和开关27,机架1下表面设有电接口 28。操作简单,造价低廉,利用循环管线,可使水循环再利用,最大程度上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两次循环,可增强产品加热力度,适合推广使用。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装置空闲处安装一个可编辑控制器,以 MAM-200型号的控制器为例,控制器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接口28、电容触摸屏26和开关27电性相连,控制器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第一电磁阀6、第二电磁阀7、第三电磁阀10、第四电磁阀11、第五电磁阀12、第六电磁阀14、第七电磁阀17、第八电磁阀18、水泵21、加热板23和温度气压计24电性相连,操作电容显示屏26和开关27,之后在水管接头20处连接水管,水在水泵21的作用下进入热水罐16,同时加热板23对进入的水进行加热,打开第七电磁阀17,加热后的水经过九号圆形开口处的伴热管线9来到二号矩形箱体3内,所述九号圆形开口处设有金属网19,用于简单过滤,然后热水经过三通接头13填满二号矩形箱体3和隔热板4之间的缝隙,所述二号矩形箱体3上设有五号圆形开口,热水经过五号圆形开口到达一号矩形箱体2内,所述热水罐16上表面设有八号圆形开口,所述八号圆形开口内设有第七电磁阀17,八号圆形开口插装伴热管线9连接二号圆形开口,其一号矩形箱体2内水与热水罐16内水可相互流通,之后产品通过进料口 5进入一号矩形箱体2内,热水罐16将其存放的热水直接运送到一号矩形箱体2内,然后热水罐16加热的水再流进二号矩形箱体3,产品通过一号圆形开口和四号圆形开口来到二号矩形箱体3,重复进行加热,加热完毕的产品经过二号矩形箱体3下表面七号圆形开口处设有的滑槽15离开二号矩形箱体3,所述系统内设置的多个电磁阀相互作用,协调系统工作。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