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9324发布日期:2018-09-04 20:36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是一种核桃剥皮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在机械剥皮时对核桃仁的损伤率偏高,用于种子和较长期贮存的核桃仁至今仍是手工剥壳。剥皮机械在技术性能和作业环节上存在以下问题:①剥皮率低,剥皮后的果仁破碎率高,损失大。②机具性能不稳定,适应性差。③通用性差,利用率低。④作业成本偏高,多数是单机制造,制造的工艺水平较低,同时能耗较大。⑤有些产品仅进行了样机试制或少量试生产,未进行大量生产性考核和示范应用,作业性能及商品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桃剥皮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核桃在机械剥皮时存在的剥皮率低、易破损、作业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核桃剥皮机,包括外筒、机架、上料斗、滚筒主轴、橡胶滚筒和动力驱动组件,外筒的右部后侧设有出果口,外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均为半圆柱体,上筒体和下筒体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机架上,上筒体的上部左侧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料口,上筒体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上料斗,上料斗的底部设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出料口,下筒体的半圆柱曲面上分布有内外贯通的漏皮口;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形成去皮腔,机架上通过滚筒主轴安装有位于去皮腔内的橡胶滚筒,橡胶滚筒包括刚性筒体和橡胶滚层,刚性筒体的外侧包覆有橡胶滚层,橡胶滚层的外侧分布有去皮凸起;在机架上安装有能驱动滚筒主轴转动的动力驱动组件。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橡胶滚层可包括至少一条按螺纹分布方式固定缠绕在刚性筒体外侧的橡胶棱带,橡胶棱带的外侧面设有呈波浪形分布的去皮凸起。

上述刚性筒体外表面可由橡胶棱带全覆盖,橡胶棱带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刚性筒体。

上述动力驱动组件可包括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机架的左部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上设有向左侧伸出的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轮,滚筒主轴的左端外侧安装有位于外筒左端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主动轮,第一从动轮与第一主动轮的位置对应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对应第二主动轮下方位置的绞龙主轴上设有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从动轮,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

上述集皮箱的右侧可设有内腔与出皮口相通的输皮壳体,在输皮壳体内安装有能通过绞龙主轴驱动的皮带输料机。

上述对应出果口位置的机架后侧可设有输果机,输果机包括输果架、输果主轴、输果主动轮、输果从动轮和格栅筛式输送链,输果架上通过输果主轴安装有输果主动轮,输果架上还安装有输果从动轮,输果主动轮与输果从动轮之间安装有格栅筛式输送链,输果主轴的右部伸出于机架右侧且与绞龙主轴的右部通过链轮传动连接在一起。

上述机架上可固定有位于下筒体下方的集皮箱,集皮箱顶部设有能完全收纳下筒体漏出物的集皮口,集皮箱右端设有出皮口,集皮箱内安装有能将物料送至右方的传送绞龙,传送绞龙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能与之同步转动且能通过动力驱动组件驱动的绞龙主轴。

上述上筒体和下筒体之间可有调整间距,下筒体的前侧与机架铰接在一起,下筒体的后侧通过调节锁紧组件与机架安装在一起,调节锁紧组件包括调节螺栓和固定螺母,在机架的后侧沿左右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固定螺母,每个固定螺母内均安装有从下向上穿入的调节螺栓,对应各个调节螺栓位置的下筒体的后侧均固定有座于调节螺栓上的支撑调节板。

上述下筒体的半圆柱曲面可包括两条位于下筒体顶面且呈前后向平行分布的横边条和由左至右间隔分布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边条,每个半圆形边条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对应的横边条连接在一起,每两个半圆形边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漏皮口。

上述对应出料口位置的上料斗的前侧或后侧可设有上料挡板。

上述对应出果口位置的外筒外侧可设有出果挡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滚筒可对核桃果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破损率,刚性筒体和去皮凸起的设置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剥皮率;其结构合理而紧凑,制造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成本,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调节锁紧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下筒体与橡胶滚筒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可使其间隙满足不同果径的带皮核桃的剥皮操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提高其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在工作状态下的右视局部剖视缩小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在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橡胶滚筒的主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上料斗,3为滚筒主轴,4为出果口,5为上筒体,6为下筒体,7为刚性筒体,8为去皮凸起,9为橡胶棱带,10为集皮箱,11为传送绞龙,12为绞龙主轴,13为电机,14为第一主动轮,15为第一从动轮,16为第二主动轮,17为第二从动轮,18为动力输出轴,19为第一传送带,20为第二传送带,21为输皮壳体,22为皮带输料机,23为输果机,24为调节螺栓,25为固定螺母,26为支撑调节板,27为上料挡板,28为出果挡板,29为带皮核桃,30为核桃果,31为核桃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4、5所示,该核桃剥皮机包括外筒、机架1、上料斗2、滚筒主轴3、橡胶滚筒和动力驱动组件,外筒的右部后侧设有出果口4,外筒包括上筒体5和下筒体6,上筒体5和下筒体6均为半圆柱体,上筒体5和下筒体6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机架1上,上筒体5的上部左侧设有内外贯通的进料口,上筒体5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上料斗2,上料斗2的底部设有与进料口位置对应的出料口,下筒体6的半圆柱曲面上分布有内外贯通的漏皮口;上筒体5和下筒体6之间形成去皮腔,机架1上通过滚筒主轴3安装有位于去皮腔内的橡胶滚筒,橡胶滚筒包括刚性筒体7和橡胶滚层,刚性筒体7的外侧包覆有橡胶滚层,橡胶滚层的外侧分布有去皮凸起8;在机架1上安装有能驱动滚筒主轴3转动的动力驱动组件。在使用时,将带皮核桃29倒入上料斗2内,并启动动力驱动组件,此时带皮核桃29将依次通过出料口和进料口进入去皮腔内,并通过橡胶滚筒的作用力实现对带皮核桃29的去皮操作,从而将核桃果30与核桃皮31的剥离开,在该过程中,核桃果30将在橡胶滚筒和新进带皮核桃29的作用下移动至外筒的右部并从出果口4落出,同时核桃皮31将透过漏皮口落出,由此可完成对核桃果30与核桃皮31的分流存储。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滚筒可对核桃果30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降低破损率,刚性筒体7和去皮凸起8的设置可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剥皮率;其结构合理而紧凑,制造成本低,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作业成本,具有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根据需求,出果口4即可位于上筒体5上,也可位于下筒体6上;机架1的底部可安装有便于移位的行走轮。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核桃剥皮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4、5所示,橡胶滚层包括至少一条按螺纹分布方式固定缠绕在刚性筒体7外侧的橡胶棱带9,橡胶棱带9的外侧面设有呈波浪形分布的去皮凸起8。这样可使橡胶滚层具有良好的剥皮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剥皮率。根据需求,刚性筒体7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其内腔内可沿圆周均布有加强筋。

如附图1、2、3、4、5所示,刚性筒体7外表面由橡胶棱带9全覆盖,橡胶棱带9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刚性筒体7。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剥皮率。

如附图1、2、3、4、5所示,机架1上固定有位于下筒体6下方的集皮箱10,集皮箱10顶部设有能完全收纳下筒体6漏出物的集皮口,集皮箱10右端设有出皮口,集皮箱10内安装有能将物料送至右方的传送绞龙11,传送绞龙1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能与之同步转动且能通过动力驱动组件驱动的绞龙主轴12。由此可便于用户能从出皮口接收被剥离开的核桃皮31,使其便于统一处理。

如附图1、2、3、4、5所示,动力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3、第一主动轮14、第一从动轮15、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机架1的左部前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上设有向左侧伸出的动力输出轴18,动力输出轴18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动轮14,滚筒主轴3的左端外侧安装有位于外筒左端的第一从动轮15和第二主动轮16,第一从动轮15与第一主动轮14的位置对应且两者之间设有第一传送带19,对应第二主动轮16下方位置的绞龙主轴12上设有能带动其转动的第二从动轮17,第二主动轮16和第二从动轮17之间设有第二传送带20。由此可通过动力驱动装置实现对滚筒主轴3与绞龙主轴12的驱动。

如附图1、2、3、4、5所示,集皮箱10的右侧设有内腔与出皮口相通的输皮壳体21,在输皮壳体21内安装有能通过绞龙主轴12驱动的皮带输料机22。根据需求,皮带输料机22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爬坡输料机等。

如附图1、2、3、4、5所示,对应出果口4位置的机架1后侧设有输果机23,输果机23包括输果架、输果主轴、输果主动轮、输果从动轮和格栅筛式输送链,输果架上通过输果主轴安装有输果主动轮,输果架上还安装有输果从动轮,输果主动轮与输果从动轮之间安装有格栅筛式输送链,输果主轴的右部伸出于机架1右侧且与绞龙主轴12的右部通过链轮传动连接在一起。这样可通过格栅筛式输送链实现对核桃果30的集中传输,且在该过程中,未彻底清除的核桃皮31将透过格栅筛式输送链的格栅筛口处漏出,从而使核桃皮31与核桃果30的分离更加彻底。根据需求,格栅筛式输送链可包括固定条和两条呈平行分布的链条,在两条链条外侧沿链条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有固定条,此时每两固定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格栅筛口,格栅筛式输送链还可采用其它现有公知技术;输果机23还可采用其它现有公知技术,且输果机23的输送坡度可为可调节式。

如附图1、2、3、4、5所示,上筒体5和下筒体6之间有调整间距,下筒体6的前侧与机架1铰接在一起,下筒体6的后侧通过调节锁紧组件与机架1安装在一起,调节锁紧组件包括调节螺栓24和固定螺母25,在机架1的后侧沿左右向固定有至少两个固定螺母25,每个固定螺母25内均安装有从下向上穿入的调节螺栓24,对应各个调节螺栓24位置的下筒体6的后侧均固定有座于调节螺栓24上的支撑调节板26。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调节螺栓24可调节其螺柱端相对固定螺母25的伸出长度,进而调节支撑调节板26相对固定螺母25的位置,由此可实现对下筒体6与橡胶滚筒之间间距的调节,从而可使其间隙满足不同果径的带皮核桃29的剥皮操作,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提高其利用率。根据需求,调节锁紧组件还可采用其它现有公知技术。

如附图1、2、3、4、5所示,下筒体6的半圆柱曲面包括两条位于下筒体6顶面且呈前后向平行分布的横边条和由左至右间隔分布且开口向上的半圆形边条,每个半圆形边条的前端和后端均与对应的横边条连接在一起,每两个半圆形边条之间的间隔处形成漏皮口。由此可便于被剥除的核桃皮31从漏皮口漏出。根据需求,下筒体6还可采用其它现有公知技术,如筛网式筒体等。

如附图1、2、3、4、5所示,对应出料口位置的上料斗2的前侧或后侧设有上料挡板27。这样可便于用户能在轻松省力的将带皮核桃29倒入上料斗2内的同时,防止有部分带皮核桃29落出。

如附图1、2、3、4、5所示,对应出果口4位置的外筒外侧设有出果挡板28。这样可防止核桃果30飞溅出,确保其落至输果机23上。根据需求,出果挡板28可为全部或部分为橡胶挡板。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