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96522发布日期:2018-12-08 06:11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又称微生态调节剂、生态制品、活菌制剂,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具有活力、能独立存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益生菌通过相当数量有活力的微生物,能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降低肠内ph值、减少乳糖耐受、增强肠道抗感染能力、增强局部免疫功能、改善消化道蠕动和吸收等作用。

益生菌为能维护肠内菌群平衡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食品补充剂,目前在保健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益生菌保健品有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抑菌喷剂等等。当人体缺乏益生菌时会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极易出现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下等一系列病症。适当使用益生菌有助于协助体内菌群平衡。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因素、药物作用等因素导致的肠道功能紊乱呈高发态势。特别是饮食过于精细、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都会引起肠道不适。有相关报道,皮肤暗淡无光泽,容易形成痤疮、色斑,腹部长期胀痛与肠道功能紊乱由密切关联。而目前出现的肠道不适、便秘等,大都通过药物治疗,如采用各类泻药等。不能从根本解决肠道紊乱的问题。因此,采用益生菌长效的维持肠道功能极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益生菌制备技术,尤其是缓释性的微胶囊益生菌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潘昕等人发明了一种益生菌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708165.9),该益生菌微胶囊包括芯材和壁材,芯材为益生菌,壁材外层上涂覆有壳聚糖;壁材由含有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冻干保护剂的水溶液制备而成,其中,冻干保护剂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海藻糖、可溶性淀粉、甘油、甘露醇、阿拉伯胶、右旋糖酐40和脱脂牛奶中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高分子材料包括胶凝糖、黄原胶、k-角叉菜胶、海藻酸钠、醋酸邻苯二甲酸纤维素或明胶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水溶液中,冻干保护剂的体积分数为4.0~20.0%,天然高分子材料的体积分数为0.5~5.0%。另外,王建平等人发明了一种外用益生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0235003.8),该发明充分利用植物提取和益生菌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协同性提高存活率和包封率,另外一方面,植物提取液还对皮肤护理有进一步的效果;制备方法:(1)将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的冻干菌粉,分别接种于三角瓶中活化处理,扩大发酵培养,将三种菌的发酵液按照体积比3:3:4进行混合,得到菌悬液;(2)制备葛仙米提取液;(3)将菌悬液,葛仙米提取液和海藻酸钠溶液加入吐温80乳化后,固化,待湿胶囊形成后,用纱布过滤,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即可。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益生菌一般采用在饮料、食品中加入或制备成含片食用,存在在肠道内粘附性差,持续时间短,难以长久维持肠道菌落平衡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一种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提高了益生菌在肠道内的粘附性,并且具有长久缓释性,可有效维持肠道菌落平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种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的制备方法,通过制备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和益生菌菌体,并通过负压使益生菌在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的网络中充分吸收以形成复合微粒,再进行卡波姆胶包覆,进一步与糊化淀粉、木糖醇、麦芽糊精、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混合均匀而制得保健食品,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谷朊粉与柠檬酸、水混合均匀,加热至80~100℃喷雾熟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

(2)将酵母浸粉、蛋白胨、乳糖加入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

(3)将步骤(1)制得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步骤(2)制得的益生菌菌体及低聚半乳糖中,通过负压使益生菌在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的网络中充分吸收,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

(4)将步骤(3)制得的复合微粒用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

(5)将步骤(4)制得的微胶囊益生菌与糊化淀粉、木糖醇、麦芽糊精、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优选的,步骤(1)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谷朊粉20~30重量份、柠檬酸3~8重量份、水62~77重量份。

优选的,步骤(2)所述益生菌为乳酸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步骤(2)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浸粉3~5重量份、蛋白胨1~5重量份、乳糖2~8重量份、水82~94重量份。

优选的,步骤(2)所述厌氧培养的温度为30~45℃,时间为12~36h。

优选的,步骤(3)所述负压作用的压力为-10~-20kpa,作用时间为20~60min。

优选的,步骤(3)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网络微球状谷朊粉60~75重量份、益生菌菌体20~30重量份、低聚半乳糖5~10重量份。

优选的,步骤(4)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复合微粒90~96重量份、卡波姆胶4~10重量份。

优选的,步骤(5)所述各原料的重量份为,微胶囊益生菌5~10重量份、糊化淀粉22~28重量份、木糖醇15~20重量份、麦芽糊精35~55重量份、硬脂酸镁1~3重量份、二氧化硅2~4重量份。

谷朊粉熟化在熟化后,由于变性可形成富于延展性面筋网络结构,不但可以将益生菌装载入其中,提高缓释性能,并且本身具有较好的营养成分,可用于益生菌的增殖;另外,卡波姆胶具有增稠和较好的粘结性能,可在包覆微胶囊益生菌后,提高在肠道中粘结能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该益生菌保健食品是将谷朊粉与柠檬酸、水混合均匀,喷雾熟化,形成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将酵母浸粉调制后添加蛋白胨至添加乳糖得到发酵培养基,然后将益生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下厌氧培养,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收集益生菌菌体;将预制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进入收集的益生菌菌体和低聚半乳糖中,通过负压使益生菌在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的网络中充分吸收,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将复合微粒用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将微胶囊益生菌与糊化淀粉、木糖醇、麦芽糊精、硬脂酸镁、二氧化硅混均,压片而制得。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及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异的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制备的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对于改善人体肠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利用谷朊粉熟化的网络结构,将益生菌装载入网络结构,不但具有缓释益生菌功能,而且为益生菌增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利用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该微胶囊益生菌易于粘附肠道,具有长久缓释性。

3.本发明制备的益生菌保健食品,通过谷朊粉对水的持有性,快速的在肠道增殖形成肠道益生菌群,维持肠道菌落平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将26kg谷朊粉与5kg柠檬酸、69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88℃喷雾熟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4kg酵母浸粉、3kg蛋白胨、5kg乳糖加入88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7℃下厌氧培养23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69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24kg益生菌菌体及7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15kpa的负压作用3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3kg复合微粒用7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7kg微胶囊益生菌与24g糊化淀粉、17kg木糖醇、47kg麦芽糊精、2kg硬脂酸镁、3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

(1)人工肠液活菌数:取本发明制得的微胶囊益生菌保健品(嗜酸乳杆菌),先经人工胃液处理3h,过滤洗涤,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测得初始活菌数,取1g加入9ml的人工肠液试管中,在37℃、100r/min的水浴摇床中振荡培养,然后分别在3h、6h及12h时取样,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测得肠液中活菌数;

(2)人肠上皮样细胞粘附指数:以人肠上皮样细胞caco-2为模型,利用dmem不完全培养液稀释达到5×105个/ml,滴加于盖玻片上,后放置于细胞培养皿,然后加入1ml本发明的微胶囊益生菌保健品(嗜酸乳杆菌)制得的细菌悬液(5×108cfu/ml),在37℃下孵育2h,利用pbs漂洗后,加入含有200μg/ml庆大霉素的dmem不完全培养液,孵育1h,用来杀死粘附在细胞表面的细菌,从而确定侵袭进入细胞内的细菌数,然后利用胰酶作用10min,待细胞完全脱落,利用tritonx-100裂解细胞,平板菌落技术得到总裂解细菌数,然后根据公式粘度指数=(总裂解细菌数-侵袭细菌数)/培养皿细胞数。

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20kg谷朊粉与3kg柠檬酸、77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80℃喷雾8h,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3kg酵母浸粉、1kg蛋白胨、2kg乳糖加入94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0℃下厌氧培养36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75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20kg益生菌菌体及5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10kpa的负压作用6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0kg复合微粒用10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5kg微胶囊益生菌与22kg糊化淀粉、15kg木糖醇、55kg麦芽糊精、1kg硬脂酸镁、2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将30kg谷朊粉与8kg柠檬酸、62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100℃喷雾熟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5kg酵母浸粉、5kg蛋白胨、8kg乳糖加入82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45℃下厌氧培养12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60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30kg益生菌菌体及10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20kpa的负压作用2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6kg复合微粒用4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10kg微胶囊益生菌与28kg糊化淀粉、20kg木糖醇、35kg麦芽糊精、3kg硬脂酸镁、4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将22kg谷朊粉与4kg柠檬酸、74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85℃喷雾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4kg酵母浸粉、2kg蛋白胨、4kg乳糖加入90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3℃下厌氧培养33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70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23kg益生菌菌体及7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11kpa的负压作用5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2kg复合微粒用8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6kg微胶囊益生菌与24kg糊化淀粉、16kg木糖醇、50kg麦芽糊精、2kg硬脂酸镁、2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28kg谷朊粉与7kg柠檬酸、65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95℃喷雾熟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4kg酵母浸粉、4kg蛋白胨、7kg乳糖加入85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43℃下厌氧培养15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65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27kg益生菌菌体及8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18kpa的负压作用3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5kg复合微粒用5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9kg微胶囊益生菌与26kg糊化淀粉、19kg木糖醇、40kg麦芽糊精、3kg硬脂酸镁、3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将25kg谷朊粉与6kg柠檬酸、69kg水混合均匀,加热至90℃喷雾熟化,制得均匀蓬松的网络微球状谷朊粉;然后将4kg酵母浸粉、3kg蛋白胨、5kg乳糖加入88kg水中,制成发酵培养基,然后将嗜酸乳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在温度为38℃下厌氧培养24h,再经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收集益生菌菌体;然后将67kg网络微球状谷朊粉加入25kg益生菌菌体及8kg低聚半乳糖中,通过压力为-15pa的负压作用40min,然后进行冷冻干燥,使益生菌固定形成复合微粒;然后取93kg复合微粒用7kg卡波姆胶包覆得到微胶囊益生菌;最后将8kg微胶囊益生菌与25kg糊化淀粉、18kg木糖醇、44kg麦芽糊精、2kg硬脂酸镁、3kg二氧化硅混合均匀,制得含有微胶囊益生菌的保健食品。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保健食品制备过程中,未将谷朊粉制成网络微球状,而是直接添加于保健食品中,其他制备条件与实施例6一致。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对比例2

保健食品制备过程中,未采用卡波姆胶对复合微球进行包覆,其他制备条件与实施例6一致。

测试方法与实施例1一致,所得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