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26514发布日期:2019-04-05 21:50阅读:10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贮藏特性好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地蛋等,是一种高蛋白质、高淀粉、低热量食物,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年产量可观,但消费量不足。目前,我国马铃薯一半以上用于鲜食,精深加工仅为年产量的10%左右,加工产品主要有淀粉和薯片,产品种类少,消费者选择面窄,商品化程度远远不够,导致马铃薯附加值低,由此,对马铃薯的深加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将马铃薯加工成不同口味的即食鲜切马铃薯,不仅能较大限度地保留马铃薯的营养和风味,还能提高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率,提高附加值,丰富马铃薯休闲食品市场。

产气、褐变、质地软化是即食型鲜切马铃薯加工及贮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气主要由微生物引起,褐变则与还原糖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相关,质地软化除了微生物的作用,还与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有关。传统腌渍菜,一般先将菜体烫漂后再进行腌渍,然后包装、巴氏杀菌,这样灭菌不彻底且二次加热使得产品质地变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鲜切马铃薯直接于调味液中进行真空浸渍,而后抽真空包装,最后再进行蒸汽灭菌,保持产品质地的同时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解决即食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中产气、褐变、质地软化的问题,延长产品保质期。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真空浸渍,入味彻底,口感和风味独特。本发明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属安全、健康、绿色食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鲜切马铃薯用0.5~3.0%白醋溶液浸泡0.5~2h后,清水漂洗,放入调味液中使调味液没过马铃薯1~3cm,真空浸渍,抽真空包装,蒸汽杀菌1~5min,冷却即得成品。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真空浸渍是,在温度为20~35℃,真空度为50~150kpa条件下,真空浸渍10~20min,复压10~15min。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调味液为麻辣调味液或甜味调味液。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麻辣调味液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辣椒面10~20份、花生油150~250份、花椒油5~10份、白酒0.5~1份、干辣椒节3~6份、青花椒1~2份、红花椒1~2份、桂皮0.5~1.5份、砂仁0.5~1.5份、八角0.5~1.5份、茴香0.3~1份、香叶0.3~1份、生姜5~10份、大蒜5~10份和葱段3~6份制成。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麻辣调味液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辣椒面15份、花生油200份、花椒油8份、白酒0.8份、干辣椒节5份、青花椒1.5份、红花椒1.5份、桂皮1份、砂仁1份、八角1份、茴香0.8份、香叶0.8份、生姜8份、大蒜8份和葱段5份制成。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麻辣调味液按下述步骤制备:

①干辣椒节、青花椒、红花椒、桂皮、砂仁、八角、茴香、香叶混合,小火炒制5~15min,冷却至室温,加入生姜、大蒜和葱段,混匀,得a品;

②取配方量98%的花生油加热至200~220℃,浇于a品上,冷却至室温,过滤除渣,得b品,即香油;

③b品加热至150~180℃,浇于提前用剩余花生油和白酒润湿的辣椒面上,边浇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花椒油混匀,即制得麻辣调味液。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甜味调味液由按重量份计算的纯净水500~600份、白砂糖100~200份和蜂蜜100~200份混合而成。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甜味调味液由按重量份计算的纯净水550份、白砂糖150份和蜂蜜150份混合而成。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鲜切马铃薯为马铃薯片、马铃薯丝、马铃薯条或马铃薯丁;所述鲜切马铃薯片的厚度为2~5mm,马铃薯条的厚度为5~10mm,马铃薯丝的厚度为2~4mm,马铃薯条和马铃薯丝长度为30~130mm,马铃薯丁的厚度为10~20mm。

前述的即食鲜切马铃薯的制备方法中,所述辣椒面为五香辣椒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能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还能较好地改善鲜切马铃薯的质地。真空浸渍则将传统的浸渍工艺与真空处理相结合,操作简单,入味效果显著,浸渍时间短,可减少浸渍过程中微生物的滋长。生的马铃薯真空浸渍包装后再进行蒸汽灭菌,灭菌的同时使马铃薯熟化,既能保持即食鲜切马铃薯的质地,又能达到杀菌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贮藏品质,延长产品保质期。

因此,本发明在保持产品质地的同时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有效解决产品贮藏过程中产气、褐变、质地软化的问题,延长产品保质期,操作简单,易于推广;真空浸渍,入味彻底,口感和风味独特。且不使用化学添加剂,属安全、健康、绿色食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实施例1,2,3和对照贮藏7天后硬度值。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麻辣鲜切马铃薯片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图见图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绿的新鲜马铃薯,机器清洗去皮;

(2)切片:将清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切成2~5mm的薄片;

(3)一次漂洗:将切好的马铃薯片用清水漂洗;

(4)白醋浸泡:将步骤(3)漂洗后的马铃薯片沥干,常温下放入浓度为2%白醋溶液中浸泡1h,白醋溶液用量以没过鲜切马铃薯为准;

(5)二次漂洗:将白醋浸泡后的鲜切马铃薯用清水漂洗3次;

(6)真空浸渍:取步骤(5)中二次漂洗后的鲜切马铃薯片50kg放入麻辣调味液中使调味液没过马铃薯1~3cm,真空浸渍,其中真空浸渍液的温度为30℃,真空度为100kpa,真空时间15min,复压时间10min;

(8)包装:浸渍后的鲜切马铃薯撒上熟白芝麻0.1kg、食盐0.5kg和味精0.5kg,拌匀,用高温蒸煮袋进行抽真空包装;

(9)杀菌:包装好的产品经蒸汽杀菌2min,立即冷却,即得成品。

上述步骤(6)中,所述的麻辣调味液按下述方法制作:

原料:五香辣椒面15kg、花生油200kg、花椒油8kg、白酒0.8kg、干辣椒节5kg、青花椒1.5kg、红花椒1.5kg、桂皮1kg、砂仁1kg、八角1kg、茴香0.8kg、香叶0.8kg、生姜8kg、大蒜8kg和葱段5kg。

制作方法:

①干辣椒节、青花椒、红花椒、桂皮、砂仁、八角、茴香、香叶混合,小火炒制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生姜、大蒜和葱段,混匀,得a品;

②取196kg花生油加热至200~220℃,浇于a品上,冷却至室温,过滤除渣,得b品,即香油;

③b品加热至150~180℃,浇于提前用剩余花生油和白酒润湿的辣椒面上,边浇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花椒油混匀,即制得麻辣调味液。

实施例2.

一种麻辣鲜切马铃薯片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图见图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绿的新鲜马铃薯,机器清洗去皮;

(2)切片:将清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切成2~5mm的薄片;

(3)一次漂洗:将切好的马铃薯片用清水漂洗;

(4)白醋浸泡:将步骤(3)漂洗后的马铃薯片沥干,常温下放入浓度为1%白醋溶液中浸泡2h,白醋溶液用量以没过鲜切马铃薯为准;

(5)二次漂洗:将白醋浸泡后的鲜切马铃薯用清水漂洗4次;

(6)真空浸渍:取步骤(5)中二次漂洗后的鲜切马铃薯片50kg放入麻辣调味液中使调味液没过马铃薯1~3cm,真空浸渍,其中真空浸渍液的温度为25℃,真空度为150kpa,真空时间20min,复压时间15min;

(8)包装:浸渍后的鲜切马铃薯撒上熟白芝麻0.1kg、食盐0.5kg和味精0.5kg,拌匀,用高温蒸煮袋进行抽真空包装;

(9)杀菌:包装好的产品经蒸汽杀菌2min,立即冷却,即得成品。

上述步骤(6)中,所述的麻辣调味液按下述方法制作:

原料:五香辣椒面10kg、花生油150kg、花椒油5kg、白酒0.5kg、干辣椒节3kg、青花椒1kg、红花椒1kg、桂皮0.5kg、砂仁0.5kg、八角0.5kg、茴香0.3kg、香叶0.3kg、生姜5kg、大蒜5kg和葱段3kg。

制作方法:

①干辣椒节、青花椒、红花椒、桂皮、砂仁、八角、茴香、香叶混合,小火炒制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生姜、大蒜和葱段,混匀,得a品;

②取147kg花生油加热至200~220℃,浇于a品上,冷却至室温,过滤除渣,得b品,即香油;

③b品加热至150~180℃,浇于提前用剩余花生油和白酒润湿的辣椒面上,边浇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花椒油混匀,即制得麻辣调味液。

实施例3.

一种麻辣鲜切马铃薯片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图见图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选择:挑选无病虫害、无腐烂变绿的新鲜马铃薯,机器清洗去皮;

(2)切片:将清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切成2~5mm的薄片;

(3)一次漂洗:将切好的马铃薯片用清水漂洗;

(4)白醋浸泡:将步骤(3)漂洗后的马铃薯片沥干,常温下放入浓度为3%白醋溶液中浸泡0.5h,白醋溶液用量以没过鲜切马铃薯为准;

(5)二次漂洗:将白醋浸泡后的鲜切马铃薯用清水漂洗4次;

(6)真空浸渍:取步骤(5)中二次漂洗后的鲜切马铃薯片50kg放入麻辣调味液中使调味液没过马铃薯1~3cm,真空浸渍,其中真空浸渍液的温度为35℃,真空度为50kpa,真空时间10min,复压时间10min;

(8)包装:浸渍后的鲜切马铃薯撒上熟白芝麻0.1kg、食盐0.5kg和味精0.5kg,拌匀,用高温蒸煮袋进行抽真空包装;

(9)杀菌:包装好的产品经蒸汽杀菌2min,立即冷却,即得成品。

上述步骤(6)中,所述的麻辣调味液按下述方法制作:

原料:五香辣椒面20kg、花生油250kg、花椒油10kg、白酒1kg、干辣椒节6kg、青花椒2kg、红花椒2kg、桂皮1.5kg、砂仁1.5kg、八角1.5kg、茴香1kg、香叶1kg、生姜10kg、大蒜10kg和葱段6kg。

制作方法:

①干辣椒节、青花椒、红花椒、桂皮、砂仁、八角、茴香、香叶混合,小火炒制10min,冷却至室温,加入生姜、大蒜和葱段,混匀,得a品;

②取245kg花生油加热至200~220℃,浇于a品上,冷却至室温,过滤除渣,得b品,即香油;

③b品加热至150~180℃,浇于提前用剩余花生油和白酒润湿的辣椒面上,边浇边搅拌,冷却至室温,加入花椒油混匀,即制得麻辣调味液。

申请人做了以下实验检测:

1、感官评价:

按照上述流程制作即食鲜切马铃薯片,以传统先烫漂后泡制(烫漂2min,泡制15h),再真空包装,65℃巴氏杀菌10min为对照,实施例1、2、3和对照组均于37℃、rh75%恒温恒湿箱中贮藏7天。分别对实施例1、2、3和对照组进行质量评价,评价指标有感官、质构和微生物。感官评价标准见表1,贮藏7天后感官评定结果见表2;质构硬度使用tms-pro物性分析仪进行tpa测试,测试参数为:p/5探头,测试速度60mm/min,起始力1.5n,压缩形变量50%,每个样品平行测定10次取平均值,贮藏7天后各组硬度见图2;微生物菌落总数的测定参照gb4789.2-2016,初始菌落总数和贮藏7天后菌落总数结果见表3。

表1即食鲜切马铃薯感官评价标准

表2即食鲜切马铃薯贮藏7天后感官分析

表3贮藏前后即食鲜切马铃薯菌落总数

注:“—”表示未检测到。

由此可知,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鲜切马铃薯产品口感较好,与对照组相比,能较好地保持产品质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达到延长产品保质期的目的。

2、褐变考察

1考察对象:

1.1本发明鲜切马铃薯: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制作。

1.2对照鲜切马铃薯1:

原料:鲜切马铃薯片10kg,泡椒4kg,泡椒水10kg,食用盐400g,白醋300g,味精100g,白砂糖50g,生姜80g,大蒜120g,花椒50g,八角25g,香叶25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称取的辅料分别配制成1%白醋浸泡液和腌制液,备用;

(2)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无发芽、无变绿、无机械损伤的新鲜马铃薯,用水冲洗干净,手工去皮;

(3)切片:用机械切片,将马铃薯切成厚度2mm厚的薄片;

(4)漂洗:切好的马铃薯片放入滚筒中,用清水将切片表面的淀粉洗掉;

(5)白醋浸泡:切片沥干后,25℃下按料液比1:2将切片放入1%白醋液中浸泡15min;

(6)烫煮:将浸泡好的马铃薯片放入沸水中煮沸1min,捞出,流水迅速冷却至25℃;

(7)腌制:以步骤(6)中的马铃薯片为原料,放入配制好的腌制液中,在25℃下腌制12h。

(8)包装:腌制后的鲜切马铃薯片按计量用食品塑料袋进行抽真空包装。

(9)杀菌:包装好的产品65℃下巴氏杀菌10min,冷却即得到成品。

1.3对照鲜切马铃薯2:

原料:鲜切马铃薯片20kg,泡椒10kg,泡椒水22kg,食用盐1000g,白醋600g,味精200g,白砂糖100g,生姜160g,大蒜240g,花椒100g,八角50g,香叶50g。

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称取的辅料分别配制成1%白醋浸泡液和腌制液,备用;

(2)原料选择:挑选无虫害、无霉烂、无发芽、无变绿、无机械损伤的新鲜马铃薯,用水冲洗干净,用手工去皮;

(3)切片:用机械切片,将马铃薯切成厚度3mm厚的薄片;

(4)漂洗:切好的马铃薯片放入滚筒中,用清水将切片表面的淀粉洗掉;

(5)白醋浸泡:切片沥干后,25℃下按料液比1:2将切片放入1%白醋液中浸泡20min;

(6)烫煮:将浸泡好的马铃薯片放入沸水中煮沸3min,捞出,流水迅速冷却至25℃;

(7)腌制:以步骤(6)中的马铃薯片为原料,放入配制好的腌制液中,在25℃下腌制13h。

(8)包装:腌制后的鲜切马铃薯片按计量用食品塑料袋进行抽真空包装。

(9)杀菌:包装好的产品65℃下巴氏杀菌10min,冷却即得到成品。

2试验方法与结果:

2.1试验方法:取上述方法鲜切马铃薯,常温下室内放置,观察马铃薯产品颜色变化,并给出评价。

2.2实验结果:结果见表4。

表4考察结果

注:“+”越多表示褐变越严重。“一”表示颜色未发生变化。

结论:本发明制作的鲜切马铃薯,28天后才会发生轻微褐变,其他方法制作的鲜切马铃薯7天后就开始发生褐变,28天时已产生较严重的褐变。由此可知,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鲜切马铃薯不易褐变,品质较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