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脑卒中预后的维生素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9904发布日期:2020-02-14 21:53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改善脑卒中预后的维生素组合物。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指脑实质内因血管破裂或堵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三高”特点。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尤其初次卒中的患者存活率不断提升,因此,促进脑卒中发病后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不仅对患者本人及家庭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减轻国家用于照料和救助脑卒中致残人群的医疗和财政负担。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对于维持正常视觉和免疫功能必不可少。本发明人前期研究意外发现,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其相关机理尚不明确,但提示补充维生素a对于改善脑卒中预后、促进神经系统和视觉机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还提示维生素d缺乏与冠心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风险,而大多数脑血管意外都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的病理基础;维生素k是维持人体正常凝血功能的一种维生素,缺乏时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对于需要长期鼻饲营养的卒中病人,补充维生素k能有效预防凝血障碍而引起二次卒中。维生素b12也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故能促进脑卒中后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

目前市场上缺乏专门针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维生素类营养补充及保健食品。专利cn201710606679提供了一套适用于脑中风病人鼻饲的间餐营养包,包含蛋白肽粉玉米浆冻干粉、莲藕粉等复杂成分,原料丰富但无法量化维生素摄入状况评估;专利cn201610634325和专利cn201711295239类似,均主要采用中药或其他植物性来源原料复配产生脑血管保健作用,功效成分不明。因此,开发一种能满足脑卒中患者特定营养需求,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维生素保健食品,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脑卒中患者生理特点设计的维生素组合物及该维生素组合物的用途,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预后,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维生素组合物,由以下成分组成:

(1)维生素a;(2)维生素b12;(3)维生素d;(4)维生素k;(5)辅料。

在上述维生素组合物中,维生素a含量为250~800μg,维生素d含量为5~20μg,维生素b12含量为5~100μg,维生素k含量为15~100μg。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保健食品,维生素a含量为600~800μg,维生素d含量为8~15μg,维生素k含量为35~100μg,维生素b12含量为5~20μg。

本发明所述维生素b12包括钴胺素、甲钴胺素、5’-脱氧腺苷钴胺素、羟钴胺素、氰钴胺素及其他钴胺素的衍生物和可在体内释放/生成钴胺素的物质、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所述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维生素k包括植物来源的k1,微生物来源的k2,以及人工合成的k3和k4及其任意组合。优选植物来源的k1和微生物来源的k2。

本发明所述的维生素a包括维生素a和植物来源的β-胡萝卜素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保健食品可制成普通片剂、丸剂、冲剂、口服液、咀嚼片剂、软胶囊剂、硬胶囊剂、粉剂及颗粒剂等口服剂型,也包含添加或复配于普通食品以强化营养的应用,或其他药学或膳食中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中所述的辅料选自填充剂、润湿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矫味剂、稳定剂、包埋物、包衣预混剂、食用色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发明所述的填充剂包括淀粉、可溶性淀粉、糊精、麦芽糊精、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d-甘露糖醇、磷酸氢钙、无水磷酸氢钙、麦芽糖、木糖醇、山梨糖醇、微晶纤维素、异麦芽酮糖、乳粉、低取代羟丙纤维素、蔗糖、葡萄糖、乳糖、预胶化淀粉等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润湿剂包括纯化水和乙醇,所述的粘合剂包括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维酮、羟丙纤维素、羧甲纤维素钠、淀粉、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明胶、聚乙二醇、预胶化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其中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崩解剂包括淀粉、羧甲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纤维素、碳酸氢钠与枸橼酸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硬脂酸、滑石粉、二氧化硅、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山嵛酸甘油酯、硬脂富马酸钠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矫味剂包括水果粉、食用香精、高倍甜味剂、酸味剂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水果粉包括橙粉、柠檬粉、樱桃粉、苹果粉、草莓粉、草莓粉、猕猴桃粉、橘粉、沙棘果粉、青梅果粉、芒果果粉、桑葚果粉、山楂果粉、西瓜果粉、菠萝果粉、蓝莓果粉、水蜜桃果粉、哈密瓜果粉、葡萄果粉、香草果粉、石榴果粉、玫瑰果粉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食用香精包括香草香精、甜橙香精、牛奶香精、苹果香精、葡萄香精、草莓香精、菠萝香精、水蜜桃香精、哈密瓜香精、柠檬香精、樱桃香精、甜玉米香精、香蕉香精、提子香精、玫瑰香精、黑加仑香精、青苹果香精、芒果香精、青芒果香精、桔子香精、香橙香精、雪梨香精、青梅香精、蓝莓香精、杨梅香精、柚子香精、菠萝香精、番石榴香精、百香果香精、奇异果香精、猕猴桃香精、西瓜香精、木瓜香精、榴莲香精、荔枝香精、山楂香精、橄榄香精、桑葚香精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高倍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罗汉果甜苷、纽甜、甜菊苷,所述的酸味剂包括柠檬酸、苹果酸、乳酸、酒石酸和富马酸,所述的食用色素包括焦糖色、栀子黄、姜黄色素和叶绿素、辣椒橙、辣椒红、葡萄皮红、胭脂红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甜菜红、天然苋菜红、栀子蓝、植物炭黑、氧化铁黑、氧化铁红、黑豆红、喹啉黄、番茄红素、红曲红、黄氧化铁、可可壳色、红花黄、红曲黄色素等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稳定剂包括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维生素c,所述的包埋物包括β-环糊精、α-环糊精、γ-环糊精、糊精、淀粉、食用变性淀粉、蔗糖、麦芽糊精、阿拉伯树胶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筛选功能确切的维生素进行科学组方,从而确保产品的功效。本发明首次根据脑卒中患者较普遍缺乏维生素a这一科研发现,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补充。与现有产品相比,本发明的维生素组合物及其应用具有功效目的更明确、作用效果更显著、营养更精准的特点,符合科学原理,具有创新性。本发明所述的维生素组合物可以作为成分添加在各种保健食品中。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维生素组合物的片剂制备(1000片量)

配方:

制备方法:取聚维酮k30用50%乙醇溶液配制成粘合剂,再将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加入粘合剂中搅拌均匀,备用。另取维生素b12、三氯蔗糖与预胶化淀粉混合、过筛,再加入牛奶香精、羧甲淀粉钠、糊精混合,加入配制好的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5℃干燥2h,24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压片。将包衣预混剂配制成溶液,素片包衣,即制得本发明所述保健食品的片剂。

实施例2:本发明所述维生素组合物的软胶囊制备(1000粒量)

配方:

制备方法:将蜂蜡加入大豆油中,50℃加热,使蜂蜡溶解,放置至室温,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12加入大豆油中制成混悬液,备用。另取明胶、纯化水、焦糖色、对羟基苯甲酸酯配制成胶液,将制得的混悬物用压丸机压丸制成软胶囊,经定型,洗丸和干燥处理后,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保健食品的软胶囊剂。

取本实施例制得的保健食品,按照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的评价方法进行动物功能试验和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

为探究和评价本发明对脑卒中预后的改善效果,从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和脑卒中伴高血压三个层面进行实验验证。

一、对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改善作用

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制备脑出血大鼠作为实验模型,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从55只体重为290-330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选11只作为假手术组,余下44只作为造模组。对造模组采用chen等改良二次注入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即从右侧尾状核注入50μl自体尾动脉血。假手术组在相同部位注入50μl生理盐水。术后24h参考longa等标准进行评分:0分:无神经功能缺损;1分:轻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提尾不能伸展对侧前爪;2分:中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即行走向对侧转圈;3分:中毒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即行走困难,并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障碍。1~3分视为造模成功,0分、4分及生命体征不平稳的大鼠弃之不用。将造模成功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9只)、a/d组(10只)和a/d/b12/k组(10只),并进行灌胃给与实施例2中软胶囊内容物。其中,除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日灌胃相应体积溶剂外,a/d组按维生素a+维生素d(4.2+0.09)mg/kg/day灌胃,a/d/b12/k组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维生素k(4.2+0.09+1.2+0.12)mg/kg/day灌胃。于术前、术后2天、术后7天及14天采用garcia等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neurologicalseverityscores,mnss),评分标准如表1。mnss评分18分为神经功能正常,13~18分为轻度损害,7~12分为中毒损害,1~6分为重度损害。

表1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实验结果如下:

造模后置笼喂养过程中模型组大鼠死亡1只,术后14天时存活8只;假手术组大鼠死亡1只,术后14天时存活10只;a/d组和a/d/b12/k组各10只,术后14天内无死亡。

mnss评分结果显示,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术后2~14天mnss评分逐渐增加,表明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改善。同模型组相比,灌胃维生素a/d和维生素a/d/b12/k组合物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再灌注大鼠的mnss评分(表2),且术后第7天时,a/d/b12/k组对mnss评分改善效果优于a/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各组术前及术后2~14天mnss评分

注:ap<0.05,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bp<0.05,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cp<0.05,同a/d组比较。

二、对高血压脑卒中易感大鼠的卒中预防和改善作用

采用卒中易感型高血压大鼠(shrsp)作为实验模型加以验证,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8~10周龄shrsp大鼠饲养于标准实验条件(室温21~25℃,相对湿度40~60%,12h/12h光暗交替),自由饮食饮水。试验前测定血压,根据血压数值,将大鼠分成模型组、a/d(4.2mg/kg维生素a+0.09mg/kg维生素d)组和a/d/b12/k(4.2mg/kg维生素a+0.09mg/kg维生素d+1.2mg/kg维生素b12+0.12mg/kg维生素k)组,另设wky对照组,每组20只。每日灌胃并称体重,连续20周,观察记录以下指标:

(1)动物饮食、存活情况以及行为活动,记录脑卒中发作数。

(2)神经功能分级参考bederson的神经功能分级标准(bedersonjb,pittslh,etal.rat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evaluationofthemodelanddevelopmentaeurologicexamination[j].stroke,1986,17(3):472-476.),分为如下5级,每周观察一次,持续观察

0级(正常):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1级(轻微):前肢蜷缩或屈曲,主要是持续性腕屈曲或肩内收伴肘部伸展。

2级(中度):前肢持续性蜷缩或屈曲,可见腕、肘全部屈曲、肩部内收或内旋。

3级(严重):持续性肢体蜷缩或屈曲,一侧肢体推力体抗持续性减弱,自主活动时不伴肢体划圈行为。

4级(甚重):双侧肢体持续性蜷缩或屈曲,一侧肢体推力体抗持续性减弱,自主活动时出现肢体划圈行为。

(3)脑动脉病理学观察

20周时,对所有存活大鼠麻醉后行主动脉插管,2.5%戊二醛灌注固定,断头取脑,分离颅底动脉环及脑实质内的小东门和细动脉,2.5%戊二醛固定,包埋、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内的中膜厚度、管腔内径,计算中膜厚度/管腔内径的比值,每张切片测10条血管。观察脑出血、脑梗塞或混合性脑卒中,计算各组大鼠脑卒中发生率。

实验结果如下:

(1)一般观察模型组大鼠卒中后出现明显精神萎靡,嗜睡,毛发蓬松、干枯或脱落、无光泽,体重下降,主动活动明显减少,行动迟缓,肢体呈不同程度瘫痪,部分大鼠发病时伴有抽搐、腹泻、小便失禁、眼球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者数小时内死亡。干预组大部分动物神经功能损伤较模型组轻微,精神状态明显优于模型组,自主活动较多,主动觅食、饮水,体重下降不明显,毛发也较模型组顺滑而光泽。

(2)神经功能评分与wky组相比,模型组神经症状评分显著升高,但a/d组和a/d/b12/k组的评分则降低,其中a/d/b12/k组进一步下降,与a/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3。

表3维生素a/d/b12/k连续给药20周对shrsp大鼠脑卒中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只)

riddit检验,与正常组比较,**p<0.01。

(3)脑卒中发生率由于神经功能评分1级介于正常和脑卒中之间,判断差异较大,影响因素多,故而本实验以神经功能评分2级及2级以上为标准,判断脑卒中的发生。正常组无动物发生脑卒中,模型组12只大鼠表现出脑卒中症状,病理学观察发现共16只大鼠发生脑卒中,其中7只脑出血,5只脑梗死,4只为混合型卒中。卒中灶及周围均可见小动脉透明变形或纤维素样坏死,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有的管腔内可见微血栓形成,管周渗血。a/d组中8只出现脑卒中症状,病理组织学发现共11只发生脑卒中,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a/d/b12/k组中5只出现脑卒中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6只发生脑卒中,其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且与模型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a/d组相比,a/d/b12/k组脑卒中发生率进一步降低(p<0.05),如表4。

表4维生素a/d/b12/k连续给药20周对shrsp大鼠脑卒中的影响

注:x2检验,与正常组比较,**p<0.01。

(4)对shrsp大鼠脑动脉的影响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改变,主要表现为管壁中层增厚、内膜玻璃样变,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壁厚度/管腔内径减小。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动脉中膜厚度增加,管腔内径减小。与模型组相比,a/d/b12/k组动脉中膜厚度有降低的趋势,管腔内径显著增加(p<0.05),且与a/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如表5。实验结果说明维生素组合物对shrsp大鼠脑动脉具有保护作用,且维生素a/d/b12/k组合的保护效果优于仅使用维生素a/d。

表5维生素a/d/b12/k连续给药20周对shrsp大鼠脑动脉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a/d组比较,p<0.05

实施例3:本发明所述维生素组合物硬胶囊剂制备(1000粒量)

配方:

制备方法:将叶酸与20%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再加入维生素a干粉、维生素d、维生素k、维生素b12混合,将所得的原料混合物与剩余量的微晶纤维素等量递增混合,再加入乳糖、硬脂酸镁混合,然后采用全自动胶囊填充机进行填充,经抛光处理后即制得本发明所述保健食品的硬胶囊剂。

实施例4:本发明所述维生素组合物的颗粒剂制备(1000份量)

配方:

制备方法: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备用;取聚维酮k30用50%乙醇溶液配制成粘合剂,再将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加入粘合剂中搅拌均匀,备用。另取维生素b12与蔗糖混合、过筛,再加入苹果粉、苹果香精、羧甲淀粉钠、麦芽糊精混合,加入配制好的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5℃干燥2h,24目筛整粒,即制得本发明所述保健食品的颗粒剂。

实施例5:本发明所述维生素组合物的咀嚼片制备(1000片量)

配方:

制备方法:取羟丙甲纤维素e5用60%乙醇溶液配制成粘合剂,再将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加入粘合剂中搅拌均匀,备用。另取维生素b12与微晶纤维素混合、过筛,再加入甜菊苷、柠檬香精、奶粉、木糖醇混合,加入配制好的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粘合剂制软材,24目筛制粒,55℃干燥2h,24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合,压片即制得本发明所述保健食品的咀嚼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