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保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85128发布日期:2019-01-14 18:2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蘑菇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蘑菇保鲜工艺。



背景技术: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种类及含量都较多,且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但蘑菇含水量高,组织非常柔嫩,菌盖表面没有明显的保护结构,采下后2-3天菇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散失,菌褶开始变褐,风味劣变,商品价值下降。因此,解决鲜菇采后的保鲜问题,延长其运输和上市期限,是蘑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蘑菇保鲜技术包括气调保鲜、低温保鲜、辐射保鲜和盐水保鲜等,其中低温-气调保鲜效果最好,但是其对贮藏温度以及外界环境要求较高,需要有专门的场所进行储存,成本高且不方便,而辐射保鲜对于技术要求更高,很难达到;盐水保鲜是一种比较容易达到且存放方便的方式。

但是现有的盐水保鲜方式仍然存在保鲜期短,保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蘑菇保鲜工艺,具有保鲜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蘑菇保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验收,挑选菌盖完整、色泽健康的蘑菇,除去杂质以及泥根;

s2,护色处理,将蘑菇浸泡于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8-9分钟;

s3,预煮,将蘑菇在预煮机中预煮5分钟;

s4,修整分级,将预煮过的蘑菇根据菌盖大小以及形态进行分级筛选;

s5,制汤,配制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

s6,装袋加汤,根据不同等级,将蘑菇装袋,并在袋内灌注汤料;

s7,排气密封,排出袋内多余空气并进行密封;

s8,杀菌冷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挑选出菌盖完整的蘑菇后,首先进行护色处理,经过护色处理后的蘑菇其色泽可以保持原有的颜色,达到色泽保鲜的效果,将蘑菇预煮后再通过氯化钠溶液浸泡,可以达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并且同时完成对蘑菇的筛选分级,从而对不同品质等级的蘑菇进行分类保鲜,装袋完成后的蘑菇存放对外界环境要求较低,便于运输以及储存,在货架上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预煮完成后立即将蘑菇浸泡于0.6%的氯化钠溶液中,并在溶液中完成分级筛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煮后的蘑菇立马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达到的保鲜效果最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0-50毫克/升的青鲜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青鲜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蘑菇的生产,降低蘑菇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6中注入的汤料占袋体容量的8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汤料不仅可以将蘑菇全部浸没,而且留给袋体一定的形变能力,便于储藏和运输,降低胀袋破损的风险。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6中在装袋前对包装袋进行杀菌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袋前对包装袋进行杀菌处理,可以防止包装袋本身携带细菌污染蘑菇,从而延长蘑菇的保鲜时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3中预煮温度为40-6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蘑菇在40-60℃的热水中焯烫,达到最佳的预煮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骤s4中,挑选菌盖直径4-4.5㎝,菌柄切削平整,柄长为0.5-1㎝的蘑菇划为一等品,挑选菌盖直径3.5-4㎝,柄长为1-1.5㎝的蘑菇划为二等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蘑菇按照菌盖大小以及柄长分类形成两种品类,便于人们采购时选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经过护色处理后的蘑菇其色泽可以保持原有的颜色,达到色泽保鲜的效果,将蘑菇预煮后再通过氯化钠溶液浸泡,可以达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并且同时完成对蘑菇的筛选分级,从而对不同品质等级的蘑菇进行分类保鲜,装袋完成后的蘑菇存放对外界环境要求较低,便于运输以及储存,在货架上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蘑菇保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原料验收,挑选菌盖完整、色泽健康的蘑菇,除去杂质以及泥根。s2,护色处理,将蘑菇浸泡于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8-9分钟。

s3,预煮,将蘑菇在预煮机中预煮5分钟,预煮温度为40-60℃,达到最佳的预煮效果,预煮完成后立即将蘑菇浸泡于0.6%的氯化钠溶液中,并在溶液中完成分级筛选,并且在氯化钠溶液中加入40-50毫克/升的青鲜素;预煮后的蘑菇立马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达到的保鲜效果最佳,青鲜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蘑菇的生产,降低蘑菇的新陈代谢,从而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

s4,修整分级,将预煮过的蘑菇根据菌盖大小以及形态进行分级筛选,挑选菌盖直径4-4.5㎝,菌柄切削平整,柄长为0.5-1㎝的蘑菇划为一等品,挑选菌盖直径3.5-4㎝,柄长为1-1.5㎝的蘑菇划为二等品;可以将蘑菇按照菌盖大小以及柄长分类形成两种品类,便于人们采购时选择。s5,制汤,配制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s6,装袋加汤,在装袋前对包装袋进行杀菌处理,在装袋前对包装袋进行杀菌处理,可以防止包装袋本身携带细菌污染蘑菇,从而延长蘑菇的保鲜时间;根据不同等级,将蘑菇装袋,并在袋内灌注汤料,注入的汤料占袋体容量的80%;汤料不仅可以将蘑菇全部浸没,而且留给袋体一定的形变能力,便于储藏和运输,降低胀袋破损的风险。s7,排气密封,排出袋内多余空气并进行密封。s8,杀菌冷却。

在挑选出菌盖完整的蘑菇后,首先进行护色处理,经过护色处理后的蘑菇其色泽可以保持原有的颜色,达到色泽保鲜的效果,将蘑菇预煮后再通过氯化钠溶液浸泡,可以达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并且同时完成对蘑菇的筛选分级,从而对不同品质等级的蘑菇进行分类保鲜,装袋完成后的蘑菇存放对外界环境要求较低,便于运输以及储存,在货架上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蘑菇保鲜工艺,涉及菌菇保鲜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的保鲜效果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S1,原料验收,挑选菌盖完整、色泽健康的蘑菇,除去杂质以及泥根;S2,护色处理,将蘑菇浸泡于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中,浸泡时间为8‑9分钟;S3,预煮,将蘑菇在预煮机中预煮5分钟;S4,修整分级,将预煮过的蘑菇根据菌盖大小以及形态进行分级筛选;S5,制汤,配制浓度为0.6%的氯化钠溶液;S6,装袋加汤,根据不同等级,将蘑菇装袋,并在袋内灌注汤料;S7,排气密封,排出袋内多余空气并进行密封;S8,杀菌冷却。本发明的一种蘑菇保鲜工艺,具有保鲜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湖市浩天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02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