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哈密瓜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0095发布日期:2018-10-26 17:29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哈密瓜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哈密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很多含糖量较高、网纹全、风味好的残果以及很多不易冷藏不易储存鲜销困难的商品瓜造成产业的经济价值下降,其次加工产品多是传统的高糖瓜脯、瓜酱类产品,加工技术滞后,极易造成其芳香物质的降解产生南瓜样异味,口感欠佳,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加快提高上市哈密瓜的商品性,急需增加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加工产品。

为增加哈密瓜的种类、提高新疆瓜农的种植积极性和经济收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的低能量、高营养、纯天然的消费需求,甜瓜进行制粉加工,解决次瓜的出路势在必行。哈密瓜粉能应用到食品加工的许多领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及形成系列化产品,产品可用于加工哈密瓜果泥、果酱、糖果制品、糕点等一系列哈密瓜风味的食品中;如在面包制品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哈密瓜粉,可改善面包制品的营养与产品质构,还能增加面包制品的色香味,将哈密瓜粉添加到牛乳中加工成哈密瓜酸乳、在糖果糕点制品中加入哈密瓜粉可减少或避免添加剂如香精的使用,提高营养价值;还可对粗粉碎的哈密瓜粉进行超微粉碎,获得更加细腻的哈密瓜粉应用更加广泛,例如作为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吸收。因此纯天然哈密瓜粉的开发和利用拥有广泛的市场与开发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哈密瓜粉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哈密瓜残果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哈密瓜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哈密瓜残果清洗干净,剖开去籽,得到预处理果实;

将所述预处理果实制成果浆,将所述果浆榨汁,得到哈密瓜榨汁;

对所述哈密瓜榨汁进行过滤、澄清,得到预干燥汁液;

对所述预干燥汁液进行干燥,得到哈密瓜粗粉;

对所述哈密瓜粗粉进行粉碎、过筛,得到哈密瓜粉。

作为优选,所述哈密瓜为西州密21号、西州密25号、黄醉仙或酸甜瓜。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真空冷冻干燥,具体干燥过程为:将所述预干燥汁液进行预冻结,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其中,所述预冻结的温度为-40℃,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升华干燥时间为40h,解析干燥温度为40℃,真空度维持在10-30pa,所述预干燥汁液的冻干时间为24h。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具体干燥过程为:所述预干燥汁液依次在温度为30℃、35℃、40℃及45℃下干燥,真空度为50pa。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微波干燥,具体干燥过程为:所述预干燥汁液依次在功率依次为180w、360w、540w及720w下干燥。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为热风干燥,具体干燥过程为:所述预干燥汁液依次在温度为30℃、35℃、40℃及45℃下干燥,干燥时间在30min内重量恒定。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哈密瓜粉,其是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4种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制粉工艺研究,对哈密瓜粉的加工工艺进行比较和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到哈密瓜粉加工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提高了哈密瓜残果以及很多不易冷藏不易储存鲜销困难的商品瓜的利用率,对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对促进哈密瓜产业化的发展,提高瓜农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干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以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下述说明中的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以下实施例均采用西州密21号、西州密25号、黄醉仙和酸甜瓜为原料制备哈密瓜粉。

实施例1

将哈密瓜残果清洗干净,剖开去籽,得到预处理果实;将上述预处理果实制成果浆,将上述果浆榨汁,得到哈密瓜榨汁;对上述哈密瓜榨汁进行过滤、澄清,得到预干燥汁液;对上述预干燥汁液平铺于真空冷冻干燥箱内(采用dzf-6020真空冷冻干燥箱,购于上海圣科仪器);干燥条件:预冻温度-40℃,真空冷冻干燥的升华干燥时间40h、解析干燥温度40℃、真空度维持在10~30pa,得到哈密瓜粗粉;对上述哈密瓜粗粉进行粉碎(dft-200粉碎机)、过筛,得到哈密瓜粉。

实施例2

将哈密瓜残果清洗干净,剖开去籽,得到预处理果实;将上述预处理果实制成果浆,将上述果浆榨汁,得到哈密瓜榨汁;对上述哈密瓜榨汁进行过滤、澄清,得到预干燥汁液;对上述预干燥汁液平铺于真空干燥箱内(采用dzf-6050ab真空干燥箱,购于力辰科技),依次设定干燥温度为30℃、35℃、40℃及45℃,真空度50pa,得到哈密瓜粗粉;对上述哈密瓜粗粉进行粉碎(dft-200粉碎机)、过筛,得到哈密瓜粉。

实施例3

将哈密瓜残果清洗干净,剖开去籽,得到预处理果实;将上述预处理果实制成果浆,将上述果浆榨汁,得到哈密瓜榨汁;对上述哈密瓜榨汁进行过滤、澄清,得到预干燥汁液;对上述预干燥汁液平铺于微波干燥箱内(采用em-l520p微波炉,购于sanyo/三洋),依次设定干燥功率为180w、360w、540w及720w,得到哈密瓜粗粉;对上述哈密瓜粗粉进行粉碎(dft-200粉碎机)、过筛,得到哈密瓜粉。

实施例4

将哈密瓜残果清洗干净,剖开去籽,得到预处理果实;将上述预处理果实制成果浆,将上述果浆榨汁,得到哈密瓜榨汁;对上述哈密瓜榨汁进行过滤、澄清,得到预干燥汁液;对上述预干燥汁液平铺于热风干燥箱内(采用电热鼓风干燥箱,购于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依次设定干燥温度为30℃、35℃、40℃及45℃,得到哈密瓜粗粉;对上述哈密瓜粗粉进行粉碎(dft-200粉碎机)、过筛,得到哈密瓜粉。

上述每个实施例均采用西州密21号、西州密25号、黄醉仙和酸甜瓜为原料制备哈密瓜粉,即每个实施例均制备了西州密21号-哈密瓜粉、西州密25号-哈密瓜粉、黄醉仙-哈密瓜粉和酸甜瓜-哈密瓜粉,4个实施例共制备了16种哈密瓜粉。

对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4制得的16种哈密瓜粉进行理化测定;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利用日本生产的kba100r型无损伤测糖仪测定,用wyt-ш手持折光仪测定(单位为%);

颜色变化:采用深圳金准仪器公司的jz-300通用色差计测定;

含水率的测定采用称重法测定,含水率(重量%)=(初始重量-烘干后重量)/烘干后重量×100%;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法,单位mg/100gfw;

总糖含量采用蒽酮试剂法测定,以质量分数(%)表示;

复水品质的分析复水品质主要包括复水时间、复水比和复水后的口感。复水比=mb/ma。

本发明对四种干燥工艺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优工艺参数,具体如下:

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哈密瓜残果→果浆→压榨、过滤、澄清→汁液→装盘→预冻结(预冻温度-40℃)→真空冷冻干燥(升华干燥时间40h、解析干燥温度40℃、真空度维持在10~30pa)→粉碎→过筛→包装→成品→品质评价。

真空干燥方法:哈密瓜残果→果浆→压榨、过滤、澄清→汁液→装盘→真空干燥(干燥温度30,35,40,45℃、真空度50pa)→粉碎→过筛→包装→成品→品质评价。

微波干燥试验方法:哈密瓜残果→果浆→压榨、过滤、澄清→汁液→装盘→微波干燥(功率180,360,540,720w)→粉碎→过筛→包装→成品→品质评价。

热风干燥试验方法:哈密瓜残果→果浆→压榨、过滤、澄清→汁液→装盘→热风干燥(干燥温度30,35,40,45℃)→粉碎→过筛→包装→成品→品质评价。

通过上述仪器测定实施例1-实施例4制备的哈密瓜粉品质,具体如下:

4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16种哈密瓜粉的含水率:10%一13%;

4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16种哈密瓜粉的维生素c含量:20一30mg/100gfw;

通过测试数据可知实施例1的真空冻干的总糖和vc含量都比其他方法要高,尤其是vc,真空冻干的vc含量与鲜果比较接近,营养成分流失较少;

4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16种哈密瓜粉的总糖含量:35%一45%;

复水品质的分析:

4种不同干燥方式所得16种哈密瓜粉的吸水比为0.5-1.5,表明冻干的吸水速度较快,浸泡吸水时间较短,日常食用起来更方便;4种干燥方法对孔隙率和复水比都有极显著影响(p<0.01);从内部结构的保持和复水品质角度来看,真空冷冻干燥优于其他三种干燥方法,较适于工业生产。

通过上述测定和分析可知:真空冷冻干燥能够比较好地保留鲜果原有的色泽,而且浸水后能够很快吸水复原,其主要营养成分同鲜果比较接近,真空冻干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鲜果中原有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真空干燥能较好的保持干制产品的vc和黄酮含量,但干制后的颜色不十分理想;热风干燥的品质下降较多。

本发明以哈密瓜残果为原料,通过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4种不同的干燥方式进行制粉工艺研究,对哈密瓜粉的加工工艺进行比较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优选工艺条件。确定适宜哈密瓜粉的加工方式,提高哈密瓜残果的利用率,为哈密瓜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技术提供技术依托。哈密瓜粉能应用到食品加工的许多领域,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改善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及形成系列化产品,提高营养价值。必将使我区产业发展区域哈密瓜加工技术有大幅提高,为哈密瓜深加工生产提供更新、更全面、更科学的技术支持。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尽之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从现有技术中选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上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