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8091发布日期:2019-01-08 20:0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理学意义上的高寒是指的一种气候特征。它一般来描述由于海拔高或者因为纬度高而形成的特别寒冷的气候区。海拔高而气候寒冷是因为人类主要生活在地球表层的对流层大气圈内,在本圈内,气温的高低变化与海拔高低呈一定关系,即海拔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要下降约0.6摄氏度。按照这个道理,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候就越寒冷。所谓“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意思。例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一个最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就是高寒。另外,因纬度高而寒冷的地区,大致遵循这样一个事实: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倾斜的不规则球体,太阳光线从遥远的地方射来,会导致在整个地球表面所得光热不均匀,赤道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所得光热多,而越往南北两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所得光热也很少,就导致到了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得相当寒冷。例如南极大陆地区(无常住人口),北冰洋沿岸地区。无论是海拔高,还是纬度高,寒冷的气候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环境。这对于人类的生存活动是起重要影响的。

高寒农业是在高海拔地区特殊的高寒自然坏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农业。其分布海拔高,气候严寒,热量不足,但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光合作用强度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和抑制病虫害,易获高产。其特点是主要作物、牲畜和树种等适应高寒自然环境能力强,分布上限高;农、林、牧业垂直交错分布,呈现层次分明的立体生产布局。如中国青藏高原即为高寒农业典型,种植业主要集中分布于高原上水、热、土条件较为优越的河谷地区和局部湖盆地段,农作物以耐低温、生长期短、抗逆性强、栽培上限高的藜麦、小麦、豌豆、油菜等为主;森林以云杉、冷杉等暗针叶林为主体,在高寒阴湿条件下,其生长之高,速度之快,均为世界罕见。

授粉。种子为圆形药片状,直径约1.5-2mm左右,籽粒比小米稍大,容重比比小米略轻,一般千粒重3g-4g,大籽粒的品种达4.5g,表皮有一层水溶性的皂角苷。由于其叶像鸭掌,因此英文名也叫goosefoot。种子颜色主要有白、红、黑三色系,不同品种种子大小和颜色有差异,白色系大多品种为乳白、淡灰、淡黄,深色系品种颜色为黑、红、褐、棕红等。

藜麦在原产地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秘鲁,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是喜冷凉和高海拔的作物。从海平面至4000多米都有分布,食用的品种主要种植在安第斯山海拔3000米以上,降雨量在300毫米的高海拔山区。例如,安第斯山的“的的喀喀湖”周边等。

藜麦是全谷全营养完全蛋白碱性食物,胚芽占种子的30%,且具有营养活性,优质藜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6%-22%(牛肉20%),品质与奶粉及肉类相当,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必需的全部9种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且易于吸收,尤其富含植物中缺乏的赖氨酸,钙、镁、磷、钾、铁、锌、硒、锰、铜等矿物质营养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b族维生素和e族维生素、胆碱、甜菜碱、叶酸、α-亚麻酸、β-葡聚糖等多种有益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含量高达7.1%,胆固醇为0,不含麸质,低脂,低热量(305kcal/100g),低升糖(gi升糖值35,低升糖标准为55),几乎都是常见食物里最优秀。

藜麦属于易熟易消化食品,口感独特,有淡淡的坚果清香或者人参香,具有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抗癌、减肥、辅助治疗等功效,适于所有群体食用,尤其适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以及婴幼儿、孕产妇、儿童、学生、老年人等特殊体质和生活不规律人群。长期食用,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筛选:选用优质的藜麦,置于筛子中筛选,去除杂质;

b、磨粉: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将藜麦研磨成粉状,过325目筛,得到藜麦原粉;

c、制作蛋白粉:用鸡蛋作原料制备超高凝胶度蛋白粉;

d、混合:按比例将藜麦原粉、超高凝胶度蛋白粉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混合藜麦粉;

e、挤压膨化:采用双螺旋杆挤压机对混合藜麦粉进行加工,制备膨化藜麦片;

f、烘干:用50-60℃烘干使水分降至3-6%,冷却至室温;

g、杀菌:采用微波杀菌,温度在80-95℃,时间为2-3min;

h、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的凝胶强度为1000-1200g*cm-2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混合藜麦粉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藜麦原粉80-85%

超高凝胶度蛋白粉2-5%

水余量。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d中,先将藜麦原粉和超高凝胶度蛋白粉按比例混合后,用干法研磨机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混合均匀,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的双螺旋杆挤压机的参数为:一区温度110℃,二区温度135℃,三区温度140℃,热风干燥温度100℃,烤箱温度165℃,主变频28.4赫兹,喂料变频18.5赫兹,旋切变频50.00赫兹。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超高凝胶度蛋白粉,包裹在藜麦的皂苷等有效成分外围,有效保护皂苷等对人体有益的有效成分,而常规的蛋白粉没有此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筛选:选用优质的藜麦,置于筛子中筛选,去除杂质;

b、磨粉: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将藜麦研磨成粉状,过325目筛,得到藜麦原粉;

c、制作蛋白粉:用鸡蛋作原料制备超高凝胶度蛋白粉;

d、混合:先将藜麦原粉和超高凝胶度蛋白粉按比例混合后,用干法研磨机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混合藜麦粉;

e、挤压膨化:采用双螺旋杆挤压机对混合藜麦粉进行加工,制备膨化藜麦片;

f、烘干:用52℃烘干使水分降至5%,冷却至室温;

g、杀菌:采用微波杀菌,温度在88℃,时间为2.5min;

h、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的凝胶强度为1050g*cm-2

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混合藜麦粉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藜麦原粉82%

超高凝胶度蛋白粉4%

水余量。

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的双螺旋杆挤压机的参数为:一区温度110℃,二区温度135℃,三区温度140℃,热风干燥温度100℃,烤箱温度165℃,主变频28.4赫兹,喂料变频18.5赫兹,旋切变频50.00赫兹。

实施例2:

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筛选:选用优质的藜麦,置于筛子中筛选,去除杂质;

b、磨粉: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将藜麦研磨成粉状,过325目筛,得到藜麦原粉;

c、制作蛋白粉:用鸡蛋作原料制备超高凝胶度蛋白粉;

d、混合:先将藜麦原粉和超高凝胶度蛋白粉按比例混合后,用干法研磨机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混合藜麦粉;

e、挤压膨化:采用双螺旋杆挤压机对混合藜麦粉进行加工,制备膨化藜麦片;

f、烘干:用60℃烘干使水分降至3%,冷却至室温;

g、杀菌:采用微波杀菌,温度在95℃,时间为2min;

h、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的凝胶强度为1200g*cm-2

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混合藜麦粉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藜麦原粉80%

超高凝胶度蛋白粉5%

水余量。

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的双螺旋杆挤压机的参数为:一区温度110℃,二区温度135℃,三区温度140℃,热风干燥温度100℃,烤箱温度165℃,主变频28.4赫兹,喂料变频18.5赫兹,旋切变频50.00赫兹。

实施例3:

一种双螺旋杆挤压机制备膨化藜麦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筛选:选用优质的藜麦,置于筛子中筛选,去除杂质;

b、磨粉:采用机械研磨的方式,将藜麦研磨成粉状,过325目筛,得到藜麦原粉;

c、制作蛋白粉:用鸡蛋作原料制备超高凝胶度蛋白粉;

d、混合:先将藜麦原粉和超高凝胶度蛋白粉按比例混合后,用干法研磨机进行研磨,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混合均匀,即可得到混合藜麦粉;

e、挤压膨化:采用双螺旋杆挤压机对混合藜麦粉进行加工,制备膨化藜麦片;

f、烘干:用50℃烘干使水分降至6%,冷却至室温;

g、杀菌:采用微波杀菌,温度在80℃,时间为3min;

h、包装:采用真空包装,即可。

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的凝胶强度为1000g*cm-2

所述的步骤d中,所述的混合藜麦粉中,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为:

藜麦原粉85%

超高凝胶度蛋白粉2%

水余量。

所述的步骤e中,所述的双螺旋杆挤压机的参数为:一区温度110℃,二区温度135℃,三区温度140℃,热风干燥温度100℃,烤箱温度165℃,主变频28.4赫兹,喂料变频18.5赫兹,旋切变频50.00赫兹。

对比例1

将实施例1中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去除,其余制备方法不变。

对比例2

将实施例1中的超高凝胶度蛋白粉替换为凝胶度为650的常规蛋白粉,其余制备方法不变。

经检测,与对比例1相比,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膨化藜麦片中,皂苷含量高出70%以上;而对比例1和对比例2的皂苷含量无明显差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