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0755发布日期:2018-12-25 20:06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茶叶的加工过程通常包括“采青→萎凋→发酵→杀青(炒茶)→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加工→包装”等环节,如果茶叶加工的不好,那就会大大的影响茶叶的质量和茶的饮用效果,茶叶杀青是茶叶加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如果茶叶杀青的效果不理想就会导致茶叶的品质下降。

传统的滚筒式茶叶杀青机虽然能够有效的将茶叶杀青,但是仍有改良空间,特别是传统滚筒烧煤,会使得茶叶带上很重的烟火味,使后续工艺更复杂,同时排出的烟气对周围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传统的的炒茶机依赖人工上料或者使用简单地上料带,要达到均匀上料需要人工在上料带前摆放,浪费人工成本,从而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一种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包括上料部、卧式炒茶部以及接料斗;所述上料部设置在所述卧式炒茶部的一端,所述接料斗设置在所述卧式炒茶部的相应另一端;所述上料部包括上料带、拨料机构和送料斗;所述送料斗设置在所述上料部的顶端,所述上料带倾斜设置在所述送料斗的一端;在所述上料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在所述上料带上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拨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带中部的隔板上方;所述卧式炒茶部包括下料板、外壳、炒茶圆筒、液化气加热机构、热风扇以及炒茶圆筒动力机构;所述下料板指向所述炒茶圆筒倾斜向下地设置在所述送料斗相应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炒茶圆筒为由炒茶圆筒动力机构驱动的网状炒茶筒,在所述炒茶圆筒远离所述下料板的一端设置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置所述接料斗;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炒茶圆筒的下方,在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与所述炒茶圆筒之间还设置有热风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炒茶圆筒从所述下料板到所述接料斗方向由高往低倾斜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热反射层,所述炒茶圆筒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热反射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拨料机构为两端设置在所述上料带两侧的侧挡板上的拨料辊,在所述拨料辊上均匀设置有拨料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卧式炒茶部靠近所述出料口一端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的输出端设置有强冷风口,所述强冷风口指向所述接料斗的方向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外侧还设置有防爆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功能实用,茶叶原料从上料部上料,通过上料带提升,由于上料带上设置有搁板,在搁板上方还设置有拨料机构,因此茶叶原料得以间隔均匀地通过送料斗和下料板进入卧式炒茶部;

卧式炒茶部中有倾斜设置的网状炒茶圆筒,配合无烟熏味产生的液化气加热机构,热气经过热风扇吹至网状的炒茶圆筒,一遍旋转一遍炒茶,效果良好;设置热反射腔对热气均匀反射,能够大幅提升炒茶效率和产品质量;

炒茶结束后从出料口进入接料斗的过程中,冷却机构的强冷风口进行快速冷却作业,能够使得炒茶作业后的高温茶叶快速降温,既能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和外观,又能缩短传统自然冷却方式耗费的时间,提高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带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料部、11为侧挡板、12为上料带、13为隔板、14为拨料机构、15为送料斗,2为卧式炒茶部、21为下料板,22为炒茶圆筒、23为出料口、24为液化气加热机构、25为防爆门、26为热风扇、27为热反射腔、28为外壳、29为炒茶圆筒动力机构,3为冷却机构、31为强冷风口,4为接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附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卧式圆筒液化气炒茶机,包括上料部1、卧式炒茶部2以及接料斗4;所述上料部1设置在所述卧式炒茶部2的一端,所述接料斗4设置在所述卧式炒茶部2的相应另一端;所述上料部1包括上料带12、拨料机构14和送料斗15;所述送料斗15设置在所述上料部1的顶端,所述上料带12倾斜设置在所述送料斗15的一端;在所述上料带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挡板11,在所述上料带12上还间隔均匀地设置有多个隔板13;所述拨料机构14设置在所述上料带12中部的隔板13上方;所述卧式炒茶部2包括下料板21、外壳28、炒茶圆筒22、液化气加热机构24、热风扇26以及炒茶圆筒动力机构29;所述下料板21指向所述炒茶圆筒22倾斜向下地设置在所述送料斗15相应另一端的下方;所述炒茶圆筒22为由炒茶圆筒动力机构29驱动的网状炒茶筒,在所述炒茶圆筒22远离所述下料板21的一端设置出料口23,在所述出料口23的下方设置所述接料斗4;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24设置在所述炒茶圆筒22的下方,在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24与所述炒茶圆筒22之间还设置有热风扇2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炒茶圆筒22从所述下料板21到所述接料斗4方向由高往低倾斜设置;在所述外壳28的内壁设置有铝箔制成的热反射层,所述炒茶圆筒22与所述外壳28之间形成热反射腔27;所述拨料机构14为两端设置在所述上料带12两侧的侧挡板11上的拨料辊,在所述拨料辊上均匀设置有拨料杆;在所述卧式炒茶部2靠近所述出料口23一端的顶部还设置有冷却机构3,所述冷却机构3采用现有的压缩机冷却装置,在其输出端设置有强冷风口31,所述强冷风口31指向所述接料斗4的方向设置;在所述液化气加热机构24外侧还设置有防爆门25。

在使用过程中,茶叶原料从上料部1上料,通过上料带12提升,由于上料带12上设置有搁板13,在搁板13上方还设置有拨料机构14,因此茶叶原料得以间隔均匀地通过送料斗15和下料板21进入卧式炒茶部2,卧式炒茶部2中有倾斜设置的网状炒茶圆筒22,通过现有的电机作为炒茶圆筒动力机构29来驱动,配合无烟熏味产生的液化气加热机构24,热气经过热风扇26吹至网状的炒茶圆筒22,一遍旋转一遍炒茶,效果良好,再通过热反射腔对热气均匀反射,大幅提升炒茶效率和产品质量,炒茶结束后从出料口23进入接料斗4的过程中,冷却机构3的强冷风口31进行快速冷却作业,能够使得炒茶作业后的高温茶叶快速降温,既能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和外观,又能缩短传统自然冷却方式耗费的时间,提高产量。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