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16236发布日期:2019-02-10 14:3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



背景技术:

在给与饲料而饲养牛、猪、羊、马、鸡等动物的畜牧场中,提高饲料转化率、存活率、产卵鸡的产卵数是改善收益性的一个关键。饲料转化率是使饲养的动物的体重增加一定量所需的饲料的重量,值越小收益性越高。另外,关于产卵鸡,饲料转化率以卵的总生产重量与给料量的比表示。

鸡在被饲养于畜牧场的各种动物中,饲料费占全部经费的比例最高,对于产卵鸡,饲料费占全部经费的约60%,对于肉鸡,饲料占全部经费的约70%。因此,关于鸡的饲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在改善收益性方面特别重要。

一直以来,在畜牧场中,为了促进饲养的动物的发育、或者为了保持饲养的动物的健康,会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添加剂,以往也提出了包含l-半胱氨酸、n-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添加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l-半胱氨酸对体内的sh酶提供sh基,促进体内摄入的三大营养素(糖、蛋白质、脂质)的代谢而转化为能量,并且活化体内的解毒反应和皮肤代谢而帮助维持生物功能。另一方面,n-乙酰基半胱氨酸增加体内的谷胱甘肽量而中和活性氧,帮助防止生物体的老化。此外,n-乙酰基半胱氨酸帮助向体外排出铅、镉、汞这样的重金属,并且帮助预防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器官疾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5/035477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并没有提高饲养的动物的饲料转化率,因此难以直接且大幅地改善畜牧场的收益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直接且大幅地改善畜牧场的收益性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改善剂的特征在于,包含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有效成分。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方法的特征在于,将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有效成分的水溶液作为饮用水或散布于饲料而给与动物,或者将添加了粉末状的有效成分的饲料给与动物。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饲料的特征在于,添加了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有效成分。作为对饲料添加有效成分的添加方法,可以将有效成分的水溶液用喷雾器等散布于饲料,也可以将粉末状的有效成分混合于饲料。

在此,对本发明详细地说明。

目前世界的人口超过70亿人,预计于2050年达到90亿人。粮食中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从世界范围来看饲料效率好的鸡肉的生产会增加。可以看出这也与健康意识、宗教相关。虽然伴随着肉类需求的增加而饲料作物的生产也在增长,但据说如果超过肉类需求的增长而增加肉类的需求,则有可能发生饲料的争夺。

当把视线转向日本国内时,平成16年在日本国内养鸡场时隔79年确认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感染。从那以后,养鸡界受到了动摇经营本身的威胁,经营者、相关人员的心理负担不可计量。进而,防疫对策的成本不断增加,不得不考虑这样的情况今后也会持续下去。另外,经营大幅受到占经费的约60%~70%的饲料价格的影响。为了应对经营的困难,需要预先从平时起增加收益来谋求经营的稳定、提高,因此首先考虑的是生产率(育成率与饲料转化率的比例)的提高,提高该值是必须的课题。

另一方面,以欧美为中心,关于家畜的饲养逐渐导入了“动物福利”这一思维方式,在日本被定义为“考虑了舒适性的家畜的饲养管理”。在欧盟、英国、瑞士,规定了法令,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政府和业界团体一同制定了方针,在日本,农林水产省也公布了“饲养管理的方针”。

谈到动物福利,由于需要改善饲养环境,所以容易单纯考虑成本花费,但是在方针中指出:“在向动物福利的应对中,最应当重视的,不是设施的结构、设备的状况,而是通过每日的家畜的观察、记录,认真对待家畜,给与良好的饲料、水等合适的饲养管理,从而使家畜健康,相关人员需要充分理解该内容,力图推进”,这也被指出与生产率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动物福利是一种从英国开始的思维方式,提倡一种用于使动物健康地生活的饲养、管理方法。动物福利的思维方式中最大问题在于,产卵鸡的笼饲,可以说,日本已落后于关于动物福利已经作出具体行动的各个国家。欧洲是最先进的,但美国也有约80%的鸡蛋生产者加入了方针。进而,在2009年的调查中,美国95%的产卵鸡为笼饲,2011年全美鸡蛋生产者联合和全美人道协会达成了“今后在美国禁止以往的笼饲鸡”这一历史协议。

日本的养鸡业具有以美国为范本而发展至今的经历,预计会受到美国养鸡业的举动的影响,可以认为对动物福利的应对是不可避免的。动物福利的目的在于动物的健康,因此在2009年的调查中98.7%为笼饲的日本应该可以具有基于日本的实际情况的独自的动物福利。

进而,以改善饲料转化率、促进成长而给与抗生素有可能出现耐药性菌,因此不给与抗生素而进行饲养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要求替代抗生素的饲料添加物。为了代替抗生素,需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因此,着眼于成为引起大范围健康受损的原因的氧化应激。氧化应激是指,“在生物体内活性氧种导致的氧化反应超过抗氧化作用,对细胞等施加有害的作用”。

众所周知日本的家禽(产卵鸡和肉用鸡)的养鸡场是过密饲养,从经营效率方面出发,不得不说这一点短期难以改善。如果难以减少过密饲养导致的一直存在的应激,则通过应对应激而抑制生成的活性氧,从而抑制氧化应激,使活性氧导致的不良影响降低,维持、提高健康状态正好符合动物福利的宗旨。

本来活性氧是为了守护身体而被制造的,如果适量则对身体有益,当过剩时变得有害。即,当产生了超过体内具备的抗氧化能力的活性氧时,处理不完的活性氧与各种生物体成分反应而成为引起不良影响的原因。据说在感受到了各种应激时产生的过剩的活性氧与人的生活方式疾病的90%相关,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品一次次成为话题,可以说对牲畜的健康状态也同样,显然氧化应激产生大的影响。

在日本国内,在家禽的热应激对策中也研究了抗氧化物质。然而,作为贯穿饲养期的应激对策似乎不太被研究到。因此,通过摄取抗氧化物质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通过除去应激发生时产生的过剩的活性氧从而维持健康,提高家禽的生产率(饲料转化率和育成率),以这些为目的,研究了各种抗氧化物质。该研究的结果,作为最适宜于目的的抗氧化物质,选择了具有强力的抗氧化力、难以在胃中被氧化、被指出大量抵达肝脏、安全性高、具有实绩的乙酰基半胱氨酸(n-乙酰基-l-半胱氨酸)。

乙酰基半胱氨酸可以说是并非基于动物福利的方针所要求的设备、管理等饲养环境的改善而引起的应激减轻、而是以提高动物的体内的应激应对能力由此提高生产率(饲料转化率、育成率)为目的的健康辅助食品。进而,已知乙酰基半胱氨酸是作为在体内被生物合成的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的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而谷胱甘肽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是广为人知的。

因此,如果通过对动物给与乙酰基半胱氨酸从而避免动物的健康恶化,则这也成为日本型动物福利的思维方式之一。进而,如果确认改善饲料转化率、促进成长,则可成为抗生素的代替。

乙酰基半胱氨酸是半胱氨酸的衍生物(施加了没有大量改变母体性质的程度的改变的化合物)且是具有使半胱氨酸乙酰基化的强力的抗氧化力的氨基酸。1960年成为专利,现在也在销售的祛痰剂“mucofilin”的制造销售于1965年被批准。之后,超过半个世纪在解毒剂等多种用途中使用。乙酰基半胱氨酸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基本药物的一种,是基本的保险系统所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医药品的一种。在日本国内在解毒剂、祛痰剂、输液等中被利用,现在也研究着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听力损失、腰痛、精神障碍等各种用途。

特别地,在美国的健康食品市场是主要的抗氧化原料,已确立作为安全性被确认的具有实绩的原料,狗、猫用健康辅助食品也在销售。这些也被称为抗老化补充剂,在日本国内也被进口销售。然而,在日本,被列入“作为专用医药品被使用的成分本质(原材料)清单”,仅允许以医药原料进行制造、销售,而不允许作为食品、食品添加物的制造。作为日本国内的动物用,仅滴眼药被许可销售。

对于乙酰基半胱氨酸的副作用,即使在妊娠中摄取也被视为安全,对几乎所有人都是安全的,被认为罕有引起呕吐、腹泻、便秘的可能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能够改善饲养的动物的饲料转化率,提高畜牧场的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第1试验中给与产卵鸡的第1饲料的配合的图表。

图2表示第1试验中给与产卵鸡的第2饲料的配合的图表。

图3表示第1试验的试验数据的图表。

图4表示在第1试验前进行的预备试验的试验数据的图表。

图5表示将第1试验的试验数据和在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6表示将第1试验的试验数据和在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条形图。

图7表示将第1试验的试验数据、在第1试验前进行的预备试验的试验数据和在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的图表。

图8表示第2试验中给与产卵鸡的基础饲料的配合的图表。

图9表示第2试验的试验开始时的供试鸡的平均体重和试验结束时供试鸡的平均体重的图表。

图10表示通过第2试验得到的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科学饲料协会数据),通过在养鸡场以与第2试验同一条件进行的试验从而得到的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养鸡场的通常管理数据)的图表。

图11表示第2试验的汇总数据的图表。

图12表示第3试验中给与产卵鸡的基础饲料的配合的图表。

图13表示对应于供试给第3试验的肉鸡的日龄的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中的添加浓度的图表。

图14表示通过第3试验而得到的平均体重、增加体重、饲料摄取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和对动物给与这些剂的给与方法以及饲料进行说明。

<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

实施方式的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改善剂包含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有效成分。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为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的粉末,易溶于水。因此,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以粉末状的状态用作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和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也能够以溶于水的状态用作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和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半胱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是指2-氨基-3-巯基丙酸,也称为硫代丝氨酸。半胱氨酸具有l型、d型和dl型。作为半胱氨酸衍生物,能够举出乙酰基半胱氨酸、s-甲基-l-半胱氨酸(smc)、苹果酸半胱氨酸盐、n-乙酰基半胱氨酰胺、n-乙酰基半胱氨酸乙酯、n-乙酰基β,β-二甲基半胱氨酸醚酯(n-乙酰基青霉胺乙酯)、n-乙酰基β,β-半胱氨酸(n-乙酰基青霉胺)、谷胱甘肽乙酯、n-乙酰基谷胱甘肽乙酯、n-乙酰基谷胱甘肽乙酯、n-乙酰基谷胱甘肽、n-乙酰基a-谷氨酰胺乙酯半胱氨酰甘氨酸乙酯(n-乙酰基(β-乙酯)谷胱甘肽乙酯)、n-乙酰基a-谷氨酸乙酯半胱氨酰甘氨酸(n-乙酰基(β-乙酯)谷胱甘肽)、γ-谷氨酰胺半胱氨酸乙酯、n-乙酰基谷胱甘肽酰胺、n-乙酰基β,β-二甲基半胱氨酰胺、n-乙酰基β-甲基半胱氨酰胺、n-乙酰基半胱氨酸甘氨酰胺。溶解了有效成分的水只要对动物的健康没有损害即可,当然能够利用纯水和自来水,也能够利用井水、河水、湖水、雨水等。

作为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有效成分,特别优选使用乙酰基半胱氨酸。这是因为乙酰基半胱氨酸具有强抗氧化作用,帮助生物体防止老化,并且帮助铅、镉、汞这样的重金属向体外排出,此外,帮助预防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器官疾病。乙酰基半胱氨酸为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的粉末,易溶于水。

另外,可以在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和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中添加选自动物用医药品、除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以外的氨基酸类以及维生素类中的至少一种物质。这是因为动物用医药品、氨基酸类和维生素类对动物的健康的恢复、维持、促进有效,可以进一步预期动物的饲料转化率的改善。

此外,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和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通过将作为有效成分的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每1kg体重1日1mg左右给与动物,从而发挥充分的效果。

<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方法>

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能够作为饮用水给与动物,也能够散布于饲料中而给与动物。当将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作为饮用水给与动物时,能够对在畜牧场饲养的多数动物均匀地给与均匀浓度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因此能够改善畜牧场整体的饲料转化率、存活率、产卵鸡的产卵数。此外,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是有效成分的水溶液,因此能够向饲料中喷雾散布,容易将饲料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均匀化。因此,容易对在畜牧场饲养的多数动物均匀地给与均匀浓度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能够改善畜牧场整体的饲料转化率、存活率、产卵鸡的产卵数。

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通过给与动物每1kg体重1日1mg左右,从而能够改善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不一定需要每日进行,只要为平均1日每1kg体重1日1mg左右即可。即,在将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每日给与动物的情况下,将每日每1kg体重1mg左右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给与动物;在将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以3~5日1次的比例给与动物的情况下,将每给与1次相当于每1kg体重1mg×日数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给与动物。当将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频率设为3~5日1次的比例时,能够减少给与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所需的劳动力,因此能够改善畜牧场整体的生产率。此外,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能够添加在饮用水中,也能够添加在饲料中,但添加在饲料中在改善畜牧场的生产率方面更有利。

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量考虑动物的热应激来确定。即,热应激高的时候增加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量;热应激低的时候减少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量。由此不会浪费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能够全年维持高饲料转化率、存活率、产卵鸡的产卵数。

<饲料>

实施方式的饲料是将作为有效成分的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添加到动物的基础饲料而形成的。对于有效成分对基础饲料的添加方法,能够采用将作为有效成分的水溶液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以喷雾等散布于基础饲料的方法,也能够采用将粉末状的有效成分直接散布于基础饲料而混合的方法。

有效成分对基础饲料的添加量调节成为每1kg体重1日1mg。此外,对于被添加了有效成分的饲料的给与频率,可以是每日,也可以是3~5日1次。在给与以3~5日1次的比例添加了有效成分的饲料的情况下,以成为每1kg体重1日1mg的方式,增加有效成分对基础饲料的添加量。

<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试验>

申请人对产卵鸡和肉用鸡进行了第1~第3试验,上述第1~第3试验是确认给与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情况和不给与的情况下的产卵数的差、体重增加率的差的试验。以下,表示该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

(第1试验)

第1试验通过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水溶液作为饮用水给与产卵鸡而进行。

(试验对象动物)

从容易获取数据的方面出发,将产卵鸡的成鸡选定为试验对象。另外,在试验开始的时刻,产卵的高峰已过去。

(鸡种)

鸡种设为julia(ジュリア)和julialight(ジュリアライト)两种。

julia是日本国内饲养最多的鸡种,多产l卵。另一方面,julialight是julia的改良种,多产m卵。

为了实现试验的准确性,期望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对同一鸡种实施试验,但由于设备上的原因,成为了不同鸡种的试验。

根据品种开发者的数据,julia和julialight之间在饲料转化率和死亡·淘汰数没有差距。此外,根据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试验结果,对照区的julia优于试验区的julialight的数据多。因此,在本试验中,将视为饲料转化率小(收益性高)的julia设在对照区,将视为饲料转化率大(收益性低)的julialight设在试验区。

<只数>

试验区的julialight和对照区的julia的只数均设为33412只。

<试验实施场所>

为了令试验符合现实,将试验区和对照区设置于实际进行养鸡的高井养鸡有限公司的赤城山农场。

鸡舍设为难以表现出个体差异、健康状况的差的无窗鸡舍。

对于鸡舍内的笼子而言,宽380mm、深度500mm、高380mm,在顶部的两端配置了给水用的喷嘴。

<试验实施时间>

为了不对试验对象鸡施加热应激,于平成27年10月21日至平成28年4月3日的166日进行了试验。另外,当鸡舍内的气温超过27℃时,由于热应激而鸡的饲料转化量(饲料摄取量)下降。

<饲料>

从平成27年10月21日至平成28年2月13日,给与图1所示的组合配合饲料“成鸡用赤城高原17up”,从平成28年2月23日至平成28年4月3日,给与图2所示的组合配合饲料“成鸡用赤城高原16up”。

<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及其给与方法>

作为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水溶液通过设置在笼子的顶部两端的喷嘴作为饮用水给与试验区的julialight。

饮用水中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浓度,以对产卵鸡给与每1kg体重1日1mg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方式而制备。具体而言,对33412只体重约2kg的julialight,1日使用3.3l的乙酰基半胱氨酸浓度为10%的原液。

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频率为5日1次。

另外,通过喷嘴对对照区的julia给与不包含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水。

<第1试验的试验结果>

在图3中示出了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每个给与日的试验区和对照区的试验对象鸡的死亡·淘汰数(单位为只)、产卵个数(单位为个)、饲料转化量(单位为g)、产卵率(单位为%)和卵重(单位为g)。此外,在图3的下栏中示出了试验期间中的试验对象鸡的死亡数差、产卵个数差以及饲料转化率、产卵率和卵重的平均值。进而,在图3的最下栏中以百分比示出了试验区的值相对于对照区的值。

另外,在图3中,作为参考,示出了与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日对应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次数和试验对象鸡日龄(周龄)、以及在饲料转化率改善剂的给与日的鸡舍内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试验对象鸡的死亡·淘汰数的数值越小越好。产卵个数的数值越大越好。饲料转化量(饲料摄取量)的数值越小越好,但需要产卵率和卵重平衡。产卵率的数值越大越好。卵重和平均卵重的数值越大越好。作为试验对象的产卵鸡的饲料转化率如上述那样,通过卵的总生产重量与饲料转化量的比而算出。饲料转化量通过饲料摄取量和只数和存活率的乘积算出,卵的总生产重量通过只数和产卵率和平均卵重的乘积算出。

作为试验对象的产卵鸡的饲料转化率如上述那样通过给料量和卵的总生产重量的比表示。给料量通过饲料摄取量(饲料转化量)和只数和存活率的乘积而求出,总生产重量通过只数和产卵率和平均卵重的乘积而求出。根据图3的数据求出试验期间中的产卵鸡的饲料转化率,在对照区饲料转化率为1.99,相对于此在试验区饲料转化率为1.92。因此,在试验区中的饲料转化率与在对照区中的饲料转化率的比为96.48%,减少了3.52%。

根据图3的数据显然可知,试验区的产卵个数相对于对照区的产卵个数增加了1.67%,试验区的平均产卵率相对于对照区的平均产卵率增加了1.13%,试验区的平均卵重相对于对照区的平均卵重减少了2.16%。从该实验结果来看,显然即使对产卵鸡给与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也没有对卵的生产率产生负面的影响,可以说,通过对产卵鸡给与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从而有意地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此外,根据图3的数据显然可知,试验区的死亡·淘汰数相对于对照区的死亡·淘汰数大幅减少了20%。而且,在对照区和试验区中的饲料转化率和死亡·淘汰数的差均有随着日龄而变大的倾向,可以说给与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在累积。进而,关于产卵率,试验区超过了对照区,关于死亡·淘汰数,试验区低于对照区,因此试验区的产卵个数相对于对照区的产卵个数增加了1.67%。

统计学上有意差的标准中有5%标准(p<0.05)、1%标准(p<0.01)和0.1%标准(p<0.001)。在样本数导致的误差变大的概率高的情况下适用5%标准,在样本数导致的误差变小的概率高的情况下适用1%标准,在样本数导致的误差变得极小的概率高的情况下适用0.1%标准。

如上所述,试验区的饲料转化率相对于对照区改善了3.52%,虽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有意差的5%标准,但已充分满足1%标准。本试验的样本数为33412只,试样数多,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给与次数也多至27次,试验时间也长达166日,因此参照1%标准,可以说当对产卵鸡给与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时,饲料转化率有意地改善了3.52%。

在为产卵鸡的情况下,在一个畜牧场中的饲养数多达数万只至百万只以上,全国的饲养数达到约1亿7千万只,因此,本试验结果为畜牧场的收益性提高作出了大的贡献。如果举出一个例子,则在实施了试验的高井养鸡有限公司,每年消耗3万6千吨饲料,因此当饲料转化率如图3所示那样削减4.67%时,在每1吨饲料费为5万日元的情况下,每年节省8千4百万日元的经费。

此外,当饲料转化量减少时,能够减少排泄物,因此能够减少排泄物的处理费用,且与牲畜公害等环境问题的改善也紧密相连。进而,当饲料转化量减少时,能够抑制伴随其而来的温室效应气体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排出,因此也能够对防止全球变暖作出贡献。另外,当饲料转化量减少时,饲料作物的消耗减少,不仅能够对经济方面、也能够对粮食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另外,当产卵鸡的饲料摄取量减少时,会产生破卵率升高的倾向。因此,试验负责者目视确认试验区和对照区中所采集的卵的卵壳表面的粗糙度,推测破卵率中是否产生差。这是因为,已知在卵壳表面粗糙的情况下,卵壳薄,容易破卵。目视确认的结果,在试验区采集的卵的表面与在对照区采集的卵的相比,卵壳表面的质地细腻,粗糙度小,因此可看出卵壳牢固,推测破卵率低。因此,可以说饲料摄取量的减少对卵壳没有影响。

卵壳的主成分为碳酸钙,为了制作坚硬难以破卵的卵壳,在饲料中添加钙(参考图1、图2)。将试验区和对照区的排泄物用水清洗而观察固体成分时,对照区中可看到钙,但试验区中则看不到钙。这表示,饲料中添加的钙在试验区被产卵鸡良好地吸收。因此,由此也推测出,在试验区以少的饲料转化量形成了坚硬的卵壳,破卵率变低。

在即将开始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之前,进行了20日的预备试验。关于预备试验的试验条件,没有对试验区的试验对象鸡给与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除此之外,设为与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同一条件。将预备试验的试验结果示于图4。

如图4所示,在预备试验中,在试验区中的饲料转化率相对于在对照区中的饲料转化率增加了1.59%。如上所述,在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中,在试验区中的饲料转化率相对于在对照区中的饲料转化率减少了3.52%。因此,在考虑到图4所示的预备试验的试验数据的情况下,在试验区中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区相比提高了5.11%。

此外,在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的评价中,考虑了在过去进行的julia和julia的比较试验数据。作为过去的比较试验数据,使用了于平成27年在德岛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于平成27年在群马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于平成20年在神奈川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和于平成21年在神奈川县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另外,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只数为100只。

在图5中,将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的试验数据和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而示出。此外,在图6中,将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的试验数据和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以条形图而示出。进而,在图7中,将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的试验数据、预备试验的试验数据、以及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而示出。

在图5、图6、图7中,记载为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是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记载为试验开始前20日的是预备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此外,记载为德岛县、神奈川县20年、神奈川县21年、群马县的分别是于平成27年在德岛县试验场进行的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于平成20年在神奈川县试验场进行的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于平成21年在神奈川县试验场进行的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于平成27年在群马县试验场进行的试验的试验数据记载栏。

根据图5~图7的各试验数据显然可知,当对饲料转化率进行观察时,在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中,可确认试验区相对于对照区的比率为96.50%。与此相对,在预备试验和在各县的试验场进行的比较试验中,试验区相对于对照区的比率为101.03%~103.01%,由此判断当给与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时,与没有给与的情况相比饲料转化率降低了4.53%~6.51%。

(第2试验)

第2试验通过将添加了粉末状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饲料给与产卵鸡而进行。

<鸡种和只数>

从在一般社团法人日本科学饲料协会的科学饲料研究中心饲养中的julialight(分离时281日龄)中,选拔了120只预备饲养开始前4周的产卵率为82%以上的个体供给试验。

<试验区的设定>

设定了给与未添加乙酰基半胱氨酸的基础饲料的对照区、给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0.0014%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饲料的第1试验区(标准区)、给与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0.0072%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饲料的第2试验区(5倍区)3个区。

将供试鸡以产卵率的分布基本均等的方式设为1组10只并分成2组,向各区分别分配4组,给与基础饲料14日,使其适应试验环境后,各自给与饲料4周。

作为基础饲料,使用了图8所示的饲料。

<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摄取量>

在第2试验中,1日每1只的标准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摄取量预定为供试鸡的每1kg体重1mg。在本试验中,根据预备饲养开始时体重和预备饲养开始后1周的饲料摄取量,将供试鸡的体重设为1580g、1日每1只的饲料摄取量设为140g,通过以下的式子设定了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的添加量。

标准区: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的添加量(%)=体重(1580g)×乙酰基半胱氨酸摄取量(1mg/体重kg)/饲料摄取量(114g/日/只)×100

5倍区: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的添加量(%)=体重(1580g)×乙酰基半胱氨酸摄取量(5mg/体重kg)/饲料摄取量(114g/日/只)×100

<饲养管理>

供试鸡通过开放型鸡舍内设置的阶梯式的产卵鸡用单饲笼进行个体管理。另外,关于笼,对每组使用连续的10笼,在各区间分别设置1笼空室。不间断地给与饲料和饮用水。光线管理设为光照期14小时、黑暗期10小时。

<结果的分析>

对体重的变化、平均卵重、日产卵量、饲料摄取量和饲料效率,通过将给与饲料作为主要因素的单因素法进行方差分析,对各区间的优先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对产卵率进行反正弦转换后,同样地对各个区间的差的优先性进行了研究。另外,对于淘汰鸡,追溯到试验开始时而从平均值排除后,汇总了产卵结果等。此外,对试验期间中的产卵率进行剔除测试,对判定为异常值的个体也追溯到试验开始而从平均值排除。

<试验实施场所>

一般社团法人日本科学饲料协会的科学饲料研究中心(千叶县成田市吉仓821)

<试验时间>

从平成28年9月21日至同一年11月2日的42日进行了试验。从平成28年9月21日至同一年10月5日的14日为预备试验期,从平成28年10月6日至同一年11月2日的28日为正式试验期。

<第2试验的试验结果>

在图9中,示出试验开始时的供试鸡的平均体重和试验结束时供试鸡的平均体重。根据图9的数据显然可知,关于试验开始时的体重,相对于对照区,标准区少了3.1%,5倍区少了2.2%,但在试验结束时标准区超过了0.5%,5倍区与对照区基本一致,接近鸡种的指标体重。这启示了试验区(标准区和5倍区)的鸡的健康状态提高。由此,可认为从试验区的预备试验到正式试验期间的饲料摄取量逐渐变多的原因是开始时的体重比对照区的少。

在图10中,示出通过第2试验而得到的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科学饲料协会数据)。此外,在图10中,示出通过在养鸡场中以与第2试验同一的给与条件进行的试验而得到的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养鸡场的通常管理数据)。在图11中,示出第2试验的汇总数据。

根据图10和图11的数据显然可知,对于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科学饲料协会数据超过了养鸡场的通常的管理数据。这被认为是由于在科学饲养研究中心中的饲养环境比养鸡场的饲养环境条件更好。

此外,当将对照区和试验区(标准区和5倍区)进行比较时,对于饲料摄取量、产卵率、卵重和饲料转化率,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有意地被改善。特别地,产卵率在从42周龄到46周龄的28日是在鸡种的指标中降低至91~92%左右的时期。尽管如此,在科学饲料协会数据中,产卵率在标准区为99.2%、在5倍区为98.6%,是大幅超出指标的成绩。此外,对于饲料转化率,尽管给与的饲料中包含0.2%的作为半胱氨酸前体的dl-蛋氨酸,但相对于对照区仍得到了超出4.43%的结果。

在将对1只鸡1日的给与量设为约1.6mg的情况下,1年的给与量为600mg左右。一般的人用补充剂是乙酰基半胱氨酸含量为每1粒600mg,1日服用2~3粒。即,对于鸡而言,将作为健康食品人摄取的1粒的量分成1年给与鸡而得到效果,以非常少的给与量使健康状态提高而实现了饲料转化率的改善效果。乙酰基半胱氨酸被称为抗老化补充剂,延迟老化是理所应当的,但预计在热应激等应激多的条件下可以得到更大效果。此外,预计由于延迟老化的进行,从而有可能不需要在动物福利方面成为问题的强制换羽·诱导换羽,但考虑到这些如果不在养鸡场的饲养环境实施则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因此希望在作为饲料添加物的使用被许可后进行试验。实际上,在经过了日龄的上述养鸡场的试验中,可以看出改善了超过5%的饲料转化率。进而,可确认死亡·淘汰数的减少、卵壳质的提高。这些被推测为鸡的健康状态提高了的结果的现象。

(第3试验)

第3试验,通过将添加了粉末状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饲料给与肉用鸡(肉鸡)而进行。

<鸡种和只数>

将300只(雄、雌各150只)肉鸡专用种初生雏(nipponchunkyco.,ltd.的肉鸡)供给试验。另外,供试用雏导入350只(雄、雌各175只)左右,选拔健康状态无异常、体重近似的个体用于试验。

<试验区的设定>

设定如下2个区:基本满足日本饲养标准·家禽(2011年版)中的养分转化量、给与没有添加乙酰基半胱氨酸的基础饲料的对照区、以及给与以乙酰基半胱氨酸每1日的摄取量为供试鸡的每1kg体重1mg的方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饲料的试验区。

在图12中示出基础饲料的配合。如图12所示那样在本例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了育肥前期用0.25%、育肥后期用0.18%的dl-蛋氨酸。该基础饲料被调节为比指标营养价值低。

此外,在图13中示出对应于供试鸡的日龄的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中的添加浓度。另外,乙酰基半胱氨酸向基础饲料中的添加浓度基于粗壮肉鸡成绩目标(2014)而确定。

将供试雏以体重分布基本均等的方式,设为1组50只(雄、雌各25只)并分成6组,分别分配给对照区和试验区各3组,饲养至49日龄。

<饲养管理>

供试雏在传热供暖、强制换气(排气)式的无窗鸡舍内,分组饲养。

关于疫苗接种,导入了孵化时接种了马立克氏病和鸡痘疫苗的雏鸡,在4日龄和15日龄追加接种了纽卡斯尔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联合疫苗,在21日龄追加接种了鸡痘疫苗。

不断给与饲料和饮用水。

<第3试验的试验结果>

在图14中,示出通过第3试验而得到的平均体重、增加体重、饲料摄取量和饲料转化率的各数据。

根据图14的数据显然可知,关于饲料转化率,试验区相对于对照区为100.55%,关于饲料效率,相对于对照区为100.93%。前期3周的饲料效率相对于对照区,试验区低至99.32%,但在后期4周~7周相对于对照区为101.54%。关于死亡·淘汰的数目,对照区为3只,试验区为1只,关于育成率对照区为98%,试验区为99.3%,试验区更高。

关于前期3周的结果,试验区低于对照区。这被推测是因为在前期3周中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量不适当。特别地,对第1周的结果出现了负面的影响,直到第3周还可见该影响残留。后期的4周,试验区变得明显比对照区的结果高,可认为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量是适当的。由此,可认为如果将在前期3周中的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量适当化,则进一步能够提高在后期4周中的对照区的结果。

关于死亡·淘汰,结果为对照区第6周3只(下肢无力淘汰2只,腹水死亡1只),试验区第6周1只(猝死综合症)。

另外,有如下的研究报告(2009.3日本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在作为对于肉用鸡的饲料添加物被许可的甘氨酸的1%给与试验中,在7日龄出现负面的影响,即使饲养7周龄也比未给与体重少,从2周龄到7周龄之间的给与则得到了良好的结果。作为其原因,可举出免疫系统在7日龄基本成熟。然而,在给与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情况下,虽然在7日龄出现了负面影响但在7周龄则为良好的结果。根据该数据可推测,如果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量适当化,则能够增加从7日龄到7周龄肉用鸡的体重。另外,对于乙酰基半胱氨酸,与甘氨酸同样地,被认为等到肉用雏的免疫力成熟,从2周龄开始给与才适宜。

如上,对肉用鸡的试验的结果,在给与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试验区,饲料摄取量多,体重的增加也多,而且死亡·淘汰的数少,因此推测健康状态良好。

在日本,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相关物质(蛋氨酸、胱氨酸、牛磺酸)不限于医药品,在其它用途的使用也被允许。进而,谷胱甘肽在医药品之外的使用也被允许。然而,作为半胱氨酸的相关物质的乙酰基半胱氨酸虽然直到平成27年才被许可在补充剂上的使用,但从平成28年起只有作为医药品被许可。

作为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相关物质的蛋氨酸于1979年、牛磺酸于2009年在日本被指定为饲料添加物。胱氨酸(2个半胱氨酸结合后的化合物)在欧盟被指定为以硫的补充为目的的饲料添加物,在日本,向猪的环境负荷降低型配合饲料的添加与蛋氨酸一起被许可。但是,对鸡的使用没有被许可。

在动物体内由蛋氨酸合成半胱氨酸,由半胱氨酸合成胱氨酸、牛磺酸。在营养学上的优点,半胱氨酸与胱氨酸认为是相同的。半胱氨酸的相关物质作为饲料添加物被利用,相对于此,并未利用半胱氨酸被认为是由于保存稳定性差、容易被光、氧氧化,不能得到目标效果。

乙酰基半胱氨酸作为半胱氨酸的稳定形式的衍生物,解决了此问题。此外,它是对动物而言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质,提高体内的谷胱甘肽浓度。乙酰基半胱氨酸除了被吸收而在各个器官发挥抗氧化作用以外,还在肝脏被脱乙酰基化而变为半胱氨酸,被纳入代谢途径,通过生物体合成而转化为谷胱甘肽。虽然半胱氨酸直接就是谷胱甘肽的原料,但是当通过口服半胱氨酸进入体内时立刻被氧化,难以成为谷胱甘肽的原料,因此认为通过口服乙酰基半胱氨酸也是有效的。谷胱甘肽也与乙酰基半胱氨酸同样地被列入“作为专用医药品被使用的成分本质(原材料)清单”,也被许可作为肥料而使用。过剩的半胱氨酸被代谢为牛磺酸而排出。

如果从蛋氨酸合成半胱氨酸,则能够考虑不需要给与半胱氨酸,其实不然。蛋氨酸的作为饲料添加物的用途是“饲料的营养成分其它的有效成分的补充”,是为了调节配合饲料中的氨基酸平衡而添加的,因此对给与有适宜量。进而,为了变为半胱氨酸,需要经过先变成对身体有害的同型半胱氨酸,然后转换为半胱氨酸的路径。在此期间消耗能量、养分。

即,摄取半胱氨酸比较安全且效率高。但是,半胱氨酸由于如上所述那样不稳定而在口服的情况下,对该目的不能发挥作用。事实上,在上述试验中给与添加了蛋氨酸(dl-蛋氨酸)的饲料,在该饲料中添加乙酰基半胱氨酸而得到了生产率(饲料转化率·育成率)改善的结果。

接下来,胱氨酸在欧盟被允许以补充硫成分为目的对全部的动物品种进行饲料添加。这与蛋氨酸是同样的目的。在日本,允许以环境负荷降低型配合饲料的官方标准对猪使用。此外,牛磺酸添加到饲料的目的,与蛋氨酸、胱氨酸同样。

然而,乙酰基半胱氨酸的作为饲料添加物的用途,是饲料安全法实施规则的“促进饲料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有效利用”。即,与蛋氨酸、胱氨酸、牛磺酸添加的目的不同。这明显地表现在添加量的不同。在标准的产卵鸡用基础饲料中蛋氨酸被添加0.2%左右,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标准添加量为0.0014%,相对于蛋氨酸为0.7%(143分之1)。

在肉用鸡基础饲料中,添加了育肥前期用0.25%、育肥后期用0.18%的蛋氨酸。平均值为0.215%,乙酰基半胱氨酸的平均添加量为0.00097%,相对于蛋氨酸的添加量为0.45%(222分之1)。

进而,虽然能够考虑可否口服不是饲料添加物而是作为在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的谷胱甘肽,但即使口服谷胱甘肽也通过消化过程分解,因此认为摄取前体物质乙酰基半胱氨酸有效。

如上,乙酰基半胱氨酸关于家禽(产卵鸡、肉用鸡)的生产率(饲料转化率·育成率)的改善得到了良好的结果,预期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进而,有助于鸡的健康,也确认了对人畜的安全性,因此将乙酰基半胱氨酸作为包含产卵鸡和肉用鸡的家禽类的饲料添加物而给与是合理的,被确认可以成为成长促进抗生素的代替品。

乙酰基半胱氨酸由于每日消耗,因此需要持续给与。乙酰基半胱氨酸的效果除提高上述之外,还期待对产卵鸡卵质的提高、对肉用鸡肉质的提高。消费者追求安全·安心的食材,有助于牲畜的健康的乙酰基半胱氨酸是有利于安全·安心的食材的生产的材料。

另外,在第1~第3试验中,使用乙酰基半胱氨酸作为被试验物质,但推测不只是乙酰基半胱氨酸,如果是选自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中的至少1种,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均为共通的。

乙酰基半胱氨酸在体内被吸收后,在肝脏被脱乙酰化而成为半胱氨酸,之后,通过与半胱氨酸同样的路径代谢。已确认半胱氨酸的前体物质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氧化型胱氨酸对全部动物种类的有效性,因此推测乙酰基半胱氨酸也对全部动物种类有效。在体内胱氨酸起作用时,被还原而成为半胱氨酸。

此外,在第1试验和第2试验中选定产卵鸡为试验对象动物,在第3试验中选定肉鸡为试验对象动物,但推测对鹌鹑、火鸡等其它的家禽类、牛、猪、羊等大型的动物也有改善饲料转化率的效果。其原因是,当观察牲畜所使用的动物用医药品、饲料添加物、维生素类等时,牛、猪、家禽类共通的动物用医药品、饲料添加物、维生素类等多。此外,也是因为关于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的机理、能够利用的营养素的种类和形态等,即使每个鸡种或每个畜种不同,利用被体内吸收的营养素而增加肌肉量、骨量也是共通的。即,肌肉由蛋白质构成,骨由钙、磷构成是与鸡种、畜种无关而是共通的,因此即使哪个部位的肌肉容易增加、某处脂肪容易积蓄之类有所不同,营养素在体内积蓄这样的基本原则是没有区别的。

此外,在第1~第3试验中,将乙酰基半胱氨酸每1kg体重一日1mg给与鸡,根据图3的试验数据显然可知,关于饲料转化率得到了充分高的效果,因此即使将乙酰基半胱氨酸的给与量降低至每1kg体重一日0.5mg左右,也可推测对饲料转化率的改善仍有效果。

此外,第1试验是在没有对作为试验对象动物的产卵鸡施加热应激的时期进行的,但推测如果给与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则即使在鸡舍内的气温超过27℃、对产卵鸡施加热应激的时期,也能够改善饲料转化率。

其原因如以下所述。即,确认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的效果的试验是没有对产卵鸡施加热应激的时期的试验,但如图3所示,在试验区中的死亡·淘汰数相对于在对照区中的死亡·淘汰数减少了20%,由此可见显然实施方式的饲料转化率改善剂、存活率改善剂、产卵鸡的产卵数改善剂提高了产卵鸡的应激耐性。在畜牧业,作为抗氧化物质的虾青素作为提高动物的热应激耐性物质而备受瞩目,半胱氨酸和半胱氨酸衍生物也是抗氧化物质,因此与虾青素同样地,很有可能提高动物的热应激耐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