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焙装置及其在芦笋复合茶制备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2137发布日期:2018-09-07 23:0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烘焙装置及其在芦笋复合茶制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但是由于目前传统的芦笋茶加工工艺的缺陷,导致芦笋茶加工处理时营养物质及活性物质极易受到破坏导致芦笋茶饮用价值明显下降。现有的芦笋茶口感单一很难获得大众人群的认可,极大的限制了芦笋茶的市场推广价值。同时传统芦笋茶一般只采用芦笋嫩茎制得,芦笋根、叶等废角料无法利用,造成原材料的过度浪费,以及严重的污染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焙装置,目的二在于提供所述烘焙装置在芦笋复合茶制备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一种芦笋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利用该烘焙装置制备芦笋复合茶成本低廉、工艺操作简单,原材料利用率高,品质好、口感更加丰富。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烘焙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氙灯光源系统、转动装置和氮气输出装置;所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为圆柱形罐体,其顶部设有密封盖;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罐体上设有出料口;罐体外表面设置有等距卡槽,所述卡槽中设置有可方便拆卸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为柔性基底上喷涂有5-20μm的tio2或zno纳米涂层;罐体底部设有齿轮;所述氙灯光源系统由氙灯光源、滤光器、灯源散热器和灯源稳压器组成;所述氙灯光源设置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侧方并可移动;所述转动装置由副齿轮、为副齿轮提供动力的电机和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器组成,所述副齿轮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底部的齿轮连接实现联动进而带动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的转动;所述氮气输出装置通过一进气管道向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内输入氮气。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与氮气输出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盖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顶端的通风口密闭连通以防止外界温度影响玻璃纤维烘焙罐内烘焙材料的烘焙;所述密封盖上还设置有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内部连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与进气管道独立设置;所述密封盖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之间设有第二推力滚针轴承以保证密封盖不随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的转动而转动。进一步的,所述氙灯光源的功率为150-300w、光输出功率为10-50w、色温为800-2000k和波长输出参数为200-800nm。进一步的,所述氮气输出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氮气温度恒定控制的气体温度控制器和用于控制进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内氮气气流大小的气流调节开关。进一步的,在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内部且位于排气管的下方设置用于氮气导流的导流板。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固定连接,齿轮下方设有承重板,承重板与齿轮之间设有第一推力滚针轴承。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管外部设有固定支架;密封盖的一侧与固定支架铰接,另一侧与固定支架卡接,从而实现密封盖的拆卸和安装。本发明还请求保护利用上述烘焙装置制备芦笋复合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采回的新鲜芦笋根、嫩茎、叶清洗、分选、摊青;步骤二、将摊青后的芦笋根、叶切成等距小段,嫩茎留用顶尖待用;步骤三、将芦笋根、叶、嫩茎分别进行传统杀青处理待用;步骤四、将杀青后的芦笋根、叶、嫩茎分别放入权利要求1-6任意一种所述的烘焙装置中进行烘焙处理,分别获得烘焙芦笋根、烘焙叶和烘焙嫩茎;步骤五、将烘焙芦笋根粉碎并用100-120目筛网过筛,得芦笋根粉末;将烘焙叶粉碎并用100-120目筛网过筛,得叶粉末;步骤六、将步骤五所得的芦笋根粉末和叶粉末混合并制粒处理获得初级茶粒;步骤七、将步骤六所得的初级茶粒用蜂蜜包裹处理,再用柠檬干粉对包裹蜂蜜的初级茶粒再次包裹,自然晾干,得芦笋茶粒;步骤八、将步骤七所得的芦笋茶粒及步骤四所得的烘焙嫩茎分别装袋获得芦笋复合茶。进一步的,将杀青后的芦笋根、叶、嫩茎分别进行步骤四所述烘焙处理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启动氙灯光源系统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根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和转动装置;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30-50min完成第一次烘焙;再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5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冷却至常温取出,得烘焙芦笋根;启动氙灯光源系统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叶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和转动装置;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2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40-60min完成第一次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间隔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0-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2-5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冷却至常温取出,得烘焙叶;启动氙灯光源系统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嫩茎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和转动装置;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2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60-80min完成第一次烘焙;再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0-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冷却至常温取出,得烘焙嫩茎。进一步的,所述芦笋复合茶中按照重量份由10-20份芦笋根、20-30份芦笋叶、芦笋嫩茎50-60份、蜂蜜5-10份、柠檬干粉10-15份组成。有益效果:1、芦笋根、嫩茎、叶的综合利用提升原材料的利用率和经济价值。2、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上设置有调节带,根据烘焙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实时匹配。3、调节带为柔性基底上喷涂有5-20μm的tio2或zno纳米涂层,利用tio2或zno纳米涂层纳米效应,可对氙灯灯源照射的光强度进行改造发生红移,使得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中原材料获得更加均匀柔和的辐射,减少芦笋原材料中营养物质及活性物质被高温或高强度辐射破坏。4、芦笋茶颗粒分别包裹蜂蜜、柠檬干粉,提升芦笋茶口感同时,可以增强芦笋茶的抗氧化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一种芦笋复合茶制备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结构剖面a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结构剖面结构b放大图;图中:1、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1、卡槽;2、齿轮;3、副齿轮;4、电机;5、氙灯光源系统;6、氮气输出装置;61、进气管道;62、密封盖;63、排气管;64、出料口;65、导流板;7、承重板;71、第一推力滚针轴承;72、第二推力滚针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一种烘焙装置如图2-5所示,一种烘焙装置,所述烘焙装置由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氙灯光源系统5、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组成。所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为圆柱形罐体,其侧面底部设置有出料口64,罐体外表面设置有等距卡槽11,所述卡槽11中设置有可方便拆卸的调节带,所述调节带为柔性基底上喷涂有5-20μm的tio2或zno纳米涂层。罐体底部设有齿轮2。通过更换不同调节带,实现纳米涂层的改变,纳米涂层厚度的不同直接影响纳米涂层的光学性能。利用不同厚度tio2或zno纳米涂层特殊的纳米效应,可实现对照射光的强度和光传输路径进行改造,导致氙灯光源照射穿过调节带进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的光辐射发生红移、辐射更加分散,使得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芦笋原材料实现更加均匀、柔和的烘焙和杀菌处理。所述氙灯光源系统5由功率为150-300w、光输出功率为10-50w、色温为800-2000k、波长输出参数为200-800nm的氙灯光源,滤光器,灯源散热器,灯源稳压器组成;所述氙灯光源设置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侧方并可移动。所述氮气输出装置6通过一进气管道61向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输入氮气,所述进气管道61的一端与氮气输出装置6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盖62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顶端的通风口密闭连通以防止外界温度影响玻璃纤维烘焙罐内烘焙材料的烘焙;所述氮气输出装置6还包括气体温度控制器及气流调节开关。所述氮气输出装置是用于对烘焙罐中输入氮气并对氮气流量的控制,输入氮气的主要目的是排除烘焙罐中水汽以及使得烘焙罐中加工复合茶受热更均匀。气体温度控制器主要用于实现氮气温度的恒定控制,气流调节开关用于氮气进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气流大小的控制。同时氮气输出装置6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通风口一端密闭设置防止外界高温进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导致芦笋原材料有益物质的破坏。所述转动装置由电机4、电机控制器、副齿轮3组成,所述转动装置通过副齿轮3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底部的齿轮2连接实现联动。齿轮2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固定连接,齿轮2下方设有承重板7,承重板7与齿轮2之间设有第一推力滚针轴承71,电机4固定在承重板7上,密封盖62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之间也设有第二推力滚针轴承72,保证密封盖62不随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转动,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外部设支架,用支架支撑密封盖62,密封盖62左部用铰接,右部用卡接,密封盖62可打开用于向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填料。进气管道61用软管,保证密封盖62可翻转,同时密封盖62可轻松拆卸、安装实现投料方便。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排气管63,所述排气管63与进气管道61之间独立设置,在所述排气管63下方设置有导流板65,用于氮气的导流,有利于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水汽的充分排出,所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一侧设置的出料口64用于芦笋复合茶的出料。使用时,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打开密封盖62,将待烘焙材料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关闭密封盖62;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和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调整光源参数进行烘焙,烘焙完毕,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并冷却至常温时取出。实施例2一种芦笋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进行芦笋复合茶的制备,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步骤一、采回的新鲜芦笋根、嫩茎、叶清洗、分选、摊青;将摊青后的芦笋根、叶切成等距小段,嫩茎留用顶尖1cm待用;将芦笋根、叶、嫩茎分别进行传统杀青处理待用;步骤二、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根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30-5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5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叶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40-6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间隔卡槽11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2-5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嫩茎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11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60-8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根据芦笋原材料水分及有益物质含量的不同,在烘焙过程中对调节带的设置和烘焙时间的不同控制,实现烘焙时间、效果、有益物质保护的平衡处理;步骤三、将烘焙处理后的芦笋根、叶粉碎并用100-12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四、将芦笋根及叶粉末按照一定重量份混合并制粒处理获得芦笋茶粒;步骤五、将芦笋茶粒用蜂蜜包裹处理待用,将干柠檬片粉碎并用50-8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六、按照一定重量份用柠檬干粉对包裹蜂蜜的芦笋茶粒再次包裹,自然晾干待用;步骤七、将芦笋茶粒及嫩茎分别装袋获得芦笋复合茶。上述制备芦笋复合茶过程中所用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份芦笋根、20份芦笋叶、芦笋嫩茎50份、蜂蜜5份和柠檬干粉10份。本发明利用蜂蜜、柠檬干粉与芦笋茶颗粒的特殊结合,不但丰富芦笋茶的口感,使其适合更多人的口味要求,同时蜂蜜及柠檬干粉的包裹可以提升芦笋茶的抗氧化能力,极大提高芦笋茶的品质。实施例3一种芦笋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进行芦笋复合茶的制备,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步骤一、采回的新鲜芦笋根、嫩茎、叶清洗、分选、摊青;将摊青后的芦笋根、叶切成等距小段,嫩茎留用顶尖3cm待用;将芦笋根、叶、嫩茎分别进行传统杀青处理待用。步骤二、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根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30-5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5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叶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8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40-6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间隔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2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2-5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嫩茎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8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60-8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11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2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步骤三、将烘焙处理后的芦笋根、叶粉碎并用100-12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四、将芦笋根及叶粉末按照一定重量份混合并制粒处理获得芦笋茶粒;步骤五、将芦笋茶粒用蜂蜜包裹处理待用,将干柠檬片粉碎并用50-8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六、按照一定重量份用柠檬干粉对包裹蜂蜜的芦笋茶粒再次包裹,自然晾干待用;步骤七、将芦笋茶粒及嫩茎分别装袋获得芦笋复合茶。上述制备芦笋复合茶过程中所用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5份芦笋根、25份芦笋叶、芦笋嫩茎55份、蜂蜜8份和柠檬干粉12份。实施例4一种芦笋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所述烘焙装置进行芦笋复合茶的制备,如图1所示,步骤如下:步骤一、采回的新鲜芦笋根、嫩茎、叶清洗、分选、摊青;将摊青后的芦笋根、叶切成等距小段,嫩茎留用顶尖5cm待用;将芦笋根、叶、嫩茎分别进行传统杀青处理待用。步骤二、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根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30-5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5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叶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2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40-6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间隔卡槽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2-5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启动氙灯光源系统5使其灯源预热稳定,将芦笋嫩茎段放入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中,启动氮气输出装置6、转动装置,实现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内氮气的接入以及匀速转动;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中11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20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800k烘焙60-80min完成第一阶段烘焙;将透明玻璃纤维烘焙罐1所有卡槽11中设置tio2或zno纳米涂层厚度为15μm的调节带,将灯源色温调节至1000k烘焙5-10min完成第二次烘焙,关闭氙灯光源系统5冷却至常温取出待用。步骤三、将烘焙处理后的芦笋根、叶粉碎并用100-12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四、将芦笋根及叶粉末按照一定重量份混合并制粒处理获得芦笋茶粒;步骤五、将芦笋茶粒用蜂蜜包裹处理待用,将干柠檬片粉碎并用50-80目筛网进行筛选待用;步骤六、按照一定重量份用柠檬干粉对包裹蜂蜜的芦笋茶粒再次包裹,自然晾干待用;步骤七、将芦笋茶粒及嫩茎分别装袋获得芦笋复合茶。上述制备芦笋复合茶过程中所用组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20份芦笋根、30份芦笋叶、芦笋嫩茎60份、蜂蜜10份和柠檬干粉15份。对上述实施例2-4制备的芦笋复合茶进行评价。1、黄酮含量表1:黄酮含量对比重量(g)芦笋材料样品名黄酮含量(%)50嫩茎传统工艺制备的嫩茎芦笋茶7.8650嫩茎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嫩茎芦笋茶8.9350嫩茎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嫩茎芦笋茶8.9750嫩茎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嫩茎芦笋茶8.95从表1对比检测结果来看,本发明利用特制的烘焙装置处理的嫩茎芦笋茶较现有处理工艺获得嫩茎芦笋茶黄酮含量有所提高。2、感官评价表2:芦笋复合茶感官评价表从表2可以看出,柠檬干粉含量对芦笋复合茶的口感和汤液清亮程度有较大影响,因此合理使用柠檬干粉的用量,既可以改善芦笋茶苦涩的口感,又不会影响芦笋茶汤液的清亮程度,使其口感和观感得到平衡。上述芦笋复合茶的泡制方法为:将包裹蜂蜜、柠檬干粉的芦笋颗粒茶包放入80-100℃开水中浸泡10-15min取出,待水温降至80℃以下,将芦笋嫩茎茶包放入浸泡5-10min取出获得清爽浓厚的芦笋茶,芦笋复合茶可循环浸泡3-5次;无糖芦笋茶的获得:将包裹蜂蜜、柠檬干粉的芦笋颗粒茶包放入80-100℃开水中浸泡10-15min取出,反复循环1-3次获得无糖芦笋颗粒茶包,后续泡制方法和以上正常泡制方法相同。本发明提供的芦笋复合茶泡制方法可以获得口感、有益物质更加丰富的芦笋茶,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要求,可以灵活去除芦笋茶中的有糖物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