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维生素D饼干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6160发布日期:2018-11-07 07:53阅读:1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具体是一种维生素D 饼干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维生素D是人体所需的必须营养物质,维生素D能促进小肠对钙的吸收,其代谢活性物促进肾小管重吸收磷和钙,提高人体血浆钙和磷的浓度,或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D是补充钙质的绝佳物质。当今绝大多数维生素片用于直接补充维生素D化学物质,其吸收条件欠佳,安全系数堪忧,因此用纯天然食品作为维生素D的载体加上他们本身含有的特殊促进吸收的物质,将其作为饼干,是一个甚优之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生素D饼干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配方和技术问题。

一种维生素D饼干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黄油融化加入棉白糖打发,再加入蛋黄搅匀,待用;

b、低筋面粉、碳酸氢钠、羊奶搅匀,然后加入复合膳食纤维、鱼肝油、植物油、甘露聚糖、硬脂酰乳酸钠搅匀,再加入的原料搅匀,反复辊印,用饼干模制成饼干生坯,

c、将b中的饼干生坯在85-120℃烘焙10-18min至饼干呈金黄色,然后冷却、包装制得维生素D饼干。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复合膳食纤维由辣木壳、竹笋壳以重量比为2-5:0.5-1.5制成。

优选的,所述复合膳食纤维制备方法为辣木壳、竹笋壳粉碎得混合粉,加水搅匀,然后加入活化的保加利亚菌在30-40℃继续搅拌30-90min,过滤烘干制得复合膳食纤维。

优选的,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用量为混合粉重量的0.8-2.2%。

优选的,所述步骤c中烘焙温度开始为100-120℃烘焙4-10min,然后降温至85-100℃继续烘焙6-8min。

优选的,所述一种维生素D饼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低筋面粉60-80、鱼肝油8-15、黄油10-15、复合膳食纤维12-25、蛋黄10-18、羊奶10-20、植物油5-10、绵白糖3-8、碳酸氢钠1-3、甘露聚糖1-2、硬脂酰乳酸钠1.2-2.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鱼肝油和羊奶这两种自然物质中含维生素D最高的物质作为制作过程中的添加物质,提高了饼干的整体维生素含量;富含膳食纤维,可达9.5-25.1%,具有润肠通便、降血脂、血糖等作用;烘烤过程中使用低温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各原料中的营养成分,避免损失;膳食纤维使用辣木壳、竹笋壳制备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维生素D饼干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黄油融化加入棉白糖打发,再加入蛋黄搅匀,待用;

b、低筋面粉、碳酸氢钠、羊奶搅匀,然后加入复合膳食纤维、鱼肝油、植物油、甘露聚糖、硬脂酰乳酸钠搅匀,再加入的原料搅匀,反复辊印,用饼干模制成饼干生坯,

c、将b中的饼干生坯在90℃烘焙15min至饼干呈金黄色,然后冷却、包装制得维生素D饼干。

步骤b中所述复合膳食纤维由辣木壳、竹笋壳以重量比为2:0.5制成。

所述复合膳食纤维制备方法为辣木壳、竹笋壳粉碎得混合粉,加水搅匀,然后加入活化的保加利亚菌在30℃继续搅拌35min,过滤烘干制得复合膳食纤维。

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用量为混合粉重量的0.8%。

所述步骤c中烘焙温度开始为100℃烘焙4min,然后降温至85℃继续烘焙6min。

所述一种维生素D饼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低筋面粉60、鱼肝油8、黄油10、复合膳食纤维12、蛋黄10、羊奶10、植物油5、绵白糖3、碳酸氢钠1、甘露聚糖1、硬脂酰乳酸钠1.2。

实施例2

一种维生素D饼干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黄油融化加入棉白糖打发,再加入蛋黄搅匀,待用;

b、低筋面粉、碳酸氢钠、羊奶搅匀,然后加入复合膳食纤维、鱼肝油、植物油、甘露聚糖、硬脂酰乳酸钠搅匀,再加入的原料搅匀,反复辊印,用饼干模制成饼干生坯,

c、将b中的饼干生坯在120℃烘焙18min至饼干呈金黄色,然后冷却、包装制得维生素D饼干。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复合膳食纤维由辣木壳、竹笋壳以重量比为5: 1.5制成。

优选的,所述复合膳食纤维制备方法为辣木壳、竹笋壳粉碎得混合粉,加水搅匀,然后加入活化的保加利亚菌在40℃继续搅拌90min,过滤烘干制得复合膳食纤维。

所述保加利亚乳杆菌用量为混合粉重量的2.2%。

所述步骤c中烘焙温度开始为100-120℃烘焙4-10min,然后降温至100℃继续烘焙8min。

所述一种维生素D饼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低筋面60-80、鱼肝油15、黄油15、复合膳食纤维25、蛋黄18、羊奶20、植物油10、绵白糖8、碳酸氢钠3、甘露聚糖2、硬脂酰乳酸钠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