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及其摊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31414发布日期:2018-09-04 20:55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粮食摊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及其摊晒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国每年生产和出口的粮食农作物不计其数。在粮食收割之后,需要进行粮食的暴晒或者烘干,其中暴晒是一个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的节能方法,但是在暴晒粮食的过程中,粮食的摊晒速度能够直接影响到粮食的摊晒效率,粮食在摊晒以后形成的不同的形状,也会直接影响到粮食的受光面积,影响到粮食摊晒的时间长短。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及其摊晒方法,能够在粮食摊晒过程中去除其中的杂质,而且对粮食进行整形,形成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增大粮食的受光面积,缩短粮食摊晒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粮食摊晒效率。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包括三脚架和粮食暂存分流装置,所述三脚架的三个脚部均设置有滚轮,所述粮食暂存分流装置固定设置在三脚架上;所述粮食暂存分流装置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暂存上料口和粮食分流箱,所述暂存上料口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状结构,所述粮食分流箱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箱体和关于第一箱体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与两个第二箱体、其中一个第二箱体与其相近的粮食分流箱的一个侧箱壁、另一个第二箱体与其相近的粮食分流箱的另一个侧箱壁均构成粮食分流整形通道;暂存上料口内暂存的粮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粮食分流整形通道的分流和整形,形成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

进一步的,所述粮食分流整形通道包括从上到下相互连通的第一分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筛选除杂通道、积存通道和整形通道;所述第一分流通道从粮食进入端至粮食输出端呈逐渐收窄状;所述第二分流通道为竖直截面呈矩形的直流通道;所述筛选除杂通道也为竖直截面呈矩形的直流通道,且筛选除杂通道的竖直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分流通道的竖直截面的宽度;所述积存通道从粮食进入端至粮食输出端逐渐收窄状;所述整形通道的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整形通道在粮食摊晒装置移动方向的两侧均为敞开状态。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箱体位于筛选除杂通道的侧面均开设有杂质进口,同一所述第二箱体的两个所述杂质进口的上边缘向第二箱体的内部中心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两个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相互连接构成v型挡板结构,所述v型挡板结构将第二箱体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与第二箱体的内底面设置有竖直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将下箱体分割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杂质收集仓,所述杂质收集仓通过杂质进口与筛选除杂通道连通,且每个杂质收集仓的仓壁均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的门面为网状结构构成;

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粮食分流箱的两个侧箱壁上均设置有吹风装置,所述吹风装置的吹风方向朝向杂质进口,且第一箱体的箱壁上设置有通风窗。

进一步的,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与杂质进口的下边缘平齐,或者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低于所述杂质进口的下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两个第二箱体上均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部伸入暂存上料口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驱动连接的驱动杆、若干搅拌叶和搅拌条,若干所述搅拌叶在驱动杆周围轴向分布,所述搅拌条的与驱动杆的上端连接,且搅拌条为波峰状。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呈竖直状态的矩形状,且搅拌叶靠近第一箱体的顶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靠近第二箱体的顶部设置。

一种粮食摊晒装置的摊晒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开启吹风装置,随后工作者将粮食倒入暂存上料口中;

步骤二:开启电机,驱动搅拌叶和搅拌条进行转动搅拌;

步骤三:工作者背对粮食暂存分流装置站立,双手握住三脚架的手柄,然后缓慢前进,进行粮食的摊晒;

步骤四:工作者定时打开仓门,将杂质收集仓内的杂质清理出去。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及其摊晒方法,有益效果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除杂功能,能够在粮食摊晒过程中去除其中的杂质,并进行杂质收集,提高了粮食摊晒装置的功能性;

(2)在粮食摊晒过程中对粮食进行整形,形成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增大粮食的受光面积,缩短粮食摊晒的时间;

(3)多个粮食分流整形通道同时进行粮食的分流和整形,大大提高了粮食摊晒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粮食摊晒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粮食摊晒装置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附图3为粮食摊晒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4为附图3中的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附图5为粮食摊晒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6为粮食暂存分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一种粮食摊晒装置,包括三脚架1和粮食暂存分流装置,所述三脚架1的三个脚部均设置有滚轮15,所述粮食暂存分流装置固定设置在三脚架1上;所述粮食暂存分流装置包括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暂存上料口2和粮食分流箱3,所述暂存上料口2为上大下小的棱台状结构,所述粮食分流箱3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箱体9和关于第一箱体9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箱体10,所述第一箱体9与两个第二箱体10、其中一个第二箱体10与其相近的粮食分流箱3的一个侧箱壁31、另一个第二箱体10与其相近的粮食分流箱3的另一个侧箱壁31均构成粮食分流整形通道14;暂存上料口2内暂存的粮食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粮食分流整形通道14的分流和整形,形成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粮食摊晒装置能够移动,暂存上料口2中存放有粮食,在粮食摊晒装置移动过程中,粮食通过多个粮食分流整形通道14分流,提高了粮食的分流效率,随后进行整形,形成的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增大了粮食的受光面积,缩短粮食摊晒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粮食摊晒效率。

所述粮食分流整形通道14包括从上到下相互连通的第一分流通道141、第二分流通道142、筛选除杂通道143、积存通道144和整形通道145;所述第一分流通道141从粮食进入端至粮食输出端呈逐渐收窄状,便于粮食从暂存上料口2中进入第一分流通道141,避免形成堵塞;所述第二分流通道142为竖直截面呈矩形的直流通道,第二分流通道142与第一分流通道141是相互配合的,粮食通过第一分流通道141后能够更容易进入第二分流通道142,保证粮食不会在第一分流通道141与第二分流通道142的连接处形成积压、堵塞;所述筛选除杂通道143也为竖直截面呈矩形的直流通道,且筛选除杂通道143的竖直截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分流通道142的竖直截面的宽度,使粮食更容易从第二分流通道142进入筛选除杂通道143,而且保证粮食在筛选除杂通道143中处于自由下落状态,便于对处于自由下落的粮食进行除杂;所述积存通道144从粮食进入端至粮食输出端逐渐收窄状,积存通道144对除杂后的粮食进行积存收集,便于粮食有序进入整形通道145进行整形;所述整形通道145的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整形通道145在粮食摊晒装置移动方向的两侧均为敞开状态,通过整形通道145的整形后,就会形成竖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粮食驼峰,增大粮食的受光面积。

两个所述第二箱体10位于筛选除杂通道143的侧面均开设有杂质进口15,同一所述第二箱体10的两个所述杂质进口15的上边缘向第二箱体10的内部中心倾斜设置有两个第一挡板11,第一挡板11起到挡风作用,从而改变风向,两个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下端相互连接构成v型挡板结构,所述v型挡板结构将第二箱体10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上箱体和下箱体;连接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与第二箱体10的内底面设置有竖直的第二挡板12,所述第二挡板12将下箱体分割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杂质收集仓13,杂质收集仓13用来收集杂质,所述杂质收集仓13通过杂质进口15与筛选除杂通道143连通,且每个杂质收集仓13的仓壁均设置有仓门4,所述仓门4的门面为网状结构构成,设置仓门4一方面便于将杂质收集仓13中的杂质取出,另一方面形成导通的风流通道,风从仓门4吹出,杂质在仓门4阻挡下被收集至杂质收集仓13中。

所述第一箱体9以及粮食分流箱3的两个侧箱壁31上均设置有吹风装置6,吹风装置6提供风,去除粮食中的杂质,所述吹风装置6的吹风方向朝向杂质进口15,且第一箱体9的箱壁上设置有通风窗5。

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与杂质进口15的下边缘平齐,或者所述v型挡板结构的最下端低于所述杂质进口15的下边缘,保证吹风装置6吹出的风夹杂着杂质顺利向杂质收集仓13的底部进发,避免风受阻形成涡旋或者回吹,提高除杂效率和质量。

所述第一箱体9和两个第二箱体10上均设置有搅拌装置7,所述搅拌装置7的搅拌部伸入暂存上料口2中;所述搅拌装置7包括电机71、与电机7驱动连接的驱动杆72、若干搅拌叶73和搅拌条74,若干所述搅拌叶73在驱动杆72周围轴向分布,所述搅拌条74的与驱动杆72的上端连接,且搅拌条74为波峰状,在电机71启动下,搅拌叶73和搅拌条74对暂存上料口2中的粮食进行搅拌,防止堵塞。

所述搅拌叶73呈竖直状态的矩形状,且搅拌叶73靠近第一箱体9的顶部设置。

所述搅拌叶73靠近第二箱体10的顶部设置,当暂存上料口2中的粮食快要分流完全时,第一箱体9和第二箱体10的顶部可能会积存部分粮食,这时,转动状态下的搅拌叶73就能够将积存的部分粮食扫落,避免粮食分流不完全。

一种粮食摊晒装置的摊晒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开启吹风装置6,随后工作者将粮食倒入暂存上料口2中;

步骤二:开启电机71,驱动搅拌叶73和搅拌条74进行转动搅拌;

步骤三:工作者背对粮食暂存分流装置站立,双手握住三脚架1的手柄8,然后缓慢前进,进行粮食的摊晒;

步骤四:工作者定时打开仓门4,将杂质收集仓13内的杂质清理出去。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