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700发布日期:2018-10-23 20:5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茶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天目湖是江苏省重点产茶区之一,在生态茶园的建设中,本地区大量种植桂花树,桂花鲜花资源日趋丰富。而桂花鲜花香气高雅、浓郁而持久,是一种多适性茶用香花。由于桂花茶具有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止咳化痰、养生润肺等方面的作用,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较高。红茶是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也是在国际上备受欢迎的茶类。红茶不仅能帮助肠胃消化、促进食欲,还有利尿、消除水肿、消除自由基的功效。,近年来天目湖红茶产量不断增长,且其香型为甜香的,探寻桂花红茶的生产有助于丰富本地区茶叶品类。天目湖红茶多以安吉百叶1号或福鼎大毫的鲜叶制作而成,采用这类鲜叶制作成桂花红茶的工艺目前研究较少,而如何将桂花的香味融入红茶中又不破坏红茶的口感,对提升桂花红茶的品质尤为重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传统技术的不足,在传统的花茶制作技术中进行创新改进,提供一种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本发明提供的桂花茶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天目湖红茶制作:(1)茶青:选用当年发出新芽的安吉百叶1号或福鼎大毫鲜叶;(2)萎凋:取鲜叶平铺至专用的萎凋槽内均匀铺开,利用温和的日光进行日光萎凋,萎凋时间视鲜叶状况控制在2-4小时之间,萎凋后以可闻到茶香且叶片柔软,茶杆轻柔不断为佳;(3)初揉:取萎凋后的茶青放置于阴凉处冷却,随后放入揉捻机内进行初揉。初揉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以茶青略破,叶条大致成形为佳;(4)加压揉捻:初揉后加压揉捻10-20分钟,以成条率80-90%、破碎率80%以上为佳;(5)发酵:将恒温发酵室的温度调节在25-42℃、湿度调节在80-95%,待茶叶揉捻完成后放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时间在4-7小时,以茶叶外红内绿为佳;(6)烘干:发酵完成后的茶叶放入预热至90-130℃的热风烘干机内,烘干10-25分钟;(7)半成品贮藏:用半成品包装袋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离地离墙保存。2、桂花精选:(1)采摘:待桂花开放率达到60-80%时进行采摘,采摘时需天气晴朗,于上午9点以后采摘。以人工手采为主,避免竹竿敲打,以免影响桂花质量和桂花树。采摘器具以竹匾和竹篓为佳,利于桂花通气;也可用伞倒挂进行采摘。(2)桂花分拣:桂花收集后按品种分类,拣剔枝叶及其它杂物。分拣标准为花朵完整,花朵大小基本均匀,色泽基本一致,表面洁净,无杂质,无异味,无霉烂,无明显病虫害;(3)摊晾:净花置于竹匾中,厚度5-10cm,静置摊凉2-3小时,无需翻花;3、茶坯处理:(1)将春季制作的天目湖红茶从冷库中取出,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茶坯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烘干5-10分钟。(2)摊凉:茶坯下机后放入摊凉架中,待叶温降至35℃即进行查花拌合;4、桂花红茶制作:(1)原料配比:按每100公斤茶坯配鲜桂花17-25公斤,视窨制花茶的不同档次适当增减,根据桂花的质量和茶坯的质量而定。(2)茶花拼合:将摊凉适度的红茶铺放在用于拌和的竹匾中,厚度3-8cm左右,视铺放的花、茶层数而定。在其上按原料配比,铺放一层桂花,然后一层红茶,如此一层茶一层花,茶花铺放的层数可按照竹匾边缘的高度调整,重复铺好成堆。最后将占总量约1-3%的茶坯均匀铺在桂花之上,保证将桂花全部盖住。总厚度小于30cm之内,可以减少通花散热次数。在拼合好茶花的竹匾上,反扣一个竹匾,起保湿及保温作用,促使鲜花正常吐香。若室温较低时,还应再覆盖纱布或其他材料;(3)通花散热:待茶堆内温度上升至40℃或时间10小时以上,应及时将堆扒开进行通花散热,以保持鲜花的生机,堆温虽未上升至40℃,也需通花以补充堆内氧气,并立即收堆;(4)收堆续窨:通花散热至茶坯温度下降至30℃左右时,立即收堆续窨。窨制14-16h左右,鲜花成萎蔫状态,色泽亮度降低,花香浓郁;手握茶胚微柔不刺手,含水率在12%左右时,结束窨花。(5)烘焙干燥:温度86℃-112℃,茶坯厚度在45mm以内,烘干时间5-8分钟。手握茶有刺手感,桂花色艳,手拈即碎,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7%之间。(6)风选剔花:利用风选机将桂花剔除,残花率控制在3%以内;(7)包装贮藏:烘焙干燥后的成品桂花茶先置于洁净、防潮性能好的茶箱或其他容器中,密闭后冷却12小时,然后按不同重量规格,用符合gb11680的要求的包装材料密封包装,放入4℃冷库贮藏。本发明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采用天目湖红茶和桂花为原料,经过茶青、萎凋、初揉、加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制备天目湖红茶,天目湖红茶口感醇厚,滋味甘甜,融入桂花其味带有桂花幽香的同时又不失红茶特有的醇香,口感更为醉人。本发明的制作工艺中,揉捻采用两步揉捻,初揉的作用是通过破坏叶片细胞来释放其中的物质,加压揉捻的目的则是令茶叶成型,同时提高发酵后的茶色和茶香;本发明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采用的茶花窨制比例为4:1-6:1,合理的茶花比使得茶花香味融洽,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窨制后烘干温度控制在86℃-112℃,绝佳的烘干温度能最大程度的保留桂花的香味,生产出品质更加优秀的桂花红茶;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天目湖红茶、新鲜桂花制作桂花红茶,工艺合理,生产出的桂花红茶口感醇厚、花香幽幽、茶香满盈、回味甘醇、品质上佳。本发明有益效果考察:本发明对桂花红茶的制作工艺参数进行了探索,对于茶花比例的选择,我们发现如果比例过高,花香不够,制作出来的产品花香过淡,桂花的香味无法体现;但比例过高后,桂花香味过于浓郁,几乎遮盖了红茶的茶香,不符合桂花红茶应有的品质。通过多次的探索、试验,最终确定茶花比例在4:1-6:1之间最为合适,这个比例生产出来的桂花红茶拥有明显的桂花香味,但又不喧宾夺主,花香渗透在茶香之中,红茶的茶香也能完美的体会出来。对于桂花红茶烘干温度和时间的确定,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桂花的香味散失的过多,成品花香过淡;而温度过低时间过短,成品中则会具有青涩气味,严重破坏产品品质。经过多次试验后最终确定烘干温度控制在85-112℃,时间控制在5-8分钟为最佳。试验1:对比实验试验方法及分组试验组1:由本发明原料和方法制得的桂花红茶;试验组2:由本发明原料和方法,烘干温度65-85℃,时间6分钟制得的桂花红茶;试验组3:由本发明原料和方法,烘干温度120℃,时间6分钟制得的桂花红茶;各试验组的感官评审参照功夫红茶国家标准gb/t13738.2-2008进行,评语与评分相结合。总分为100分,其中外形25%、汤色10%、香气25%、滋味30%、叶底10%,用加权统计总分。试验结果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总分试验组120102428890试验组220102023881试验组320102125884从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得的桂花红茶较试验组2和试验组3相比,其品质更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工艺进行说明:1、天目湖红茶制作:(1)茶青:选用当年发出新芽的安吉百叶1号或福鼎大毫鲜叶;(2)萎凋:取鲜叶平铺至专用的萎凋槽内均匀铺开,利用温和的日光进行日光萎凋,萎凋时间视鲜叶状况控制在2-4小时之间,萎凋后以可闻到茶香且叶片柔软,茶杆轻柔不断为佳;(3)初揉:取萎凋后的茶青放置于阴凉处冷却,随后放入揉捻机内进行初揉。初揉时间控制在30-50分钟,以茶青略破,叶条大致成形为佳;(4)加压揉捻:初揉后加压揉捻10-20分钟,以成条率80-90%、破碎率80%以上为佳;(5)发酵:将恒温发酵室的温度调节在45-70℃、湿度调节在80-95%,待茶叶揉捻完成后放入发酵室发酵,发酵时间在2-4小时,以茶叶外红内绿为佳;(6)烘干:发酵完成后的茶叶放入预热至90-130℃的热风烘干机内,烘干10-25分钟;(7)半成品贮藏:用半成品包装袋包装后置于4℃冷库中,离地离墙保存。2、桂花精选:(1)采摘:待桂花开放率达到60-80%时进行采摘,采摘时需天气晴朗,于上午9点以后采摘。以人工手采为主,避免竹竿敲打,以免影响桂花质量和桂花树。采摘器具以竹匾和竹篓为佳,利于桂花通气;在9月份中下旬~10月上旬,气温稳定在28℃±2℃。(2)桂花分拣:桂花收集后按品种分类,拣剔枝叶及其它杂物。分拣标准为花朵完整,花朵大小基本均匀,色泽基本一致,表面洁净,无杂质,无异味,无霉烂,无明显病虫害;(3)摊晾:净花置于竹匾中,厚度5-10cm,静置摊凉2-3小时,无需翻花;3、茶坯处理:(1)将春季制作的天目湖红茶从冷库中取出,放入烘干机中烘干。温度控制在60-80℃,茶坯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烘干5-10分钟。(2)摊凉:茶坯下机后放入摊凉架中,待叶温降至35℃即进行查花拌合;4、桂花红茶制作:(1)原料配比:按每100公斤茶坯配鲜桂花17-25公斤,视窨制花茶的不同档次适当增减,根据桂花的质量和茶坯的质量而定。(2)茶花拼合:将摊凉适度的红茶铺放在用于拌和的竹匾中,厚度3-8cm左右,视铺放的花、茶层数而定。在其上按原料配比,铺放一层桂花,然后一层红茶,如此一层茶一层花,茶花铺放的层数可按照竹匾边缘的高度调整,重复铺好成堆。最后将占总量约1-3%的茶坯均匀铺在桂花之上,保证将桂花全部盖住。总厚度小于30cm之内,可以减少通花散热次数。在拼合好茶花的竹匾上,反扣一个竹匾,起保湿及保温作用,促使鲜花正常吐香。若室温较低时,还应再覆盖纱布或其他材料;(3)通花散热:待茶堆内温度上升至40℃或时间10小时以上,应及时将堆扒开进行通花散热,以保持鲜花的生机,堆温虽未上升至40℃,也需通花以补充堆内氧气,并立即收堆;(4)收堆续窨:通花散热至茶坯温度下降至30℃左右时,立即收堆续窨。窨制14-16h左右,鲜花成萎蔫状态,色泽亮度降低,花香浓郁;手握茶胚微柔不刺手,含水率在12%左右时,结束窨花。(5)烘焙干燥:温度86℃-112℃,茶坯厚度在45mm以内,烘干时间5-8分钟。手握茶有刺手感,桂花色艳,手拈即碎,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7%之间。(6)风选剔花:利用风选机将桂花剔除,残花率控制在3%以内;(7)包装贮藏:烘焙干燥后的成品桂花茶先置于洁净、防潮性能好的茶箱或其他容器中,密闭后冷却12小时,然后按不同重量规格,用符合gb11680的要求的包装材料密封包装,放入4℃冷库贮藏。例1,所述步骤1)中:发酵:发酵的温度在25℃、湿度在95%,发酵时间在7小时;烘干:在环境温度130℃下,烘干10分钟。例2,所述步骤1)中:发酵:发酵的温度在42℃、湿度在80%,发酵时间在4小时;烘干:在环境温度90℃下,烘干25分钟。例3,所述步骤1)中:发酵:发酵的温度在35℃、湿度在91%,发酵时间在5小时;烘干:在环境温度110℃下,烘干18分钟。在其它工艺相同时候,上述例子中,例3制得红茶与桂花的匹配度最佳,按照国家标准gb/t13738.2-2008进行,例3加权统计总分最高,具体试验结果为: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