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6679发布日期:2019-01-22 18:23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鱼类加工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鱼体姿态调整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水产品产量、水产养殖和水产品贸易第一大国。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70%,水产品产量连续二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水产品总量5373万吨,其中,海水产品2797.5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574.47万吨。在海水产品中,鱼类906.3万吨,虾蟹301.4万吨,贝类1170.4万吨,藻类156.5万吨,其他142.2万吨;在淡水产品中,鱼类2225.6万吨,虾蟹248.1万吨,贝类53.8万吨,其他47.9万吨。2010年全国淡水鱼总产量2225.6万吨,其中草鱼422.2万吨,鲢鱼360.8万吨,鳙鱼255.1万吨,鲤鱼253.9万吨,鲫鱼221.6万吨,鳊鱼65.2万吨。由于我国的水产品丰富,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需求量也随之提高,我国水产品加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2012全国规模以上的水产品企业已经达1936家,水产品加工行业资产合计2178.67亿元;2013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812.9万吨,水产品进出口额289亿美元,其中出口量395.9万吨,出口额202.6亿美元,首次突破了200亿美元。虽然我国是一个水产品生产大国,水产品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由于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后,水产品加工比例与经济发达国家水产品加工比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即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很高,但水产品加工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加工装备比较落后,缺少自主的连续自动化水产加工生产线,特别是全自动化的大宗鱼类加工生产线。因为大宗鱼类加工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的前提是所有的鱼体都呈现固定的姿态,只有这样,后续的去鱼鳞、切头去尾、切腹(或剖背)、内脏清理等加工工序才能连续自动化进行。但是,国内大多淡水鱼加工通常采用单一的装置实现,例如只有单一去鳞的手持式去鳞刷,或单一的去鳞装置、或剖鱼腹装置,没有连续、自动完成鱼类前处理工序的设备。而将这些单机简单拼凑起来的生产线,很难实现准确高效的鱼体定向工作,所以目前对于鱼体定向大都采用人工摆放的方法,比较费时费力,而且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大宗鱼类加工的完全自动化。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鱼体姿态调整设备,可自动对鱼体进行定向,简单高效,有利于实现大宗鱼类加工的完全自动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鱼体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振动机架,所述振动机架包括支撑框架;振动装置,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安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侧面的振动电机;振动台结构,所述振动台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框架顶部的振动滑道,以及连接于所述振动滑道末端的出鱼滑槽;所述振动滑道向所述出鱼滑槽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且所述出鱼滑槽的高度低于所述振动滑道的高度;所述振动滑道的宽度向所述出鱼滑槽方向逐渐变窄,或/和所述出鱼滑槽的宽度向所述出鱼滑槽的末端方向逐渐变窄,且所述出鱼滑槽的宽度不大于所述振动滑道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滑道设置为螺旋式下降滑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滑道包括滑道底板,以及突出设于所述滑道底板两侧的滑道挡板,所述滑道底板或/和所述滑道挡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且两侧的所述滑道挡板与所述滑道底板围设形成用于容纳鱼的容纳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滑道还包括设于所述滑道底板上的多个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鱼滑槽包括与所述滑道底板连接的滑槽底板,以及突出设于所述滑槽底板两侧的滑槽挡板,所述滑槽挡板与所述滑道挡板或所述滑道底板连接;两侧的所述滑槽挡板与所述滑槽底板之间围设形成用于将鱼滑出的出鱼槽,所述出鱼槽与所述容纳槽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台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振动滑道上的进鱼料斗,所述进鱼料斗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进鱼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装置包括分别可调节地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两侧的电机安装板,每个所述电机安装板上均安设有所述振动电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安装板包括用于安设所述振动电机的安装板主体,以及开设于所述安装板主体上的多个安装调节槽;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穿过所述安装调节槽并紧固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的调节螺栓,且所述调节螺栓在所述安装调节槽中的位置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还包括底座结构;所述振动机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的多个隔振弹性件,所述隔振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座结构和所述支撑框架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台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振动滑道末端的一个或两个所述出鱼滑槽。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适用于淡水鱼类前处理加工生产线的鱼体姿态调整定位装置,可根据鱼体(主要是白鲢鱼和草鱼等淡水鱼)各部位的比重及鱼体与滑道摩擦力的不同来进行鱼体头尾与腹背定向定位,该装置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加工前处理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繁杂的人工操作及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移出底座结构和进鱼料斗时)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振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振动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电机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的进鱼料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底座结构200振动机架210支撑框架212支撑柱214连接板(或连接杆)216安装底板220隔振板230隔振弹性件300振动装置310振动电机312电机本体314电机支座320电机安装板322安装板主体324安装调节槽330安装底板340调节螺栓400振动滑道412滑道底板414滑道挡板416凸起500出鱼滑槽512滑槽底板514滑槽挡板600进鱼料斗610料斗主体620进鱼口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鱼体姿态调整设备,包括振动机架200,振动装置300,以及振动台结构。该振动机架200为整个结构提供安装基础和支撑,而振动装置300可以对振动台结构进行振动,以对放置在振动台结构上的鱼的姿态进行调整,使得鱼体的头部向前、尾部向后、背部向上、腹部向下,即可实现鱼体头尾腹背的定向,便于后续能连续自动化地对鱼体进行去鱼鳞、切头去尾、切腹(或剖背)、内脏清理等加工工序。而且,所述鱼体姿态调整设备还可包括底座结构100,上述振动机架200可设于该底座结构100上。利用底座结构100可以对振动机架200及整个设备进行支撑,更加稳定。具体地,该底座结构100可包括平面状的底座板,以及设于该底座板下的多个底座支脚。上述的振动机架200设于该底座板上,这样对振动机架200及整个设备的支撑受力更加均匀,支撑更加稳定可靠。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将该底座板设置为矩形板,并在该矩形板的四角各设置一个底座支脚进行支撑。而且,该底座支脚可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此外,根据需要,也可将底座板设置为圆形板、或其他形状的板体,底座支脚的个数也可以进行增减。此外,上述振动机架200可包括设于底座结构100上的支撑框架210,上述振动装置300可安设于支撑框架210的侧面,上述振动台结构可安设于支撑框架210的顶部。即可以利用振动装置300从支撑框架210的侧面对支撑框架210进行振动,从而对设置于支撑框架210顶部的振动台结构进行振动,以对放置于振动台结构中的鱼体进行振动。而且,上述支撑框架210可包括竖直设置的四根支撑柱212,以及依次将四根支撑柱212横向连接的连接板或连接杆214,从而使支撑框架210形成类似于矩形的框体结构。此外,根据需要,也可对支撑柱212及连接板、连接杆的个数进行增减,并连接形成圆柱状框体结构、或其他形状的框体结构。而且,上述振动机架200还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底部的多个隔振弹性件230,隔振弹性件230连接于底座结构100和支撑框架210之间。通过在底座结构100和支撑框架210之间设置隔振弹性件230,可以减轻甚至隔离振动装置300对支撑框架210及振动台结构的振动,使底座结构100对支撑框架210及整个设备的支撑更加稳定可靠,使设备在振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倾斜或倒塌。进一步地,上述隔振弹性件230可设置为隔振弹簧。此外,上述隔振弹性件230也可设置为隔振弹片,或其他弹性结构。而且,上述振动机架200还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底部的平面状的隔振板220,多个隔振弹簧均匀地设于隔振板220和底座板之间,可以更好地对底座结构100和振动机架200进行隔振。此外,隔振板220也可对支撑框架210的各个支撑柱212进行固定支撑,受力也更加均匀。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可在隔振板220的各个边角处各设置至少一个隔振弹簧。此外,还可在隔振板220的中间位置处设置至少一隔振弹簧。而且,还可将该隔振板220也设置为矩形板,与底座板的大小和形状均相互对应。此外,还可使设置于隔振板220四角处的隔振弹簧分别与底座结构100的底座支脚、支撑框架210的支撑柱212对应,即每个隔振弹簧一端与底座支脚对应、另一端与支撑柱212对应,隔振效果更好。此外,如图3至图5所示,上述振动装置300可包括安设于支撑框架210侧面的振动电机310。利用振动电机310可以对支撑框架210进行振动,可对设置于支撑框架210顶部的振动台结构进行振动,从而对放置于振动台结构上的鱼体进行振动以对鱼体姿态进行调整。进一步地,该振动装置300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侧面上的电机安装板320,该振动电机310安设于该电机安装板320上。这样,可以先将振动电机310安装到电机安装板320上,然后再将电机安装板320安装到支撑框架210上,更加简单方便。此外,为了方便安装振动装置300,上述振动机架200还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的两根支撑柱212之间的安装底板216,可将电机安装板320安设在安装底板330上。这样,不仅方便将振动电机310安装到振动机架200上,也使得振动电机310的安装牢固可靠、不易因振动而松脱。此外,也可直接将振动电机310安装到安装底板216上,或者直接安装到支撑框架210上。而且,上述振动装置300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一侧的一个振动电机310,也可包括分别设于支撑框架210两侧的振动电机310(即在支撑框架210两侧各设置一个振动电机310)。进一步地,两个振动电机310可分别相对设置,即设置在支撑框架210相对的两侧面上。更进一步地,两个振动电机310可关于支撑框架210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支撑框架210两侧。而且,当设置两个振动电机310时,振动装置300可包括分别可调节地设于支撑框架210两侧的电机安装板320,每个电机安装板320上均安设有一个振动电机310。即用于安装振动电机310的电机安装板320是可调节的,可以改变电机安装板320在支撑框架210的安装底板330上的位置,从而可以改变振动电机310的位置,以调整改变振动电机310的振动方向,从而达到良好的鱼体姿态调整效果。进一步地,上述振动电机310可包括电机主体312,以及用于支撑固定该电机主体312的电机支座314。两个电机支座314紧固设置于电机主体312两端,并连接固定于电机安装板320上。而且,上述电机安装板320可包括用于安设振动电机310的安装板主体322,以及开设于该安装板主体322上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安装调节槽324。而且,振动装置300还可包括穿过安装调节槽324并紧固于支撑框架210的安装底板216上的调节螺栓340,且调节螺栓340在安装调节槽324中的位置可调。通过在电机安装板320上设置多个安装调节槽324,通过调整调节螺栓340在安装调节槽324中的安装位置,就可以从多个位置对电机安装板320在安装底板330上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使电机安装板320及振动电机320对应不同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安装调节槽324均可设置为弧形槽孔,且多个弧形槽孔可同心设置。这样更便于对振动电机310的安装角度进行调节,即使得振动装置300可通过弧形槽孔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振动电机310的安装方向。通过选择某型号的振动电机,并利用调节螺栓调整振动电机310的振动方向角等,设置合适的振动参数(频率、相位及振幅等),使鱼体在振动台结构振动输送过程中达到理想的头尾和腹背定向。根据试验,实际鱼体调姿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此外,除了将振动装置300安设在支撑框架210上外,也可直接将振动装置300安设在振动台结构上,可直接对振动台结构进行振动。具体地,可将振动装置安设在振动台结构的底部或侧面处。此外,如图1至图2所示,上述振动台结构可包括设于支撑框架210顶部的振动滑道400,以及连接于该振动滑道400末端的出鱼滑槽500。这样可将多个鱼体放置于该振动滑道400上,同时利用振动电机310对振动滑道400进行振动,使鱼体在振动滑道400上向出鱼滑槽500滑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调整鱼体姿态以使得鱼头向前、鱼尾向后、鱼腹向下、鱼背向上,并以此姿态从出鱼滑槽500中滑出,便于后续对鱼体进行加工。而且,上述振动滑道400向出鱼滑槽500的方向逐渐倾斜延伸,且出鱼滑槽500的高度低于振动滑道400的高度。这样,可以形成倾斜向下(指向地面方向)的振动滑道400,便于鱼体顺着振动滑道400向出鱼滑槽500方向滑动。鱼体进入振动滑道400上时受到摩擦力、自身重力、振动滑道的支撑反力、以及振动电机310的激振力的作用,而重力、激振力、振动滑道的支撑反力均过鱼体质心,所以这些力对鱼体质心的矩为零,因此各个力对鱼体质心的矩之和等于摩擦力对鱼体质心的矩。通过力学分析,各个力对鱼体质心的合力矩也不为零,鱼体在振动滑道400上是可以完成鱼体头尾的姿态调整,由于顺鳞方向(鱼头朝前)时鱼体与振动滑道之间的摩擦力最小,所以鱼体在振动滑道上滑动时都将调整到鱼头朝前方向,从而使鱼实现头尾定向。而且,上述振动滑道400的宽度向出鱼滑槽方向逐渐变窄,或/和上述出鱼滑槽500的宽度向出鱼滑槽的末端方向逐渐变窄,且出鱼滑槽500的宽度不大于振动滑道400的宽度。当鱼体从振动滑道400进入出鱼滑槽500时,鱼体在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中受到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侧壁对鱼体两侧的摩擦力、自身重力、侧壁对鱼体的支撑反力作用,而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两侧壁足够光滑时,则摩擦力很小,合力对鱼体质心的矩主要是侧壁对鱼体反力产生的矩。在振动电机310的激振力作用下,产生了一个促使鱼体背部向上翻转的力矩,随着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的宽度逐渐变窄,鱼体也逐渐实现了腹背的的姿态调整,从而使鱼实现腹背定向。此外,可将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的末端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也可将整个振动滑道或/和出鱼滑槽设置为宽度逐渐变窄的结构。进一步地,上述振动滑道400本身可设置为水平结构,但是可通过将该水平的振动滑道400倾斜安装到支撑框架210上,从而使得振动滑道400向地面方向倾斜下降。即可以将振动滑道400的一端(即起始端)安设在支撑框架210较高的一端,并将振动滑道400的另一端(即连接出鱼滑槽的末端)安设在支撑框架210较低的另一端。具体地,上述支撑框架210可包括两根较高的支撑柱和两根较低的支撑柱,该振动滑道400起始端安设在两根较高的支撑柱上,而振动滑道400的末端安设在两根较低的支撑柱上,从而使振动滑道400形成一种倾斜向下的结构。此外,上述振动滑道400本身可设置为倾斜结构,并将该倾斜的振动滑道400水平或者倾斜安设到支撑框架210顶部,从而使得振动滑道400向地面方向倾斜下降。具体地,上述支撑框架210可包括两根较高的支撑柱和两根较低的支撑柱,该振动滑道400起始端安设在两根较高的支撑柱上,而振动滑道的末端安设在两根较低的支撑柱上,从而使振动滑道400形成一种倾斜向下的结构。或者,上述支撑框架210可包括四根高度相同的支撑柱,该振动滑道400的起始端安设在其中两根支撑柱上,而振动滑道400的末端安设在另外两根支撑柱上,也可使振动滑道400形成一种倾斜向下的结构。而且,用于安设振动滑道400的末端的两根支撑柱或/和用于安设振动滑道的起始端的两根支撑柱可设置为高度可调的柱体结构。即支撑柱可包括主柱体,滑动套设于该主柱体上的调节柱体,以及设于该调节柱体上的锁定结构,而振动滑道设于调节柱体上。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调节柱体在主柱体上的高度位置,并利用锁定结构将调节柱体固定在主柱体上,使调节柱体保持在某一高度处。这样,就可以对振动滑道400一侧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就可以调整振动滑道400的倾斜角度。而且,上述振动滑道400可设置为水平式滑道,既可设置为水平直线式滑道,也可设置为水平曲线式滑道。此外,上述振动滑道400还可设置为倾斜式滑道,既可设置为平面式倾斜滑道,也可设置为曲面式倾斜滑道。而且,在本实施例中,该振动滑道400可设置为螺旋式下降滑道。通过将振动滑道400设置为螺旋式下降滑道,可以增加鱼体在滑道中的滑动距离,可以更大几率地使得鱼体在滑出滑道时姿态调整到位,倾斜度渐变,鱼体可更好的实现头尾定向的功能;此外,还可以减小滑动的占用空间。而且,该螺旋式下降滑道的螺距和螺旋直径及滑道宽度可根据主要鱼体大小单独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某种振动电机,其额定功率为0.75千瓦(2台),同步转速为1000r/min,最大激振力为10000n,振动滑道的倾斜角初步设定为6°,对鱼体在振动滑道上进行振动输送试验,鱼体进入振动滑道末端时头尾腹背定向准确率可达到95%以上。进一步地,上述振动滑道400可包括滑道底板412,以及突出设于该滑道底板412两侧的滑道挡板414,滑道底板412或/和滑道挡板414连接于支撑框架210上,且两侧的滑道挡板414与滑道底板412围设形成用于容纳鱼的容纳槽。上述振动滑道400的宽度是指滑道底板312的宽度,或者指两侧的滑道挡板414之间的距离;而上述振动滑道400的侧壁是指滑道挡板414的内壁。在利用该振动滑道400工作过程中,可将多个鱼放置在该振动滑道400的容纳槽中,该振动滑道400在振动电机310的作用下会发生振动,使得放置在容纳槽中的鱼体顺着振动滑道400的倾斜方向向下滑动,在滑动过程中逐渐完成鱼体姿态的调整。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将滑道底板或/和滑道挡板水平设置,也可将二者倾斜设置。此外,根据需要,可使容纳槽的宽度保持不变,也可使容纳槽的宽度逐渐变窄。而且,上述振动滑道400还包括设于滑道底板412上的多个凸起。通过在滑道表面设计一定间隔的凸起416,可以增大表面摩擦力,便于实现鱼体姿态的调整。而且,该凸起416可设置为圆形凸起、或三角形凸起、或其他形状的凸起。此外,上述出鱼滑槽500可包括与滑道底板412连接的滑槽底板512,以及突出设于该滑槽底板512两侧的滑槽挡板514,滑槽挡板514与滑道挡板414或滑道底板412连接。而且,两侧的滑槽挡板514与滑槽底板512之间围设形成用于将鱼滑出的出鱼槽,该出鱼槽与容纳槽连通。上述出鱼滑槽500的宽度是指滑槽底板512的宽度,或者指两侧的滑槽挡板514之间的距离;而上述出鱼滑槽500的侧壁是指滑槽挡板514的内壁。通过设置与振动滑道400连接的出鱼滑槽500,使得鱼体在顺着振动滑道400进入出鱼滑槽500后,可以保持特定的姿态从出鱼滑槽500中滑出,以便进行后续加工。而且,根据需要,可使得出鱼槽的宽度略大于单个鱼体的宽度(指鱼头向前、鱼尾向后、鱼腹向下、鱼背向上时的鱼体最大宽度),使鱼一个一个的顺序滑出出鱼滑槽500,便于进行加工。而且,根据需要,可以安设不同宽度的出鱼滑槽500于振动滑道400的末端。而且,上述振动台结构可包括连接于振动滑道400末端的一个或两个出鱼滑槽500。当设置一个出鱼滑槽500时,该出鱼滑槽500可位于振动滑道400的一侧;当设置两个出鱼滑槽500时,两个出鱼滑槽500可设置于振动滑道400的同一侧,也可分别设置于振动滑道400的两侧。此外,根据需要,也可设置更多个出鱼滑槽500于振动滑道400的末端。此外,上述出鱼滑槽500与上述振动滑道400可设置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可通过焊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将二者固定连接。此外,也可将上述出鱼滑槽500与上述振动滑道400设置为一体,即直接将出鱼滑槽500设置为振动滑道400的末端结构,该种情况可适用于仅仅在振动滑道400末端设置一个出鱼滑槽500时的情形。此时,出鱼滑槽500的滑槽底板512可以是振动滑道400的滑道底板412的延伸,出鱼滑槽500的滑槽侧板514也可以是振动滑道400的滑道侧板414的延伸。此外,如图6所示,上述振动台结构还可包括设于振动滑道400上的进鱼料斗600。该进鱼料斗600包括料斗主体610,以及开设于料斗主体610底部、并与振动滑道的容纳槽连通的进鱼口620。这样,可将多个鱼放入进鱼料斗600中,在振动电机310的振动作用下,鱼会从进鱼料斗600的进鱼口620滑入振动滑道的容纳槽中,并顺着振动滑道400滑入出鱼滑槽500,在此过程中鱼体会完成姿态的调整定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振动机架200与振动滑道400可通过焊接(也用螺纹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支撑框架210的支撑柱可由不锈钢方钢管构成,连接板、连接杆、安装底板、隔振板、电机安装板等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振动滑道、进鱼料斗、出鱼滑槽可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料制作。总之,本发明根据鱼体(主要是白鲢鱼和草鱼等淡水鱼)各部位的比重及鱼体与滑道摩擦力不同的这些特性,提出一种适用于淡水鱼类前处理加工生产线的鱼体姿态调整设备,可根据鱼体各部位的比重及鱼体与滑道摩擦力的不同来进行鱼体头尾与腹背定向定位,来实现鱼体头尾腹背姿态的调整。具体地,该设备利用振动电机对振动滑道上滑行的鱼体进行振动,由于鱼体的头部、背部比重大,尾部、腹部比重较小,根据输送过程中的鱼体动力学分析,各力对质心的合力矩不为零,鱼头、背部的振幅将大于鱼尾、腹背;同时,由于鱼体的鱼鳞结构特征,順鳞方向摩擦力比逆鳞方向要小。通过调整安装在振动机架上的振动电机的转速(振动频率)、激振力(功率)、振动相位等,使鱼体在振动滑道上滑行过程中,鱼体逐渐调整头尾和腹背方向。进一步,在振动滑道上设计布置一定的凸起以增大逆鳞的摩擦力,使鱼体滑动过程中自动调整为鱼头朝前方向,在振动滑道末端或/和出鱼滑槽末端采用宽度逐渐收缩的设计,使鱼体仅能侧立通行,由于振动力的作用鱼背将朝上侧立。通过这样的装置及振动力作用,鱼体从进鱼料斗进入振动滑道直至从出鱼滑槽末端出来,鱼体将不断地调整姿态,最终将以鱼头朝前、鱼背朝上的方式滑出出鱼滑槽,从而使鱼体以一种固定的姿态有序进入下一步加工工序。该设备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在淡水鱼加工前处理生产线的鱼体输送过程中使鱼的自动调姿,实现鱼体的头尾腹背定向。通过大量实验证明,鱼体头尾腹背定向一致性好,工作效率高。而且,这种设备解决了大宗淡水鱼加工时,由于鱼体姿态无序混乱而需要人工操作调整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去鳞、切头去尾、剖切、内脏清洗等加工工序。使淡水鱼加工生产线实现真正的连续化、自动化,更少地减少人工调整操作,更加节省人力成本,可以有效提高水产品加工前处理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繁杂的人工操作及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