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香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73060发布日期:2018-11-16 23:37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果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六大茶类中极受消费者追捧的一类茶。红茶中富含多酚类物质、茶红素、茶黄素、氨基酸、芳香油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从而使得红茶具有抗氧化、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突变等功能,长期饮用,对健康有明显助益。

随着市场需求、茶叶基地的不断扩大,各企业、作坊也相应增加了红茶的产量,制作工艺日渐成熟,中高端品质的红茶市场需求量增大,竞争激烈。目前,红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几个步骤。但是现有的红茶存在着如下问题:使用沸水高温冲泡下容易会出现酸味,涩感明显,香气一般只在第一、二泡茶汤短暂停留;而且,红茶不耐冲泡,一般情况下,五泡过后基本趋于无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香红茶的加工方法,本发明加工出的红茶,果香持久,耐冲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果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放到萎凋室,温度控制在25-28℃,摊叶厚度2-3cm,通风萎凋4-5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

(3)筛青:室内萎凋鲜叶通过日光晒青,根据日光的光照强度,筛晒青1-2h,期间翻抖1-2次,保证走水均匀,避免鲜叶晒干,晒青叶的含水量保持在62-65%;筛青叶通过茶叶摇青机摇青,每次的投叶量30-40kg,设置转速500转/min,摇青时间30min,直到萎凋叶的青草气散失,花香显露为止;

(4)揉捻:将筛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轻揉捻,揉捻时间为20-30min,停止揉捻并将揉捻后成团的揉捻叶全部解散开来;

(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4-6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32℃,相对湿度80-90%,摊叶厚度8-12cm;

(6)二次揉捻: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轻揉捻,揉捻时间为15-20min;

(7)二次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2-3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80-90%,摊叶厚度8-12cm;

(8)初烘:发酵叶放入烘干机中烘焙,控制温度110-120℃,烘焙时间25-35min,烘焙至茶叶含水量范围为14-16%,茶叶尚软,梗折不断,叶色变红色偏暗,金毫显露为止;

(9)回潮走水:将初烘的茶叶转入食品级塑料内袋,密封,无氧静置7-8小时,室温控制25-30℃;

(10)复烘:复烘温度90℃,摊叶厚度4-6cm,时间40-60min;

(11)摊晾:复烘后自然摊晾至室温;

(12)提香:茶叶烘干摊晾至室温以后,放到提香机中提香,温度90-100℃。

优选地,步骤(10)复烘后的茶叶含水量为6-8%。

优选地,步骤(2)萎凋后茶叶含水量为68-7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萎凋之后加入筛青工艺,筛青分为晒青和摇青,可以加快叶片失水速率和均匀,并引起细胞内酸性变化,鲜叶中部分酶由结合态转变为游离态,酶活化受红外线、紫外线的影响显著,紫外线可促成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异构化和光化反应,利于后续加工工序的生化变化;通过两次揉捻和发酵工艺,能让鲜叶发酵过程中残留的青草味去除,促进果香的形成;烘焙后的茶叶密封,无氧静置7-8小时,保留住茶叶醇浓的蜜香,口感也更为醇厚;通过本发明所得到的红茶,冲泡之后无酸涩味道,具有果香气,且留香长久,耐冲泡次数可达15泡,改善了现有红茶中存在的冲泡后酸味、涩感明显,留香短暂以及不耐冲泡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单叶,一芽二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放到萎凋室,温度控制在25℃,摊叶厚度3cm,通风萎凋4.5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萎凋后茶叶含水量为68-73%;

(3)筛青:室内萎凋鲜叶通过日光晒青,根据日光的光照强度,晒青1.5h,期间翻抖1-2次,保证走水均匀,避免鲜叶晒干,晒青叶的含水量保持在62-65%;筛青叶通过茶叶摇青机摇青,每次的投叶量30-40kg,设置转速500转/min,摇青时间30min,直到萎凋叶的青草气散失,花香显露为止;

(4)揉捻:将筛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轻揉捻,揉捻时间为30min,停止揉捻并将揉捻后成团的揉捻叶全部解散开来;

(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4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90%,摊叶厚度8-12cm;

(6)二次揉捻: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轻揉捻,揉捻时间为15min;

(7)二次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3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6℃,相对湿度90%,摊叶厚度8-12cm;

(8)初烘:发酵叶放入烘干机中烘焙,控制温度110℃,烘焙时间25min,烘焙至茶叶含水量范围为14-16%,茶叶尚软,梗折不断,叶色变红色偏暗,金毫显露为止;

(9)回潮走水:将初烘的茶叶转入食品级塑料内袋,密封,无氧静置7-8小时,室温控制25-30℃;

(10)复烘:复烘温度90℃,摊叶厚度4-6cm,时间60min,复烘后的茶叶含水量为6-8%;

(11)摊晾:复烘后自然摊晾至室温;

(12)提香:茶叶烘干摊晾至室温以后,放到提香机中提香,温度90-100℃。

实施例2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2)萎凋:将采摘的鲜叶放到萎凋室,温度控制在28℃,摊叶厚度2-3cm,通风萎凋5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萎凋后茶叶含水量为68-73%;

(3)筛青:室内萎凋鲜叶通过日光晒青,根据日光的光照强度,晒青2h,期间翻抖1-2次,保证走水均匀,避免鲜叶晒干,晒青叶的含水量保持在62-65%;筛青叶通过茶叶摇青机摇青,每次的投叶量30-40kg,设置转速500转/min,摇青时间30min,直到萎凋叶的青草气散失,花香显露为止;

(4)揉捻:将筛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轻揉捻,揉捻时间为30min,停止揉捻并将揉捻后成团的揉捻叶全部解散开来;

(5)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5.5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30℃,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8-12cm;

(6)二次揉捻: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轻揉捻,揉捻时间为20min;

(7)二次发酵: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2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相对湿度85%,摊叶厚度8-12cm;

(8)初烘:发酵叶放入烘干机中烘焙,控制温度120℃,烘焙时间25min,烘焙至茶叶含水量范围为14-16%,茶叶尚软,梗折不断,叶色变红色偏暗,金毫显露为止;

(9)回潮走水:将初烘的茶叶转入食品级塑料内袋,密封,无氧静置7-8小时,室温控制25-30℃;

(10)复烘:复烘温度90℃,摊叶厚度4-6cm,时间40min,复烘后的茶叶含水量为6-8%;

(11)摊晾:复烘后自然摊晾至室温;

(12)提香:茶叶烘干摊晾至室温以后,放到提香机中提香,温度90-10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