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6394发布日期:2018-11-14 01:1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及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饮品,三皇五帝时代的神农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传,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中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中国人对茶饮的方式多种多样,茶叶的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养生茶,是以茶为主要原料,根据时令或体质等特殊因素,配合不同食材或药材制作的茶饮品,以饮茶的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各样的保健茶品种繁多,功能单一效果不怎么理想,尤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原有茶类产品的质量及营养和口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所需要求;长期以来,人们渴望期待能有一种利用纯天然植物通过科学工艺提成后添加到饮用茶里面,使茶既有较好的保健价值又具有一定的饮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选用的五种组份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优质茶,经科学配伍之后,能够优势互补,其营养更丰富;由上述五种组份合理搭配制成的养生茶,不仅营养均衡,而且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健胃益脾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山药1-10%、大麦30-60%、高良姜20-40、陈皮1-10%、山楂20-40%。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山药4%、大麦44%、高良姜18%、陈皮4%、山楂30%。

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称量:按配方精确称量各原材料;

步骤2、原料处理:包括山楂去皮和去核,大麦炒制,山药、高良姜陈皮浸汁;

步骤3、原料混合粉碎: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各组分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粉碎,并干燥处理;

步骤4、紫外杀菌: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混合物置于紫外线灭菌室中进行灭菌处理;

步骤5、包装入库:使用包装袋将产品包装并将包装袋内的空气抽尽后冲入二氧化碳或氮气。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原料处理过程中山楂去皮和去核包括如下子步骤:

s011、取称量好的山楂,去除果核和果皮,留下果肉;

s012、将得到的果肉切片晒干;将得到的果核和果皮晒干磨粉;

s013、用3-8倍重量的40-60℃水搅拌浸泡果核和果皮磨粉10-15小时;

s014、离心,取上清液真空浓缩至30-50%,将获得的浓缩液冷冻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原料处理过程中大麦炒制包括取称量好的大麦放入锅中炒熟。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原料处理过程中高良姜陈皮浸汁包括如下步骤;

s021、取称量好山药,洗净削掉外皮皮得到山药皮和山药肉,将得到的山药皮切丝,保证山药皮切丝的端面尺寸介于0.2mm*0.2mm-1.0mm*1.0mm;取高良姜切成薄片,保证薄片厚度为0.1-1mm;取陈皮切丝,保证陈皮切丝的端面尺寸介于0.2mm*0.2mm-1.0mm*1.0mm;

s022、使用5-10倍高良姜和陈皮重量的水浸泡0.5-1小时后,取出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倒掉浸泡水;

s023、将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放入敞口锅中,加入3-5倍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得到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以及煎煮液;

其中,煎煮过程中不断添加水保证水的重量不低于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重量和的3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原料混合粉碎包括如下子步骤:

s031、将获得的煎煮液和浓缩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s032、将煎煮后的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山药肉,山楂果肉以及大麦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s033、将得到的混合液喷洒在混合物表面,并在温度为40-60℃,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浸润4-8小时;浸润后干燥至半干搅拌均匀;

s034、将半干的混合物粉碎成颗粒状后干燥。

本发明选用以下五种组份;

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中华本草》收载的草药,药用来源为薯蓣科植物山药干燥根茎。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山药肉质细嫩,含有极丰富的营养保健物质。《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日华子本草》说其“助五脏、活筋骨、长志安神、主治泄精健忘”;《本草纲目》认为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瘫涎、润毛皮”。

大麦,别名牟麦、饭麦、赤膊麦,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禾本;大麦味甘、咸,性良,具有益气和胃、除虚烦等功效。大麦胚芽中大量的维生素b1与消化酶,对幼儿、老人、维生素b:的缺乏者均有很好的功效,还能提神醒脑、消除脑部的疲劳。大麦中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肠胃的蠕动,达到通便的作用,并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调燮类编》:大麦性平凉,助胃气,为面胜小麦,而无燥热。《本草纲目》:大麦芽消化一切米面果食积;《本草经疏》:大麦,功用与小麦相似,而其性更平凉滑腻,故人以之佐粳米同食。或歉岁全食之,而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

高良姜,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本草汇言》: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要药也。其味辛,性热,归经归脾、胃经。温胃止呕,散寒止痛。《本草纲目》: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本草求真》:良姜,同姜、附则能入胃散寒;同香附则能除寒祛郁。若伤暑泄泻,实热腹痛切忌。此虽与干姜性同,但干姜经炮经制,则能以去内寒,此则辛散之极,故能以辟外寒之气也。

陈皮,土名叫“银丹草”,为唇形科植物;全草入药,辛,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陈皮》:“陈皮,人多栽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形长而头圆,及长则尖。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入药以苏产为胜。”。《纲目》:陈皮,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抑制体内癌细胞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选用的五种组份经科学配伍之后,其优势互补,营养更丰富;由上述五种组份合理搭配制成的养生茶,不仅营养均衡,而且疗效显著,有很好的健胃益脾的作用。

2、本发明选用的五种组份经科学配伍之后,口感良好且口感丰富,饮用后有清利咽喉的功效。

3、本发明所用的山楂、山药、大麦具有开胃、消食化滞的功效;高良姜和陈皮搭配后具有极佳的消风散热功效;本发明中的大麦和山楂搭配有很好的降血脂、血压、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的功效;山楂与陈皮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4、本发明通过对山药、高良姜陈皮浸汁,将山药皮、高良姜和陈皮浸泡煎煮得到煎煮液,充分的对山药、高良姜和陈皮进行养分提取。

5、本发明通过合理的工艺对各组份以及组份混合物进行加工,在不丧失各组分营养的前提下,加工后各物料混合均匀,宜于长期存放而不变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山药4%、大麦44%、高良姜18%、陈皮4%、山楂30%。

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原料称量:按配方精确称量山药0.4kg,大麦4.4kg,高良姜1.8kg,陈皮0.4kg和山楂3kg;

步骤2、原料处理:包括山楂去皮和去核,大麦炒制,山药、高良姜陈皮浸汁;

其中,山楂去皮和去核包括如下子步骤:

s011、取称量好的山楂,去除果核和果皮,留下果肉;

s012、将得到的果肉切片晒干;将得到的果核和果皮晒干磨粉;

s013、用3-8倍重量的40-60℃水搅拌浸泡果核和果皮磨粉10-15小时;

s014、离心,取上清液真空浓缩至30-50%,将获得的浓缩液冷冻备用;

其中,大麦炒制包括取称量好的大麦放入锅中炒熟冷却;

其中,山药、高良姜陈皮浸汁包括如下子步骤

s021、取称量好山药,洗净削掉外皮皮得到山药皮和山药肉,将得到的山药皮切丝,保证山药皮切丝的端面尺寸介于0.2mm*0.2mm-1.0mm*1.0mm;取高良姜切成薄片,保证薄片厚度为0.1-1mm;取陈皮切丝,保证陈皮切丝的端面尺寸介于0.2mm*0.2mm-1.0mm*1.0mm;

s022、使用5-10倍高良姜和陈皮重量的水浸泡0.5-1小时后,取出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倒掉浸泡水;

s023、将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放入敞口锅中,加入3-5倍的水,煎煮1-2小时;过滤得到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以及煎煮液;

其中,煎煮过程中不断添加水保证水的重量不低于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重量和的3倍。

步骤3、原料混合粉碎: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各组分原材料混合均匀后粉碎,并干燥处理;

其中,原料混合粉碎包括如下子步骤:

s031、将获得的煎煮液和浓缩液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s032、将煎煮后的山药皮切丝、高良姜薄片和陈皮切丝,山药肉,山楂果肉以及大麦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s033、将得到的混合液喷洒在混合物表面,并在温度为40-60℃,湿度为60-70%的环境中浸润4-8小时;浸润后干燥至半干搅拌均匀;

s034、将半干的混合物粉碎成颗粒状后干燥。

步骤4、紫外杀菌:将步骤3中的原料粉碎混合物置于紫外线灭菌室中进行灭菌处理25分钟;

步骤5、包装入库:使用包装袋将产品包装并将包装袋内的空气抽尽后冲入二氧化碳或氮气。

实施例2

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山药4%、大麦40%、高良姜18%、陈皮4%、山楂30%、白萝卜4%。

该制备工艺中包括对白萝卜洗净去皮,用3.5-7.5%的食盐水腌制5-10小时后,取出用清水清洗,沥干切丝晒干后粉碎后进行步骤3、原料混合粉碎及后续步骤;其余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健胃益脾养生茶按重量百分比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山药4%、大麦40%、高良姜18%、陈皮4%、山楂20、桑葚10%和刀豆4%。

该制备工艺中包括对桑葚和刀豆处理;

其中,桑葚处理包括洗净桑葚并榨汁,并将桑葚榨汁与煎煮液和浓缩液搅拌混合均匀;

其中,刀豆处理包括将刀豆去皮后晒干,用食盐水浸泡后炒熟,并将刀豆切丝晒干后粉碎;

其余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

产品包装与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产品是以袋泡茶的包装方式,每盒60g(15包),每小包4g,小包为pet塑装,饮用前将包装撕开排出气体后将茶叶放入杯中,再倒入250ml沸水,浸泡5-10分钟,摇匀即可饮用,方便又快捷。如加入水壶中,以此类推。

临床应用:

本发明经两组临床验证,其中一组为治疗组食用本发明,每天食用本发明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另一组对照组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每组选择门诊病人100例,其中男30例,女70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5岁,每天使用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临床表现为胸闷、胃胀气、脘腹疼痛、胸痹胁痛,表1为服用一个疗程后的对照数据:

表1服用前后两组疗程比较

根据上表所述数据分析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从而可看出本发明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显著的疗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