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0421发布日期:2019-03-08 23:1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红藻硫酸多糖,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



背景技术:

红藻(rhodophyta),绝大多数为多细胞体,极少数为单细胞体的藻类。其叶状体有丝状、分枝状、羽状或片状,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附近。红藻在海洋藻类中因其产量和品种较多,其体内的活性物质已逐渐成为海洋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我国是红藻资源大国,其中坛紫菜和龙须菜年产量分别达到115,875吨和270,149吨(中国渔业年鉴,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在体内众多活性物质中,红藻硫酸多糖是目前实验室研究最广泛、工业化生产最有前景的一类生理活性物质。从红藻中提取出的硫酸基多糖,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是琼胶和卡拉胶。研究表明,红藻硫酸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炎等作用,是一种新型的、理想的、功能性配料成分(何坤祥.龙须菜活性组分及其功能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16,(19):80-83)。然而现有的提取方法提取的硫酸多糖存在分子量大、粘度高、溶解性差以及化学试剂的残留等特点,极大地限制了红藻硫酸多糖在食品工业、保健品、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相对来讲,探索更加高效安全、成本低廉的红藻硫酸多糖提取方法及开发其新的应用领域显得尤为重要。

细菌感染是造成乳猪及其它动物幼崽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幼崽的成活率,给畜牧业的生产带来严峻的挑战。目前,一般靠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来代替其尚未完全发育的免疫系统,以治疗或预防幼崽腹泻,但是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药物的残留、免疫器官的损伤、机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失调及耐药性的增加等风险。因此,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文献报道红藻硫酸多糖不仅能够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而且还能够促进机体微生态的平衡(liuqm,xuss,lil,etal.invitroandinvivoimmunomodulatoryactivityofsulfatedpolysaccharidefromporphyrahaitanensis[j].carbohydratepolymers,2017,165(4):189-196),且其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天然无毒,有望用于动物幼崽腹泻疾病的治疗或预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明显减缓小鼠细菌性腹泻,并作为配料的一种基于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

所述基于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

玉米70%~80%、豆粕5%~10%、米糠粕0.5%~3.0%、豆油0.1%~0.2%、红藻硫酸多糖10%~25%、赖氨酸0.1%~0.5%、氯化钠0.5%~1.0%、碳酸钙0.5%~1.0%。

所述红藻硫酸多糖可采用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所述红藻硫酸多糖可为坛紫菜硫酸多糖、龙须菜硫酸多糖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红藻硫酸多糖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将红藻洗净晒干,磨成粉末,再加入水后处理,离心过滤,取滤液经乙醇沉淀、干燥,即得红藻硫酸多糖。

所述水的加入量按体积比可为红藻的40~50倍;所述处理的条件可在温度100~130℃、压力0.05~0.20mpa条件下处理4~6h。

本发明为解决红藻硫酸多糖提取率低、纯度低、粘度高、活性差、设备要求高、不易工业化生产应用等特点,本发明采用小鼠体内试验探究制备出的红藻硫酸多糖的抗腹泻活性,复配出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抗腹泻功能性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实验研究确立了低分子量红藻硫酸多糖的制备方式,制得硫酸多糖具有成本低、分子量小、易吸收、粘度低等优点,并且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细菌性腹泻。

本发明具有设备及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应用等特点,制得一种具有抗腹泻功效的天然红藻硫酸多糖饲料。

附图说明

图1为红藻硫酸多糖成品图。phsp(hp)为制备得到的低分子量坛紫菜硫酸多糖,glsp(hp)为制备得到的低分子量龙须菜硫酸多糖。

图2为坛紫菜硫酸多糖和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腹泻率的影响。在图2中,pbs为正常组,etec为模型组,phsp(hp)为坛紫菜硫酸多糖组,glsp(hp)为龙须菜硫酸多糖组。

图3为坛紫菜硫酸多糖和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体重变化的影响。在图3中,pbs为正常组,etec为模型组,phsp(hp)为坛紫菜硫酸多糖组,glsp(hp)为龙须菜硫酸多糖组。

图4为坛紫菜硫酸多糖和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血清抗体iga的影响。在图4中,**表示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pbs为正常组,etec为模型组,phsp(hp)为坛紫菜硫酸多糖组,glsp(hp)为龙须菜硫酸多糖组。

图5为坛紫菜硫酸多糖和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血清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的影响。在图5中,*表示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bs为正常组,etec为模型组,phsp(hp)为坛紫菜硫酸多糖组,glsp(hp)为龙须菜硫酸多糖组。

图6为坛紫菜硫酸多糖和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空肠绒毛变化的影响。在图6中,pbs为正常组,etec为模型组,phsp(hp)为坛紫菜硫酸多糖组,glsp(hp)为龙须菜硫酸多糖组。

图7为红藻硫酸多糖饲料成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坛紫菜、龙须菜低分子量硫酸多糖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低分子量坛紫菜、龙须菜硫酸多糖的制备:将红藻(坛紫菜、龙须菜)研磨粉碎,称取一定质量后加入40~50倍体积的纯水,温度100~130℃,压力0.05~0.20mpa条件下处理4~6h,离心过滤,取滤液经无水乙醇沉淀、干燥得红藻硫酸多糖,成品形态如图1。

实施例2坛紫菜、龙须菜低分子量硫酸多糖对小鼠腹泻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

(1)坛紫菜、龙须菜低分子量硫酸多糖的理化特性:用明胶—氯化钡法测定水提醇沉、压力处理乙醇沉淀提取的坛紫菜、龙须菜硫酸多糖中硫酸根含量;乌氏粘度计测定比浓粘度;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分子量,结果如表1,采用压力处理后的坛紫菜、龙须菜硫酸多糖较水提方法比浓粘度、分子量显著下降,但是主要活性基团硫酸根的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表1红藻硫酸多糖(水提)与红藻硫酸多糖(压力处理)的理化性质比较

(2)低分子量坛紫菜、龙须菜硫酸多糖对小鼠腹泻的影响:spf级balb/c小鼠60只,体重18~20g。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pbs组)、模型组(etec组)、坛紫菜硫酸多糖组(phsp(hp)组)、龙须菜硫酸多糖组(glsp(hp)组),每组15只。

模型组和样品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etec菌液200μl(约4×108cfu),4h内观察小鼠腹泻情况。之后连续7次每日定时按照剂量为10mg/day/mice的量对样品组小鼠以低分子量的红藻硫酸多糖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以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剂量均为0.2ml/只。记录每组每只小鼠腹泻及体重变化情况,图2显示,phsp(hp)、glsp(hp)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的腹泻率。图3表明在造模后,小鼠体重明显减少,而接受phsp(hp)、glsp(hp)处理后的小鼠体重明显回升。

小鼠进行眼球取血,测定抗体iga和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水平情况。实验结果显示,phsp(hp)、glsp(hp)能够显著降低腹泻小鼠血清中的抗体iga水平(图4)和炎症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图5)。

取小鼠空肠组织,制成电镜样本,进行小鼠空肠绒毛电镜观察,结果如图6,phsp(hp)、glsp(hp)处理能够保护肠道绒毛组织的完整。

实施例3紫菜、龙须菜低分子量硫酸多糖的抗腹泻饲料配方。

配方1:玉米73%、豆粕7%、米糠粕2.0%、豆油0.2%、低分子量紫菜硫酸多糖16%、赖氨酸0.3%、氯化钠0.8%、碳酸钙0.7%。

配方2:玉米73%、豆粕7%、米糠粕2.0%、豆油0.2%、低分子量龙须菜硫酸多糖16%、赖氨酸0.3%、氯化钠0.8%、碳酸钙0.7%。

配方3:玉米73%、豆粕7%、米糠粕2.0%、豆油0.2%、低分子量紫菜硫酸多糖8%、低分子量龙须菜硫酸多糖8%、赖氨酸0.3%、氯化钠0.8%、碳酸钙0.7%,成品形态如图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