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613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速溶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并流行起来,主要归因于速溶茶是一种健康的饮品,并具有方便、卫生、快捷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的速溶茶普遍存在滋味淡、冷溶性差、香气低、茶汤不够澄清、易产生混浊和沉淀等品质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现有技术中生产速溶茶粉时多是采用如下工艺:“提液-浓缩-制粉”,这种方式生产出的茶粉中含有多种大分子难溶物质,如蛋白质(蛋白质是茶汤“冷后浑”的重要组成物质)等,这就导致现有的速溶茶存在上述的多种品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内容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某种或某些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调配茶汤,按重量份计取茶叶1份并加入常温水10~20份以获取茶汤,之后将所获取茶汤的酸碱性调节至弱酸性;

(2)加入混合酶,按重量份计向经步骤(1)处理后的茶汤中加入0.01~0.02份混合酶,混合酶由蛋白酶、单宁酶、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组成,且蛋白酶的重量不超过混合酶总重的20%,单宁酶的重量不超过混合酶总重的10%,果胶酶的重量为混合酶总重的15%~25%,其余为纤维素酶;

(3)保温搅拌,控制经步骤(2)处理后的茶汤的温度约为40℃,并搅拌4~10小时即可。

通过本发明的酶解工艺能够将茶汤中的多种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使得制造出的茶粉容易冲泡、利于人体吸收,较好地避免了沉淀或浑浊的产生,且能够较佳地保留茶香。

作为优选,步骤(1)中,调节所获取茶汤的PH不低于5。从而使得混合酶能够具备较佳的活性。

作为优选,步骤(2)中,混合酶中所采用的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因木瓜蛋白酶具有酶活高、热稳定性好、天然卫生安全等特点,因此能够较佳地对茶汤进行酶解。

作为优选,步骤(3)中,控制茶汤的温度保持在40℃±3℃。从而使得混合酶能够具备较佳的活性。

作为优选,步骤(1)~(3)均在一搅拌容器中完成。从而大大简化了酶解工艺。

作为优选,搅拌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包括壳体,壳体内构造有密闭的腔体;腔体内竖直设置一搅拌轴,搅拌轴由一动力装置带动旋转;搅拌轴处设置2个浆叶,所述2个浆叶互成双螺旋状。从而能够较佳地在酶解过程中对茶汤进行酶解,并且由于2个互成双螺旋状浆叶的构造,使得浆叶在对茶汤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茶汤能够同时在轴向和周向上进行流动,从而大大提升了酶解速率。

作为优选,任一浆叶与搅拌轴的连接侧中部均沿其边线延伸方向地设有导线槽,导线槽内铺设有电源总线;导线槽底部间隔地设有多个隔热腔,任一隔热腔内均设有电加热元件,所有电加热元件相互并联地与电源总线连接。从而较佳地实现了对茶汤的加热,又由于所有电加热元件是相互并联地与电源总线进行连接的,从而使得任一单独电加热元件的损坏均不会对其它电加热元件的正产工作造成影响。

作为优选,腔体内还设有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较佳地对茶汤的酸碱度和实时温度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容器本体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浆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搅拌轴上部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用于搅拌容器的控制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1)调配茶汤,按重量份计取茶叶1份并加入常温水10~20份以获取茶汤,之后将所获取茶汤的酸碱性调节至弱酸性;

(2)加入混合酶,按重量份计向经步骤(1)处理后的茶汤中加入0.01~0.02份混合酶,混合酶由蛋白酶、单宁酶、果胶酶及纤维素酶组成,且蛋白酶的重量不超过混合酶总重的20%,单宁酶的重量不超过混合酶总重的10%,果胶酶的重量为混合酶总重的15%~25%,其余为纤维素酶;

(3)保温搅拌,控制经步骤(2)处理后的茶汤的温度约为40℃,并搅拌4~10小时即可。

本实施例中,步骤(1)中,调节所获取茶汤的PH不低于5,步骤(2)中,混合酶中所采用的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步骤(3)中,控制茶汤的温度保持在40±3℃。

另外,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步骤(1)~(3)均在一搅拌容器中完成。其中,搅拌容器包括容器本体400,容器本体400包括壳体410,壳体410内构造有密闭的腔体411。腔体411内竖直设置一搅拌轴420,搅拌轴420由一动力装置430带动旋转;搅拌轴420处设置2个浆叶421,所述2个浆叶421互成双螺旋状。另外,壳体410上方设有多个均与腔体411连通的进料口412,壳体410下方设有与腔体411连通的出料口413。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430为电机。

本实施例中,进料口412共计4个,分别用于茶叶、水、酸碱调节剂和混合酶的投放。

如图2所示,任一浆叶421与搅拌轴420的连接侧中部均沿其侧边延伸方向地设有导线槽510,导线槽510内铺设有电源总线511;导线槽510底部间隔地设有多个隔热腔520,任一隔热腔520内均设有电加热元件530,所有电加热元件530相互并联地与电源总线511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加热元件530通过填料540封闭设于相应隔热腔520内,任一隔热腔520内的电加热元件530均通过一供电导线531与电源总线511连接。

如图3所示,搅拌轴420位于所述2个浆叶421上方处自上而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导电环610和第二导电环620,第一导电环610和第二导电环620均与搅拌轴420固定连接且均位于壳体410外侧,搅拌轴420位于第一导电环610上方的部分为用于与动力装置430联接的部分。

搅拌轴420外侧沿径向设有第一铺线槽610和第二铺线槽620,第一铺线槽610和第二铺线槽620的上端均延伸至第一导电环610处,第一铺线槽610和第二铺线槽620的下方分别延伸至搅拌轴420与所述2个浆叶421的连接处。这使得,与所述2个浆叶421对应的2根电源总线511能够分别通过对应的导线槽510和第一铺线槽610或第二铺线槽620设置在搅拌轴420处,且组成每根电源总线511的2根单独导线能够分别与第一导电环610和第二导电环620连接,而第一导电环610和第二导电环620能够分别与相应的电刷进行耦合,从而能够较佳地实现对电源总线511的供电。

本实施例中,腔体411内还设有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搅拌容器处还设有主控单元、显示单元和操作面板。

如图4所示,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向主控单元发送所检测酸碱度和温度信号,操作面板用于向主控单元发送控制指令,所发送的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控制动力装置430转速的转速指令、用于控制电加热元件530加热温度的温度指令,且主控单元根据操作面板处输入的控制指令控制动力装置430及电加热元件530的运行。另外,主控单元还将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酸碱度和温度信号及操作面板处输入的各种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显示单元。

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主控单元和电加热元件530共同构成温度的闭环控制。

具体而言,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搅拌容器实现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时,首先从其中一进料口412处加入茶叶1份,之后从另一进料口412处加入常温水10~20份,之后再从另一不同进料口412处加入酸碱调节剂,并根据PH传感器的检测将茶汤的酸碱度调节为5~7,之后从再一不同进料口412处加入0.01~0.02份的混合酶,之后通过操作面板控制电加热元件530和动力装置430同时运行,且设定电加热元件530的加热温度为40℃、设定动力装置430的转速为40~100转/分、设定搅拌时间为4~10小时,之后在酶解完成后将处理后的物料从出料口413处导出即可。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制造速溶茶粉的酶解工艺,由于采用了本实施例中的搅拌容器,从而大大简化了酶解工艺的操作复杂性。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