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40246发布日期:2018-11-07 08:21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氯化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

背景技术

食盐,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在人们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盐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调味剂,能调节人体的渗透压平衡,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当吃的食物里缺少食盐时,体内的钠离子含量就会减少,钾离子从细胞进入血液,会发生血液变浓、尿少、皮肤变黄等病症。但是,过多的摄取食盐暨氯化钠也会给人体带来危害,世界各国医学界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动物试验、临床观察,绝大多数专家认为高血压与氯化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多地摄取氯化钠是引起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等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对患高血压的病人,减少氯化钠的摄取量,血压可以降低。高钠、低钾是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钾的吸入往往和钠的摄入成相反关系,细胞中钾的缺乏多被钠代替,增加钾的摄入量能诱发利尿钠作用,钾在机体内和蛋白及糖一起存在于细胞内,当肌肉内钾的浓度减少时,一部分会被钠代替。因此,倡导全民少吃盐、多选用低钠盐势在必行。

不过,现有的以氯化钾替代部分钠的低钠盐通常具有令人不适的金属涩味。除了优化饮食习惯之外,最好的方法是研发不影响甚至优于普通食盐口味的低钠盐。在这方面,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如利用氯化钾直接替换部分氯化钠,但是通常具有苦涩的金属味,为了解决这类低钠盐的苦味问题,一些研究通过添加适量的糖类物质,实现了减少苦味的效果。不过,在减少苦味的同时,还能保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却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已知的多种糖类,如葡萄糖、乳糖等均无法在降低苦味的同时维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食用氯化钠行业现存适用于减钠人群的产品主要是以添加大量氯化钾为主,但是由于氯化钾本身具有一定的金属涩味口感且咸度低于氯化钠,消费者使用时无法具体掌握添加量,有时为了追求等同于普通食盐的口感往往使用量更多。这就导致了减钠食盐不仅没有起到减钠的作用,反而让消费者长期过多的摄入了钾。另外,在上述基础上,如何获得口感鲜美的低钠盐,更是本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对比文件1:申请号为“cn201710325980.6”,名称为“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其按重量份计,由如下组分组成:25~35份氯化钾、65~75份食用氯化钠、15~25份海藻糖和0.3~0.6份添加剂,其中添加剂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含有88~92%的味精、3~6%的酵母抽提物和3~6%的i+g。该发明中海藻糖微甜,作为增味剂;味精和i+g起协同增鲜的作用,只有酵母抽提物具有增咸的作用,其咸味强度不高,咸度提升尚不显著;会长期摄入氯化钾且添加味精虽然能提鲜,但多吃味精会严重损害健康,很多人炒菜时习惯放味精,但据最近中国台湾一项调查发现,约有30%的人由于摄取味精过量而出现了嗜睡、焦躁等现象。

因此,如何制备一种无苦味、咸度和鲜度均优秀的低钠盐,这种食用盐在减少苦味的同时,还能保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不摄入钾且使用时健康安全风险更低,对人体代谢友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不会长期摄入氯化钾,在减少苦味的同时,还能保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且不用味精来增加鲜味,使用时健康安全风险更低,对人体代谢友好,更健康。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组分:食用氯化钠90~95份,海藻糖1~9.5份,柠檬酸钠0.1~1份,葡萄糖酸钠0.1~0.5份,苹果酸二钠0.1~0.5份,i+g0.1~1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筛取到小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本发明中各主要原料药的功效活性如下:

1、海藻糖:本配方中主要是作为甜味剂和增味剂;此外还有如下作用:

(1)还可以防止淀粉老化;防止蛋白质变性;抑制脂类物质酸败;抑制鱼腥味的生成;减轻鸡、鸭、鹅的怪味;抑制大米的米糠臭;利于蔬菜、肉类、水果等的保鲜;稳定物料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预防蛀牙和补充能源的作用。

(2)海藻糖是一种功能性低聚糖,具有防止人体骨质疏松,促进人体双歧杆菌增值以及清除体内自由基等功能;

(3)海藻糖跟砂糖和麦芽糖一样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作为营养源在人体内缓慢释放;

(4)由于海藻糖的甜度是蔗糖的45%,所以它能降低饼干、面包,糕点等产品的甜度,使其具有清爽的口感。如在月饼等一些点心中使用海藻糖。

2、柠檬酸钠:用作酸度调节剂、风味剂、稳定剂。柠檬酸钠无毒性、具有ph调节性能及良好的稳定性。柠檬酸钠用于清凉饮料可缓和酸味,改进口味。在酿造中加入本品,可促进糖化作用,用量约为0.3%。在冰糕和冰淇淋制造中,柠檬酸钠可用作乳化剂和稳定剂,用量为0.2%~0.3%。本品还可用作乳制品的防止酸败剂,加工干酪和鱼肉制品等的增黏剂,以及食品的甜味矫正剂等。

3、苹果酸二钠:具有调味、保鲜的功能;在本配方中,苹果酸二钠和葡萄糖酸钠协同起增咸的作用;此外还有如下作用:

(1)在水产品加工方面,添加一定量的苹果酸钠能够减少水产品的微生物数量,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尽可能保持水产品的新鲜度;

(2)在果蔬品腌制方面,苹果酸钠用于腌渍菜中,能够起到缓冲和调味作用,从而既可使腌渍菜保持较低的ph值,便于保鲜和货架期的延长,又可调节酸味,赋予腌渍菜良好的口味和清爽的口感;

(3)在果味饮品方面能增加酸度和风味口感;

(4)l-苹果酸钠是苹果酸钠的一种光学异构体,除旋光性之外,其理化性质和dl-苹果酸钠相同,同时,l-苹果酸钠还可以直接参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因此,相比与dl-苹果酸钠,l-苹果酸钠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与dl-苹果酸钠相比,l-苹果酸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人体代谢,对人体健康有益,同时还避免了d-苹果酸钠在人体的残留,因此,l-苹果酸钠也属于无毒物质,人体摄入是安全的。

4、葡萄糖酸钠:在本配方中,葡萄糖酸钠与苹果酸二钠协同起增咸的作用;此外还有如下作用:

(1)ph缓冲功能:葡萄糖酸钠的缓冲ph为3.4,适合做低ph范围的缓冲剂型食品添加剂。饮料ph在4以下,一般杀菌时间为65℃下10min,既保证杀菌效果、又节省能源,同时能够保证饮料的口感。葡萄糖酸钠能够优于其它有机酸盐难以实现ph4以下杀菌所能达到上述要求;

(2)呈味改善剂:葡萄糖酸钠本身呈味性良,有掩盖苦昧、臭味功能,如在掩盖鱼臭、镁离子的苦味等方面,均优予其它有机酸盐。葡萄糖酸钠有明显改善高甜度甜味剂天冬甜精、甜菊苷、糖精的味质,天冬甜精与葡萄糖酸钠并用能达到砂糖一样的甜味质;

(3)食品保鲜剂:食盐杀菌增味,但过多对人体伤害很大。葡萄糖酸钠代替食盐进行味发酵,用葡萄糖酸钠可代替10%食盐可制得减盐面包或无盐面包。赋于食品保存性、脱水作用等各种功能。同时减少食品中钠含量;

(4)营养增补剂:葡萄糖酸钠的碱性特征,能够均衡的平衡人体碱酸,对维持细胞的容量和外渗透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人体内酸碱平衡,以恢复神经正常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低钠综合症,也可用于替代食盐降低身体钠吸收,对紧张神经的舒缓作用良好。

5、i+g:在本配方中主要起增鲜的作用,核苷酸二钠(i+g)是新一代的核苷酸类食品增鲜剂。本品是由5'-肌苷酸二钠(imp)和5'-鸟苷酸二钠(gmp)按1:1的比例混合而成,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起增鲜作用。是较为经济而且效果最好的鲜味增强剂,具体地:

(1)鲜味相乘效果。与本配方中的柠檬酸钠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

(2)增强及改善食品风味,可以增强食物的天然鲜美、浓郁与香甜味;

(3)使肉类味道更鲜美,与味精混合后添加可增强肉类原味,强化肉类香味,减少肉类用量令成本降低;

(4)抑制食品中过咸、过苦、过酸等不良气味,并可以减少异味(氨基酸味、面粉味等);

(5)具有较佳的溶解性及在产品中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在减少苦味和氯化钠含量的同时,还能保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以及鲜味,具体地:葡萄糖酸钠与苹果酸二钠协同起增咸的作用;不加入钾且加入微甜性增味剂海藻糖使得无金属涩味;柠檬酸钠作为酸性提味剂和i+g起到协同增鲜的作用;综上,咸度和鲜度都有显著地提高,不会长期摄入氯化钾,无金属涩味且较食用氯化钠,氯化钠含量减少50%以上,极大减少钠的摄入;

2、营养更加均衡:较食用氯化钠,加入天然有机盐,增加复合咸味的同时对人体代谢友好,具体地:

(1)海藻糖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吸收,作为营养源在人体内缓慢释放;

(2)柠檬酸钠分解成柠檬酸离子和钠离子,柠檬酸是人体三羧酸循环的重要中间体,参与体内正常的代谢,无积蓄作用,不会产生副作用;

(3)l-苹果酸二钠可直接进入三羧酸循环,参与人体代谢,对人体健康有益;

(4)葡萄糖酸钠的碱性特征,能够均衡的平衡人体碱酸,对维持细胞的容量和外渗透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调节人体内酸碱平衡,以恢复神经正常作用,同时还能够防止低钠综合症,也可用于替代食盐降低身体钠吸收,对紧张神经的舒缓作用良好;

(5)i+g与本配方中的柠檬酸钠混合使用可以产生鲜味倍增效果,降低产品成本,比用味精提鲜对人体代谢更友好;

(6)较食用氯化钠,钾:钠=2:1,符合健康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0份,海藻糖9.5份,柠檬酸钠0.1份,葡萄糖酸钠0.1份,苹果酸二钠0.2份,i+g0.1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实施例2: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5份,海藻糖1份,柠檬酸钠1份,葡萄糖酸钠1份,苹果酸二钠1份,i+g1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实施例3: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0份,海藻糖8.7份,柠檬酸钠1份,葡萄糖酸钠0.1份,苹果酸二钠0.1份,i+g0.1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实施例4: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2份,海藻糖6份,柠檬酸钠0.8份,葡萄糖酸钠0.5份,苹果酸二钠0.2,i+g0.5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实施例5: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4份,海藻糖4份,柠檬酸钠0.5份,葡萄糖酸钠0.2份,苹果酸二钠0.5份,i+g0.8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实施例6:无钾增咸控钠盐

1、按重量份计,本实施例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由如下组分组成:

食用氯化钠93份,海藻糖5份,柠檬酸钠0.6份,葡萄糖酸钠0.3份,苹果酸二钠0.4份,i+g0.7份。

2、所述的无钾增咸控钠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筛选原料:将所需的各组分原料均筛取到0.15mm-0.85mm内颗粒;

步骤2:按所述的配比关系分别称取所述步骤1中筛选好的食用氯化钠,海藻糖,柠檬酸钠,葡萄糖酸钠,苹果酸二钠和i+g,并混匀;

步骤3、制得混合物后计量封装;

步骤4、装箱,码垛,贮藏或运输。

对比例1

除不含海藻糖,其所占比例由葡萄糖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

对比例2

除不含苹果酸二钠,其所占比例由葡萄糖酸钠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

对比例3

除不含葡萄糖酸钠,其所占比例由苹果酸二钠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

对比例4

除不含i+g外,其所占的比例由柠檬酸钠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

对比例5

除不含柠檬酸钠外,其所占的比例由i+g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

实验例

邀请30位业内人员,对实施例1~6和对比实施例1~5进行苦味、咸度和鲜度的感官评测,取评分平均分,作为评测结果,评测标准如下:

苦味评测:无苦味10分;苦味较淡5分;较明显苦味0分;

咸度评测:(相对于普通钠盐)咸度显著增强10分;咸度增强程度一般7分;咸度没有变化5分;咸度降低0分;

鲜度评测:(相对于普通钠盐)鲜度显著增强10分;咸度增强程度一般7分;鲜度没有变化5分;鲜度降低0分。

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

在苦味测评中,实施例1-6的无钾增咸控钠盐,30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平均分为10分;对比例1的食用盐,27位业内人员均打0分,3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0.5分;对比例2-5的食用盐,18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12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8分;

在咸度测评中,实施例1-3的无钾增咸控钠盐,28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2位业内人员均打7分,平均分为9.8分;实施例4-5的无钾增咸控钠盐,29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1位业内人员均打7分,平均分为9.9分;实施例6的无钾增咸控钠盐,30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平均分为10分;对比例1的食用盐,24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6位业内人员均打0分,平均分为4分;对比例2-3及对比例5的食用盐,15位业内人员均打7分,15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6分;对比例4的食用盐,18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12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8分。

在鲜度测评中,实施例1-3的无钾增咸控钠盐,28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2位业内人员均打7分,平均分为9.8分;实施例4-5的无钾增咸控钠盐,29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1位业内人员均打7分,平均分为9.9分;实施例7的无钾增咸控钠盐,30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平均分为10分;对比例1的食用盐,30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5分;对比例2-3的食用盐,18位业内人员均打10分,12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8分;对比例4-5的食用盐,18位业内人员均打0分,12位业内人员均打5分,平均分为3分。

表1

如表1所示,实施例6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例,苦味、咸度和鲜度测评中的评分均为10分。

对比例1,除不含苹果酸二钠,其所占比例由葡萄糖酸钠替代外,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但是对比例1的食用盐具有较明显的苦味,咸度和鲜度也均有降低,表明葡萄糖,不能盖住苦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成分对咸度和鲜度的提高。而海藻糖作为甜味剂,可以明显盖住苦味,且不会降低咸度和鲜度。

对比例2-3,分别不含苹果酸二钠和葡萄糖酸钠,增咸测评中却只有6分;表明实施例7中的苹果酸二钠和葡萄糖酸钠在增咸上,起到了协同增效的作用。

对比例4-5中,分别不含i+g、柠檬酸钠,其余与实施例6一致,在增鲜测评中却均只有3分;表明i+g、柠檬酸钠具有协同增鲜的效果。

综上所述,表明:

1、本发明提供的无钾增咸控钠盐中明i+g、柠檬酸钠可协同增加食品的鲜味,提鲜效果大于味精,且不用添加味精进行提鲜,使用时健康安全风险大大降低。

2、本发明提供的无钾增咸控钠盐中海藻糖,葡萄糖酸钠与苹果酸二钠协同起增咸的作用,添加海藻糖无金属涩味减少苦味,在减少苦味和氯化钠含量的同时,还能保持或者提升盐的咸度以及鲜味,咸度和鲜度都有显著地提高且较食用氯化钠,氯化钠含量减少50%以上,极大减少钠的摄入。

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