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减肥与调控血糖的主食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4130发布日期:2020-05-19 20:35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减肥与调控血糖的主食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减肥与调控血糖的主食粉。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众多大样本临床研究、长期队列研究分析表明,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高膳食纤维构成的膳食结构对改善2型糖尿病以及减肥有显著的疗效。根据详细的文献回顾,三个月到两年的对照试验数据显示,采用低净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对比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或其他基于饮食指南推荐的膳食,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医疗干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都得到更显著的改善。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低净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对减重的效果同样十分卓越。这是由于低碳水化合物高脂的饮食结构能够磷酸化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一种对燃烧脂肪等能量代谢起着关键作用的激酶。当它被激活的时候,肌细胞会开始充分利用葡萄糖以及燃脂供能从而促进减重和减少内脏脂肪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

国内外一些私营、公立机构开始推荐或者倡导低净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然而,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人群的膳食结构目前优化难度较大,对主食,特别是升糖很高的精米精面的依赖性仍然很大,市场上缺乏能够帮助达到低净碳水化合物、高膳食纤维饮食结构,同时满足中国人主食口味与饱腹感需求的,可供2型糖尿病患者、减肥人群日常大量食用的主食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减肥与调控血糖的主食粉,能够大幅降低饮食的升糖指数与升糖负荷,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指标,达到促使肥胖症患者减肥的功效,并且又能被制作出与中国传统主食口感、口味、形态类似,提高饱腹感的,适宜于中国人的主食。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减肥与调控血糖的主食粉,包括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黄金亚麻籽粉36~60、

谷朊粉20~40、

辅料粉5~30;

所述辅料粉由蛋白粉、纤维粉、坚果或种子粉和豆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发明人从大量的原材料中选择黄金亚麻籽粉作为配方的一大主要成分,是因为黄金亚麻籽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膳食纤维很高,其净碳水化合物含量可低至每百克1.6克,膳食纤维含量可达每百克27.3克,同时黄金亚麻籽粉富含大量欧米茄-3多不饱和脂肪酸(以阿尔法-亚麻酸的形式呈现),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须脂肪酸,同时改善欧米茄-3/欧米茄-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从而补充国人膳食中较为缺乏的必需脂肪酸。同时,谷朊粉含有可观的膳食纤维含量。最后,发明人选择黄金亚麻籽粉和谷朊粉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所述黄金亚麻籽粉、谷朊粉能够在制作面食时提供必要的黏性,从而使主食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易散碎,使得最终面食成品能够成型。

优选地,所述蛋白粉可选自大豆蛋白粉、乳清蛋白粉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蛋白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同时含有较高的膳食纤维含量,并且能够在制作面食时提供必要的筋度。

优选地,所述纤维粉可选自豌豆纤维粉、菊粉、魔芋纤维粉、大豆纤维粉、苹果纤维粉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纤维粉在配方中的作用是进一步提高纤维含量。

优选地,所述坚果或种子粉可选自核桃粉、扁桃仁粉、巴西坚果粉、奇亚籽粉、甜杏仁粉、碧根果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坚果或种子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但有限的净碳水化合物在不显著提升血糖的同时,也提供了发面的可能、改良了口感。

优选地,所述豆粉可选自熟黄豆粉、黑豆粉、红豆粉、绿豆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豆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同时含有可观的膳食纤维含量。

所述配方可以用于制作馒头、花卷、烙饼、固体饮料、面糊等。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对于2型糖尿病的人群来说:

1、食物中的净碳水化合物可以直接被代谢为血糖,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的主要膳食相关原因。由于本发明配方净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都较低,使得糖尿病患者的餐后升糖速度与程度都极为微弱,同时升糖的时间也较短、血糖波动较少。

不仅如此,与普通主食相比,血糖升高速率显著减少,进而减少胰岛素分泌,通过中长期替代传统主食,能够减轻甚至解除高胰岛素血症,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对于已经在吃药打针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医疗干预,即外源胰岛素以及促泌降糖药(如磺酰脲类、格列奈类)的使用,进一步直接减轻了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的病情。

2、本发明具有很高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无法被分解成葡萄糖,同时还可以抑制血糖的吸收,从而控制血糖指标。同时,膳食纤维更是人体肠道菌的食物,会被用来滋养肠道菌群,促使分泌例如丙酸和丁酸这样对于降血糖有利的短链脂肪酸,能间接地改善2型糖尿病的病情。

3.本发明可以制作出主食,例如馒头、花卷、烙饼、固体饮料、面糊等,与传统主食口感、口味、形态类似,提高病人的饱腹感,符合中国人主食口味。

其次,对于肥胖人群来说:

1、由于胰岛素介导的脂肪生成是产生内脏脂肪堆积以及肥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本发明配方用于替代传统主食可通过抑制脂肪生成达到减肥或防止发胖的效果。

2、如使用者膳食结构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由本发明替代,并且未额外摄入其它过多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人体将逐渐转为以脂肪的beta氧化反应为能量来源,逐渐进入生酮状态,即过渡到以脂肪酸代谢产物酮体为能量源。在这一过程中,肝糖原与肌糖原将被大量消耗,并带走部分水分,达到减重效果。

3.本发明可以制作出主食,例如馒头、花卷、烙饼、固体饮料、面糊等,与传统主食口感、口味、形态类似,提高病人的饱腹感,符合中国人主食口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柱状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二、三的外源胰岛素减少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制备

(1)将配料原料按以下重量配比备好:

黄金亚麻籽粉60、谷朊粉20、核桃粉5、大豆蛋白粉5、乳清蛋白粉5、菊粉5。

(2)先将核桃粉、大豆蛋白粉、乳清蛋白粉、菊粉按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搅拌均匀。

(3)再将黄金亚麻籽粉和谷朊粉按比例进行复配,再与前述的混粉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4)定量包装,即得主食粉。

(5)将上述主食粉加水揉面团,再加酵母泡打粉发面,制作成馒头、花卷、烙饼,或加热水冲泡成固体饮料,或加热水调成面糊质地食用。

2.测试效果

(1)改善糖尿病指标效果

设置控血糖实验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4.1年,平均年龄为54.7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0%。其中,3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1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2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同时设置控血糖对照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3.4年,平均年龄为56.2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3%。其中,2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1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3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通过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特征数据之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对于控血糖实验组,用本实施例一配方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控血糖对照组,其膳食结构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所推荐的营养搭配,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6名控血糖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2.2%,p<0.001。平均下降百分比为24.1%,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见附图1)。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79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72.2%(p<0.001),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92.3%(p<0.001),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90.8%(p<0.001)(见附图2)。

6名控血糖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0.2%,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平均下降百分比为2.5%,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83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5.2%(p>0.05),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增加3.8%(p>0.05),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2%(p>0.05)。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外源胰岛素与降糖药方面,控血糖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改善血糖管理八周后,糖化血红蛋白、外源胰岛素剂量、降糖药剂量都显著下降(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个案:

山东患者,男性,68岁。确诊2型糖尿病22年,用药5年、注射胰岛素(40个单位)7年。由于长期糖尿病和高血压的不善管理,导致冠心病和肾脏方面的炎症。具体表现为心电图异常,血红蛋白偏高(7.9%),尿蛋白(2+),心肌缺血等。于2017年年底开始食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配方制作的主食,第一天的胰岛素从晚上20个单位减少到10个单位,第二天开始继续将胰岛素从早上20个单位减少到12个单位,晚上10个单位减少到8个单位。在此期间血糖稳步下降,体重和腰围也在稳步减少。在第六天的时候早上胰岛素减少到11个单位,晚上胰岛素减少至6个单位。在第七天的时候早上胰岛素减少至10个单位,晚上停止胰岛素。在之后的几天中早空腹血糖稳步下降,在最后几日保持在6-6.5个单位的范围内。晚上餐后血糖保持在8-9个单位范围内。在三周以后(半封闭两周和居家一周),已经完全停用胰岛素。在11月27日的尿蛋白检测中,病人的尿蛋白含量从2+减少到了微量。初步认为是和血压得到了控制,以及体重减少有关。2018年1月底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结果为6.5%。在一个月的管理后,胰岛素从40个单位降至0,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从7.9%降至6.5%,疗效极为显著。患者反馈口感良好,与传统主食类似,无不适应感,饱腹性强。

(2)减重效果

设置减重实验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3名男性,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8.3岁,平均体重为70.3kg,平均bmi(bmi即身体质量指数,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为26.7,平均腰围为92.2cm。

同时设置减重对照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3名男性,2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6.6岁,平均体重为68.9kg,平均bmi为25.2,平均腰围为90.8cm。

对于减重实验组,用本发明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减重对照组,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5名减重实验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下降10.2%,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11.1%,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5名减重对照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上升0.56%,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1.7%,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减重、降低bmi与减小腰围方面,减重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减重管理八周后,体重、bmi与腰围都有显著改善(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个案:

河北患者,男性,55岁。身高1.74米,体重97.2公斤,bmi32.1,患有肥胖症。使用实施例一的配方制作的主食制成的主食八周后,体重降至82.6公斤,bmi降至27.3,在肥胖症与超重临界值附近,降比达到15.0%。患者反馈口感好,无不适应感,饱腹性强。

实施例二:

1.制备

(1)将配料原料按以下重量配比备好:

黄金亚麻籽粉59、谷朊粉36、甜杏仁粉1、奇亚籽粉1、扁桃仁粉1、鹰嘴豆粉1、核桃粉1。

(2)先将奇亚籽粉、扁桃仁粉、鹰嘴豆粉、核桃粉按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搅拌均匀。

(3)再将黄金亚麻籽粉、甜杏仁粉和谷朊粉按比例进行复配,再与前述的混粉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4)定量包装,即得主食粉。

(5)将上述主食粉加水揉面团,再加酵母泡打粉发面,制作成馒头、花卷、烙饼,或加热水冲泡成固体饮料,或加热水调成面糊质地食用。

2.测试效果

(1)改善糖尿病指标效果

设置控血糖实验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5.5年,平均年龄为56.1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0%。其中,2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2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2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同时设置控血糖对照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6.3年,平均年龄为58.7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1%。其中,4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1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1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通过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特征数据之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对于控血糖实验组,用本发明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控血糖对照组,其膳食结构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所推荐的营养搭配,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6名控血糖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1.3%,p<0.001。平均下降百分比为15.2%,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81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55.5%(p<0.001),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83.3%(p<0.001),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88.6%(p<0.001)。

6名控血糖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0.3%(即实际为上升),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平均下降百分比为2.5%,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79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4.8%(p>0.05),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增加1.8%(p>0.05),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1.5%(p>0.05),均无统计学显著变化。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外源胰岛素与降糖药方面,控血糖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改善血糖管理八周后,糖化血红蛋白、外源胰岛素剂量、降糖药剂量都显著下降(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个案:

湖北患者,男性,52岁。确诊2型糖尿病13年,注射胰岛素7年,用药13年,使用实施例二的配方制作的主食前,每日注射20个单位胰岛素(中效和短效)以及服用二甲双胍。管理前空腹血糖高达10.77mmol/l,两小时糖耐力测试达到2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2%。在外源胰岛素干扰的情况下,控制情况较差,胰岛素抗性较为严重,但并无明显并发症体现。开始用本发明实施例二制得的主食替代传统面食后,餐后两小时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空腹血糖逐渐下降,伴有较明显波动。根据医嘱,胰岛素注射量由20个单位逐渐降至一周后的8个单位,至第三周,胰岛素注射量降至4个单位。于一个月后彻底停止使用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均已稳定在8mmol/l以下。2个月和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从管理前的10.2%降低到7.4%和7.1%。患者反馈口感良好,无不适应感,饱腹性强。

(2)减重效果

设置减重实验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2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2.7岁,平均体重为68.3kg,平均bmi为25.6,平均腰围为88.7cm。

同时设置减重对照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2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5.0岁,平均体重为70.1kg,平均bmi为26.3,平均腰围为90.4cm。

对于减重实验组,用本发明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减重对照组,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5名减重实验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下降9.3%,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8.2%,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5名减重对照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下降1.5%,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2.2%,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减重、降低bmi与减小腰围方面,减重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减重管理八周后,体重、bmi与腰围都有显著改善(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实施例三:

1.制备

(1)将配料原料按以下重量配比备好:

黄金亚麻籽粉36、谷朊粉40、甜杏仁粉21、奇亚籽粉1、扁桃仁粉1、鹰嘴豆粉1、核桃粉1、菊粉1、熟黄豆粉1、大豆蛋白粉1、乳清蛋白粉1、豌豆纤维粉1。

(2)先将奇亚籽粉、扁桃仁粉、鹰嘴豆粉、核桃粉、菊粉、熟黄豆粉、大豆蛋白粉、乳清蛋白粉、豌豆纤维粉按比例进行复配,混合搅拌均匀。

(3)再将黄金亚麻籽粉、甜杏仁粉和谷朊粉按比例进行复配,再与前述的混粉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4)定量包装,即得主食粉。

(5)将上述主食粉加水揉面团,再加酵母泡打粉发面,制作成馒头、花卷、烙饼,或加热水冲泡成固体饮料,或加热水调成面糊质地食用。

2.测试效果

(1)改善糖尿病指标效果

设置控血糖实验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5.5年,平均年龄为56.1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3%。其中,1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2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3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同时设置控血糖对照组:6名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确诊2型糖尿病年限为16.3年,平均年龄为58.7岁,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9.1%。其中,2名患者既注射胰岛素又服用降糖药,1名患者仅服用降糖药,3名患者仅注射胰岛素。

通过统计学计算,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基线特征数据之间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

对于控血糖实验组,用本发明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控血糖对照组,其膳食结构基于《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所推荐的营养搭配,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6名控血糖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1.1%,p<0.001。平均下降百分比为13.6%,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81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51.9%(p<0.001),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80.0%(p<0.001),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88.6%(p<0.001)。

6名控血糖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的绝对值为-0.3%(即实际为上升),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平均下降百分比为2.5%,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变化。两次测试间隔时间平均为79天。同时,2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减少4.8%(p>0.05),8周后外源胰岛素平均增加1.8%(p>0.05),降糖药(二甲双胍除外)减少约1.5%(p>0.05),均无统计学显著变化。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减少外源胰岛素与降糖药方面,控血糖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改善血糖管理八周后,糖化血红蛋白、外源胰岛素剂量、降糖药剂量都显著下降(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个案:

黑龙江患者,男性,53岁。2004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于2017年年底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配方制作的面食代替传统主食。经过科学食疗与运动管理,在第2天停了达美康,第3天停了沙格列汀,第8天停用二甲双胍,彻底断药。后一周的空腹血糖稳定在6-7mmol/l,因为外出应酬等原因,偶有波动,但很快通过回归最优膳食习惯,调整回正常状态。晚餐后2小时血糖稳定在8mmol/l以下。坚持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配方制作的面食两个月后进行测试,患者胰岛功能逐步恢复,空腹胰岛素水平已经恢复到正常生理范围,同时餐后血糖6.6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7.1%降低到6.2%。患者喜食面食,反馈与传统面食口感类似,略带甜味,饱腹感强,有筋度。

新疆患者,男性,52岁。2008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于2018年1月10号开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配方制作的主食。患者长期服用西他列汀磷酸盐/二甲双胍盐酸盐片剂,格列美脲和达格列接近10年。使用实施例二的配方制作的主食进入第三天,所有口服降糖药物去除,因为血糖水平已经在正常范围内,早晨空腹4.6mmol/l。居家饮食干预后,早晨空腹稳定在6-7mmol/l。两个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为6.4%,入组前为6.65%。患者反馈口感良好,面食有嚼劲,饱腹感强。

(2)减重效果

设置减重实验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2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4.2岁,平均体重为67.5kg,平均bmi为24.9,平均腰围为87.1cm。

同时设置减重对照组:5名超重或肥胖症患者,其中2名男性,3名女性,平均年龄为45.7岁,平均体重为69.0kg,平均bmi为25.3,平均腰围为90.1cm。

对于减重实验组,用本发明制成的主食代替传统主食正常饮食,同时原则上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如高糖饮料、淀粉类蔬菜、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等净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食物。对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以及蛋白质的摄入原则上不予限制。

对于减重对照组,对主食不限种类与摄入量,同时,原则上也避免其它高净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食物。

经过八周的膳食干预,5名减重实验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下降7.8%,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7.0%,p<0.001,具有统计学极强显著性。5名减重对照组的体重与bmi均平均下降1.2%,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腰围平均下降2.6%,p>0.05,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同时,通过组间对比发现,在减重、降低bmi与减小腰围方面,减重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有着统计学显著优势(p<0.001)。

前述数据表明,通过使用本品制成的主食替代传统主食进行减重管理八周后,体重、bmi与腰围都有显著改善(p<0.001)。同时,组间对比显示,使用本产品比对照组在前述三项指标上有显著进步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和/或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