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饲料中微量添加物均匀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24781发布日期:2018-11-30 23:37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兽药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饲料中微量添加物均匀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是反应饲料加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成为饲料加工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饲料混合不均将影响饲料产品品质,影响动物的生长性能,给饲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实际生产过程中影响饲料混合均匀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混合机的种类、混合时间、混合机装载系数、饲料粒度、添加比例和原料物特性等。

动物饲料中微量添加物是指全价饲料中具有较大的营养功能或治疗保健功能且添加量较少的物料。微量添加物即为质量相对微量,颗粒数量也相对微量,称之为“双微量”。

根据《农业部168号公告》及《农业部2625号公告》中可以看出,许多有效成分允许添加量及建议添加量处于百万分之几及十万分之几的添加水平。例如168号公告所提及的地克珠利预混剂,有效成分地克珠利的添加量仅为百万分之一,2625号公告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也是百万分之一,b族维生素的添加量在百万分至十万分之间。按目前执行的《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对原料药细粉的要求过5号筛即150μm-180μm的粒径,在该粒径前提下所形成的颗粒数相对微小,在全价饲料中难以均匀分布,严重影响饲料的效果。而且小颗粒存在表面极性,富于粘连,也是不便混匀的重要因素。

农业部公告1849号及饲料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中都明确要求,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小于等于5.0%或7.0%。另外饲料工业标准gb/t5919-2008《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中甲基紫法,明确规定了示踪物按十万分之一的添加量,100微米示踪物粒径。根据该标准的要求,只有大于十万分之一的添加量,小于100μm的粒径,该标准的方法才是准确有效。如果小于十万分之一的添加量,大于100μm的粒径,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小于等于5.0%或7.0%,从技术角度可以断定几乎不可能。

饲料中的微量添加物基本是功能较为重要的添加物,如不能均匀分布,将给动物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亚健康、抵抗力低、生长性能低、药物添加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带来药残及重金属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提高饲料中微量添加物均匀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饲料中微量添加物均匀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1)、将需要往饲料中添加的微量添加物与表面活性剂均匀混合,然后放入到球磨机中研磨,研磨出的直径为80nm-160nm,获得研磨粉剂,备用;

步骤2)、将稳定剂放入纯化水中浸泡,稳定剂完全溶解后将溶解液放入剪切机中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浆状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研磨粉剂加入到浆状液中,使用剪切机进行搅拌;

步骤4)、用卧式混合机将造粒辅料和润滑剂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喷入雾剂形式的浆状液;制得软料;

步骤5)、使用制粒机将步骤4)制得的软料制作成原料颗粒;

步骤6)、将原料颗粒烘干;

步骤7)、将原料颗粒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目数为80-120目;

步骤8)、将粉碎后的原料颗粒通过震动筛进行筛分,通过震动筛的粉末为原药粉末,备用;

步骤9)、将原药粉末与饲料混合即可。

所述的微量添加物为海南霉素钠、氢溴酸常山酮、马杜霉素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蔗糖脂肪酸酯、大豆磷脂、聚乙二醇-6000、聚山梨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稳定剂为果胶、壳聚糖、瓜尔胶、山药淀粉、黄原胶、糖分、淀粉、聚乙二醇-4000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造粒辅料为聚丙烯酸树酯、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淀粉、麦芽糊精、葡萄糖、蔗糖、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脂肪、卵磷脂、胆固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润滑剂为磷酸三钙、微晶纤物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在提高饲料微量添加物均匀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通过对物料的处理增加了其表面积,生物利用度与表面积呈正相关。更好地发挥微量添加物的使用性能,减少其在粪便排放,对环保治理起到很好的作用。本发明专利还能使微量添加物得到有效保护,免受其它物料的拮抗,同时也影响不到其它物料,延长微量添加物活性成分的使用期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提高饲料中微量添加物均匀度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步骤1)、将需要往饲料中添加的亚硒酸钠10g与黄原胶5g均匀混合,然后放入到球磨机中研磨,研磨出的直径为120nm,获得研磨粉剂,备用;

步骤2)、将瓜尔胶50g放入纯化水200g中浸泡,稳定剂完全溶解后将溶解液放入剪切机中进行搅拌,形成均匀的浆状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1)得到的研磨粉剂加入到浆状液中,使用剪切机进行搅拌;

步骤4)、用卧式混合机将麦芽糊精900g和磷酸三钙35g混合均匀,边搅拌边喷入雾剂形式的浆状液;制得软料;

步骤5)、使用制粒机将步骤4)制得的软料制作成原料颗粒;颗粒直径为2mm;

步骤6)、将原料颗粒烘干;

步骤7)、将原料颗粒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目数为80-120目;

步骤8)、将粉碎后的原料颗粒通过震动筛进行筛分,通过震动筛的粉末为原药粉末,备用;震动筛为《中国兽药典》规定的标准的5号筛;最终制成1%的亚硒酸钠原药粉末,

步骤9)、将原药粉末与饲料混合即可。

计算饲料中各组分及全价饲料颗粒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饲料均匀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依据。

模型如下:

其中n:需计量物料的颗粒数,m:需计量物料的质量

r:物料的密度,d:物料的粒径

该模型为模糊数学模型,假定粒型为正方体。生产实际中粒型各种各样,可自行调整体积的计算方法,只要体积计算精准本模型基本精准。

数学模型应用举例

a.1000kg全价饲料的颗粒数的计算

全价饲料的容重一般为500-750g/升,取平均数γ=0.6g/cm3

粒径按饲料工业标准gb/t5915-2008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中的规定:99%通过28mm编织筛,1.4mm编织筛筛上物不大于15%,取中间值2.0mm计算。

b.1g亚硒酸钠颗粒数

亚硒酸钠细粉,按《兽药典2015版》对细度的要求应过5号筛,d=150μm,常温下亚硒酸钠密度为5.96g/cm3.

按饲料工业标准gb/t5918-2008的取样方法,每样取200g测变异系数,依以上计算的数据共同缩小5000倍,得出理论数据:

200g全价饲料颗粒数n3=41600个

应含亚硒酸钠数n4=10个。

按此方法运用发明的数学模型。

本发明通过颗粒数量的对比,使生产单位认识到对微量添加物进行处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饲料品质,提高养殖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直观数据。对微量添加物进行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提供了量化标准。

用纳米制备技术处理的物料,使用了高分子材料作稳定剂,降低细粉物料的极性,使其稳定化处理,易于饲料生产中预混合及混合的均匀性。而且使微量添加物得到有效保护,免受其它物料的拮抗,同时也影响不到其它物料,延长微量添加物活性成分的使用期限。

通过纳米制备技术及其后续系统工艺处理,使微量添加物的表面积增加,颗粒数量增加,颗粒粒径由150μm形成小于1000nm的纳米粒,然后运用制剂技术,使增加的表面积均匀地镶嵌于制剂颗粒中。由百万分级添加转化成万分级添加的制剂,最终符合农业部1849公告的均匀度要求,及符合饲料工业标准gb/t5918-2008中的混合均匀度的检测方法的要求。工艺系统化,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对于多种药物添加剂及营养性添加剂具有普适性。使用球磨机产生的纳米颗粒粒径均匀并含有大量晶体缺陷,可有效抑制其重新聚合成微颗粒。

为证明本发明专利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对照实验对其验证。

实验设计:

每1000kg全价饲料加1g甲基紫(百万分之一添加水平),把本专利实例中的亚硒酸钠换成甲基紫(原料过100微米标准筛),(1)按发明专利中的工艺方法进行,(2)预混合加混合的工艺方法进行,二者实验结果进行对照。二种方法均按饲料工业标准gb/t5918-2008中甲基紫法的要求,随机抽样10个,每样200g,并计算其变异系数。取得结果如下:

(1)按发明专利中的工艺方法

分别测得吸光度值

x1=0.142x2=0.139x3=0.146x4=0.147x5=0.144x6=0.164x7=0.138x8=0.141x9=0.145x10=0.135

变异系数

(2)预混合加混合的工艺方法

分别测得吸光度值

x1=0x2=0x3=0.166x4=0.147x5=0x6=0.264x7=0.302x8=0.141

x9=0x10=0.435

变异系数

实验结果:

(1)本发明专利的工艺方法,全价饲料变异系数cv=3.04%,符合要求,均匀度优良。

(2)混合加预混合的工艺方法,全价饲料变异系数cv=80.55%,均匀度很差,不符合《农业部公告1849号》及饲料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中混合均匀度的变异系数小于等于5.0%或7.0%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